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促成质变典故(关于质变量变的成语,故事)

促成质变典故(关于质变量变的成语,故事)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9-28 13:11 浏览:2 次

1.关于质变量变的成语,故事

一、成语:

1、绳锯木断:

释义: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译文:一天偷一文钱,一千天就偷一千文钱,用绳子去锯木头锯到最后木头也会断,水滴一滴一滴也能把石头滴穿。

2、水滴石穿:

释义:水滴不断地滴,可以滴穿石头;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难能的功劳。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枚乘传》:“泰山之管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译文:泰山的滴水能滴穿岩石,细细的井绳可以磨断井上的栏杆。水并不是给石头打眼的钻子,井绳也不是用来拉开木料的锯子,是天长日久不停地摩擦,才使它们这样的。

二、故事:

愚人食盐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昔有愚人),有一天到一个很远的朋友家里去(至于他家)。主人便很殷勤(就是很客气的意思)地招待。并煮了好几道好菜招待这位客人(主人与食),可是忘了放盐,所以每道菜都淡而无味(咸淡无味)。

这位客人对主人说:“你今天烧的菜都很名贵,可是淡了一点,所以不太好吃。”主人说:“啊!我忘了放一样东西!”于是到厨房拿了些盐,放进每一道菜,搅拌了一会儿再请客人尝尝,这回每道菜都很美味可口。问主人说:“你放了些什么,菜就那么好吃?”

主人说:“放盐呀!之所以每样菜都好吃,是因为有盐,盐是百味之源呀!”傻人以为盐既然那么好吃,回去每餐都买盐来吃好了,省得煮那么多菜。于是到了街上买了一大包的盐,回到家里急忙打开,抓了一把放进嘴里,苦涩不堪,以为是被那位朋友骗了。

扩展资料: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数量的增减,是不显著的,渐进的变化。质变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两者相互渗透,在量变的过程中有着部分的质变,在质变的过程中有着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坚持适度原则,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认清事物的质,不至于混淆不同事物,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

2.合纵连横的典故

典故: 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国的使臣张仪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愿意和大王结成兄弟之国。

大王如果能同齐国断交,秦国愿献地六百里,两国永远和好。”楚怀王听了非常高兴,便一口答应下来,并派使者同张仪一起来到秦国,打算接收土地。

可是刚入秦国境内,张仪就假装从车上摔下来,称病不出,拒绝会见楚国的使者。楚怀王见秦王迟迟不肯献地,以为秦王担心楚与齐的断交不够彻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骂齐王。

齐王被惹怒了,坚决和楚国绝交,并且与秦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当楚使再次向张仪索讨献地时,张仪却说:“哪有六百里地献给你们,一定是听错了,只有六里宽嘛。”

楚怀王发觉上了当,决定发兵攻秦,结果受到秦、齐两国夹攻,楚国大败而归。接着,在蓝田交战中,楚国又被秦国打败,割给秦国两个城市。

从此,楚国就一蹶不振。这就是张仪采用连横政策,帮助秦王离间敌国联盟,扩张秦国势力的典型例子。

3.创造有利条件促成质变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并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质变更为重要。只有质变,才完成了量变,才肯定和巩固了量变所获得的成果;只有质变才能产生新质的事物;只有质变才能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但并不是说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长期积累,是不会有质变的产生的,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

(1)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3)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即坚持适度原则。

4.合纵连横的典故

张仪和苏秦是师兄弟,师父是鬼谷子 史书原文:苏秦(1)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2),然恐秦之攻诸侯,败约后负,念(3)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4)张仪(5)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6),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上谒求见苏秦(7)。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又使不得去者数日。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因而数让(8)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宁(9)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谢去之。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求益,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10),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11)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12)。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13),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14)。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15)。”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惠王以为客卿(16),与谋伐诸侯。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张仪曰:“赖子得显(17),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18)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且苏君在,仪宁渠能乎(19)!”张仪既相秦,为文檄(20)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璧,若(21)笞我。

若善守汝国,我顾且盗而(22)城!”(出自《史记·张仪列传第十》)解释:(1)苏秦:东周洛阳人,向鬼谷先生求学。战国时著名纵横家。

最初劝说秦惠王并吞天下,不被采纳,后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合纵抗秦,佩六国相印,为纵约长,归赵,赵封为武安君,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2)相约从(音纵)亲:从亲,除秦国以外南北各国合纵相亲,相互支持,结为一体共同抗拒秦国。

从,通“纵”。(3)念:想。

引申为考虑。(4)微感:暗中劝说。

微:暗暗地,悄悄地。(5)张仪:魏国人,曾与苏秦服事鬼谷先生,学习游说之术。

是战国时连横家代表,担任秦国相以后,十九年出将入相,游说六国服从秦国。(6)今秦已当路:当路,指当权。

(7)上谒求见苏秦:谒:名帖。上写姓名、籍贯、官爵和拜见事项。

(8)数让:数,屡次。让:责备,责怪。

(9)宁:岂,难道。(10)苦赵:困扰赵国。

苦:困苦。引申为困扰。

(11)舍人:家臣。王公显贵的侍从宾客或左右亲近的人。

(12)吾殆弗如也:我大概比不上他呀。殆:大概,恐怕。

(13)能用秦柄者: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柄:权柄,权力。

(14)无因以进:没有机会求得引荐。进:引荐。

(15)阴奉之:暗中侍奉张仪。(16)客卿:在本国作官的外国人,以客礼待之,称为客卿。

(17)赖子得显:依靠你得到发达。显:有名誉有地位。

(18)感怒:激怒。(19)仪宁渠能乎:宁渠:难道,哪里。

《索隐》:“渠音距,古字少,假借耳。”(20)文檄(音席):文书。

檄:长两尺的木简,古代有征召或宣告等事,写在檄上传发出去。(21)若:汝也。

你,你的。(22)而:你。

白话文:苏秦已经说服赵王而得以去与各国结缔合纵相亲的联盟,但是他害怕秦国攻打各诸侯国,在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又考虑到没有合适的人可以派到秦国,于是暗中派人指引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情很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去结交他,以实现你的愿望呢?”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苏秦告诫门下的人不许为张仪引见,又让他好几天不能离去。

不久,苏秦才接见了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他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还屡次责备他说:“凭您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

难道我不能推荐您让您富贵吗?只是您不值得录用罢了。”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投奔苏秦,自认为都是老朋友了,从中可以得到好处,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愤怒。又考虑到诸侯中没有一个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国能困扰赵国,于是就到秦国去。

不久,苏秦对他的家臣说:“张仪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现在,幸亏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够掌握秦国权力的,只有张仪才行。

但是他太贫穷,没有机会求得引荐。我担心他以小的利益为满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业,所以特地把他召来羞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

苏秦向赵王禀明这件事,发送金钱、财物和车马,暗中派人跟随张仪,和他投宿同一客栈,渐渐地接近他,并奉送车马金钱,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给他,却不说明谁给的。张仪终于有机会拜见了秦惠王。

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商议攻打诸侯的计划。苏秦的家臣见任务完成了,要告辞离去。

张仪说:“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家臣说:“我并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破坏合纵联盟。

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大权,所以激怒先生发愤的意志,。

5.量变引起质变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然准备,质变是量边的必然结果;(2)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现实意义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促成质变典故

相关推荐:
  • 地方时(地理上的地方时有什么含义)
  • 成语典故时间(珍惜时间的成语故事)
  • 典故剑影(dnf剑影背景是什么来历)
  • 舒姓典故(关于舒姓的历史和现状)
  • 怀远门典故(我想知道:南京内十三外十八城门的历史典故)
上一篇:创新创业项目swot报告 下一篇:说说爱情伤感句子_秒赞精选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医药(求诸位告诉我几个有关医学的典故)
倾国倾城典故(倾国倾城的典故及来源)
汤问棘典故(“汤之问棘也”的典故是什么?)
异曲同工典故(异曲同工)
子食山路典故(求苛政猛于虎的典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4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