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三笑
佛门传说。虎溪在庐山东林寺前,相传晋僧慧远居东林寺时,送客不过溪。一日陶潜、道士陆修静来访,与语甚契,相送时不觉过溪,虎辄号鸣,三人大笑而别。后人于此建三笑亭。
虎溪三笑之说始自唐代,至宋代李龙眠(公麟,1049~1106)首作三笑图,智圆并为之作图赞,成为脍炙人口之美谈;于大宋僧史略卷下、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八、佛祖统纪卷二十六、卷三十六、释氏通鉴卷三、释氏资鉴卷二、释氏稽古略卷二等书中皆有载述。
依史实言之,慧远示寂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若逝世于刘宋元嘉四年(427),则二人为同一时代之人,且渊明系浔阳人,地与庐山相近,二人之交游未必不可能。
关于陆修静之事迹,依辩正论卷六、甄正论卷下、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一、续高僧传卷二十三昙显传、佛祖历代通载卷十等所述,修静于梁敬帝绍泰元年(555),与昙显对论佛道二教之优劣,时当慧远示寂后一三八年。另据佛祖统纪卷二十六载,修静逝世于刘宋泰始三年(467);又据道教类书之云笈七签本传载,修静逝世于刘宋元徽五年(477),享年七十二。故知慧远与修静之时代相去甚远,二人交游之说极牵强。
盖自中唐以降,儒道佛三教融和之说渐趋流行,虎溪三笑一事或系好事者就三教融和说而虚构者。此外,日本在镰仓时代之后期,亦开始流传该类画作。〔庐山记卷一 闲居编卷十六、镡津文集卷十三、东林十八高贤传、尘添壒囊钞卷五〕
虎溪三笑图
为儒释道人物之画题。儒者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相携访问在庐山修行之高僧慧远,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之慧远不觉间跨越其自我禁足之虎溪,三人因之相视大笑,此即虎溪三笑图所绘之内容。后世视之为儒释道三教亲和之象征,此类?画题现存者以宋代石恪所绘为最古。
唐.蜗寄 题庐山东林寺三笑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陶渊明:东晋江西浔阳人,世称靖节先生。尝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解职辞官,归隐田园,耽乐诗、酒、琴、书,自号羲皇上人。据说他时常到庐山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有一次,又与道士陆修静相携造访,归途中三人谈笑而行,送客的慧远大师不自觉间险些跨越自我禁足的虎溪,因此留下“虎溪三笑”的美谈。其诗作中蕴藏浓厚的佛教思想,如“明明云间月,灼灼叶中花,岂无一时好,不久复如何”,充满了无常的感慨,可见佛教对他的影响匪浅。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
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
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
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
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推敲”一词的来源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推”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差人把他带到韩愈面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写诗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拙政园水景堪称一绝,采用了“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方法,在水面上利用挖池泥土堆了两座岛山,作为前后水面的分隔,各式建筑均依水而置。荷风四面亭前的五曲小桥玲珑剔透,使水面向西一直流渗出去,呈现弥漫之势。水景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小沧浪水院,小飞虹廊桥与左右两条贴水游廊,构成了完整而又开敞的流通水院。静水中略点几块小石,岸边石矶上灌木葱葱,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恬静画面。整个静水佳景采用了分散手法:让水体向四角延伸,化整为零,从而丰富了水面的形态,扩展了水体的层次,使之更显得纵深很大、层次丰富、景观深远。
小飞虹
苏州是水乡,拙政园是水园,有水必有桥。拙政园里有石板桥、石拱桥等,小飞虹的型制很特别。是苏州园林中唯一的廊桥。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而命名”。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虹,是雨过天晴后横跨大地的一架绚丽的彩桥,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小飞虹桥体为三跨石梁,微微拱起,呈八字型。桥面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饰以倒挂楣子,桥两端与曲廊相连,是一座精美的廊桥。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
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个美丽的霜蝶,故名飞霜殿。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官。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进了大门就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 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贵妃池”建筑群。“莲花汤”池形如石莲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汤”池形如海棠,供贵妃享用;“尚食汤”是供大臣们沐浴之处;“星辰汤”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传说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凉发之处。 现在的九龙汤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 贵妃池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接着来到五间亭,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过。后面骊山的半腰间虎斑石处还有一座“兵谏亭”,高4米,宽2.5米,水泥钢筋结构,兵谏亭匾额是用贵重的蓝田玉制成。走出望湖楼,向右可沿着一条砖砌的台阶上行,直登苍翠葱绿、美如锦绣的骊山游览。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最初叫《昔时贤文》,据说是元末明初有个犯人在牢中编著而成。后来该书受到当时统领的赞赏,编书的这名犯人也被释放。
后来到了明朝末年、清朝初年间,有一个儒生名字叫明中叶,他对该书进行了编纂,并增加了下集,他把上集改名叫《增广贤文》,把下集叫做《增补贤文》。
在清朝中期,一个叫硕果山人的文人再做修改,更名为《训蒙增广》。到同治年间,文人周希陶对该书再次修改,更名为《重定增广》。
清朝中期以后,增广即风靡全国,影响极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