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孙策去世,富春的各官员都打算出城奔丧,虞翻说:“恐怕邻县的山民可能有变乱,官员远离城池,一定会导致动乱。”因此留下来制作孝服服丧。各县都效仿他,都得以平安无事。后来虞翻被州里推荐为秀才,汉朝朝廷召他担任侍御使(官职名),担任司空的曹操也争聘他,都没有接受。
虞翻给少府(官职名)孔融写信,并向他展示自己著作的《易注》。孔融回信说:“听延陵(人名)整理的音乐,看你著作的《易注》,才知道东南地区美好的,不只是会稽的竹箭。又观查天象,气温,推算祸福,与神灵契合,可以说是探索奥妙达到极致了。”会稽东部都尉张纮又写信给孔融说:“虞仲翔先前被人诽谤的很厉害,但他的本质就像美玉,越雕摩月光亮,那些诽谤不足以对他造成伤害。”
孙权任命虞翻为骑都尉。虞翻多次冒犯孙权进行争论劝谏,孙权很不高兴。虞翻又生性不向低俗妥协,经常被诽谤陷害,因此被贬到丹杨泾县。吕蒙图谋打败关羽,托病回到建业(今杭州),因为虞翻也懂医术,请他跟随自己,也打算借此机会释放他。后来吕蒙带领大军向西进发,南郡太守麋芳打开城门投降。吕蒙还没有占领郡城就在沙场上作乐。虞翻对吕蒙说:“如今和您一条心的只有麋将军一人,城中的人怎么都能相信呢,为何不赶紧入城收降其余的官兵呢?”吕蒙马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城中有埋伏,因为虞赖的计谋没有成功。关羽被打败后,孙权让于占卜,算出《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的卦象,虞翻说:“不出二天,关羽必被杀头。”果然如虞翻所说。孙权说:“你虽然比不上伏羲氏,但比得上东方朔了。”魏将于禁被关羽俘虏,被囚禁在城中,孙权到了以后释放了他,请他和自己相见。另一天,孙权骑马出来,请于禁和自己同行,虞翻呵斥于禁说:“你是个俘虏,怎么敢和我们主公的马齐头并进呢!”就要拿鞭子打于禁,被孙权呵止了。后来孙权在楼船和群臣会饮,于禁听着歌舞痛哭流涕,虞翻又说:“你打算装模作样来求得宽赦吗?”孙权对他感到很气愤。
孙权做了吴王以后,庆功宴席快就数的时候,亲自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不端酒杯。孙权离开后,虞翻又起来坐下。孙权于是大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座的都很惶恐。只有大司农刘基起身抱住孙权劝说到:“大王喝酒之后杀掉有名的读书人,就算虞翻有罪,天下人谁相信?况且大王向来能容纳贤人使众人归附,所以天下人都来投奔,如今一下子前功尽弃,行吗?”孙权说:“曹孟德(曹操)尚且杀了孔文举(孔融),我杀个虞翻有什么!”刘基说:“曹操是个轻易就杀人的人,天下都反对他。大王推行德义,要和尧、舜相比,(如果杀了虞翻)怎么再和尧舜相比呢?”虞翻因此得以免死。孙权因此命令身边的人,从今起酒后自己再说杀人,都不要杀。
虞翻曾经乘船出行,和麋芳相遇,糜芳船上人多,打算让虞翻避让,糜芳船上仪仗队的先锋说:“给将军让路!”虞翻大声骂道:“丧失了忠信,拿什么侍奉君主(说糜芳是降将)?献出人家(蜀国)两座城,还称将军,行吗?”糜芳关上船窗不回答他赶紧回避了。后来虞翻乘车出行,又经过糜芳的军营大门,军官关上营门,虞翻的车马过不去。虞翻又大怒说:“该关的时候反而打开,该打开的时候反而关闭,这是你们应该做的吗?”糜芳听到后,露出惭愧的表情。虞翻生鲁莽刚直,多次在酒席上失言。孙权和张昭谈论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你们都是死人,还谈论神仙,世上怎么会有神仙!”孙权恼怒它不是一次了,于是把他流放到州。虽然他属于被流放,但是依然讲学不止,来听讲的门徒常常多大好几百人。又给《老子》、《论语》、《国语》写注释,都在世上流传。
起初,山阴(地名)人丁览,太末(地名)人徐陵,一个在县里作小官吏,以给不被人了解,虞翻一见他们,便和谈们交友,关系很好,最终他们都出了名。虞翻在南方待了十多年,七十岁去世。遗体回到到会稽安葬,妻子儿女得以回到家乡。
虞翻有十一个儿子。第四子虞汜最出名,永安(吴景帝年号)初年,通过选拔官宦子弟担任散骑中常侍,后来担任监军使者,征讨扶严,病死了,虞汜的弟弟虞忠,曾任宜都太守。虞耸,曾任越骑校尉。多次升迁到廷尉、湘东太守、河间太守,虞昺,官至廷尉尚书、济阴太守。
虞翻(164-233),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
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
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他于经学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
早年虞翻起初在会稽被太守王朗任命为功曹。及后孙策进攻会稽,虞翻当是正值父丧,但仍然不忘跑去向王朗进言,劝王朗避战,不要与孙策正面交锋。
王朗不听,坚持领兵抵抗,但最终被孙策击败,虞翻于是护送王朗逃走。到候官县时,侯官县长闭门不让王朗通过,虞翻于是游说候官县长开门,成功后王朗说虞翻尚有母亲要供养,不必送他到太远,要虞翻回会稽。
虞翻回去后,孙策让他复任会稽功曹,并和他结交。孙策经常轻骑出游猎,虞翻曾劝阻,孙策虽然同意,但依旧出游。
后来虞翻转任富春县长,此时孙策却被许贡门客行刺而死,各县官员都打算去奔丧,但虞翻认为江东未定,若果官员离开可能会令贼匪和变民有机可乘,侵扰州县,于是留守在富春服丧;其他各县官员都效法,维持了江东各县的安定,使孙暠后来未能攻取会稽自立。后来虞翻获举茂才,东汉朝廷和曹操先后辟命,但虞翻都一概拒绝。
孙权后来任命他为骑都尉,但虞翻多次大胆向孙权进谏,已令孙权颇为不满;同时他与一些官员亦不睦,多次被毁谤,最终被流放到泾县随袭荆州后来,吕蒙意图袭取荆州,先称病回建业以减低关羽的戒心,在建业时以虞翻通明医术为由要求他随军。不久,吕蒙发动偷袭,进攻南郡,南郡太守麋芳开城出降。
当时吕蒙军尚在沙丘上庆祝南郡投降,虞翻此时劝吕蒙小心城中会有伏兵,会乘虚进攻他们所在的沙丘,劝吕蒙应尽快入城控制城池。当时城内果然设有伏兵,因为吕蒙接纳虞翻的劝告才不成功。
刚上直率关羽被俘杀后,被关羽俘获的于禁获孙权释放,并与他相见和一同骑马出行。虞翻见二人并排十分不满,大骂于禁只是俘掳,没有资格与孙权并排;更手持马鞭要鞭挞于禁,孙权立刻喝止。
随后孙权在楼船与群臣宴饮,于禁听到演奏的乐曲时伤心流泪,虞翻又指于禁是装可怜。虞翻对于禁的态度令孙权很不高兴。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大宴群臣,宴会末段孙权向各臣进酒,孙权到虞翻座位时见他醉倒地上,于是走过;但孙权走过后虞翻却又坐起来,孙权见此大怒,持剑要杀虞翻。幸好大司农刘基立刻抱着孙权,并劝孙权饶恕虞翻,虞翻才得以免死。
及后虞翻又曾辱骂麋芳和称神仙只是死人,世上并没有什么仙人。因为以上种种事件,孙权对他大为不满,于是将他流放到交州。
交州生活虞翻到交州后,在那里讲学,学生时常也有数百人;又为《老子》、《论语》和《国语》等书籍作注。虞翻虽被流放,但仍然十分关心国家,如在黄武七年(228年),辽东公孙渊派使节向孙权联络。
嘉禾元年(232年),孙权派将军周贺和校尉裴潜从海路到辽东向公孙渊求马,虞翻认为辽东路远,派人到那里求马并没有益处,只会损耗人力和财力;但虞翻想劝谏但又不敢,请求交州刺史吕岱传话但吕岱又不肯。及后更被人中伤,虞翻再被流放到苍梧郡。
及后周贺遇风暴和被曹魏将领田豫攻击,孙权于是大感后悔,并想起虞翻,于是命人到交州找寻虞翻,找到就护送他回建业;若已死,则送还会稽,并让儿子仕官。此时虞翻逝世,享年七十。
虞翻(164-232),汉末三国时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
字仲翔,他少而好学,有高气。最初,为会稽太守王朗之功曹,孙策征会稽,王朗败绩,虞氏归孙策。
孙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自此,他追随孙策左右,驰骋疆场。
后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因司空曹操举存而不就。孙策死后,其弟孙权主事,以其为骑都尉。
虞氏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且性多不协俗,屡使孙权大怒,先后被谪到丹杨泾县和交州等地。他虽然常有失君臣之礼的行为,然十分注重封建礼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将于禁,内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因此也常为他设坐。
虞氏一生虽处乱世,亲自参与了三国争霸的战争,但于学问孜孜以求,从未间断。特别是晚年在交州期间,讲学不倦,门生常数百人。
据《三国志》及其注载,虞氏为《老子》、《论语》、《国语》作过训注,并著《明扬释宋》。考《隋书经籍志》:“梁有《古文论语》十卷,郑玄注;又王肃、虞翻、谯周等注《论语》各十卷。”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论语》虞翻注十卷。”此即《论语》训注。
隋唐志著录,有虞氏《春秋外传国语注》二十一,此为《国语》训传。又隋唐志著录,并有虞氏《太玄注》十四卷,此即为《易扬释宋》(扬,扬雄。
宋,宋衷)。《经典释文•叙录》:“《老子》虞翻注二卷”,《隋书经籍志》著录相同,此即《老子》训注。
此外,虞氏还为《孝经》、《周易参同契》作过注,唐玄宗御注《孝经序》云:“韦昭,王肃先儒之领首。虞翻、刘邵抑次焉。”
《经典释文》卷二载虞注《参同契》云:“易字从日下月。”即是其证。
虞氏于《周易》造诣最深。这主要得之于世代家传易学和他本人处战习易而不辍,博览众家之易说。
他曾说过:“臣闻六经之始莫大阴阳,是以伏羲仰天县象,而建八卦,观变动六爻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类万物。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舆令成,缵述其业,至臣祖父凤为之最密。
臣亡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于凤,最有旧书,世传其业,至臣五世。前人通讲,多玩章句,虽有秘说,于经疏阔,臣生遇世乱,长于军旅,习经于匏鼓之间,讲论于戎马之上,蒙先师之说,依经立注。
又臣郡吏陈桃梦臣与道士相遇,散发被鹿裘,布《易》六爻, 其三以饮臣,臣乞尽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
岂知臣受命,应当知经!所览诸家解不离流俗,义有不当实,辄悉改定,以就其正。”(引自《虞翻别传》)以上所言,说明了虞翻易学源于家传孟氏易及当时诸家易学。
也证明了虞氏明学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虞氏精通筮法,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周易》占断。
据《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载,他曾为关羽筮之,“得兑下坎上,《节》。五爻变之《临》。”
他说:“不出二日,必当断头。”果然如此,孙权曾称赞他“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
裴松之引《虞翻别传》云虞翻放弃南方,“依易设象,以占吉凶。”可见虞氏擅长运用《周易》预测。
虞氏的易学代表著作为《易注》。据虞氏本传称,此书作成后,曾示于少府孔融等人,且受到了孔融的称赞。
虞氏别传也明确说,他曾将《易注》献给当时的统治者。《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著录虞注《周易》九卷,《新唐书•艺文志》、《经典释文》有虞注《周易》十卷,这是虞氏《易注》。
另外,据唐代史志文献记载,虞氏还撰有《周易日月变例》六卷,《京氏易律历注》一卷,《周易集林律历》一卷等易学著作。以上所列虞氏著作(包括非易学著作)皆亡佚。
现存虞氏易注主要见于李鼎祚《周易集解》。清孙堂《汉魏二十一家易注》辑有虞翻《周易注》十卷,《附录》一卷,黄 奭《逸书考》辑有虞翻《周易注》一卷,清惠栋著《易汉学》,张惠言著《周易虞氏义》九卷、《周易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候》二卷、《虞氏易言》二卷,曾钊撰《周易虞氏易笺》九卷,方申作《虞氏易象汇编》一卷,纪磊作《虞氏易义补注》一卷、《附录》一卷、《虞氏易象考正》一卷,胡祥麟撰《虞氏易消息图说》一卷,李锐作《周易虞氏略例》一卷,民国徐昂撰《周易虞氏学》六卷,对虞氏易学皆有阐发,是研究虞氏易的必备之书。
虞翻(164-232),汉末三国时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字仲翔,他少而好学,有高气。
最初,为会稽太守王朗之功曹,孙策征会稽,王朗败绩,虞氏归孙策。孙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
自此,他追随孙策左右,驰骋疆场。后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因司空曹操举存而不就。
孙策死后,其弟孙权主事,以其为骑都尉。 虞氏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且性多不协俗,屡使孙权大怒,先后被谪到丹杨泾县和交州等地。
他虽然常有失君臣之礼的行为,然十分注重封建礼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即使遭他奚落的降将于禁,内心也十分佩服他,魏文帝因此也常为他设坐。 虞氏一生虽处乱世,亲自参与了三国争霸的战争,但于学问孜孜以求,从未间断。
特别是晚年在交州期间,讲学不倦,门生常数百人。据《三国志》及其注载,虞氏为《老子》。
是找原文么?``` 三国志·吴书·虞翻等传·第十二 虞翻字仲翔,会稽馀姚人也,吴书曰:翻少好学,有高气。
年十二,客有候其兄者,不过翻,翻追与书曰:“仆闻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过而不存,不亦宜乎!”客得书奇之,由是见称。太守王朗命为功曹。
孙策征会稽,翻时遭父丧,衰绖诣府门,朗欲就之,翻乃脱衰入见,劝朗避策。朗不能用,拒战败绩,亡走浮海。
翻追随营护,到东部候官,候官长闭城不受,翻往说之,然后见纳。吴书曰:翻始欲送朗到广陵,朗惑王方平记,言“疾来邀我,南岳相求”,故遂南行。
既至候官,又欲投交州,翻谏朗曰:“此妄书耳,交州无南岳,安所投乎?”乃止。朗谓翻曰:“卿有老母,可以还矣。”
翻别传曰:朗使翻见豫章太守华歆,图起义兵。翻未至豫章,闻孙策向会稽,翻乃还。
会遭父丧,以臣使有节,不敢过家,星行追朗至候官。朗遣翻还,然后奔丧。
而传云孙策之来,翻衰绖诣府门,劝朗避策,则为大异。翻既归,策复命为功曹,待以交友之礼,身诣翻第。
江表传曰:策书谓翻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勿谓孙策作郡吏相待也。” 策好驰骋游猎,翻谏曰:“明府用乌集之众,驱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虽汉高帝不及也。
至於轻出微行,从官不暇严,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则不威,故白龙鱼服,困於豫且,白自放,刘季害之,原少留意。”
策曰:“君言是也。然时有所思,端坐悒悒,有裨谌草创之计,是以行耳。”
吴书曰:策讨山越,斩其渠帅,悉令左右分行逐贼,独骑与翻相得山中。翻问左右安在,策曰:“悉行逐贼。”
翻曰:“危事也!”令策下马:“此草深,卒有惊急,马不及萦策,但牵之,执弓矢以步。翻善用矛,请在前行。”
得平地,劝策乘马。策曰:“卿无马奈何?”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明府试跃马,翻能疏步随之。”
行及大道,得一鼓吏,策取角自鸣之,部曲识声,小大皆出,遂从周旋,平定三郡。江表传曰:策讨黄祖,旋军欲过取豫章,特请翻语曰:“华子鱼自有名字,然非吾敌也。
加闻其战具甚少,若不开门让城,金鼓一震,不得无所伤害,卿便在前具宣孤意。”翻即奉命辞行,径到郡,请被褠葛巾与(敌)相见,谓歆曰:“君自料名声之在海内,孰与鄙郡故王府君?”歆曰:“不及也。”
翻曰:“豫章资粮多少?器仗精否?士民勇果孰与鄙郡?”又曰:“不如也。”翻曰:“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前走刘扬州,君所亲见,南定鄙郡,亦君所闻也。
今欲守孤城,自料资粮,已知不足,不早为计,悔无及也。今大军已次椒丘,仆便还去,明日日中迎檄不到者,与君辞矣。”
翻既去,歆明旦出城,遣吏迎策。策既定豫章,引军还吴,飨赐将士,计功行赏,谓翻曰:“孤昔再至寿春,见马日磾,及与中州士大夫会,语我东方人多才耳,但恨学问不博,语议之间,有所不及耳。
孤意犹谓未耳。卿博学洽闻,故前欲令卿一诣许,交见朝士,以折中国妄语儿。
卿不原行,便使子纲;恐子纲不能结儿辈舌也。”翻曰:“翻是明府家宝,而以示人,人倘留之,则去明府良佐,故前不行耳。”
策笑曰:“然。”因曰:“孤有征讨事,未得还府,卿复以功曹为吾萧何,守会稽耳。”
后三日,便遣翻还郡。臣松之以为王、华二公於扰攘之时,抗猛锐之锋,俱非所能。
歆之名德,实高於朗,而江表传述翻说华,云“海内名声,孰与於王”,此言非也。然王公拒战,华逆请服,实由孙策初起,名微众寡,故王能举兵,岂武胜哉?策后威力转盛,势不可敌,华量力而止,非必用仲翔之说也。
若使易地而居,亦华战王服耳。按吴历载翻谓歆曰:“窃闻明府与王府君齐名中州,海内所宗,虽在东垂,常怀瞻仰 。”
歆答曰:“孤不如王会稽。”翻复问:“不审豫章精兵,何如会稽?”对曰:“大不如也。”
翻曰:“明府言不如王会稽,谦光之谭耳;精兵不如会稽,实如尊教。”因述孙策才略殊异,用兵之奇,歆乃答云当去。
(此说为胜也)翻出,歆遣吏迎策。二说有不同,〔此说为胜也〕。
翻出为富春长。策薨,诸长吏并欲出赴丧,翻曰:“恐邻县山民或有奸变,远委城郭,必致不虞。”
因留制服行丧。诸县皆效之,咸以安宁。
吴书曰:策薨,权统事。定武中郎将暠,策之从兄也,屯乌程,整帅吏士,欲取会稽。
会稽闻之,使民守城以俟嗣主之命,因令人告谕暠。会稽典录载翻说暠曰:“讨逆明府,不竟天年。
今摄事统众,宜在孝廉,翻已与一郡吏士,婴城固守,必欲出一旦之命,为孝廉除害,惟执事图之。”於是暠退。
臣松之案:此二书所说策亡之时,翻犹为功曹,与本传不同。后翻州举茂才,汉召为侍御史,曹公为司空辟,皆不就。
吴书曰:翻闻曹公辟,曰:“盗跖欲以馀财污良家邪?”遂拒不受。 翻与少府孔融书,并示以所著易注。
融答书曰:“闻延陵之理乐,睹吾子之治易,乃知东南之美者,非徒会稽之竹箭也。又观象云物,察应寒温,原其祸福,与神合契,可谓探赜穷通者也。”
会稽东部都尉张纮又与融书曰:“虞仲翔前颇为论者所侵,美宝为质,雕摩益光,不足以损。” 孙权以为骑都尉。
翻数犯颜谏争,权不能悦,又性不协俗,多。
释源:《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志·吴志·虞翻传》:“又为《老子》、《论语》、《国语》训注,皆传于世。”裴注:《翻别传》曰:“……翻放弃南方,云‘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容,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
说解:“青蝇吊客”,本谓虞翻心境悲伤,想自己死后无人治丧,只有苍蝇作吊客来凭吊自己。虞翻为人刚直,志气高爽,孙权时为骑都尉官,多次犯颜进谏,被孙权流放到交州。“青蝇吊客”等语就反映了他此时的心境。后比喻人生无一知己,毕生落落寡合,孤独无友。唐刘禹锡《遥伤丘中丞》诗云:“何人为吊客?唯是有青蝇。”清王士禛《与陈元孝诸公集光孝寺》:“青蝇为吊客,干载同欷歔。”
好意思吗?”糜芳关上门不敢回答先避开了,麋芳手下想让虞翻避让,叫道,一次与麋芳相遇,该开的却关上(指的是现在这个门)。怎么会办成事:“该关的打开(指的应该是江陵和公安的城门):“快避开将军的船!”虞翻厉声呵斥:“失去了忠与信,怎么侍侯君主。
虞翻是个直脾气。又一次虞翻乘坐车,经过糜芳的营门,糜芳的官员关上了门,虞翻的车过不去了,大概虞翻一番呵斥,糜芳脸皮再厚也会打开门的?丢失了二座城还敢称将军,就连我都想给糜芳一耳巴呢,呵呵?”糜芳听了面带惭色。虞翻大怒道,就连他的主子孙权都敢顶撞,碰见这个贪生怕死见利忘义出卖了关羽(虽然关羽命中该绝)气死亲哥哥的混蛋,哪有不发火的道理。后来就没讲据三国志卷五十七吴书十二虞陆张骆陆吾朱传第十二记载:
虞翻常常坐船
虞翻(164-233),字仲翔,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日南太守虞歆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官员。他本是会稽太守王朗部下功曹,后投奔孙策,自此仕于东吴。他于经学颇有造诣,尤其精通《易》学。
张纮:虞仲翔前颇为论者所侵,美宝为质,雕摩益光,不足以损。
孙权:①卿不及伏羲,可与东方朔为比矣。②虞翻亮直,善于尽言,国之周舍也。前使翻在此,此役不成。
陈寿: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
孙登:虞翻,志节分明。
他在吴国是十分出名的,又因为比较长寿,在后期的低位比较高
这个谚语出自虞翻寄其弟的书信《与 弟书》。
虞翻原为汉将,三国时效力于吴。当时,孙策取得会稽之后,虞翻便离开余 姚(今浙江余姚),其长子虞容未跟随他 外出进入仕途,而是与母亲及叔父留在了 余姚。
虞翻在一次与其弟通信中,正值虞 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于是在信中托付 他的弟弟为虞容物色一个适婚女子,在谈 及对媳妇的要求时出此语“远求小姓,足 以生子而已。天之福人不在贵族,芝草无 根,醴泉无源”。
意思是,用不着在名门 望族中寻找,只要有生育能力就行了。有 福之人不一定出生在贵族,而是上天赐与 的,如同灵芝没有严密庞大的根系,清甜 的泉水往往找不到它的源头。
现在,人们用“芝草无根,醴泉无 源”比喻出类拔萃的人才由自身锻炼而 成,绝不效仿别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