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
2.戏为六绝句之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翻译: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简介:这首诗是杜甫针对当时社会一些人没有真正懂得诗歌内涵而轻易讥笑、讽刺“初唐四杰”的文人而做的反讽诗,诗中提到的“轻薄为文哂未休”者就是楼主所说的“不懂装懂”之人.
应该是有才无德吧!
出自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第一【周纪一】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简·奥斯汀(1775-1817)是英国十九世纪初的小说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持久的地位。奥斯汀一生所写的六部精彩小说.已成为纯正英语的典范。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毛姆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这部小说写成于1796年,原书标题为《第一印象》,后经过作改写并于1813年用现名发表。该书是奥斯汀最成功的,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
故事围绕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和男主人公达西及另一对人物简·班纳特和查尔斯·彬格莱展开。主人公们平凡生活的起起落落— — 喝茶、访客、散步、舞会、聊天以及其他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插曲— — 最终导致了两对主人公的幸福结合。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成功运用反讽的典范之作。反讽在人物刻画与情节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话中词语上的反讽以及情景或戏剧性反讽都值得注意。反讽,即事与愿违的事情.通过运用这一手法.我们看到了班纳特太太的愚蠢和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嘲笑。从情节发展来看,整个故事似乎是由诸多的反讽组成的。故事开头,达西和伊丽莎白都对双方持否定态度。此后反讽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相互的厌恶变成了彼此的吸引,言辞的争吵变成了各自的自责;有意的摆脱变成了不期而至而又求之不得的相聚;傲慢变成了谦恭:被误解的变成了悔改的。
在其他人物身上,反讽也比比皆是。科林斯先生向一个求婚却又与别一个成婚:彬格莱小组为了网住自己的至爱而极力抵毁情故,却使自己的爱人对情敌产生了更大的兴趣;班纳特先生忽视对女儿的管教.尤其对小女儿不耐烦.结果小女儿与人私奔给了他应有的惩罚:威克汉姆的谎言导致自己本性的暴露:德·鲍夫人对伊丽莎白和达西婚姻的干涉却燃起了达西的希望.促成了他们最终的结合。
在文章的第一章中,作者貌似实事求是。但从班纳特夫妇对话的描写中。从对丈夫与妻子的生动刻画中,特别是在开头的一句话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丝淡淡的讽刺。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在这句著名的开场白中,作者作了一个反讽的暗示:在她所描写的社会、家长们总是为他们的女儿寻找有钱的丈夫。这个句子奠定了整个小说的基调,因此这部著作无论从结构上讲还是措辞来说都是反讽的典范。句子一开始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小说即将展开的是有关重大哲学问题的讨论。“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暗示小说是关于真理的讨论,而句子的正式陈述方式与其最终的意义之间的反差构成了反讽。这里所说的真理即是一个拥有财富的男人一定需要一位妻子.而句子实际隐含的意思是一个没有财富的女子需要一位富裕的男子作丈夫。这句话将小说引入了一种严峻而委婉的反讽笔调之中.紧接着班纳将夫妇谈论彬格莱先生租尼日斐花园的一段对话,将“举世公认的真理”所包含的两方加以戏剧化。班纳特先生本人说话很幽默,带有讽刺意味,班纳特太太虽然说不出讽刺话,都是说的又长又别扭,有如感情冲动的叫喊.个性表现得极有喜剧色彩。
章太炎赠送康有为贺其70大寿的一幅对联。
话说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菜市口慷慨就义,而康有为狼狈逃窜亡命海外惶惶如丧家之犬,当时就有人做一对联纪念谭嗣同并讥讽康有为:
有为安有为哉?
复生不复生焉!
(谭嗣同字复生)
后来清廷垮台,民国立宪了,康有为却还一直鼓吹保皇维新,所以章太炎在他70大寿那天,写了这幅对联送给他:
对联讽刺他:
上联: 国之将亡必有
下联: 老而不死是为
各取两句最末一字,便是康有为的名字。这两句分别截了两句古语:“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中庸》)、“老而不死是为贼” 。第一句隐掉“妖孽”2字,第二句隐掉“贼”字 ,含义不言而喻。这对联可谓工巧无双,用在康有为 身上有如量身定做一般浑然天成。
传言康有为见了此联,气出病来,一个月后就驾鹤西游了。章太炎只是一时出气,却没想到要了老康的性命,这也出乎其意料之外。
无德无才无好只有冯谖: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还有就是燕国的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不改其乐,即颜子一瓢贫也何害?无德自称,难景公千驷富亦系为?这是用于宅门的对联,原联是:不改其乐,即颜子一瓢贪也何害?无德而称,虽景公千驷富亦奚为?
此联先后用了《孟子》《论语》的两个典故:颜子,指孔子弟子颜回 。《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於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景公,指齐景公。《论语·季氏》:"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如果知足常乐,做颜回那样的人也不错;如果没有德行,像齐景公那样富也没有用。
典故没有,故事倒有几个
吟诗赴宴
苏轼二十岁的时候,到京师去科考。有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备下酒菜请苏轼赴宴打算戏弄他。苏轼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动筷子,一举人提议行酒令,酒令内容必须要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能独吃一盘菜。其余五人轰声叫好。“我先来。”年纪较长的说:“姜子牙渭水钓鱼!”说完捧走了一盘鱼。“秦叔宝长安卖马,”第二位神气的端走了马肉。“苏子卿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张翼德涿县卖肉,”第四个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过来。“关云长荆州刮骨,”第五个迫不及待的抢走了骨头。“诸葛亮隆中种菜,”第六个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样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个举人兴高采烈的正准备边吃边嘲笑苏轼时,苏轼却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六盘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诸位兄台请啊!“。六举人呆若木鸡。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苏东坡拉著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