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古诗有很多哦,给你分享几个哈!
1.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颜真卿
2.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刘禹锡
3.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居易
4.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白居易
5.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元稹
6.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杜牧
7. 半夜招僧至,孤呤对月烹。----曹邺
8.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陆龟蒙
9. 旋收松上雪,来煮雨前茶。----曹汝弼
10.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苏东坡
11. 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苏东坡
12.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
13. 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陆游
14. 夜扫寒英煮绿尘,松风入鼎更清新。-----谢宗可
15. 乳水烹茶静,深潭照影无。----袁中道
16. 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郑板桥
17. 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郑板桥
18. 无事偶来成独坐,落花风度煮茶声。----戴永植
19. 瓦铫煮春雪,淡香生活瓷。----高鹗
20.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陆廷灿
报仇雪恨 报雠雪恨 冰魂雪魄 饱经霜雪 冰肌雪肠 冰天雪地 冰天雪窑 冰天雪窖 白雪皑皑 冰雪聪明 步雪履穿 白雪难和 冰消雪释 白雪阳春 冰雪严寒 抱怨雪耻 蝉不知雪 餐风啮雪 餐风茹雪 程门立雪 沉冤莫雪 斗霜傲雪 担雪塞井 担雪填河 担雪填井 鹅毛大雪 飞鸿踏雪 风花雪月 风花雪夜 飞鸿雪爪 飞鸿印雪 风霜雨雪 风雪交加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 鸿飞雪爪 洪炉点雪 鸿泥雪爪 含霜履雪 鸿爪雪泥 积雪封霜 积雪囊萤 集萤映雪 镂冰劚雪 露钞雪纂 流风回雪 凛如霜雪 露纂雪钞 眠霜卧雪 啮雪餐毡 啮雪吞毡 囊萤映雪 骑驴风雪中 欺霜傲雪 如汤灌雪 如汤浇雪 如汤泼雪 如汤沃雪 瑞雪兆丰年 孙康映雪 山阴夜雪 饕风虐雪 挑雪填井 卧雪眠霜 雪案萤窗 雪案萤灯 雪鬓霜鬟 雪鬓霜毛 雪北香南 雪耻报仇 雪操冰心 雪窗萤火 雪窗萤几 雪鸿指爪 雪窖冰天 雪窑冰天 雪里送炭 雪虐风饕 雪泥鸿迹 雪泥鸿爪 雪上加霜 雪胎梅骨 雪天萤席 雪碗冰瓯 洗雪逋负 雪月风花 雪兆丰年 雪中鸿爪 雪中送炭 阳春白雪 萤窗雪案 萤灯雪屋 迎风冒雪 尤花殢雪 粤犬吠雪 云起雪飞 以汤沃雪 映雪读书 映雪囊萤 压雪求油 尤云殢雪 郢中白雪 照萤映雪 傲霜斗雪 [ào shuāng dòu xuě][出自: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 解释: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
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傲雪凌霜 [ào xuě líng shuāng][出自: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
如松柏之性,~。(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 ] 解释: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傲雪欺霜 [ào xuě qī shuāng][出自: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霜夺第一。”千百年来,曾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那~的梅花啊! ] 解释: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白雪皑皑 [bái xuě ái ái][出自:~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 解释: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
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报仇雪恨 [bào chóu xuě hèn][出自:《淮南子·泛论训》:“(文)种辅翼越王勾践。
而为之报怨雪耻。”~的日子快到了。
] 解释: 雪:洗刷掉。报冤仇,除仇恨。
抱怨雪耻 [bào yuàn xuě chǐ][出自:《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 解释: 报:报复。
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
冰魂雪魄 [bīng hún xuě pò][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冰肌雪肠 [bīng jī xuě cháng][出自:无 ] 解释: 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冰天雪地 [bīng tiān xuě dì][出自:你就在这儿吧,~的上哪儿去?(老舍《骆驼祥子》十二) ] 解释: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冰天雪窑 [bīng tiān xuě jiào][出自:《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 解释: 到处是冰和雪。
指严寒地区。 冰雪聪明 [bīng xuě cōng míng][出自: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以~的文章,写雷霆精锐的思想,这种议论,就容易动人听闻了。(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回) ] 解释: 比喻人聪明非凡。
蝉不知雪 [chán bù zhī xuě][出自: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 解释: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
比喻人见闻不广。 程门立雪 [chéng mén lì xuě][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解释: 比喻尊师。 担雪塞井 [dān xuě sāi jǐng][出自: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只是心心念念记挂此事,一似~,再没个满的日子。(《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 解释: 挑雪去填塞水井。
比喻徒劳无功。 鹅毛大雪 [é máo dà xuě][出自: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 解释: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飞鸿印雪 [fēi hóng yìn xuě][出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 解释: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风花雪月 [fēng huā xuě yuè][出自: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不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 解释: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
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风雪。
《晚起》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
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
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
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
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
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
《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煮茶》
年代: 唐 作者: 陆龟蒙
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时于浪花里,并下蓝英末。
倾余精爽健,忽似氛埃灭。不合别观书,但宜窥玉札。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
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唾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
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
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活火,龙团小碾斗晴窗。
《雪后煎茶》
陆游
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
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白居易
冷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
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又将杨时
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
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成语资料 【读音】xuě ní hóng zhǎo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雪泥鸿爪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释义】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
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往事遗留的痕迹。 【辨形】鸿:不能写作“虹”。
【近义词】飞鸿踏雪、飞鸿雪爪 【结构】联合式[1] [编辑本段]成语故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
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
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