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神话中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的说话,西湖才有了“明珠”这雅号。
关于“西湖”的名称最早始于唐朝。汉时称武林水、时圣湖;唐时称龙川、钱zhidao源、钱塘湖、上湖等。
到了北宋,诗人苏东坡当杭州太守时,他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七绝中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于是,西湖又多了个“西子湖”的美称。 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
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专,并嫁与他。
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
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
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属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
断桥残雪: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断桥残雪有几种解释,较通行的说法是,每当雪后初晴,来至断桥上往西,往北眺望,孤山,葛岭一带楼台上下,如铺琼砌玉,晶莹朗澈,有一种冷艳之美。又有人认为,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
其实,断桥并非断的桥,只因那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和那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断桥”才有了这样的殊荣,一种关于“典故”的神秘色彩笼罩着那个白堤上并不平凡的拱桥。周围的荷也极尽职责,冬日残枝,夏日盛景,春末已是“早有蜻蜓立上头”,荷香四溢,于是站在盛夏的断桥边,荷香桥影,湖光粼粼,小时侯那种关于西湖的向往便会自然流露“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片碧绿,一团绯红,一座拱桥,一个神话,这个原本并不离奇的拱桥却在“许仙和白娘娘”那个缠绵悱恻的故事中平添了几分仙气,神采飞扬了不少,“但愿人长久”每对在断桥上相会的恋人都会发出这样由衷的感慨——全是为了爱情。于是这座桥每天都会招徕那些慕名而来,心诚而至,满是虔诚的游客,在这个桥上,迎着湖风,想着《白蛇传》,白素贞与许仙在那里一见钟情 。.
杭州西湖是我国三十一处(一说“天下西湖三十六”)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引人入胜的一处。
地质学家竺可桢认为,西湖是在一万二千年以前形成的“泻湖”。古老的神话中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唐”的说话,西湖才有了“明珠”这雅号。
关于“西湖”的名称最早始于唐朝。汉时称武林水、时圣湖;唐时称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
到了北宋,诗人苏东坡当杭州太守时,他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七绝中赞美西湖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于是,西湖又多了个“西子湖”的美称。
从山洪过冲积的泻湖到波光漪涟的西湖,历史上有过不少贤人治理西湖的记载,其中数唐白居易、北宋苏东坡、明杨孟瑛、清李卫、阮元的功绩最为显著,并在西湖上留下白堤、苏堤和湖中三岛等胜景。如今的西湖,东西宽二点八公里,南北长三点三公里,周长十五公里,面积六点零三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五点六六平方公里。
西湖平均水深一点八米,最深处为二点八米。西湖中的苏堤和白堤,将整个西湖划为外湖、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等五个湖面。
外湖的三潮印月(即小瀛洲)、湖心亭及阮公墩三个人工岛屿,又恰似神话中的蓬莱三岛,鼎足而立,各显风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杭州是浙江省会,已全面实施“大杭州,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战略。
如今,杭州成为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实施了“碧水、蓝天、绿色、清净”四大工程。西湖浚深,并引钱塘水灌溉,环湖山林绿化,四季花团锦簇。
原有“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曲院风荷”、“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等“西湖十景”都进行了扩建;“南屏晚钟”新建钟楼和巨钟,洪亮钟声,重播山谷;倒坍七十多年的雷峰塔正在兴建,“一湖映双塔”,“雷峰夕照”的景观也将重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湖又评选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等 “新西湖十景”。
西湖这颗东方明珠更加绚夺目,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国际友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说到西湖,就会想到西湖醋鱼这道传统名菜,对于这道菜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 西湖醋鱼是杭州传统名菜之一,如今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吃这道菜的人少了,但它的文化内涵却象绍兴老酒一样越陈越香。
西湖醋鱼的历史,得从八百多年前南宋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康王赵构南逃杭州,建都临安。
当时有一妇人,人称宋五嫂,不甘受入侵者统治,也同小叔从北地逃来临安,在西湖边以捕鱼为生 ,勉强度日。一次,小叔淋了暴雨得病卧床不起,五嫂正在为小叔煮鱼烧蛋以进补身体,不料官兵前来抓壮丁建造皇宫,宋嫂向官兵求情 别抓卧床不起的小叔,不慎碰翻了灶上的酒醋瓶,等官兵走后,锅中的鱼蛋已煮成羹状,但小叔吃着却觉得异常鲜美,胃口大开,很快恢复健康。
此后,邻里仿作,成了家常美味鱼羹。后来南宋孝宗皇帝游西湖时曾召见宋五嫂,经品尝鱼羹亦大为赞赏,御赏重金,并赐酒旗为幌,准此独家烹鱼羹、沽官酒。
“宋嫂鱼羹”经不断改进提高,成为鱼肴中之名菜。创业于清道光年间的楼外楼菜馆继承这道名菜,创新成鲜嫩酸甜、有蟹肉滋味的“西湖醋鱼”,并以“京人宋嫂首创,西湖第一珍馐”加以宣传,成为杭州名菜之首。
二 西湖醋鱼为杭州西湖最负盛名之菜肴,始制于南宋高宗时,据古籍记载,西湖醋鱼一菜来源于“叔嫂传珍”。 相传在南宋时,有宋氏兄弟两人,颇有学问,但不愿为官,因而隐居江湖,靠打鱼为生。
当地有一恶霸,名赵大官人,他见宋嫂年轻貌美,便施阴谋害死了宋兄,欲霸占宋嫂。至此,宋家叔嫂祸从天降,悲痛欲绝。
为了报兄仇,叔嫂一起到衙门喊冤告状,哪知当时的官府与恶势力一个鼻孔出气,告状不成,反遭毒打,把他们赶出了衙门。回家后,嫂嫂只有让弟弟远逃他乡。
叔嫂分手时,宋嫂特用糖、醋烧鲩鱼一碗,对兄弟说:“这菜有酸有甜,望你有出头之日,勿忘今日辛酸”。后来,宋弟外出,抗金卫国,立了功劳,回到杭州,惩办了恶棍,但一直查找不到嫂嫂的下落。
一次外出赴宴,席间得知此菜,经询问方知嫂嫂隐姓埋名在这里当厨工,由此始得团聚。于是,“叔嫂传珍”这道美菜,也同传说一样在民间流传开来。
清人方恒泰有《西湖》诗咏之,云:"小泊湖边五柳居,当筵举网得鲜鱼。味酸最爱银刀桧,河鲤河鲂总不如。
"道出了西湖醋鱼的烹制与美味。西湖醋鱼至清代末年, 以西湖楼外楼菜馆所烹制者最负盛名,时至今日仍然。
关于杭州西湖的传说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
其实,西湖是一个泻湖。根据史书记载:远在秦朝时,西湖还是一个和钱塘江相连的海湾。
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当时环抱着这个小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汐的冲击,泥沙在两个岬角淤积起来,逐渐变成沙洲。
此后日积月累,沙洲不断向东、南、北三个方向扩展,终于把吴山和宝石山的沙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冲积平原,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了开来,原来的海湾变成了一个内湖,西湖就由此而诞生了。 关于“西湖”这个名称,最早开始于唐朝。
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名称。到了宋朝,苏东坡守杭时,他咏诗赞美西湖说:“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别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个“西子湖”的雅号。 太多了,写不下,下面网站里有好多。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
苏堤春晓,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他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平湖秋月(古作平湖秋色)
平湖秋月景区位于白堤西端, 孤山南麓,濒临外西湖。作为西湖十景之一,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这从当时以及元,明两朝文人赋咏此景的诗词多从泛归舟夜湖,舟中赏月的角度抒写不难看出,如南宋孙锐诗中有“月冷寒泉凝不流, 棹歌何处泛舟”之句; 明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留传千古的明万历年间的西湖十景木刻版画中,《平湖秋月》一图也仍以游客在湖船中举头望月为画面主体。
断桥残雪
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她的名气最大。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建成,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时,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
柳浪闻莺
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
在西子湖畔讲述着千年传说。江南好,风景旧城谙。被贬的苏东坡在杭州修筑了著名的苏堤,“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吟出那首著名的《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给后人留下了白堤。西湖,处处都是穿越千年的传说:撑着油纸伞害羞的书生,长桥十八相送最后化蝶而去,幻化出着多少爱情故事。西湖,处处是传奇……
2、
当一个人自以为是神的时候,前面一定得冠以一个“精”字。因为,这样的人一定是万里挑一的精华,凤凰尾巴里最长的那根毛,公鸡头顶上最大的那个瘤。
传说与胡说,本来是似像非像的二个字眼,当传说看到胡说社在杂谈上空发出光芒的时候,传说这个值50分的精华神对胡说社有了莫名的嫉恨。
传说这个人,在西湖边上装神弄鬼,忧天愁地,装着一派淡泊的模样,动不动整个海潮东渐,紫气西来,本人独座泰山玉皇顶,天雷压顶只等闲的仙家风骨,其实耳朵眼是恨不得长成可大可小的玩意儿,钻女人家闺房门缝里,听几个闺蜜的私房体已话,然后突然号叫一声:“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小女子们牝鸡司晨,大道沦落。”
当一个活神仙拿着掉着毛的拂尘眼观鼻,悠长的来句:“阿门,主与我们同在,明朝圣诞节,腊月初一,宜沐浴、破土、上梁,忌祭祀、出行,教堂尔等就不要去了。”我们只能崇敬的看着他,心里默念着句:“传说中的神棍!”
神棍是耐不住寂寞地,他一定要在搅动的红尘是非,鸡飞狗跳中显示自己棍的价值。
神棍把他那可大可小耳朵放到胡说社门外的时候,他期望听到东家长短,西家是非,火烧变态,烦人猥琐,强强腿毛长,梨花嗓子哑,很可惜,胡说社是谈理想说抱负的地方,神棍什么是非也听不到。
神棍很窝火,棍打胡说社。从五月十五,打到八月中秋,传说上窜下跳,斧劈、槌飞加头撞。奈何胡说本无墙,传说施计也是空。
周晓白戏说了一下,传说按捺不住的激情仿佛是压下五指山下几百年的泼猴,又蠢蠢欲动。
其实,顶着一头荒草的猴儿,又能如何,唐僧,不知道在哪呢!
杭州西湖是我国三十一处(一说“天下西湖三十六”)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最引人入胜的一处。
地质学家竺可桢认为,西湖是在一万二千年以前形成的“泻湖”。古老的神话中有“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唐”的说话,西湖才有了“明珠”这雅号。
关于“西湖”的名称最早始于唐朝。汉时称武林水、时圣湖;唐时称龙川、钱源、钱塘湖、上湖等。
到了北宋,诗人苏东坡当杭州太守时,他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七绝中赞美西湖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于是,西湖又多了个“西子湖”的美称。
从山洪过冲积的泻湖到波光漪涟的西湖,历史上有过不少贤人治理西湖的记载,其中数唐白居易、北宋苏东坡、明杨孟瑛、清李卫、阮元的功绩最为显著,并在西湖上留下白堤、苏堤和湖中三岛等胜景。如今的西湖,东西宽二点八公里,南北长三点三公里,周长十五公里,面积六点零三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五点六六平方公里。
西湖平均水深一点八米,最深处为二点八米。西湖中的苏堤和白堤,将整个西湖划为外湖、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等五个湖面。
外湖的三潮印月(即小瀛洲)、湖心亭及阮公墩三个人工岛屿,又恰似神话中的蓬莱三岛,鼎足而立,各显风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杭州是浙江省会,已全面实施“大杭州,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战略。
如今,杭州成为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实施了“碧水、蓝天、绿色、清净”四大工程。西湖浚深,并引钱塘水灌溉,环湖山林绿化,四季花团锦簇。
原有“断桥残雪”、“平湖秋月”、“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曲院风荷”、“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插云”等“西湖十景”都进行了扩建;“南屏晚钟”新建钟楼和巨钟,洪亮钟声,重播山谷;倒坍七十多年的雷峰塔正在兴建,“一湖映双塔”,“雷峰夕照”的景观也将重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西湖又评选出“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和“宝石流霞”等“新西湖十景”。
西湖这颗东方明珠更加绚夺目,成为世界的文化遗产,国际友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这便是西子湖(西湖)名字的由来了。
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为西湖十景之一。
断桥位于白堤东端,南宋时又名宝佑桥,也称段家桥。桥为1921年重建。
桥畔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断桥残雪一般指冬日雪后,桥的阳面冰雪消融,但是,阴面仍有残雪似银,从高处眺望,桥似断非断。
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位于西湖西南角,东接苏堤,南北分别毗邻小南湖和西里湖。
据记载,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经此处注入西湖。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飘落溪中,故名“花港”。
南宋内侍卢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莳花养鱼,构筑园林,渐成规模。花港观鱼的史称,源出南宋宫廷画师马远所作西湖山水画的画题。
清代,康熙南巡至杭州时,曾手书花港观鱼景名,并在赏鱼池畔立碑建亭。 雷峰夕照 雷峰塔与白娘子的故事,流传深广。
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吴越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而建。
初名“黄妃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由财力不济,拟改七层,峻工时只造了五层。
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的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建筑雄伟壮观,为藏经之所。
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苏堤春晓 北宋元佑五年(1090),苏轼(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以湖泥筑成长堤,后世称苏堤,全长2.8公里,堤上建有六桥,自南而北依次是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
沿堤栽有杨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个品种。苏堤风光旖旎,晴、雨、阴、雪各有情趣, 四时美景也不同, 尤以春天清晨赏景最佳,绿杨拂岸,艳桃灼灼,晓日照堤,春色如画, 故有“苏堤春晓”之美名。
南屏晚钟 净慈寺,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吴越始建,称“永明禅院”,饱经沧桑。寺内有宗镜堂、慧日阁、济祖殿、运木井等古迹,山门前有放生池。
1986年重建,为歇山顶三重檐两层建筑,上层悬大梵钟,下层为净慈寺地藏殿。大梵钟高3米,口径2.3米,重10余吨。
净慈寺晚钟鸣响,回声在山间、林樾悠扬飘荡,悠扬的钟声重新回荡,使人们想到明人聂大年的《南屏晚钟》诗:“柳昏花暝暮云在,隐隐初传一两声。禅榻屡惊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龙王祠,清康熙年间定名平湖秋月,为西湖十景之一。
宋王洧《平湖秋月》诗云:“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每当清秋气爽。
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题名“平湖秋月”。“湖天一碧楼”联曰: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曲院风荷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称,为西湖十景之一。 据记载,宋代洪春桥畔有一处官家酿酒作坊,坊内与金沙涧相通的池塘种满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风吹拂,荷香与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们称之为“曲院荷风”。
清代,酒坊关闭,康熙游湖时御书西湖十景碑,便将“曲”字改成为“曲”,易“荷风”为“风荷”,“曲院风荷”的景名便由此沿用至今。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中部偏南,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
小瀛洲北宋时已成为湖上赏月佳处。明万历年间,取疏浚西湖的葑泥在岛的四周绕滩筑堤,形成湖中之湖。
清雍正年间,在堤岛之间,南北贯以曲桥,东西连以土堤,构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园林特色。总面积约7公顷,水面占60%。
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 双峰插云 “双峰插云”御碑亭景点,在洪春桥畔。双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别位于西湖之西南、西北。
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两峰遥相对峙,绵延相距十余里。
张岱《西湖十景 两(双)峰插云》: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此景本是湖中遥望之景,清初为了立碑才移到陆上去的。当群山云雾迷漫时,两峰时露双尖,宛如峰插云霄,自然风光异常优美,峰势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后或阴翳多云天气,彩云、白云或浓或淡,忽缠忽遮,是云是山,一片朦胧。
如一幅壮观的水墨淋漓而浓淡有致的山水画卷展现在面前。 故名“两峰插云”。
清康熙皇帝游此,改为“双峰插云”。 柳浪闻莺 位于西湖东南岸,清波门处。
南宋时为帝王御花园,称聚景园。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兴建清真寺,死后葬此,俗称回回坟。
清代恢复柳浪闻莺旧景。柳型各具特色:柳丝飘动似贵妃醉酒,称“醉柳”;枝叶繁茂如狮头,称“狮柳”;远眺象少女浣纱,称“浣纱柳”等。
有柳洲之名。其间黄莺飞舞,竞相啼鸣,故有“柳浪闻莺”之称。
西湖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面积五点六五平方公里。那一泓脉脉含情,明净鲜活的泉水,就涵藏在这连绵起伏,若隐若现的层恋叠嶂之中;鼎足而立的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墩环碧,就像三颗绿色的宝石,巧妙地镶嵌在这碧玉似的镜面上,而苏堤、白堤则像两条飘逸在这镜面上的缎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