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 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春饼
春饼 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饼时讲究到盒子铺去叫“苏盘”(又称盒子菜)。盒子铺就是酱肉铺,店家派人送菜到家。
盒子里分格码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炉肉(一种挂炉烤猪肉)、清酱肉、熏肘子、酱肘子、酱口条、熏鸡、酱鸭等,吃时需改刀切成细丝,另配几种家常炒菜(通常为肉丝炒韭芽、肉丝炒菠菜、醋烹绿豆芽、素炒粉丝,摊鸡蛋等,若有刚上市的“野鸡脖韭菜”炒瘦肉丝,再配以摊鸡蛋,更是鲜香爽口),一起卷进春饼里吃。佐料有细葱丝和淋上香油的黄酱(烤鸭配甜面酱)。
吃春饼时,全家围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饼放在蒸锅里,随吃随拿,为的是吃个热乎劲儿。若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北京人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驴打滚
一种豆面糕,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用蒸熟的黄米(或糯米)揉成团,撒炒熟的黄豆面,再加入赤豆馅心,卷成长条,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经营食摊现制现售“驴打滚”时,随制随撒豆面,犹如郊野毛驴就地打滚粘满黄土似的,故得此诙谐之名。
老北京的习俗,人们总喜在农历二月买“驴打滚”品尝,因而经营这种食品摊贩和推车小贩很多,以天桥市场白姓食摊和“年糕虎”(虎占福)做的最有名气
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二月二龙抬头”,我们在神话里看到的,龙出现的时候,都是伴随着降雨的。
所以,二月二若是下雨,就预示着这一年会风调雨顺,是有好收成的。
一般二月二这一天,人们都是要理发的,这一天理发意味着自己可以扬眉吐气抬起头开始大干一场了。
当然了这个主要是讲的务农,从这一天起,就可以到地里耕种去了。
当然了民间还有一种说法是:“二月二龙抬头,下雨好兆头,家家户户使耕牛”。也就是说二月二之后,人们就开始农忙起来了。
古代的时候,都是靠天吃饭,下雨正好适合耕种。
总之,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二月二下雨是一种好的兆头。若是想追随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这种说法的,大概要追随到伏羲生活到年代了。
相传伏羲就十分到重视农业,每年二月二这一天的时候,他都会带头在自己的土地上,举行一个代表农耕方面的仪式。
这个仪式就是为了求得老天爷降雨,若是下雨,就预示着今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在古人的印象里,是龙为人们降雨的。
所以,下雨也就是龙抬头降临在人间的意思。
可以说从伏羲开始到秦皇汉武时期,人们都在遵循着这个原则,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了二月二必下雨的征兆。
当然了这仅仅是古人迷信的一种说法,毕竟中国这么大,二月二即便是有一些地方下雨,但是,也有的地方不会下雨。
所以,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二月二按照节气来说,正好属于是雨水和惊蛰季节之间。
这个时间段天气正在逐渐变暖了,在天气转暖的时候,冷气流和热气流相交汇,本来就容易产生云雨。
所以,二月二前后总是下雨,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二月份下雨,就是一个好的征兆,不是明民间有一种说法叫做“春雨贵如油”吗?所以二月下雨,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二月二”还有一种说法叫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这一天,其它习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不动针线,怕伤了龙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二月二龙抬头,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月二民谚,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二月二在我国各地的风俗活动不同,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中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老京城流传至今的一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周礼天子日坛祭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民间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活动有:一 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祝福 希望天上神看到。二 簪花喝酒: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三 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写字弹琴无意绪 踏青挑菜没心情。饮食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
望采纳
成语: 月白风清 2. 月明星稀 3. 月圆花好 4. 月晕而风 5. 月明如水 6. 月盈则食 7. 月满则亏 8. 月缺重圆 9. 月下花前 10. 月黑风高 11. 日月入怀 12. 日月如梭 13. 日居月诸 14. 日就月将 15. 日新月异 16. 日往月来 17. 日省月试 18. 日积月累 19. 春花秋月 20. 晓风残月 21. 晓月残星 22. 水中捉月 23. 流星赶月 24. 田月桑时 25. 花容月貌 26. 年头月尾 27. 松风水月 28. 镜花水月 29. 清风明月 30. 岁月如流 31. 皓月千里 32. 镂月裁云 33. 风月无边 34. 风花雪月 35. 风清月朗 嘲风弄月 风花雪月 日削月朘 日就月将 闭月羞花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 日月入怀 日月如梭 日居月诸 得月较先 近水楼台先得月 月怀一鸡 吟风咏月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日居月诸 日新月异 日往月来 日省月试 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晓月残星 水中捉月 流星赶月 田月桑时 花容月貌 年头月尾 松风水月 镜花水月 岁月如流 皓月千里 镂月裁云 风月无边 风花雪月 风清月朗 文德桥上半边月 兰荷碧月 月下老人 月悬碧空 月落乌啼 月影婆娑 月移花影 月笼轻纱 月色迷离 月出东山 月圆花好 月夕花朝 月出星隐 月上柳梢 日月合壁 明月高照 星月交辉 秋月惨白 星月皎洁 冷月凄风 日月参辰 闭月羞花 满月生辉 新月如钩 六月飞霜 日东月西 日升月恒 猴年马月 成年累月 众星捧月 长年累月 烘云托月 春花秋月 海底捞月 蹉跎岁月 吴牛喘月 嫦娥奔月 穷年累月 经年累月 披星戴月 冰壶秋月 1.成年累月 2.月露风云 3.月旦春秋 月白风清 2. 月明星稀 3. 月圆花好 4. 月晕而风 5. 月明如水 6. 月盈则食 7. 月满则亏 8. 月缺重圆 9. 月下花前 10. 月黑风高 11. 日月入怀 12. 日月如梭 13. 日居月诸 14. 日就月将 15. 日新月异 16. 日往月来 17. 日省月试 18. 日积月累 19. 春花秋月 20. 晓风残月 21. 晓月残星 22. 水中捉月 23. 流星赶月 24. 田月桑时 25. 花容月貌 26. 年头月尾 27. 松风水月 28. 镜花水月 29. 清风明月 30. 岁月如流 31. 皓月千里 32. 镂月裁云 33. 风月无边 34. 风花雪月 35. 风清月朗 嘲风弄月 风花雪月 日削月朘 日就月将 闭月羞花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 日月入怀 日月如梭 日居月诸 得月较先 近水楼台先得月 月怀一鸡 吟风咏月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日居月诸 日新月异 日往月来 日省月试 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晓月残星 水中捉月 流星赶月 田月桑时 花容月貌 年头月尾 松风水月 镜花水月 岁月如流 皓月千里 镂月裁云 风月无边 风花雪月 风清月朗 文德桥上半边月 兰荷碧月 月下老人 月悬碧空 月落乌啼 月影婆娑 月移花影 月笼轻纱 月色迷离 月出东山 月圆花好 月夕花朝 月出星隐 月上柳梢 日月合壁 明月高照 星月交辉 秋月惨白 星月皎洁 冷月凄风 日月参辰 闭月羞花 满月生辉 新月如钩 六月飞霜 日东月西 日升月恒 猴年马月 成年累月 众星捧月 长年累月 烘云托月 春花秋月 海底捞月 蹉跎岁月 吴牛喘月 嫦娥奔月 穷年累月 经年累月 披星戴月 冰壶秋月 1.成年累月 2.月露风云 3.月旦春秋 4.清风明月 花前月下 花好月圆 月白风清 风清月朗 月夕花朝 月黑风高。
台儿庄古街入口,“水陆通衢”大牌坊两侧,有楹联一副,
岸柳河桥,要平分邗水二分明月;
桨声灯影,岂独让秦淮十里清歌。
转
“岸柳河桥,要平摊邗水二分明月;桨声灯影,岂独让秦淮十里轻歌。”意思是,运河岸边的垂柳和古城的过路桥、景观桥,分摊了邗水的二分明月。邗水,即邗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运河,南起扬州南面的长江,北至淮安,是史籍中记载最早的运河。其实,邗沟比起台儿庄境内逼阳城的运河,要晚100多年。二分明月的典故,出自唐朝诗人徐凝的诗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意思是,天下有三分月色,那可喜可爱的两分被扬州占去了。而扬州正是古运河邗沟的南端。台儿庄古城的岸柳河桥,与扬州平摊这最美的二分明月。
下联说的是繁盛时期的台儿庄,“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景象,与南京秦淮河畔一样热闹非凡。
二分明月
拼音: èr fēn míng yuè 简拼: efmy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表示美好的风光
解释: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出处: 唐·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例子: 十里画图新阆苑,~旧扬州。(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
谒后语: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每年的阳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刻,太阳在这一天是直射赤道的,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其实春分这一天也是中东很多国家的新年,伊朗、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在春分这一天是新年,已经有了三千年的历史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