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目望月——“望”字趣释
作者:吴东平 出版社:未知 和讯读书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望”字早见于甲骨文,其形体为“”、“”。前一“望”字的上部是一“臣”字,“臣”其实是一个人的明亮的眼睛的象形字;中间为一站立的“人”;下部为古“土”字,即指土堆,也是人站立的地方,是会意字。其意思是:一个人站在土堆上举目远望。整个字的形体特别突出了人的眼睛,这是造字者为了突出“看”这一动作,尤其是远看的意思。由此可以确定“望”的本义是远望。后一“望”字只是没有了土堆,但仍然体现踮起脚尖远望的意思。
甲骨文的“望”,似乎活画出历史上许多关于登高而望的神话传说故事,如《庄子•秋水》中所载的望洋兴叹的神话:秋天发大水,各条涓涓细流流入黄河,使黄河的水面变得宽阔起来,望不见对岸的牛马。面对此情此景,河神很得意,以为天下的美都集中在自己身边了。河水继续顺流向东,流到北海。河神向东一望,却望不到水的边际,这时他脸色突变,顿时觉得自己的渺小,于是望着大海感叹不已。不过,《庄子•秋水》中“望洋向若而叹”一句中的“望洋”是一个连绵词,表示“举目远望”的意思。
中国古代还有有关“望夫山”的传说。据《舆地记胜》卷三十载:丈夫出门在外,久不回归,他的妻子思念丈夫心切,天天盼望丈夫回来,于是每次都用藤箱装土垫在脚下,远望丈夫。就这样日积月累,堆的土逐渐变成了小山。甲骨文的“望”字同样也画出了民间流传已久的“望夫山”的传说。
金文的“望”字与甲骨文有所不同,其形体为“”或“”。金文的“望”字保持了甲骨文“望”的本义,仍然突出了人的眼睛,同时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月亮的“月”字,其下之“”或“”为后之“壬”字,“壬”更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站在土堆上或地上的情景。其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举头望明月”的情景。因为明月离人很远,所以金文“望”所表现的本义仍然是“远望”的意思。
小篆有两个“望”,一个是“”,另一个是“望”。林义光在《文原》中说:“望,当以远望为本义,望即的或体字。”可见“望”与“”实为一字。而许慎对两字则作了不同的解释。《说文解字•亡部》:“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也就是说,“望”的意思是游子出门在外,家中的人盼望他回来。许慎认为“望”的本义是“盼望”,显然是不正确的,“盼望”是“远望”的引申义。又《说文解字•壬部》说:“,月满与日相望,以朝君也。从月,从臣,从壬。”许慎讲的并不是“望”的本义,而且他的“与日相望,似朝君也”的解释完全离开了字形结构,是出于当时政治的需要而加上去的。字中的“臣”本为“目”,许慎却说成是君臣之臣,实在太牵强。许慎所说“月满与日相望”,指出了“望”的引申义,即满月。“月”何以引申为满月,即指阴历的每月十五日的月亮呢?《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由于“望”指满月,即圆月,当月圆之时,常在阴历每月的十五。因此,“望”又引申指每月的十五日。如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其意思是:壬戌年的秋天,阴历七月十六,我与朋友一起到赤壁之下泛舟。望,即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既望”就是过了十五,即十六。
举目望月——“望”字趣释作者:吴东平 出版社:未知 和讯读书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望”字早见于甲骨文,其形体为“”、“”。
前一“望”字的上部是一“臣”字,“臣”其实是一个人的明亮的眼睛的象形字;中间为一站立的“人”;下部为古“土”字,即指土堆,也是人站立的地方,是会意字。其意思是:一个人站在土堆上举目远望。
整个字的形体特别突出了人的眼睛,这是造字者为了突出“看”这一动作,尤其是远看的意思。由此可以确定“望”的本义是远望。
后一“望”字只是没有了土堆,但仍然体现踮起脚尖远望的意思。 甲骨文的“望”,似乎活画出历史上许多关于登高而望的神话传说故事,如《庄子•秋水》中所载的望洋兴叹的神话:秋天发大水,各条涓涓细流流入黄河,使黄河的水面变得宽阔起来,望不见对岸的牛马。
面对此情此景,河神很得意,以为天下的美都集中在自己身边了。河水继续顺流向东,流到北海。
河神向东一望,却望不到水的边际,这时他脸色突变,顿时觉得自己的渺小,于是望着大海感叹不已。不过,《庄子•秋水》中“望洋向若而叹”一句中的“望洋”是一个连绵词,表示“举目远望”的意思。
中国古代还有有关“望夫山”的传说。据《舆地记胜》卷三十载:丈夫出门在外,久不回归,他的妻子思念丈夫心切,天天盼望丈夫回来,于是每次都用藤箱装土垫在脚下,远望丈夫。
就这样日积月累,堆的土逐渐变成了小山。甲骨文的“望”字同样也画出了民间流传已久的“望夫山”的传说。
金文的“望”字与甲骨文有所不同,其形体为“”或“”。金文的“望”字保持了甲骨文“望”的本义,仍然突出了人的眼睛,同时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月亮的“月”字,其下之“”或“”为后之“壬”字,“壬”更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站在土堆上或地上的情景。
其字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举头望明月”的情景。因为明月离人很远,所以金文“望”所表现的本义仍然是“远望”的意思。
小篆有两个“望”,一个是“”,另一个是“望”。林义光在《文原》中说:“望,当以远望为本义,望即的或体字。”
可见“望”与“”实为一字。而许慎对两字则作了不同的解释。
《说文解字•亡部》:“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也就是说,“望”的意思是游子出门在外,家中的人盼望他回来。
许慎认为“望”的本义是“盼望”,显然是不正确的,“盼望”是“远望”的引申义。又《说文解字•壬部》说:“,月满与日相望,以朝君也。
从月,从臣,从壬。”许慎讲的并不是“望”的本义,而且他的“与日相望,似朝君也”的解释完全离开了字形结构,是出于当时政治的需要而加上去的。
字中的“臣”本为“目”,许慎却说成是君臣之臣,实在太牵强。许慎所说“月满与日相望”,指出了“望”的引申义,即满月。
“月”何以引申为满月,即指阴历的每月十五日的月亮呢?《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由于“望”指满月,即圆月,当月圆之时,常在阴历每月的十五。因此,“望”又引申指每月的十五日。
如苏轼《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其意思是:壬戌年的秋天,阴历七月十六,我与朋友一起到赤壁之下泛舟。
望,即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既望”就是过了十五,即十六。
成语(点击查看详解) 解释 东瞧西望 指到处乱看 大旱望云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 亥豕相望 指文字讹错很多 极目远望 指用尽目力向远处眺望 肩背难望 指难以相比,难以企及 可望不可即 望:远看;即:接近。
望得见却不能接近 可望而不可及 指只可仰望而不可接近 昂首望天 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不负众望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
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才望高雅 形容人富有才学,享有很高的声望,不同流俗。
大旱望云霓 云霓:下雨的征兆。好象大旱的时候盼望寸水一样。
比喻渴望解除困境。 大失人望 指在群众中严重丧失威望,威信扫地。
大失所望 表示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大喜过望 过:超过;望:希望。
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戴盆望天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
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道殣相望 殣:饿死。
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得陇望蜀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
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德高望重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东张西望 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公才公望 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观望不前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冠盖相望 冠盖:指仁宦的冠服和车盖,用作官员代称;相望:互相看得见。形容政府的使节或官员往来不绝。
极目迥望 极:尽;迥:远。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枯苗望雨 形容殷切盼望。 可望而不可即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
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门闾之望 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
年高望重 年纪大,声望高。 守望相助 守望:防守了望。
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入井望天 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眼欲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望风希旨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
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望穿秋水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
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望门投止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
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望而却步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
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望风披靡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望衡对宇 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 望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
看见了就害怕。 犀牛望月 比喻见到的不全面。
望秋先零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
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喜出望外 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想望风采 想望:仰慕。
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项背相望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
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悬悬而望 形容一心一意地期待、盼望。
延颈鹤望 像鹤一样伸长颈子盼望。比喻盼望心切。
引领而望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
形容殷切盼望。 鹰觑鹘望 形容视觉敏锐。
一望无际 际:边。一眼望不到边。
形容非常辽阔。 意望已过 已经超出了原先的愿望。
云霓之望 比喻迫切地盼望。 这山望着那山高 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众望所归 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
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资深望重 资格老,声望高。
迟徊观望 犹言迟疑观望。 迟回观望 同“迟疑观望”。
迟疑顾望 犹言迟疑观望。 迟疑观望 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出人望外 犹出人意表。 代马望北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道高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德隆望重 犹言德高望重。
德隆望尊 见“德隆望重”。 德尊望重 见“德高望重”。
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东观西望 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 东睃西望 同“东张西望”。
东望西观 同“东张西望。
望表知里 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
望尘拜伏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同“望尘而拜”。
望尘奔北 形容军无斗志。同“望尘奔溃”。
望尘奔溃 指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亦作“望尘奔北”。
望尘不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同“望尘莫及”。
望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望尘靡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同“望尘莫及”。
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望尘僄声 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望尘追迹 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
望穿秋水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
望而却步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望风捕影 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望风承旨 指说话行事同机迎合他人意旨。见“望风希指”。
望风而遁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望风而降 风:踪影。降:投降。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望风而靡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③形容军无斗志。同“望风披靡”。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望风披靡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望风希旨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望风希指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望风响应 望:看。风:风声。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
望峰息心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望衡对宇 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望空捉影 犹言捕风捉影。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望梅阁老 比喻徒有虚名之官。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门投止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望其肩项 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
望其项背 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望秋先零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望文生训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同“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望闻问切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屋而食 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望屋以食 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同“望屋而食”。
望岫息心 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同“望峰息心”。
望眼将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同“望眼欲穿”。
望眼欲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望洋而叹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同“望洋而叹”。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影揣情 指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望表知里 通过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知本质。
望尘拜伏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同“望尘而拜”。
望尘奔北 形容军无斗志。同“望尘奔溃”。
望尘奔溃 指只看见敌方军马扬起的尘土便奔逃溃散。形容军无斗志。
亦作“望尘奔北”。 望尘不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同“望尘莫及”。 望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望尘靡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同“望尘莫及”。 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望尘僄声 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望尘追迹 比喻赶上别人的前进速度。
望穿秋水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
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
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
望而却步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望风捕影 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望风承旨 指说话行事同机迎合他人意旨。
见“望风希指”。 望风而遁 远远望见敌人的踪影或强大气势,即行遁逃。
望风而降 风:踪影。降:投降。
看见敌人的影子便缴械投降。形容军队毫无士气。
望风而靡 ①见对方的威势就服服帖帖。形容畏惧之状。
②望见对方就为之折服倾倒。形容钦敬之状。
③形容军无斗志。同“望风披靡”。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望风披靡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
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望风希旨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望风希指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望风响应 望:看。
风:风声。看到对方有什么举动,就积极响应。
望峰息心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
亦喻知难而止息。 望衡对宇 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
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望空捉影 犹言捕风捉影。
比喻言论行动以似是而非的迹象为依据。 望梅阁老 比喻徒有虚名之官。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门投止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
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望其肩项 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
望其项背 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赶得上。 望秋先零 零:凋零。
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
也比喻未老先衰。 望文生训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同“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望闻问切 中医用语。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合称四诊。
望屋而食 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望屋以食 指军行不带粮草,随处就食。
同“望屋而食”。 望岫息心 多指遁世隐居。
亦喻知难而止息。同“望峰息心”。
望眼将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同“望眼欲穿”。 望眼欲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望洋而叹 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同“望洋而叹”。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影揣情 指观察事物的表象即能测知其实质。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望子成龙 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望尘而拜 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
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 望尘莫及 莫:不;及:赶上。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望穿秋水 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
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望帝啼鹃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
后常指。 望断白云 形容想念父母。
望而却步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
望而生畏 畏:恐惧,害怕。看见了就害怕。
望风捕影 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
形容十分怯敌。 望风披靡 披靡:草木随风倒伏。
草一遇到风就倒伏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望风扑影 比喻做事没有把握,没有目标。也比喻毫无根据地盲目寻求。
望风希旨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望衡对宇 衡:用横木做门,引伸为门;宇:屋檐下,引伸为屋。
形容住处相距很近,可以互相望见。 望梅止渴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望门投止 投止:投宿。
在窘迫中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况急迫,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
望秋先零 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
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望眼欲穿 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望洋兴叹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
望云之情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出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对大将岑彭的书信。《二十四史 晋书 卷一 帝纪第一 宣帝司马懿》中记载:宣帝司马懿跟随曹操去讨伐张鲁,对魏武帝曹操进言道:“刘备以欺诈和武力俘虏了刘璋,蜀人尚未归附就出兵远方去争夺江陵,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现在我们如果出兵到汉中显威,益州就会惊慌,趁机进兵、兵临城下,势必土崩瓦解。由此之势很容易建立功业。
圣人不能违逆天时,也不能丧失时机。”魏武帝曹操说:“人就是苦于没有满足,已经得到了陇西,还想得到蜀。”
最终没有听从宣帝司马懿的意见。成语得陇望蜀出自于魏武帝曹操的对话。
负有盛名的割据者隗嚣是天水成纪(今甘肃通渭东)人,青年时曾投在王莽国师刘歆的门下。更始政权建立的消息传入陇中,隗嚣的叔父隗崔起兵攻下天水郡治平襄,拥戴隗嚣为上将军。
隗嚣听从军师方望的建议,出兵攻杀雍州牧陈庆和安定大尹(即郡太守)王向,又遣将略取陇西、武都、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边郡。更始二年(24),更始朝廷派使者来征召隗嚣入长安,封隗嚣为右将军,而隗崔、隗义得不到官职。
当年年底,崔、义两人商量要逃回天水,隗嚣害怕自己受牵连,就向更始帝告发。于是,崔、义二人就被诛杀,而隗嚣因忠诚而任为御史大夫。
不久,赤眉从东攻来,又传闻刘秀已在河北称帝,更始派在洛阳的张印、申屠建等将领密谋劫持更始帝逃出长安,回南阳地区另谋出路。隗嚣也参与密谋。
更始帝发觉后,捕杀了申屠建,又派邓晔逮捕隗嚣。隗嚣与手下当夜冲出长安,逃回天水。
隗嚣重新招集旧部,自称西州上将军。赤眉进入长安,更始政权分崩离析,三辅地区的耆老士大夫,都西来投奔隗嚣。
隗嚣平时就是一个谦恭下士的人物,此时更是一一重用这些前来归附的士人。所以,在当时的割据者中,隗嚣的名望最大,连山东地区也闻其盛名。
移在刘秀与公孙述之间汉将邓禹经营关中,屯兵在云阳(在今陕西淳化西北),裨将冯情反叛,窜入陇地,被隗嚣击败在高平。邓禹就以光武帝授予的节制大权,任命隗嚣为西州大将军,允许他专制凉州、朔方的事务。
赤眉军撤离长安时,一度想西投陇中,被隗嚣的大将杨广击退。隗嚣觉得对汉军有功,就上书给光武帝。
光武帝的回信对隗嚣很是尊重,不把他当作属下。当时,陈仓人吕鲔在公孙述的支持下,袭扰三辅地区,隗嚣又派兵马上配合冯异反击吕鲔。
光武帝对隗嚣更是礼遇有加。后来,公孙述屡屡出兵汉中,又派人授给隗嚣大司空扶安王的印绶。
隗嚣不甘居于人下,斩杀公孙述的使者。可是,当光武帝要求隗嚣出兵征讨公孙述,以观其真实态度时,隗嚣又婉言拒绝了。
光武帝知道隗嚣持观望态度,不会真心归附,以后的书信,不再那么尊重,而是改用君对臣的口吻了。建武五年(29),隗嚣见东方的割据者陆续被消灭,就在汉将来歙的劝导下,派长子隗恂入朝为质。
有一次,隗嚣派使者周游来长安,途经冯异军营,被仇家杀害;而光武帝派卫尉铫期带珍贵礼物去赏赐隗嚣,刚到郑县(今陕西华县)地面,就被盗贼掠去礼品。光武帝常认为隗嚣是忠厚长者,一心要招揽他,至此只得叹息说:“我和隗嚣之间的事,看来好不了。
他派来的使者被杀,我送去的礼物被抢!”正好公孙述出兵攻打荆州,光武帝就下诏书,要隗嚣出兵伐蜀。隗嚣上书说白水关险峻,当地栈道断绝。
光武帝知道隗嚣不可能臣服,就亲自来到长安,派耿弇率七将军,经过陇地去攻打公孙述。隗嚣立即派大将王元据守陇坂,伐木阻塞道路。
诸将与隗军交战,大败而退,王元乘势入三辅地区,被冯异、祭遵击退。隗嚣向公孙述称臣;公孙述派兵出蜀,与隗军呼应。
得陇望蜀在汉军不断的攻击和劝降下,隗军渐有叛降的将领,隗嚣见形势窘困,派大将王元入蜀向公孙述求救,自己则带着家属,投奔西城守将杨广。光武帝再次招降不成,就命令吴汉、岑彭包围西城,耿弇、盖延包围上部,自己动身返回洛阳。
月余之后,杨广身亡,隗嚣的处境更加危急。又捱过了几个月,王元、周宗带着蜀军五千,突然赶到西城,登高大呼:“百万大军来到!”汉军大惊,还未排好战阵,王元就冲入包围圈,把隗嚣接到冀县去。
汉军粮食耗尽,撤兵返回关中。于是,安定、北地、天水、陇西诸郡,又倒向隗嚣。
建武九年(33),隗嚣财力人力消耗殆尽,处境每况愈下;而且又病又饿,只能以大豆和米,熬成稀饭充饥,终于愤恨而死。隗嚣部下拥他的少子隗纯为主,据守在落门(在今甘肃甘谷)。
一年后,来歙率军攻克落门,隗纯和诸将投降,只有王元单身入蜀,投靠公孙述为将。光武帝从陇中东返时,留下一函给围攻西城的岑彭说:“如两座城池都攻下,你就可带兵南下去攻下西蜀。
人心苦于不知足,才平定陇右,又想着蜀地。”从此,“得陇望蜀”就成为讥讽人心没有厌足之时的成语。
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完成其“中兴”大业的;这也是历代王朝更迭时,无数次兼并战争的内在动力。得陇望蜀(东汉建武六年(30),刘秀率兵平西北。
部将岑彭与吴汉把隗嚣围在西城。在四川的公孙述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