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意思是说如果毫无节制地将瓜全都摘掉了,最后只剩下瓜蔓,怎么会有瓜可收呢?
历史典故是“黄台之瓜,何堪再摘”,说的是因争夺皇权而骨肉相残的事,出自李贤的《黄台瓜辞》。
原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白话文释义:
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寓意:
李贤这里这里其实以瓜设喻,说明母后要是把自己的儿子像摘瓜一样一个个都除掉了,最后留给母后的,也只有干枯的“瓜蔓”而已。而他说的人就是武则天。
扩展资料:
章怀太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为知名而又身世悲惨的皇太子。论出身,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皇帝的儿子,他的同母长兄虽未即位,死后却被追尊为“孝敬皇帝”,两个弟弟是唐中宗和唐睿宗,妹妹是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
李贤生活在一个不折不扣的皇权家庭里,这也注定了他必将卷入政治斗争而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论才华,李贤则是唐朝皇子中的佼佼者。二十余岁已能统召帝国杰出的学者们注释晦涩难懂的《后汉书》,其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章怀注”而极具文史意义。
作为太子,李贤曾三次监国,并得到高宗褒奖和群臣拥戴,可见,这个年轻太子堪当大任,是帝国合格的接班人。然而,当时正值他的母亲武后政治得意之时,母子二人因此互相猜忌,颇多嫌隙。
武后多次以书信方式责备太子,宫中则流传着太子不是武后亲生的谣言,最终太子未能幸免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
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将军丘神绩前往巴州搜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绩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别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台瓜辞
情以何堪其实是“情何以堪”的错误说法,真正的成是情何以堪,并没有一个成语叫情以何堪。
说起来还是历史原因,以前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古诗词当中的内容,略知一二,口口相传,却并不知道成语的真正意义上的含义。于是传者传者就变样了,字还是那几个字,就是顺序稍微调换了一下,由于自身文化受限,他们也不会太去纠结这种细枝末节,于是就这样了。
堪是承受的意思。何以是古代的宾语前置用法,即“以何”。这词的意思是感情怎么能承受这种打击呢?
扩展资料:
情何以堪出自庾信的《枯树赋》;南朝宋时期《世说新语》。原文是:
“花易谢,雾易失,梦易逝,云易散。物尤如此,情何以堪?”……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乡关之思。
《西厢记》也有句:“花易谢,雾易失,梦易逝,云易散。物尤如此,情何以堪?”是说没有思想的事物尚且如此,人的感情又怎么能承受得这种打击呢?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情以何堪
何堪hé kān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卢 相 迈 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 清 吕大器 《镇羌道上有感》诗:“鹰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节至今无。”
(2).岂可;哪里能。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可。 宋 欧阳修 《笔说·峡州诗说》:“‘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 清 潘陆 《彭泽县》诗:“地借 陶潜 著,人思 狄相 贤。何堪寻废县?沙草浸寒泉。” 叶圣陶 《穷愁》:“阿母一袄,春间已敝,不与补缀,何堪著体?”
1、出处不同:
情以何堪:出自《世说新语》。
情何以堪:出自元代王实甫的戏剧《西厢记》。
2、二者的含义不同。
情以何堪:含义有二,表示情难为或者难为情。
情何以堪:感情又怎么能承受这种打击呢?
3、侧重不同:
情以何堪:强调已经受了打击,但是用什么来承受,侧重于抒发情感上打击的媒介物。
情何以堪:强调感情本身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侧重于情感本身的脆弱性。
4、表达的方式不同。
情以何堪是一个疑问的表达,到底需要用什么来承受情感的打击,侧重于疑问,提问者急于找寻答案。
情何以堪则不同,是个反问的表达,情感怎么能够承受住这样的打击呢,侧重于反问,告诉他人情感的脆弱性。
5、结构不同:
情何以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何以”中“何”就是疑问代词,原本应该是“以何”,这里是宾语前置,变成了疑问句。堪: 承受。 何以: 宾语前置,即“以何”。
情以何堪:是情何以堪非倒装的句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情何以堪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百科-情以何堪
是“情何以堪”,“情以何堪” 这个词是少数底层老百姓缺乏文化的情况下对古文的谬读。
情何以堪(qíng hé yǐ kān),出自庾信的《枯树赋》;南朝宋时期《世说新语》。 堪: 承受。 何以: 宾语前置,即“以何”。
这个成语的是意思: 感情又怎么能承受这种打击呢? 在不同的语境解释略有不同。词目出自《世说新语》 原文为“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也有作“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扩展资料:
情何以堪典故
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乡关之思。
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其实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经震动大江南北,不可能出现文中所说的被轻视的情况。
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视《枯树赋》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而《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且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气骨清健的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情何以堪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意思为:逝去的人自不用再管生前身后事,所有往事与爱恨情仇都随着人死而消散。但是活着的人却要承担所有的一切,承受失去至亲至爱之人的痛苦,又该如何排解这忧愁与思念呢?
出自《与所亲杨丈》,作者:清代-王韬。
原文为:
风雨潇潇,扬帆远去。与君别后,益复无聊。高堂年老,发垂垂白矣;翦焉孩稚,呱呱以泣。睹斯景者,能弗惨伤?独居异地,顾影自怜,谁可告语?谁为慰藉?死者已矣,生者何堪?九原如可作也,何惜以生花笔易之耶!才人薄命,烈士多穷,焉用文词自取戾乎!行将披发入山,长与世绝,
采药茹果,以终其身;不然,诙谐诡俶,驰骋于花酒天国中,效东方曼倩其人;否则枕经葄史,肆志书城,虽贫若长卿,寒若莱芜,泊如也。夫文能伤命,情易生愁。岸枫著红,蓠菊斗紫,一尊独酒,持奠细君,短榻香销,闲窗尘网,刻骨相思,岂有了境?返魂乏术,永无见期。
译文:
风雨飘摇,扬起船帆向远方行驶。自从和妻子死别后,我现在对生活已了无意趣。父母已经年老,头发花白。失去母亲的孩子还在哭泣。看到这番景象,怎么能不感伤呢?我一个人独居在外地,只能顾影自怜,这些话又能告诉谁呢?谁有能给我慰藉呢?死去的人不用管这些事,但是活着的人又该怎样排解这些悲痛?
如能使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人起来,何惜用我这书生的生命去换她呢?有才能的人短命早死,壮烈士常常穷困,这是常见的,何必舞文弄墨去自寻苦恼呢?我就要入山出家,与世隔离,整日采药吃野果,就这样过完一生。要不然就诡橘萧洒,整日流连于声色犬马之中,效仿东方曼倩这人。
再不然就每日苦读经书,徜徉在书海中,虽然贫寒,却也淡薄名利。文章能损害性命,情能让人发愁。岸边枫叶发红,篱笆旁菊花盛开,只捧着一樽酒来祭奠你,旧日你躺过的榻上已经没有你的身影,窗边已经结了蜘蛛网,我对你的刻骨相思,又怎么会有断绝的时候?只可惜不能将你复活,再不能与你相见了。
扩展资料: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全文赏析:
王韬早年娶杨氏,情投意合,不幸杨氏病夭,王韬痛不欲生,在给亲友的信里经常抒发对亡妻的怀念。这封信也是通过给亲人写信,寄托对亡妻的深切哀思。先由父母白发年高,幼儿啼泣索母,作者顾影自怜,从他眼前孤独的处境写起,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更显出丧妻之后的孤独冷清的极度悲哀。
面对此景此情,他对亡妻的刻骨相思,难于排遣,思想情绪陷入极端矛盾痛苦之中,他忽而想“披发入山”,长与世绝;忽而又想“驰骋花天酒国”,混此一生;还想“肆志书城”,著书立说,以解忧愁。无论如何,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收回散乱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面对的又是“岸枫著红,篱菊斗紫”的金秋美景。美景虽好,人已长逝,作者更增添一番哀愁。返魂无术,相见无缘,最后,只能用一杯浊酒,祭奠亡妻。刻骨相思,终无了境。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回荡的表情法”。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说,
所谓“回荡的表情法”,是一种极浓厚的情感蟋结在胸中,像春蚕抽丝一般,把它抽出来。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从热烈情绪的尽量发挥上看,和“奔迸的表情法”相同;不过也有区别,“奔迸的表情法”是直线的表现,起在突变的时候,而“回荡的表情法”是曲线式或多角式的表现,
是有相当的时间经过,数种情感交错纠结一起,成为网状的性质。王韬在妻子死后,思想上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折磨,这里有悲哀、痛苦、有失望、彷徨,既有对死者的深深追念,也有对自己的前途设想……要表达这些复杂的感情,就必须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地去表现。
因而在表达时,不是条理通畅,次序井然,而是反反复复,脉络难寻,饮泣吞声,边哭边诉,使人读了回肠荡气,悲从中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与所亲杨丈
情以何堪的意思是感情如何能承受这种打击呢?
“情”指的是感情,“堪”是承受的意思。何以是将宾语前置,就是“以何”。连起来就是感情怎么能承受如此打击呢?
“情以何堪” 这个词是少数底层老百姓缺乏文化的情况下对古文的谬读。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情何以堪”。
“情何以堪”出自《世说新语》 ,原文是“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意思是:当年我再汉南种下依依杨柳,经过时光变迁现在看它已纷纷摇落,柳树边的江水和坠落柳叶显得多么凄婉悲凉啊,树木尚且如此,经不起岁月的沧桑,人的感情又如何能承受的住呢?
扩展资料:
情以何堪的近义词:
1、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是一个成语,读音是kū xiào bù dé,释义为哭也不好,笑也不好。形容很尴尬。
出自:元·高安得《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示例:小刚不着边际的回答令老师哭笑不得。
2、手足无措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出自: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孙权纵马上桥,桥南已折丈馀,并无一片板。孙权惊得手足无措。”
示例:他一向腼腆,站在领奖台上更显得手足无措。
3、啼笑皆非
啼笑皆非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tí xiào jiē fēi。啼:哭;皆非:都不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不知如何才好。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
出自:朱自清《历史在战斗中》:“随感录讽刺着种种旧传统,那尖锐的笔锋足以叫人啼笑皆非。”
示例:妈妈常把影歌星的名字张冠李戴,弄得我们啼笑皆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情以何堪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