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夫人饮琼苏渌酃酒 老道姑驾白羽飞仙鹤 魏夫人,姓魏名华存,字贤安,晋代著名女道姑,公元251年出生于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县),系晋司徒魏舒之女。
她精通五经三传、老庄百子诸书,仰慕仙术,好道学,系道教上清派创始人。公元318年,魏华存定居南岳白龙潭,专心道学。
她常服胡麻散、茯苓丸,习练吐纳道功,以求静心养生。道观紫虚阁落成后,她就一直宫居此阁,闲斋别寝,闭门不出,每日念经修炼。
她潜心修道,精诚所至,感动了上天仙君王子乔等真人。一个初冬的深夜,魏华存正在修道,忽然,一道蓝光闪耀,她定神一看,有位二十上下的年轻人来到面前。
来人告诉魏华存,他就是清虚真人王子乔,特来降授“神真之道”。 魏华存感激不已,她十分虔诚地接受王子乔授予的《太上宝文》、《八素隐书》三十一卷和《黄庭经》。
然后,她热忱地设上酃酒和玄云紫木奈招待王子乔。这王子乔乃髭王之子,因深宫洞房不称意,驾白鹤而升入仙境。
升仙前,他曾在宫中常饮贡品酃酒,此酒就产自南岳山下的酃湖一带,今来南岳,王子乔对酃酒更是情有独钟。临行时,王子乔再次点化魏华存,将酃酒与养生之道结合到一起。
叫她把平时习练吐纳道功服用的一些中药浸泡到酃酒中,饮后定会面色红润,貌似少年,不死将仙。魏华存茅塞顿开:酃酒本是养生之酒,与胡麻散、茯苓等中药二者合一,乃精妙无双。
于是,魏华存按王子乔点化的方法开始泡制酃酒。此酒略带绿色,又是天上仙君点化,魏华存便称之为“琼苏渌酃酒”。
饮下这琼苏酃酒后,魏华存顿感五脏生华,虽年逾古稀,却色反婴孩,飘然欲飞。日后,魏华存每日必饮琼苏渌酒。
由于魏华存多年来一直静心修道,功底极深,再加上这琼苏酃酒功效神奇,更是安适六府,调和三魂,脱胎换骨。公元334年,即东晋成帝咸和九年,魏华存喜逄八十三寿诞,是日,她驾鹤仙去,得到紫虚元君和南岳夫人的仙号。
后来人们纷纷传说,这天,当她悄悄登上“礼斗坛” 时,忽有四位仙人驾鹤降临,称要迎接道姑升天。于是,她便从峰顶巨石上羽化升仙。
杜甫《望岳》诗中就有“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之说。现黄庭观门前还存有“飞仙石”遗迹,石上刻有“飞仙 石”三个大字和“飞过烟云凝化石;仙参星斗尚留坛”对联,留有一双粗大脚印痕迹。
魏夫人升仙,也许只是一个传说。然而,酃酒养生至今仍是人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西平赵氏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 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
二、指鹿为马
秦始皇驾崩时,宦官赵高和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串通一气,假传圣旨,逼迫本该继承皇位的大公子扶苏下台,改立胡亥继承帝位。胡亥做了皇帝,即人们所说的秦二世。由于赵高帮助胡亥称帝出了大力,所以胡亥拜赵高为丞相。
赵高做了丞相之后并不满足,还打算篡夺帝位,但是又害怕大臣们反对,于是便想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一天,赵高趁文武百官朝见秦二世的时候,特地叫人牵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当着群臣的面指着鹿说:“这是马。”秦二世笑了笑说:“丞相弄错了,把鹿说成马了。”
赵高没有理他,高声地问大臣:“这到底是马还是鹿?”群臣们有的畏惧赵高而不敢言,有的直言为鹿,有的为了计好赵高就歪曲事实跟着说是马。过后,说实话的人全被赵高杀死了。
扩展资料:
民间传说特征:
传说既不是真实人物的传记,也不是历史事件的记录(其中可能包含着真实历史的某些因素),而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许多传说把比较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通过艺术概括而依托在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一自然物、人造物之上,达到历史的因素和历史的方式与文学创作的有机融合,使它成为艺术化的历史,或者是历史化的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间传说
湖南衡阳市南有回雁峰,传说秋末冬初,大雁由北向南飞来,至此停留下来,不再南飞,遇春而回(此说今有不少人提出异议,但古人是按此传说写诗的)。
这就成了古诗词中一个著名的典故。高中语文课文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王勃《滕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都用了这个典故。
这个传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两本地理学著作。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荆湖南路·衡州》载,回雁峰“在州城南。
或曰:‘雁不过衡阳。’或曰:‘峰势如雁之回。
’”比王象之《舆地纪胜》稍晚一点的祝穆《方舆胜览》记载与《舆地纪胜》差不多。这就意味着,并不是人们看了这些地理书,才知道这个典故的。
诗词作品中使用这个典故,远远早于这两本地理书的记载。
旅游景点就没什么好玩的了,就只有南岳山了,信佛的可以去玩玩,如果有缘可以去方广寺喝茶,是和尚自己做的茶,用山泉水泡的,南岳古镇产一种乡土味豆腐乳,可以尝尝,超市也有卖的,好像叫陈怪腐乳.
还可以去市区的各大广场转转,一般每一个城区都有一个广场,如莲花广场,石鼓广场,岳屏广场,太阳广场,晚上比较好玩.
石鼓牌的酥薄月,风味独特甜而不腻,中山南路南北特产店有卖
西渡湖之酒,传统酒,一般的超市都有卖
石鼓牌的酱板鸭,比较辣,不能吃辣的最好别试
中山北路的进步巷,一般比较好吃的小吃都聚集于此了,如炒粉,酸辣粉,臭豆腐,馄饨,凉粉,炸春卷,各式烧烤等等,口味绝对不一般.
中山南路有一家美特斯邦威专卖店
中山路相当于步行街吃的东西比较多,还有特别多的服装专卖店,价格不贵,若果去那些特色小店一定要砍价不留情
解释:僵:枯死。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出处:古乐府诗《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
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深相待,兄弟还相忘。”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大奸臣屠岸贾鼓动晋景公灭掉于晋国有功的赵氏家族。屠岸贾率三千人把赵府团团围住,把赵家全家老小,杀得一个不留。
幸好赵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进宫中。屠岸贾闻讯必欲赶尽杀绝,要晋景公杀掉公主。
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杀公主。公主已身怀有孕,屠岸贾见景公不杀她,就定下斩草除根之计,准备杀掉婴儿。
公主生下一男婴,屠岸贾亲自带人入宫搜查,公主将婴儿藏在裤内,躲过了搜查。屠岸贾估计婴儿已偷送出官,立即悬赏缉拿。
赵家忠实门客公孙许臼与程婴商量救孤之计:如能将一婴儿与赵氏孤儿对换,我带这一婴儿逃到首阳山,你便去告密,让屠贼搜到那个假赵氏遗孤,方才会停止搜捕,赵氏嫡脉才能保全。程婴的妻子此时正生一男婴,他决定用亲子替代赵氏孤儿。
他以大义说服妻了忍着悲痛把儿子让公孙许臼带走。程婴依计,向屠岸贾告密。
屠岸贾迅速带兵追到首阳山,在公孙井臼居住的茅屋,搜出—个用锦被包裹的男婴。于是屠贼摔死了婴儿。
他认为已经斩草除很,放松了警戒。在忠臣韩厥的帮助下,一个心腹假扮医生,入宫给公主看病,用药箱偷偷把婴儿带出宫外,程婴已经听说自己的儿子被屠贼摔死,强忍悲痛,带着孤儿逃往外地,过了十五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韩厥的帮助下,兵戈讨贼,杀了奸臣屠岸贾,报了大仇。
程婴见赵氏大仇已报,陈冤已雪,不肯独享富贵,拔剑自刎,他与公孙许臼合葬一墓,后人称“二义冢”。他们的美名千古流传。
【出处】:《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墨子·卷五》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春秋末期,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内部变得四分五裂,实权逐渐由六家将军把持,他们是智氏、范氏、中行氏、赵氏、韩氏、魏氏。六家各有自己的地盘和武装,为了壮大自己,不断互相攻伐。后来,智氏的智伯瑶先后灭了范氏和中行氏,又汇合三家的兵马,进攻赵襄子。这时,韩康子和魏桓子商议说:“赵氏现在的命运,就是我们两家将来的命运。赵氏早晨灭亡了,我们在晚上就会跟着灭亡;赵氏在晚上灭亡了,我们明天早上也就会跟着灭亡。只有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打败智伯瑶,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于是韩、魏两家与赵氏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打败了智伯瑶,三家共同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壮大了自己,后来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墨子评论说: “有才德的人,不以水为镜子,而是以人为镜子。因为以水为镜子只能照见自己的面容,而以人为镜子 才能知道怎样做对自己有利,怎样做对自己不利。”
《旧唐书·魏征传》也有一段记载说得是这个成语:魏征是隋末唐初著名的政治家,他尽心竭力辅佐唐太宗十七年,始终以谏诤为己任,有时甚至犯颜直谏、面折廷争,阻止或纠正了唐太宗许多错误行为和主张,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去世之后,唐太宗伤心地说:“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啊!”
传说赵娃典故有两个,分别为:
1、汉族赵姓出自嬴姓,嬴姓的出现是因为舜帝(姚姓,后代以姚为姓)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颛顼帝孙)为“嬴”,并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儿嫁给他。虽然使用嬴姓的祖先是伯益,但赵姓的始祖是造父。
2、周孝王传至周幽王时,因幽王无道,造父的7世孙赵叔带离周仕晋,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夫,掌握晋国大权。到战国初年,赵氏联合韩、魏二卿击败智氏,瓜分智氏封地,继而赵敬侯赵襄子联合魏武侯、韩哀侯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威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
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赵国王室纷纷散落民间。因为造父是秦人和赵人的共同祖先,而且自造父开始姓赵,所以秦国公族也姓赵,比如秦始皇嬴政又称赵政。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扩展资料:
赵姓,宋代《百家姓》排名第一,而在2006年新百家姓排名第八位。发祥地在今山西省,曾是晋国六卿之一。周穆王时的造父是汉族赵姓之始祖,截至2014年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赵姓在北方地区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赵姓著名郡望有天水、涿郡、下邳、南阳、金城、颍川、敦煌、酒泉、扶风、新安、平原等11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姓
赵武(前598-前541),世人尊称赵孟,春秋时代晋国的执政大夫。赵氏为晋国世族,其曾祖赵衰为晋文公时大夫,曾辅佐文公成就霸业。其祖父赵盾,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历事襄公、灵公、成公三朝。其父赵朔在晋景公时,继任大夫之职。其子赵成,字景叔,谥赵景子,其孙赵鞅。 晋景公三年(前597),担任司寇的晋国大夫屠岸贾,图谋作乱以控制晋国政权,决计首先消灭赵氏势力。于是就借口赵穿(赵盾的族弟)曾刺杀晋灵公,其责任在于赵盾,便背着晋景公擅自发兵攻打赵氏于下宫,诛杀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灭了赵氏全族。
赵朔的妻子是晋景公的妹妹,当时怀有身孕,逃进王宫躲避。过了不久,生下一男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赵武。据《史记·赵世家》记载,当时,屠岸贾曾进宫搜索孤儿,赵朔妻把孤儿藏进裤档里,祝告说:“若号,赵家灭乎;若无声,即不灭。”果然在搜索的过程中,孤儿就没有出声。后来,孤儿终于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辗转救出宫来。公孙杵臼为此献出了生命,程婴带孤儿藏匿到山中。(今山西盂县有藏山,相传即为当时程婴藏孤之处;今山西忻州市西郊和垣曲县中条山也各有一处藏山。按:灵公、景公尚都于绛,即今山西翼城县,藏孤之处不宜距国都过远,当在今晋南境内,故似应是垣曲县中条山的藏山)。
15岁时,在年高望重的晋大夫韩厥等人的努力下,晋景公为赵氏昭雪,平反了冤狱,发兵攻灭屠岸贾,并尽灭其族,立赵武为大夫,恢复了赵氏的土地封邑。晋平公十二年(前546),赵武担任正卿,主持晋国国政,代表晋国到宋国的国都商丘出席了弭兵大会。这次弭兵的建议是由宋国大夫向戌提出,而实际上体现了赵武偃武修文的政策。他一贯主张减轻各诸侯国对霸主的贡纳,加强礼仪方面的要求,各国都循礼行事,即可维持一个和平的局面。早在晋平公十年(前548),他耖。说过:“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所以,向戌提出弭兵建议,晋国首先响应。在会盟中,赵武处处表现出息事宁人的态度,重信义,崇礼让,使弭兵活动取得了实际成效。弭兵大会由晋、楚两国联合发起,共有晋、楚、鲁、宋、蔡、卫、陈、郑、曹十国代表出席。大会约定晋、楚两国息兵停战,共作霸主。
主持晋楚弭兵大会,是赵武平生所参加的一次重大政治外交活动。这次活动不仅扩大了赵武在诸侯国之间的影响,也增强了赵氏在国内的政治地位。晋平公十三年(前545),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经过一番对当时晋国政治形势的考察和研究,延陵季子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晋国之政卒归于赵武子、韩宣子、魏献子之后矣!”后来事实证明,延陵季子的论断完全切合实际。
赵武执政期间,在内政外交上都奉行稳妥平和的政治路线,虽然没有十分突出的建树,但保存了晋国的实力,维持住晋国的霸主地位,在与楚国抗衡中并未明显处于下风,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故晋大夫祁午曾对赵武说:“师徒不顿,国家不罢(疲),民无谤言,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
为了维护弭兵的成果,赵武曾“再合诸侯,三合大夫”,多次会盟。就在他去世那年(晋平公十七年),还与楚、齐、宋、卫、陈、蔡、郑,许、曹等国在虢(东虢,在今河南郑州市北古荥镇)地会盟,重温宋国会盟时达成的协议,维护各诸侯国之间的休战状态。
可能是与早年的颠沛流离有关,赵武晚年总觉得心身俱衰,委顿之色溢于言表,如对周王室使者刘定公说:“吾侪偷食(苟且偷生),朝不谋夕。”对秦国公子后子说:“朝夕不相及,谁能待五(年)?”自感劳瘁,倦于勤政,应答宾客之际,流露出天年不永的症兆。这和他婴儿时期的传奇经历相映成趣,增加了他一生的戏剧性,为史书大书特书。
赵武死后,谥为文子。赵武以后三世至赵襄子,韩、赵、魏灭智伯,三家分晋。
赵氏孤儿之藏山为山西阳泉盂县之藏山,其时这里是仇犹国的地盘,赵氏孤儿逃到这里就是出了国。距离晋国的边境有80里地,当时晋国边境到今天的阳泉平坦镇附近。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春秋晚期,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