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709~788),唐代禅僧,南岳怀让禅师法嗣。提到中国禅宗历史,我们首先都会想到初祖达摩、六祖惠能,两位祖师对中国禅宗影响最深远。但有一位禅师所作贡献绝不亚于两位祖师,这位禅师就是马祖道一!马祖道一禅师创丛林、建道场,门下龙象辈出,包括百丈怀海、南泉普愿、西堂智藏三大高徒(其中百丈怀海亲自制定《百丈清规》,影响最为深远)。今天这则故事主要讲述马祖道一禅师悟道因缘,在禅宗史上也赫赫有名。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南岳怀让禅师法嗣,俗家姓马,汉州会邡县(今四川什邡县)人。道一禅师自幼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少年时即游步恬旷,厌视尘廛,脱落爱取,不乐世务,后来依资州(今四川资中北)唐和尚落发,受具足戒于渝州(今重庆市)圆律师。跟从怀让禅师学道之前,道一禅师曾师从成都净众寺无相禅师学习禅定,后来听说六祖法嗣怀让禅师在南岳观音台传法,于是前往南岳跟随怀让禅师学禅悟道。
关于道一禅师开悟因缘,禅宗灯录中有如下记载:
唐代开元年间,道一禅师来到南岳山中,经常修习禅定。怀让禅师知道他是一个法器,于是前往他打坐之地点化他。
怀让禅师问道:“大德,你在此地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禅师答道:“我图作佛。”
怀让禅师于是拿来一块砖头,在庵前一块石头上使劲地磨。
道一禅师问道:“磨砖头做什么?”
怀让禅师答道:“我想磨成一面镜子。”
道一禅师非常好奇,质问:“磨砖岂得成镜?”
怀让禅师反问:“既然磨砖难以成为镜子,坐禅难道就能让你成佛?”
道一禅师又问:“那么怎样做才可能成佛?”
怀让禅师设问:“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
道一禅师一时无言以对。
怀让禅师接着开示:“你是在学坐禅,还是在学坐佛?如果是学坐禅,可是禅与坐卧没有关系;如果是学坐佛,可是诸佛无形无相却能现一切相,并不只是禅定之相。诸法性空本无可住,于无住法不应该有取舍之心。你想通过坐禅成佛,这实际上是在杀佛。如果你执着于禅定之相,你不可能通达实相之理(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道一禅师听完怀让禅师这段开示,犹如醍醐灌顶,于是从禅座上下来,顶礼怀让禅师,并问禅师:“怎样用心才能符合无相三昧(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
怀让禅师答道:“你发心要学习心地法门,如同播下种子;我今为你宣说修行法要,如同天降甘霖。你因为有内外因缘和合,所以应当见道(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道一禅师又问:“道既然非色又无相,如何才能看见(道非色相,云何能见)?”
怀让禅师答道:“心地法眼才能见道,而不适用肉眼。无相三昧也是如此,应该用法眼去修习(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道一禅师又道:“道有成有坏吗(有成坏否)?”
怀让禅师答道:“如果用成住坏空等生灭心去见道,认为道也存在成住坏空,所见之道并非真正之道,因为道不生不灭且超越生灭二边(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见道也)。听吾偈曰: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道一禅师听完怀让禅师这番开示,当下心开意解,见到自己本来面目。开悟之后,道一禅师继续留在怀让禅师身边,侍奉十个春秋,修证境界日趋玄奥。
道一禅师约在开元十年(722)前后离开南岳,后来在洪州开元寺大弘南宗禅法,四方学人争相归依,一是座下法将如林,禅宗史上称之为“洪州禅”或“洪州宗”,与石头希迁禅师“石头禅”齐名于世,并为唐代禅宗两大派系,下开临济、沩仰二宗。道一禅师入寂于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世寿八十,谥曰大寂禅师。
道一禅师另有一桩神奇公案,堪与六祖大师媲美。南岳怀让禅师初次参见六祖大师,机锋互对,获得印刻,六祖大师告诉怀让禅师:“印度般若多罗曾有预言:你门下将出生一匹马驹,纵横天下,人莫敢当。这预言你务必默记在心,不要太早说出!”又有史籍记载,六祖告诉怀让禅师:“向后佛法从汝边去,马驹踏杀天下人。”这匹马驹,就是马祖道一。
土崩瓦解
【拼音】 tǔ bēng wǎ jiě
【解 释】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成语典故
出 处
《淮南子·泰族训》 :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蒲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论》:“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词语辨析
【用 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近义词】分崩离析、四分五裂
【反义词】坚如磐石、安如泰山、固若金汤
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这个成语来源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 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
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这个成语来源于《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专横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从此,北齐代替了东魏。
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来个斩草除根。 高洋当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现了日食。
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自己篡夺的皇位快保不住了。于是,把一个亲信召来问道:“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 那亲信说不清这是什么道理,随便回答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
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 残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近亲44家共700多人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
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
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
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
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土崩瓦解【拼音】 tǔ bēng wǎ jiě【解 释】瓦解:制瓦时先把陶土制成圆筒形,分解为四,即成瓦。
比喻事物的分裂。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
比喻彻底垮台。成语典故出 处《淮南子·泰族训》 :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蒲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矢而射,傍戟而战。
武王左操黄钺,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论》:“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
词语辨析【用 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近义词】分崩离析、四分五裂【反义词】坚如磐石、安如泰山、固若金汤。
秦砖汉瓦
中国建筑陶器的烧造和使用,是在商代早期开始的,最早的建筑陶器是陶水管。到西周初期又创新出了板瓦、筒瓦等建筑陶器。秦代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局面,各地区、各民族得到了广泛交流,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到了汉代,社会生产力又有了长足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突飞猛进。所以秦汉时期制陶业的生产规模、烧造技术、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秦汉时期建筑用陶在制陶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最富有特色的为画像砖和各种纹饰的瓦当,素有“秦砖汉瓦”之称。
在秦都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以及陕西临潼,风翔等地发现众多的秦代画像砖和铺地青砖,除铺地青砖为素面外,大多数砖面饰有太阳纹、米格纹、小方格纹、平行线纹等。用作踏步或砌于壁面的长方形空心砖,砖面或模印几何形花纹,或阴线刻划龙纹、凤纹,也有模射猎、宴客等场面的。最了不起的是秦代对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史记·蒙恬传》载:“始皇二十六年,使蒙恬将三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至阳山,透蛇而北。”在高山峻岭之顶端筑起雄伟浩迈、气壮山河的万里长城,其工程之宏大,用砖之多,举世罕见。
空心砖,是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劳动人民的一项创造,被用作宫殿、官署或陵园建筑。到西汉时期,空心砖的制作又有了新的发展,砖面上的纹饰图案,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构图简练、形象生动、线条劲健。它不单是作为建筑材料,更多的是用来建造画像砖墓。这种空心画像砖,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画像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阙门建筑、各种人物、乐舞、车马、狩猎、驯兽、击刺、禽兽、神话故事等有四十多种。这些富有艺术价值的陶质工艺品,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社会面貌及绘画艺术提供了形象的实物资料。到东汉初期,画像空心砖的应用从中原地区扩展到四川一带,中原地区空心画像砖墓到东汉后期为小砖所替代,而四川则延续到蜀汉时期。这一时期的画像砖内容更为丰富。有反映各种生产活动的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探矿、桑园等;有描写社会风俗的市集、宴乐、游戏、舞蹈、杂技、贵族家庭生活等;还有车骑出行、阙观及神话故事等等。这些画像砖是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的现实写照,在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及艺术上有着重大价值。
建筑用瓦有板瓦和筒瓦两种,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条盘筑成类似陶水管的圆筒形坯,再切割成两半,成为两个半圆形简瓦,如果切割成三等分,即成为板瓦。瓦坯制成后,在简瓦前端再按上园形或半圆形瓦当。这种简瓦和板瓦的烧造大约起源于西周时期,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西周宫殿建筑遗址中大量出土,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用陶上的伟大创造,开创了瓦顶房屋建筑的先河。
瓦当即筒瓦之头,主要起保护屋檐,不被风雨侵蚀的作用。同时又富有装饰效果,使建筑更加绚丽辉煌。瓦当有着强烈的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秦代瓦当,绝大多数为圆形带纹饰,纹样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和云纹三种。动物纹中有奔鹿、立鸟、豹纹和昆虫等;植物纹中有叶纹、莲瓣纹和葵花纹。云纹瓦当图案结构,基本 上是边轮范围内,用弦纹把瓦当正回分为两圈,外圆间四等分内填以各种云纹,内圈则饰方格纹、网纹、点纹、四叶纹或树叶纹等。这种云纹瓦当汉代沿用,但汉代的纹样较秦代粗一些。秦瓦当,有文字的绝少。汉代瓦当纹饰更为精美,画面仪态生动,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姿态雄伟,是这 一时期的代表作。汉代瓦当,除常见的云纹瓦当外,大量的则是文字瓦当,许多反映当时统治者的意识和愿望,如“干秋万岁”、“汉并天下”、“万寿无疆”、“长乐未央”、“大吉样富贵宜侯王”等。这些文字瓦当,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有致,章法茂美、质朴醇厚,表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字之美。 秦汉瓦的断代和分期:秦至西汉初期带圆形瓦当的筒瓦,制造方法是,先从瓦筒上横切到一半,再向下纵切成瓦筒。半瓦当从中央连瓦筒一起切开。因此在瓦的背面留有明显切痕。到西汉中期,瓦的制法采用一次范成,瓦筒则仅做半筒,瓦背没有刀切之痕迹。此外,秦代带纹饰的圆形瓦当,中央无大圆柱,而汉代的则必有圆柱。秦瓦当边狭,用手捏成,宽窄不匀,汉瓦当的边轮整齐。秦瓦面积不大,汉瓦面积小者也较秦瓦略大。
根据出土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瓦就出现了。
砖也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建筑上。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业进一步发展,陶窑室容量扩大,火膛加深,支炎道和窑箅孔眼加多,火力大而布热匀,再加上封窑严实与最后阶段采取灌水方法,使陶胚中的铁质还原,制成比红陶、褐陶硬度更大的灰陶与黑而光亮的蛋壳陶。
这种制陶技术为后来砖、瓦、陶水管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70年代,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代中晚期遗址中发现用夯土和土坯混筑的墙。
土坯是以后烧砖出现的前奏。 50年代中期,在古周原中心的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和扶风县召陈村,连续出土了多座西周大型建筑基址,并出土了大量的瓦及瓦当。
从而以丰富的出土实物资料证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建筑用瓦就出现了。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不过瓦的使用到春秋时代才逐渐普遍。 砖也是在西周时期就开始使用在建筑物上。
陕西省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在陕西岐山县赵家台曾发现一批西周时期的空心砖和条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砖。空心砖呈长方形,中空,外面拍印细绳纹,制作规范方正,长1米,宽0.32米,厚0.21米,壁厚0.02米,一端有口,另一端封堵。
经考古学家现场勘察鉴定,确认出土空心砖的灰坑为西周时期标准灰坑。 出土的战国时代的砖数量不多,其类型有空心砖、铺地砖、小条砖等。
在秦早期都城雍、栋阳、咸阳以及燕下都等战国遗址曾出土了一些铺地砖、大型空心砖等。空心砖中最长的可达1.5米,这么长的砖只有制成空心才能烧透,同时使重量减轻,便于搬动。
在秦都咸阳遗址中发现了多种砖,质地坚硬,颜色多为青灰,制法一般为模压成型,并模印纹饰。根据出土文物看,当时的制坯方法主要有“片作”法和一次成型法。
"片作"法是将坯泥拍打成片,铺在与砖坯同大的刻有纹饰的模板上拍打而成。以四块泥片合成一个方筒,再用小块泥片堵住一端,接缝处用软泥抹合。
一次成型制胚法,砖壁壳较厚,是用坯泥堆摔垒叠而成。砖角无接缝,砖面的纹饰是坯成之后再刻划上去的。
战国晚期,我国出现了一种空心砖椁墓。1988年,在陕西临潼东陵发现了两座战国晚期砖室墓,这是我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砖室墓。
两座墓一个由475块砖平砌构筑,另一个由155块砖立砌而成。砖的规格约长42厘米,宽15厘米,厚9厘米,重18公斤。
秦代,砖已较多地用于建筑,在秦始皇陵的遗址中,发现了三种条形铺地砖和一种曲尺砖。秦代的砖主要由官营手工业生产。
在秦始皇陵曾出土带有"左司显瓦"、"左司高瓦"戳印的条砖。左司为左司空的简称,秦代的左司空主要是造砖瓦。
西汉前期空心砖比较流行,在地面建筑中用来铺建阶沿或踏步,在地下用来砌造墓室,。空心砖墓的结构可分为平顶箱子式和两坡顶式。
所用砖少则十几块,多则一百余块,有长方形砖、柱形砖、三角形砖等式样。空心砖的形状和尺寸按每块砖所在的部位分别设计,制坯时还需刻划编号,以免组装时发生错乱,这可能是最早的装配式建筑。
空心砖一般都是素面的或拍印有简单的几何图案。但在河南有不少空心砖上模印有画像,其内容丰富多彩,如乐舞、骑射、车马、田猎、门阙、神话故事等。
如1970年9月,在郑州新通桥附近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汉代画像空心砖墓。整个墓室用133块各种不同形制的空心砖筑成。
全幕所用空心砖,除封门砖和铺地砖为素面外,墓顶和四壁的砖都印有精美的画像。 西汉时期,制砖业除官营手工业外,民间生产也有发展。
在辽宁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发现了7座砖窑,每窑约能容18000砖左右,窑旁多有水井。 由于空心砖制作复杂,不宜大量生产,而小条砖具有制作容易,承重性强,砌筑方便,应用灵活等优点,至东汉时期,小条砖逐渐代替了空心砖。
汉代小条砖尺寸逐渐规范化,长、宽、厚的比例约为4:2:1,使其在砌墙时可以灵活搭配。为配合条砖的使用,还创造了多种异型砖,如榫卯砖、企口砖、楔型砖、曲面砖等。
魏晋以后,小条砖的应用更为广泛,产量也增加了。唐代,铺地砖的使用比较普遍,在唐长安城大明宫龙尾道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素面和莲花纹方砖。
据专家推测,在龙尾道平级铺素面方砖,在坡道则铺莲花纹砖。 瓦是重要的屋面防水材料,它的使用始于西周早期。
1976年,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发现了一组大型建筑基址,其年代,根据对一根炭化木柱所做的放射性炭素测定,结果为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西周早期。在屋顶堆积中发现少量的瓦,推测当时只用于屋顶重要部位和部分屋脊上。
同时,在陕西扶风召陈村也发现了大型西周建筑基址群,从出土陶器判断,上层建筑是在西周中期修建的。在遗址中发现很多类型的板瓦、筒瓦、还有半瓦当。
(板瓦是仰铺在房顶上,筒瓦是覆在两行板瓦之间,瓦当是屋檐前面筒瓦的瓦头。)瓦上都有瓦钉和瓦环,用来固定瓦的位置。
在陕西沣西客省庄发现一块瓦残片,断面呈人字形,可能是用于屋脊上的脊瓦;还发现有尚未烧制的瓦坯,推测这里有专门烧制瓦的手工业作坊。在河南洛阳王湾、北京琉璃河董家林等处也发现了西周晚期的瓦。
据此推测西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