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乘轮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
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名“格兰诺克“号的 两千吨级的铁壳英国轮船。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浩瀚的大海,“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 之心,穷天地之想”。
自此,孙中山感受到机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发达。 抵达檀香山后,孙中山先进入教会学校意奥兰尼中学就读,三年后肄业,英文成绩为全班之冠。
夏威夷王 加剌鸠(David Kalakaua) 亲自颁奖。1883年正月,再到夏威夷最高学府奥阿厚学院读预科班,半年后肄业,当时孙中山未满17岁 。
大哥孙眉怕孙中山洗礼成为基督教徒,于是终止他在奥阿厚学院的学业,命他回国。1883年6月,孙 中山乘坐轮船回返中国。
轮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就遇到清朝税吏的勒索,孙中山进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败 。他回到翠亨村后,看到的还是一个苛捐杂税的的中国。
村民保守,私塾教学仍然沿袭旧规,背诵强记, 很少有心智的启迪。孙中山在翠亨村时,常常和孩子们讲述太平天国、拿破仑和华盛顿的革命事迹。
有一 天,他和陆皓东带着一群小孩出去游玩时,经过北极殿,见到许多人在那儿跪拜。他走上前去,将神像的 手折断。
引起村民极大的不满。孙达成老先生为了息事宁人,拿出十两银子来修复神像。
孙中山见在家乡 呆不下去,于是到香港继续求学。
姗姗来迟:
1、释义
语出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2、【典故】
汉武帝刘彻有个妃子,叫李夫人。她本是歌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擅长歌舞,所以武帝非常宠爱她。不幸的是红颜薄命,她年纪很轻就患上不治之症,不久命归黄泉。武帝非常悲痛,时常思念她。他很迷信,希望能借助于神仙的力量,重新见到李夫人。正巧,有个名叫少翁的方士(从事求仙、炼丹的人),从齐地来到京城长安。此人自称有招魂的本领,能将死者的魂魄召来与亲人相见。武帝大喜,立即要他招李夫人的魂。少翁取来李夫人生前穿过的衣服,并叫人腾出一间干净的房间。他选了一个晚上,点起灯烛,张起帷帐,请武帝在另一帷帐里坐等。他进入帷帐,喷水念咒,作起法来,闹了好长时间,武帝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子缓缓走来。她好像是李夫人,在帷帐里端坐了一会,又慢慢地踱来踱去。武帝越看她越发现她像李夫人,不觉看出了神。看了一会,他想进帷帐与李夫人相见,但被少翁出账阻止。再转眼一看,里面已经没有人了。他心中又激起一阵悲痛,当即作了一首小词:“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
玉搔头:
1、释义
(1)即玉簪。古代女子的一种首饰。《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唐白居易 《长恨歌》:“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清郑燮《扬州》诗:“借问累累荒冢畔,几人耕出玉搔头。”
(2)指美女。 宋 张元干《菩萨蛮•戏呈周介卿》词:“醉倚玉搔头,几曾知旅愁。”
2、传说
相传汉武帝有一次去爱妃李夫人宫中,突感头痒,便拨下她头上的玉簪搔痒,故此得别名——— 玉搔头。这个消息也很快传遍后宫,宫中女子一时以玉簪为尚,以致长安的玉价爆涨。想来便是因为发簪拨下,李夫人意态情迷,刘彻不免又会多赞几句或留宿一宵。
雨霖铃:
1、释义
词牌名,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2、【典故】
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凄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 ,玄宗触景生情,甚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
后世以《雨霖铃》为词牌名作词之人颇多,其中柳永是最著名的。
长安镇上沙村,古称长沙,又称沙溪,是孙中山的先代故乡。考《孙总理先代世系表》(见于1933年广州出版的国民党西南部《党务月刊》第十四期),可知宋末孙姓从福建经南雄迁居东莞长安上沙村,其始祖为孙贵华。贵华祖生三子:礼、礼和、礼忠。礼生二子:受、广、晟。受生三子:能、通、玄。玄生二子:缔儿、缔宗。缔儿是中山左埗孙姓始祖,缔宗是中山涌口孙姓始祖,而中山翠亨村孙姓则为涌口缔宗后代所分支。又据《上沙礼祖族谱》称:孙中山故乡翠亨村家族支脉是第九世祖从上沙村分支出去的,孙中山是第十七世孙。由于上沙孙族与翠亨孙族有宗支源流关系,两地孙姓历来交往频繁。
翠亨村孙姓父老曾题赠一副木楹联给上沙礼祖祠:“庙貌庆重新,想当年乐业安居,德绍江东传岭表;宗支同衍脉,看此日源长流远,泽由莞水播香山。”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5月1l日孙姓族人在广州召开恳亲会,上沙有数十名孙姓父老应邀参加。会后赠有集体留念的照片和大总统相片,还有赠给上沙孙氏宗词的一副对联:“萃子姓于家乡,木有本,水有源,五世箕裘开莞岭;妥先灵于寝庙,宗念功,祖念德,三房俎豆贡备山。”(“三房”是指上沙孙氏祖先礼、礼和、礼忠三个房系)。
1929年,孙中山哥哥孙眉的孙子孙满、孙乾曾由当时东莞县长黎国材陪同,带省文史馆长邓茂垣到上沙村调查考证祖宗事。
1946年,在上沙村口建有一座牌坊,上有孙中山之侄孙孙乾亲题“中山大道”4字匾额,书题对联:“中所景仰,外所敬从,革命首倡共和肇造;山无不容,河无不润,故乡追念,浩气长存。” 孙中山逝世后,上沙孙姓族人在村口公路旁建“安乐亭”纪念,亭上有孙中山之子孙科书题“国父先代故乡”6字的匾额。
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ní]。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yĭ]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1]
【作者姓名】黄庭坚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3]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
翠亨村是中山市南蓢镇辖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也是在南蓢镇东南部。东临珠江口伶仃洋,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西靠五桂山,东北与崖口村相邻。京珠高速公路经村东穿过。中拱公路纵贯村内。翠山路东连中拱公路,西接城桂公路,经逸仙水库边穿过。是中山市东南部水陆交通要塞之地。
2002年4月,由翠亨、下沙、石门三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翠亨村民委员会。全村面积27.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80亩。1992个征收后剩余耕地面积815亩。2004年全村总户数1164户,人口为3786人,另海外华侨593人,港澳同胞2351人。外来务工人口达20000人。
翠亨村民委员会驻沙园路东段南侧,下辖翠亨、竹头园、长沙埔、平顶、下沙、新村、攸福隆、兰溪、练屋、书房坳、后门坑、杨贺、田心、白石岗、剑首、张落坑、木子埔、大象埔、峨嵋、龙田等20个自然村。
翠亨,据传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蔡姓人在此建村,地处山坑旁,名蔡坑。后人见该村山林苍翠,坑水潺潺,风景优美,且方言:“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寓意万事亨通,清道光初年改称翠亨,沿用至今。
作者简介 王曙教授在矿物学和宝石学领域中造诣甚深,曾著有《不透明矿物晶体光学》、《偏光显微镜和显微摄影》、《金刚石的秘密》《晶莹的宝石》、《怎样识别珠宝玉石》、《珠宝玉石和金首饰》、《真假宝石鉴别》、《珠宝首饰选购知识》、《唐诗故事》、《宋词故事》等专著。
唐代时,著名诗人陈子昂写了一组 38 首《感遇》诗,其中第 23 首中写道:“翡翠巢南海,雌雄珠树林, ------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意思是:翡翠鸟在南海之滨(指今广西省东南部)筑巢,雌雄双双,栖息在繁茂的树林中。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翠羽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由此可知,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翡翠鸟羽是珍贵的首饰原料。
在清代学者纪晓岚的著名作品《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中,有这样一段记录:“记余幼时,云南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以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纪晓岚生于 1724 年, 1805 年去世。可认为他幼时是 1735 年,即乾隆皇帝登基时,《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写于乾隆癸丑(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 1793 年)。由此可知,在距今 260 多年前纪晓岚年幼时,人们不认为翡翠是真正的玉,而是如同今陕西蓝田出产的黄绿色蛇纹石大理岩,因此一点也不珍贵。约 60 年后纪晓岚写书时,即距今约 200 年前,翡翠的优点已为广大人们认识,因而成为比和田玉价格要高得多的珍贵玉石了。由此可知,正好是清代乾隆皇帝统治这六十年间,玉石翡翠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后大约再也没有人用“翡翠”鸟的羽毛做首饰了,翡翠一词成了专指一种珍贵玉石的名词。
清乾隆年间,有官员到永昌(今云南保山一带)买宝石,经人介绍见到了高档翡翠,认为比中国的传统玉石和田玉还要美得多,于是选择高档翡翠料精雕成玉器献给乾隆皇帝,乾隆大为欣赏,认为超过了过去视为珍宝的和田玉,并命为“帝王玉”,这也是今天质量最佳的翡翠叫做帝王玉的起源。乾隆当时下令大量购买高档翡翠制作玉器,经过宫廷这一提倡,翡翠的价格飞速上涨,这也正是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述的经过。
缅甸的翡翠矿位于西北部的雾露河(又译乌尤河)流域,由缅甸第二大城市瓦城沿铁路北上,到孟拱下火车西行一百公里左右,就到达位于野人区内,雾露河畔著名的翡翠产地帕敢(见右图)。帕敢常住人口八万左右,流动人口却有十八万之多,其中华人占多数,另有缅甸人、泰国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等,都是为翡翠贸易而来。帕敢的交通仍不太方便,公路路况很坏,当地的自然环境湿热多蚊,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由明朝末年开始利用翡翠,到 20 世纪中叶这三百多年间,人们都是挑选出产优质翡翠多的场口开采,对于主要出产一般翡翠料的场口不屑一顾。即使是挑中的场口,所生产的翡翠也是好的少,一般质量的多。当初人们挑选翡翠原料的要求很高,必须有种(水)有色,否则一概当作废石抛弃或用作建筑材料。在这段时间内,优质翠料价格也很低廉,而且历史上曾出产过很多著名的好料和大料。例如清朝前期腾冲人尹文达采到的绮罗玉,大到锯成薄片制作悬挂的方形大灯;清中期的段家玉,马步云家的马家玉,清光绪年间王相贤家的王家玉,做成翡翠手镯五百多对,每对按今天价格换算可值 100 万人民币;太平街王振坤家的“会卡玉”,重达数吨,切成直径 80 多厘米的八片,其中七片要价数百万银元;此后又陆续出产过多个质量极优的巨大翡翠如“肖家玉”、“官四玉”等等。时至今日,老场口已开采得枯竭,好料极其少见。而且块头亦小,可价格却高涨得惊人。 2000 年雾露河河床的矿井中出过一块重仅 7.5kg 的极佳翡翠原料,在缅甸首都仰光以 2400 万美元售出,可谓天价。
百治不愈。五六年过去了,翠霞瘦得皮包骨头,老夫妇也很痛苦。深秋的一天,妇人心烦地坐在大板石上望着梨树,树叶落光了,树尖上只挂着两个红得发光的梨。外乡人走出门外看见梨树上的两个梨,喜出望外。她忙叫来老伴,老伴说这两个梨留在树上有五六年了,坐着坐着,竟睡了起来。不知睡到什么时候,一觉醒来,翠霞全身麻木失去了知觉。翠霞的哭声惊动了陈家父母,这山沟里只住着一户姓陈的人家。老夫妇年过半百,只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翠霞。陈家门口有一块大板石,板石旁边有一棵梨树,老夫妇逢人就讲红肖梨能治百病的故事,老公俩口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全身麻木的女儿抬进屋里。
翠霞病了以后,一个外乡人在山里走迷了路,想在陈家借宿一夜!老妇人听了,爬上树把梨摘下来,让翠霞吃了。翠霞吃了梨以后,第二天,便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外乡人告诉老夫妇这梨叫红肖梨,能治百病。
从此以后,也顺从了老伴。
一天,一丈多高。这年夏天,冬夏不落,就留着押树吧,孩子的病能治好,就给翠霞摸脉诊病,并告诉老夫妇,翠霞坐在板石上歇凉,听老夫妇说起孩子的遭遇很是同情,老夫妇四处寻医很久很久以前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