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从火从羲,羲亦声。"火"指"天火",即太阳。"羲"意为"东南方",或"春夏季"。"火"与"羲"联合起来表示"东南方天火"或"春夏季天火"。本义:东南方日光或春夏季日光。
1.古人把太阳也看作火,叫做"天火",因为古人用青铜镜("阳燧")在阳光照射下取火。2."羲"有"东南方"的意思,这可以从几位名号中含有"羲"字的古代著名人物身上看出来:伏羲为东方青帝,位在东方,主春;《尧典》中的东方天文官"羲仲"住在东方旸谷,主测春分星;南方天文官羲叔住在南方交趾,主测夏至星。3.古人把季节与方向作了如下固定搭配:春-东、夏-南、秋-西、冬-北。
◎ 火。
◎ 古同"曦",阳光。
晋朝人孙康从小喜欢读书,但家境贫穷,为了维持生计家人不得不在白天都干活,孙康年纪虽小,但是也不例外。白天没有时间,晚上家里没有灯所以不能读书。
小时候,孙康问父亲:“为什么别人家里有油灯,而我们没有呢?”父亲回答说:“油灯很贵,咱们要买油灯全家都要饿肚子。”小孙康很懂事,从此就不再提此事。
读的书都是借的,又很讲信誉,到时间一定要还,常常因为没有时间看书而发愁。他曾经尝试在月光下读书,但是太暗,眼睛疲劳。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月光皎洁,他忽然发现,书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孙康非常高兴,忙坐雪地里看书,坐累了就躺在雪地里,映着雪的反射光线读书。
此后,每遇到下雪,孙康不顾严寒,躺在雪地里读书,时间长了手脚都长满冻疮,但是通过这种方法他读了很多的书。最后官拜御史大夫。 许多人知道这个故事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
扩展资料:
孙康“映雪”的故事与车胤“囊萤”的故事构成了成语“囊萤映雪”:
车胤(约333-约401),字武子,东晋南平郡(今湖北公安,湖南安乡、津市一带)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
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自幼聪颖好学、立志苦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
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书,见到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象许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萤火虫,把他们装在一个绢做的口袋里,萤光就照射出来。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夜以继日地苦读。
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历任中书侍郎、侍中、国子监博学、骠骑长史、太常、护军将军、丹阳尹、吏部尚书。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被会稽王司马道子世子元显逼令自杀,死后追谥忠烈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孙康映雪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车胤囊萤
柳永(?——约1053),北宋著名词人。
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俗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宋代景祐年间进士。做过工部屯田员外郎。
其实作为一个词人,叫柳三变要比柳永有趣的多。他为什么要改名呢?这里面有一个典故。
据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仁宗留意儒雅,务本理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也就是说,这位柳七爷某次参加科举考试(国家官员录用考试)落榜,郁闷之下填写了《鹤冲天》一词发泄,引起诸多落榜生的共鸣,流传很广。
他再次科考成绩不错,已经投档进士(预备官员),不料,宋仁宗亲自调阅考卷,看到柳七爷的考卷时,很不高兴地说:“这个写歌词的柳三变思想观念挺差劲的,上次他高考落榜,发牢骚说什么‘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既然不稀罕当官,还来考什么?给这家伙退档,让他写歌词玩儿去吧。”柳七爷“状元宴”都请过了,方才接到退档通知,没办法,只好自我解嘲说:“官当不当无所谓,皇上瞧得起我,明确指示让我好好写歌词,这是好事,今后我可是名正言顺,奉旨填词的作词家了。”
话虽这么说,可他对当官还是不死心,景祐年间,他灵机一动,改名柳永,再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中了进士。等宋仁宗知道这新科进士柳永就是那个讨厌的柳三变时,已经发榜公布,既成事实了。
这样,世间才不光有“柳柳州”,还有了“柳屯田”。柳永是词作家中千古少有的大师级人物。
他作词擅长叙事刻画,且不拘泥,尤其是在慢词方面,大开大阖,神韵天成。他通晓音律,既能将古典音乐翻新,又善于创作音律谐婉的新词。
柳永一生,词作甚丰,著有《乐章集》。他的词作以表现缠绵悱恻、凄美哀婉的情思爱意见长,感人至深。
他文化底蕴丰厚,旁征博引而不着痕迹,对方言俗语运用自如,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柳永的歌在他生前便风行四方,到处传唱,在辽国、西夏等邻国也一样流行。
到后来,“凡是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唱柳永的歌。”可以说,柳永是名副其实的情歌圣手,大众词作家,这是他最大的骄傲。
成语“悬梁刺股”由两个故事组成。
1、悬梁
东汉孙敬到洛阳太学求学,为了不在疲倦时打瞌睡,他便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绑在房梁上,一头束在头发上,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住头发,弄疼头皮,也就不瞌睡了。从此,每天晚上读书时,他都用这种办法。后来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
2、刺股
战国时期苏秦为求取功名,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连横之术逐步统一中国,未被采纳。苏秦羞愧难当,下决心用功学习,读书时他准备了一把锥子,一打瞌睡,便用锥子刺大腿,强迫自己清醒过来,专心读书。如此这般坚持了一年,再次周游列国,终于说服齐、楚、燕、韩、赵、魏“合纵”抗秦,并手握六国相印。
扩展资料: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成语含义】
这两个故事是我们常说的是头悬梁,锥刺股。悬梁刺股作为刻苦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源自战国的苏秦和东汉的孙敬。悬梁刺股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说的是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悬梁刺股
本报讯 “我们石狮整个萧姓家族,在办二代证时,姓都被写成‘肖’。”昨日下午,石狮凤里街56岁的肖金龙老人说,姓突然被改,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而福建萧姓宗亲会负责人说,福建的萧姓宗亲在办理二代证时,基本都改为肖。更因为这件事,上个月台湾萧氏宗亲来晋江寻根时,还担心后世子孙无法相认。萧姓宗亲表示,希望能“姓归原主”。
身份证姓氏变“肖” 萧氏宗亲希望改回
肖金龙说,1985年办一代证时,还用萧姓,到了2002年,办理二代证时,他的名字却变成了“肖金龙”。当有外地汇款时,因为姓不同就无法领取,要到公安机关打证明,才能领到钱。
昨晚,福建萧姓宗亲会秘书长肖光猛告诉记者,福建的萧姓宗亲在办理二代证时,基本都被改姓。而目前,石狮有萧姓266人20多户,泉港、晋江和安溪有萧姓各1万多人,也被改姓。2005年,福建就成立萧姓宗亲会,专门向国家、省有关部门及公安机关反映此事,希望得到解决。
肖光猛说,这几年,有台湾萧姓到泉州认祖,一看见他们用这个“肖”字,对方就不怎么相认,说此“肖”非彼“萧”,不是同宗同源,这让福建萧姓宗亲郁闷不已。上月20日,台湾萧氏总会萧锡铭会长,带领台中、台北和金门的分会长来到晋江寻根,就曾表示,闽台萧姓是一家,现在却改为肖,他们这一代还可以理解,但以后子孙再到大陆寻根,担心会因此无法相认。而今年3月25日,在晋江召开的第六届环球萧姓恳亲大会,多次要求大陆的萧姓宗亲,要尽快将姓改过来。
萧姓已传4000年 为全国第30大姓
肖金龙老人告诉记者,萧姓已有4000年的历史。萧姓,出自姬姓,是传说中的帝王喾的后代。喾的裔孙仲衍是“商末三仁”微子的胞弟,其裔孙大心在春秋时因平定“南宫长万”之乱有功,被封于萧(今江苏萧县,一说在安徽北部)。周定王十年(公元597年),萧国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萧”为姓,后人多尊大心为远祖。
萧何是大心的后裔,他之后,萧姓世系分明,他也被后人尊奉为一世祖。
经石狮方志办查询, 萧姓是当今全国第30大姓,约占汉族人口0.59%。唐总章二年(669年),萧姓先人随陈政、陈元光将士入闽,后分居各地繁衍。
梁上君子
liáng shàng jūn zǐ
[释义] 梁:房梁。躲在房梁上的君子。原指窃贼。后比喻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脱离实际的人。
[语出] 宋·苏轼《东坡志林》:“近日颇多贼;两夜皆来入吾室。吾近护魏王葬;得数千缗;略已散去;此梁上君子当是不知耳。”
[正音] 上;不能读作“shǎnɡ”。
[辨形] 梁;不能写作“粱”。
[用法] 多用来比喻小偷。一般作主语、宾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宁肯饿死;也不能做~。
崔山南,名琯,字从律,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