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夔州古城 奉节,古属夔州,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
一直为蜀东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县城永安镇,历代曾为路、府、州、郡治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
在6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 6000多年前 6000多年前,境内人民就与三峡地区、鄂西南和湘北地区人民一起共同创造出闻名全国的大溪文化.夔州初为夔子国,是巴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在巴国被灭亡前,整个巴族的幸存者曾经退却到这一带,背水一战,全部壮烈牺牲。在当地人民中,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巴人可歌可泣的故事。
战国时 战国时,这里属楚国管辖,秦汉年间改为鱼复县.关于“鱼复县”的名称,还有一段悲凄感人的传说。战国时候,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主张联齐抗秦,以保楚国,却受奸臣陷害,进贬官放逐.后来楚国被秦国侵吞,他悲愤至极,便投湖南汨罗江而死。
汨罗江有一条神鱼,十分同情屈原,它张开大嘴吞入屈原的尸体,从汨罗江游经洞庭湖,然后进入长江,再溯江而上,送往屈原的故乡秭归。当神鱼游到秭归时,百姓们拥到江边,失声痛哭。
神鱼越发受到感动,也跟着淌下泪来。泪水模糊了神鱼的视线,它早已游过归。
还在继续往上游,直到撞着了瞿塘峡的滟滪堆,才猛然醒悟。神鱼急忙掉头往回游,将屈原的遗体送到了秭归.就这样人们将神鱼从滟滪堆往回游的地方,叫做“鱼复县”了。
夔州是一个地名,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一直为巴渝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中文名夔州[kuí][zhōu]
地 区长江上游地区
省 份中国重庆文 化巴渝文化、巴文化
c地 址中国重庆奉节县县城
历史名城—夔州古城
重庆奉节,古属夔州,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一直为巴渝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县城永安镇,历代曾为路、府、州、郡治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 在6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 宋咸平四年(公园1001年)分置利州、夔州二路,夔州路治夔州,以夔州、黔州、施州、忠州、万州、开州、达州、涪州、渝州、云安军、梁山军、大宁监来属;
1、唐朝末年,王审知与兄长参加王氏起义。头领王绪因教军无方,在北辰山的竹林前被他的手下刺死。大家把一把宝剑插在土里“拜剑推帅”,轮到王审知的时候,剑竟“三拜而三升”,显出了王者的异相。后来王审知果真成了闽王,统治了闽南29年。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在拜剑台建造了庙宇。
2、兄长王潮担元帅的时候,曾请占卜师给自己的两个弟弟算命,得到的结论是“一人胜一人”。当时王审知就在王潮身边,浑身大汗而退。王潮在任期间执法严明,即便是王审知“有过”,王潮也“辄加捶楚,不以为嫌”,王审知也毫无怨色。
王潮临终之前,认为自己的儿子都没有王审知有才能,便舍弃了自己的儿子,任命王审知为“权知军府事”。王潮病逝后,王审知推戴次兄王审邽为泉州刺史,但王审邽认为王审知有功,于是推辞不受。王审知便自称福建留后,上表于唐朝朝廷。
扩展资料
王审知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建立者,出身贫苦,后在唐末民变期间,与两位兄长一起加入王绪的农民军,随之转战福建。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便拥戴他为首领。
乾宁四年(897年)王潮去世,王审知继其位,朝廷任他为武威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累迁至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天祐四年(907年),后梁太祖朱温升任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
王审知在位时,选贤任能,减省刑法,珍惜费用,减轻徭役,降低税收,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使福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大发展,而且尽量避免战争,并与中原王朝保持朝贡关系。
闽同光三年(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谥号忠懿王。其子王延钧称帝后,追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
因王审知三兄弟对福建发展贡献很大,福建人尊称王审知为“开闽尊王”、“开闽圣王”或“忠惠尊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审知
两宋时期,以奉节夔州路都督府为川东最高行政中心,三峡奉节一带的城市群是川东行政中心主要集聚地。不仅奉节地位很高(一级行政区都督府),三峡地区围绕奉节周边的其他区县(城口还没出生除外),包括巫溪县(大宁监)、云阳县(云安军)、万州区(万州)、开县(开州)、忠县(忠州咸淳府)、梁平县(梁山军)、秭归县(归州)、恩施市(施州),当时全都是与重庆府同级别的二级行政区,直属奉节夔州路管辖!而且这些二级行政区也都各自有多个下属县,足见宋代的奉节及其周边的三峡地区曾是一个人口及城镇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繁荣地区。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
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三、自沉于水而死
此说源于伪托唐朝韩愈名义撰的《题杜子美坟》提出“三贤(指屈原、李白、杜甫)同归一水”的说法。三人怀沙自沉,这显然是一种没有丝毫根据的想象。
四、食物中毒而死
提出此说的是现代著名学者郭沫若,郭沫若的这种说法同样具有猜测性,几乎没有文献作为依据纯属于个人的文学创作。
五、消化不良而死
杜甫的死和饥饿有着斩不断的联系,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9天(一说是连续饿了5天)。当地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以牛炙(炙:烤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因许久未进食,肠胃难以承受,最终因消化不良而死。
古代夔州是现在的四川省。
夔州是一个地名,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江关都尉、巴东郡、三巴校尉、巴州、信州总管府、夔州总管府、夔州都督府、夔忠涪防御使、夔州路、夔州府等治地。
一直为巴渝东北部有几百年甚至是整个川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重庆奉节,古属夔州。
从汉代起至20世纪初,奉节为巴东郡、巴州、信州、夔州、夔州府和江关都尉、三巴校尉等治地。一直为巴渝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县城永安镇,历代曾为路、府、州、郡治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
扩展资料:
夔州的夔门,又名瞿塘峡、瞿塘关。夔门雄踞瞿塘峡之首,亦是长江三峡之首,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8公里。
两岸断崖壁立,窄如走廊,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故名。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及50米,波涛汹涌,呼啸奔腾,令人心悸,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
杜甫曾长期在奉节生活,夔门对他来说就是面前的一道风景。或许,他走出草棚就见得到,或许在耕地田间直起身就见得到。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一个争就淡去了后世的千言万语。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一个险字同样道出了夔门后面的风景。
在谈到夔门的两个门柱赤甲山和白盐山的时候,杜甫老先生也是直抒胸臆,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杜甫在夔州生活一年十个月,创作诗作429首。后人将杜甫这一时期的诗称为夔州诗。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夔州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