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帝(唐明皇)与妃子(杨贵妃)共赏太液池千叶莲,指妃子与左右曰:‘何如此解语花也。’”这就是“解语花”一词的来历。 也就是说杨贵妃就是“可以懂得花中风情的花朵”,而被类比的是千叶莲。
解语花的名字至少有三个,一个为人熟知,叫:海棠花;另外一个有点抑郁色彩,叫:思乡草。
罂粟花的传说
相传,从前在鼓山坳里,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村里有一个英俊的少年,排行第三,人们都叫他三郎。三郎自幼和一个叫英淑的姑娘很要好,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很合得来。三郎弹得一手好琴,英淑姑娘长得聪明伶俐,特别喜欢听琴,只要一听三郎的琴声,就如醉如痴。她长到十七八岁的时候,三郎和英淑私订了终身,英淑非君不嫁,三郎非卿不娶。
一天,媒人到英淑家来提亲,说的是邻村一户有钱的富家子弟。英淑的父亲贪图钱财,一口应允下来。英淑姑娘知道后誓死不从。媒人跑得挺急,三天两头到家催问,英淑的父母看管挺严,相逼又紧。眼看婚期临近,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英淑趁家里人不备,在院里树上搭绳上吊死了。英淑的父亲后悔莫及,只好把短命女儿葬在一块山地上。
三郎闻听英淑的死讯,心里难过极了。他趴在英淑的墓前捶胸顿足,直哭得死去活来。泪眼朦胧间,忽然看到新坟上破土冒出一枝花来。红花绿叶,水灵水灵的,粉嘟嘟的花朵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三郎小心冀冀的把这枝花挖了下来,带回家中,栽在花盆里,放在书房内。每天晚上闭门不出,对花弹琴,寄托对英淑的思念之情。天长日久,每晚如此。有天夜里,三郎的琴声一响,只见英淑姑娘从花朵上走下来,书房里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夜深人静,英淑和三郎还在亲热着,互相倾吐着生离死别的情思。
日子长了,三郎的两个嫂子犯了疑:三郎未婚,屋子里哪来的女子声音。一天晚上,两个嫂子听到书房里又响起琴声,就悄悄地站在窗户下,用唾沫湿破窗户纸,往里偷看。只见从花朵上走下来一位美貌的女子,身着粉红色的轻纱,黑发轻挽,鲜嫩的脸象花瓣,扑闪闪的双眼皮含着一颗亮晶晶的黑眼珠儿,别提多俊俏啦。她和三郎亲热得有说有笑。两个嫂子以为是三郎着了魔,妖怪缠住了三郎。
没过几天,三郎的姥爷七十生辰。三郎只好离家前去拜寿,但又放心不下屋里那朵花。待三郎走后,两个嫂子风急火燎地跑到三郎的书房,翻箱倒柜胡乱折腾,把那花搬了出来。她们把花撕得枝离叶碎,落花满地,嘴里还骂道:“叫你作精作怪,叫你再缠男人!”
三郎拜完寿,心里惦念着英淑姑娘,就忙忙赶回家来。推开屋门一看,不禁呆了,只见满屋花瓣七零八落。三郎跪在地上,边流泪,边用唾沫把花叶花瓣一片片沾好,说也怪,那花又恢复原来的样子。三郎又高兴地把琴弹起来,但不管琴弹得怎样好听,英淑姑娘的影子再也不出现了,只见花蕊里结出一个圆球形状的小果实。
据传,这就是后人所说的罂粟
春节 《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作者背景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诗人.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省)人.作为著名的改革派政治家,他的前期诗作,以反映政治、历史以及社会现实为主.诗中多含哲理,喜用典故.晚年退居金陵之后,转向描写闲适生活,诗风追求清新淡雅.。
这个典故是这样的: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花神,美丽而盈弱,四季开着小小的、洁白的花,香味幽幽而绵长。
一个年轻怜花的小伙子每天精心照顾着花神,施肥、捉虫、浇水。(呵呵,是不是很像绛珠草和神瑛侍者的故事啊?)两个人日久生情,相爱了。
佛祖知道了,很生气,要拆散两人。小伙子被送到普陀山上习佛,并赐明韦陀,意思就是要他忘却前尘。而花神被贬做一年只能开一次的昙花。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如其名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
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
或许还要过了很多很多年,韦陀无意间的回头,或许会看见那无怨无悔为他盛开了几千年的小小的昙花,或许会记起曾经在很久很久以前,他曾如此的爱过那朵美丽的花。
(正月初1)全家老小端正穿着,顺次祭祀祖神,庆祝新春。
敬奉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吃胶牙糖。
吃5辛菜。服“敷于散”和“却鬼丸”。
每人吃1个鸡蛋。做两块桃木板,悬挂在门上,这桃板叫作仙木。
饮酒的次序是从年纪最小的开始。案语《4民月令》说:过了腊祭的第1天叫小年。
太小年这1天向尊长双亲庆祝。喝椒酒从年纪小的开始。
椒是玉衡星的精灵,吃了能令人年轻耐老。柏是1种仙药。
魏朝人成公绥写的《椒花铭》里说过:“1年开始的日子,是正月初1。椒味精美,吃了它能免除百病。”
由此,我们知道太小年要喝椒柏酒的,到了汉代正月初1就很盛行了。桃木是5行的精灵,可以弹压邪气,制服百鬼。
魏朝人董勋说:风俗上正月初1喝椒酒。椒花很香,所以采摘来浸入酒里,贡献给长者。
正月饮酒先从年纪小的开始,由于年轻人过年意味着长大了1岁,先饮酒有庆祝他的意思,老年人过年意味着又失去了1岁所以在后给他斟酒。周处写的《风土记》说:“正月初1做成5辛菜。
用韭、薤、蒜、芸苔、胡萎这5种带辛味的菜来修炼形体。”5辛菜是使5脏之气顺通的食品。
《庄了》上讲的春季饮酒吃葱,就是为了顺通5脏。“敷于散”这类中药,出自葛洪《练化篇》。
那处方是:用柏子仁、麻仁、细辛、干姜、附子等粉碎成屑末状的药,舀些干净的井水将它吞服。另外一个术方:江夏刘次卿在正月初1清晨到集市上去,看见1个书生到了集市,很众鬼都躲避起来了。
刘次卿问书生说:“你有甚么方术能做到这样(指“多鬼悉避”)呢?”书生回答说:“我本来没有甚么法术,只是出来的那天,我的师傅给了我1颗丸药,用红色的袋子包着,叫我把它系在臂膀上,预防邪恶之气罢了。”因而刘次卿就向书生借了这类丸药,到曾见到过鬼的地方去,(果然)各种鬼都逃跑了,因此现在很时髦这类丸药。
这丸药的处方是:用武都雄黄丹散2两,用蜡调和,使它象弹丸1般。正月初1凌晨,男的佩带在左臂上,女的佩带在右臂上。
荼蘼:tú mí 学名:悬钩子蔷薇。
又称酴醿,现常写作荼縻、荼蘼。古人给酴醿取了不少好名字如佛见笑、百宜枝、独步春、琼绶带、白蔓君、雪梅墩等。
科目: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Rose) 拉丁文学名:Rosa rubus 英文名称:Blackberry Rose flowerless or neverfower 【本意】 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攀缘茎,,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羽状复叶,有五片椭圆形小叶,上面有多数侧脉,致成皱纹。初夏开花,夏季盛放,花单生,大型,雪白、酒黄,火红,可大多都是白色,单瓣,有香味,不结实。
荼蘼色香俱美,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绿化的优良观赏花木,以地下茎繁殖。栽培供观赏。
【荼蘼比喻意】 一、文学寓意: 荼靡,一种蔷薇科的草本植物,春天之后,往往直到盛夏才会开花。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靡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苏轼诗:“荼靡不争春,寂寞开最晚。”任拙斋诗:“一年春事到荼靡。”
王琪诗: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靡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这每一字句,都是这夏天最后一抹花语的诠释。《红楼梦》中也有关于荼蘼的一段。
《红楼梦中》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几个人物的命运,其中就有荼蘼。女仆麝月抽到一张花签,是“荼蘼—韶华胜极”。
“韶华胜极”意指花事到了尽头,之后自然是群芳凋谢了,有完结的意思;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开花,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所以有完结的意思。而“开到荼蘼”的意思就是花已凋谢,一切结束。
“开到荼蘼花事了,尘烟过,知多少?”荼蘼是夏天的最后一种花,开到荼蘼了,便没有退路,也不能继续美丽了。多么绝望与颓废的两个文字。
荼靡花开,花事荼靡,一株佛家经典里孤独寂寞的彼岸花,居然,是花中十友排行第十的韵友。想来谁也不信,荼靡的寂寞,是所有花中最持久,最深厚,也是最独特的。
茶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鲜花,茶蘼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如此之类,一朵荼靡,一支彼岸花,都是分离的表征,没有了那份无与伦比的超脱,即使自命忘情,也不免会为她流泪。尽管愿望的最深处,并不希望你我荼靡,不希望看到悲伤的彼岸花,却依旧祈祷籍着你的手,让她发芽、绽放。
二、佛家意义: 荼靡花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有学者认为荼靡就是彼岸花。 原因是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只是那伤痕却永不痊愈了,一一成为胎记,在往生的路上,如莲花开落,使你可以辨认。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开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彼岸花相传此花只开于黄泉,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彼岸花在佛典中叫做曼珠沙华(Red Spider Lily),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有人认为这是指荼蘼。
彼岸花实际上有红色、白色居多,可以参考一下这个花的图片,而荼靡花的真实图片,其实是没有的,通常认为荼靡是白色的小花。 【彼岸花来历】 春分前后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后三天叫秋彼岸。
是上坟的日子。彼岸花开在秋彼岸期间,非常准时,所以才叫彼岸花。
彼岸花,花开开彼岸,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 在那儿大批大批的开着这花,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 又因其红的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
她们构成火 红色的花径指引人们走向三岔河的彼岸,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其实彼岸花,原意为天上之花,红色,天降吉兆四华之一。
【荼蘼的历史和文献评价】 产于我国/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2%FC%D6%E9%C9%B4%BB%AA&in=4032&cl=2&cm=1&sc=0&lm=-1&pn=19&rn=1&di=1685568120&ln=106。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