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请示当时鲁国的国君。得到鲁国国君的批准后。排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
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彻夜长谈之后,带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看祭神之典,考查周国的教育基地和祭祀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在周国呆了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子送孔子到当时的宾馆之外,就说:“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到了黄河的岸边,看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势如万马奔腾,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孔子问礼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学琴 众所周知,孔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他的教育方针并不是培养一些死读书的呆子,而是一些全面发展的英才。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已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孔子答到“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
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了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
师襄听罢,大吃一惊,因为此曲正好名叫《文王操》,而他事先并未对孔子讲过。 孔子也可说是一流的音乐鉴赏家,《韶》相传是尧舜时的乐舞,孔子在鲁国一直没有机会听过,后在齐国的某次宫庭宴乐中终于欣赏到了,孔子完全被这庄严肃穆的音乐迷倒了,以至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
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后 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孔子改错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学生周游各地,讲学传道。一天,他们来到朐阳山下.师生们下了马车,子贡在前,孔子随后,子路、颜渊等几个学生也都跟着登山。
孔子一鼓作气攀到山顶,向东一看,只见天连水,水连天,一望无边,好大的海哟!这时,天空中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迎面扑了过来。子路大声叫道:"糟了糟了,到哪儿躲雨呀!"只见一个老渔民,左手提着渔网,右手拿着渔叉,肩后背着渔篓,腰间系着葫芦,迎着他们走过来,边走边说:"不要慌,跟我来!" 老渔民把孔子和他的学生领进了一个山洞。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民藏渔落脚的地方。孔子觉得洞里有点儿闷热,便走到洞口,观看雨中的海景,看着看着,诗兴大发,不由地吟诵起来: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民听了这两句诗,忙道:"先生,你说的不对呀!"孔子问:"怎么不对呢?"老渔民说:"'千层浪','万点坑',都不妥当。难道海水波浪滔滔只有千层,沙滩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生你数过吗?"孔子有心听听高见,急忙问道:"老兄弟,你看怎么改呢?"老渔民说:"最好改成这样:'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点点坑。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对不?" 孔子一听,心服口服,正想赞叹几句,不料子路在一旁火了,冲着老渔民说:"哎哎,圣人作诗,你怎能乱改!"老渔民也火了,厉声问道:"谁是圣人?"子路指着孔子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这就是孔夫子、孔圣人!"孔子阻止道:"子路,不可傲慢!不可无礼!"老渔民拍着子路的肩膀说:"小伙子,圣人有圣人的见识,但也不见得事事都比别人高明啊!"孔子把学生招拢在一起,严肃地说:"我以前对你们讲过'生而知之',这话错啦!大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说完,顺口吟出小诗一首:登山望沧海,茅塞豁然开,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从这以后,山里人就把朐(qu)阳山改名叫孔望山了。
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 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 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 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 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 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 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 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 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 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 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 孔子不由感叹他说:“。
有记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
《史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史记》还记载,临别时老子向孔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史记》还记述,当年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对弟子们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也!”但后来儒家得势,认为这样太抬举道家,经常不承认。
老子是周朝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员,知识广博,深得孔子景仰。孔子可能不止一次见到老子,二人很可能在鲁国有过交流,还可能曾经在宋国相见。而对孔子影响最深的,应该是孔子45岁那年主动到周朝东都向老子问礼。
孔子与老子的此次相会是在公元前507年。孔子久闻老子大名,知道他博古知今,懂得礼乐的根本,洞悉道德的宗旨,也曾经见到过老子,更知道老子的气象非同一般,于是与弟子南宫敬叔一道去拜见老子。
敬叔是鲁国贵族孟僖子的儿子,受父嘱而师从于孔子。敬叔首先向鲁国国君报告,请求鲁昭公给孔子提供支持,还请求允许亲自陪伴老师一同前去。他对昭公说:“孔子将要访问宗周,学习先王遗留的政教制度,考察礼乐文化的最高境界,这是一项重大的事业啊,您为什么不以车马资助他呢?”于是,昭公给了孔子一辆车,两匹马,以及童仆和驾车的人。敬叔与孔子一同到了宗周。
孔子向老聃学习了礼制,与苌弘交流了音乐知识,游历了郊社之所,考察了宗周的明堂制度,了解了宗周的宗庙、朝廷的法度。孔子在洛邑的收获是多方面的。参观明堂时,孔子看到四门口墙上画有尧、舜和桀、纣的肖像,昭示了善恶、兴衰,以及有关王朝兴盛与灭亡的诫语。还有周公辅佐成王,抱着年幼的成王背对屏风,面向南接受诸侯朝拜的图像。孔子徘徊观望之后对跟从的人说:“这就是周朝兴盛的原因了。明镜是用来审察形体容貌的,借助学习古代的东西可以了解当今。如果君主不能致力学习国家、个人生死存亡的根本东西,却以忽视、怠慢的态度对待从而陷入危亡境地,这就如同向后跑却想追上前面的人一样,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孔子在宗周参观,进入到太祖后稷的庙堂。庙堂右边台阶的前面立有铜人,嘴巴被封了三层,而背上有这样的铭文:“这是古时审慎说话的人,以此为戒!不要多说话,说话多则失败多;不要多事,事情多则忧患多;安逸快乐时一定要警戒,不要做任何使自己后悔的事情;不要认为没有什么损害,说不定祸患将一天天地增大;不要认为没有别人听到,神灵会暗暗地观察着人的行为。火苗初起的时候不去扑灭,等到烈火熊熊时又将怎么办呢?涓涓细流不去堵塞,最终一定汇集成江河……如果确实能够谨慎行事,也就确立了福佑的基础。人的嘴巴有什么坏处呢?它是招祸之门。好勇斗狠的人不得好死,争强好胜的人必定遇到强硬的对手……君子知道自己不能位居天下人之上,因此甘居人下;知道自己不能位列天下人之先,因此甘居人后。温和恭敬,谨慎仁德,使别人倾慕自己的品德;示弱处下,也没有人凌驾于自己之上。别人都有所改变,我只是坚守本分;别人都在转移,我却坚定不移。胸中埋藏着我的智慧,不向别人显示我的技能。这样,即使我位尊爵高,别人也不会伤害我,谁能做到这些呢……”
孔子读完这段铭文回头对弟子们说:“你们记住这些话!这些话实在中肯,合情可信。《诗》中说:‘战战兢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踩薄冰。’如果这样立身行事,怎么会因为说话招来祸患呢?”孔子特别强调“言忠信,行笃敬”,与老子言论的精神是相通的。
孔子困惑自己所执守的大“道”难于实行,遂请教老子。他对老子说:“如今实行‘道’真是太难了!我本来执守大道,现在请求当今的国君贯彻执行,然而没有被接受。如今实行‘道’真是太难了。”老子说:“那些游说的人过失在于巧辩,闻听游说的人又被浮华的言辞迷惑,在这两种情况下,是不可以舍弃大道的。”实际上,优秀思想学说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实行,往往是由于“学者”们的论说过于宏阔、浮华、巧辩,使“听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孔子说“道不远人”,认为“道”实际就在每个人的日常坐卧之间,布道的人首先应该着眼于“人”。
孔子离开宗周的时候,老子为孔子送行说:“我听说在送行的时候,富贵的人送给人钱财,仁德的人送给人箴言。我不是富贵的人,姑且冒用仁者的称号,让我送给你几句话吧:大凡当今的士人君子,聪明智能,认识深刻,却陷入危险而濒临死亡境地的,是喜好讥讽、议论别人的人;博学雄辩,胸怀大志,却自身陷入危难境地的,是喜好揭露、昭示别人隐恶的人。作为儿子不应该时刻惦记自己的存在,作为臣下不应该在君主憎恶自己时才知道离开。”孔子说:“谨从您的教诲。”
老子深远的“虚无”之道,其特点是“在清静无为中顺应一切变化”。老子特别给孔子讲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的道理。又特意告诫孔子,认为人聪明深察却不可“好讥议人”,博辩闳达却不可“好发人之恶”。孔子十分感慨,觉得老子就像“乘风云而上天”的蛟龙,认为老子的虚实之间隐含着太多的智慧!
从宗周返回了鲁国,孔子学问精进,来跟从他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孔子弟子竟有三千人之众。他“学无常师”,从而积淀形成了深邃的智慧。孔子一生中曾向许许多多的人请教学习,而老子是对孔子影响最大的一位。
以强凌弱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
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是春秋末、战国初时奴隶起义的领袖。“盗”,是士大夫对起义奴隶的蔑称。
盗跖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以武力侵犯诸侯。凡是经过的地方,大国严守城池,小国闭城自保,百姓叫苦。
为此,有一次孔子对柳下季说:“做父亲的一定能教诲他的儿子,做兄长的一定能教育他的弟弟。否则,父子兄弟的关系也就不可贵了。
如今,先生是当世才子,弟弟是强盗,却又不能教育他,我真为你感到羞愧。我请求替先生去劝说他。”
柳下季为难他说:“如果弟弟不听兄长的教育,即使有先生这样的辩才,又有什么办法呢?况且跖的为人,思想像泉涌一样恣肆梭流,意气如暴风一样变化突然,顺从他心意就高兴,不顺从他心意就发怒,容易用言语侮辱别人。我看先生不要去。”
孔子不听柳下季的劝告,让弟子颜回驾车,子贡当侍,前去会见盗跖。盗跖听说孔子来见他,勃然大怒,对通报人说:“这个人,就是鲁国的伪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不种地却吃得很好,不纺织却穿得很好,整日里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地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样子,以求得封侯,得到富贵。
你罪大恶极,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来加餐添菜。”孔子一再请求拜见,于是盗跖让他进来。
孔子向盗跖行礼后,盗跖瞪大眼睛说:“孔丘,你所说的话,顺从我心意的可以活命,违逆我心意的就让你死。”孔子说:“将军身躯魁梧,智慧能包罗天下,又勇猛、强悍,足可以南面称王,而名字却叫做强盗。
我很为将军羞耻。将军如果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以为您南面出使到吴国和越国,北面出使到齐国和鲁国,东面出使到宋国和卫国。
西面出使到晋国和楚国,让他们为将军正名。盗跖逐渐向善。”
(出自《庄子·盗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