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洞位于系舟山腰,相传大禹曾在此治水,故而得名。
禹王洞究竟有多深,至今还是个谜,堪称华北第一溶洞。忻州明万历志记载,此洞通河北平山。
现已探明的洞深7000余米,对外开放的有议洪厅、治洪厅、泄洪厅、金龟洞、神仙洞、水晶洞、无底洞、九曲循环洞、观音洞、飞马洞、石花洞、一线天等三厅十洞,长约2000余米。洞内洞连洞、路通路,九曲回环,色彩斑斓,怪石奇洞,气象万千。
石笋、石花、石佛等数不胜数。“群狮迎客”、“山村晨晓”、“金龟出洞”等众多自然景观,实属罕见。
水晶宫奇丽无比;站在会仙桥上,可看到“瑶池仙境,世外桃源”;高1.8米的镇海宝塔,花团锦簇,景象奇丽。禹王洞外,山势宏伟,层峦叠嶂,森林茂密,鸟语花香,风景秀丽,是集登山、探险、旅游为一体的理想胜地。
禹王洞游览配套设施――客运索道,是山西省第一条客运旅游索道,架设于禹王洞和停车场北端的南山之间,水平距离520米,高差173米,为中外游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森林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花草树木达248种。
春季桃杏丁香争奇斗艳;夏日蔷薇百合绽红吐绿;秋天野菊竞秀,霜叶漫山;冬至青松傲雪,佳果不落。一年四季,丛林之中,常有机敏的黄羊,灵巧的松鼠,贪吃的野猪,蹦跳的野兔,惊飞的雉鸡,鸣唱的黄鹂……构成一幅幅山野美景。
石漫滩禹王洞中有一巨幅长卷,是以连环画形式编绘的当地《水淹柳洲城》的传奇故事。
整个故事共分2卷,每卷长23。5米,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舞钢市及周围地区称“柏国”,后为楚国所灭。因柳河绕城而过,城四周柳树繁茂,本地人俗称“柳洲”,后被一场特大洪水冲毁。
相传柳洲城西南2里远的柳河边(现在水库大坝附近)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叫“青龙潭”,直通东海龙宫。潭中三条青龙祸害柳洲百姓,先是数月滴雨不下,致使柳河干涸,庄稼枯死。
后青龙又在柳洲上空作法,狂风四起,大雨如注,洪浪滔天,大水淹没了柳洲城。禹王正在黄河上空察看,忽闻柳洲百姓哭喊之声,看到三条青龙在柳洲城兴妖作怪,急驾祥云至柳洲上空,怒斥青龙。
青龙不听,与禹王反目,禹王挥动开山大铲斩杀了青龙。这就是在舞钢地区广为流传的“水淹柳洲城,禹王斩三龙”的故事。
平顶山市郏县城西北23公里处的“小峨眉”山下,有一个三苏园景区。所谓“三苏”,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及其父苏洵。
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他们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较大的影响。整个景区由广庆寺、三苏祠、东坡碑林、东坡中年布衣塑像、苏仲南夫妇和梁氏墓、三苏陵园六部分组成。
箕山洗耳:
上古时侯,尧帝听周围的人说许由是一个很有本事的高人,于是就打算让许由来接替自己的帝位。尧派使者来到了许由隐居的箕山,请他出来,没想到,许由却说:“我才不会希罕帝位呢!”使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许由觉得使者的话污染了他的耳朵,便马上跑到山下颍水边洗耳。他的朋友巢父正巧也在河边,给牛饮水,见到许由便问:“你在干什么呢?”许由向他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又说:“因为听到了不干净的话,所以我必须把我的耳朵洗干净!”巢父向许由撇了撇嘴,说:“都是你在外面老爱显示自己,那么招摇!现在麻烦来了吧,你还洗耳朵干什么?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别洗了,别弄脏了我家牛的嘴!”说完,看都不看许由一眼,牵着牛就走了。
蓝田种玉”典故: “蓝田种玉”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
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
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於阪头,行者皆饮之。
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
’语毕不见。乃种其石。
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
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
’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
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於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也。
名曰‘玉田’。”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婿,林甫之女。”
杨伯雍为雒阳县人,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定居焉。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
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
言后遂隐。於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
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
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
皇帝闻而奇之,拜伯雍为大夫。在种玉之处,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顷之地,称之为“玉田”。
亦作“种玉蓝田”或“伯雍种玉”。
唐尧当政初期,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 百姓经常耽误农时, 因此尧就祖织专门人员总结前人的经验, 令羲、和两族掌天文, 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 测定了四季, 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 太阳一周期为一年, 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这是有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历法, 奠定了我国农历的基础; 尧当政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 住茅草屋, 喝野菜汤, 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 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 " 欲谏之鼓", 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 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 尧听到鼓声, 立刻接见, 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 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 诽谤之木", 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 民众有意见, 可以向看守人陈述, 如来人愿去朝廷, 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 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尧当政时, 发生过严重的水灾, 洪水把山陵都吞没了, 四处泛滥, 他让鲧治水, 疏导九河, 战胜了洪水; 尧执政初期, 还没有基本的国家制度, 国家只是部落联合体, 非常松散, 不利于国家的统一管理, 所以在尧积累了一定的施政经验后, 开始建立国家政治制度,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 为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相传从小受父亲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弟象的迫害,屡经磨难,仍和善相对,孝敬父母,爱护胞弟,故深得百姓赞誉。舜曾辛勤耕稼于历山(在今何地说法不一,山东版即今济南千佛山,比较公认),渔猎于雷泽(在今山东菏泽东北),在黄河之滨烧制陶器,在寿丘(今山东曲阜)制作日用杂品,在顿丘(今河南浚县)、负夏(今山东兖州)一带经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间颇有威望。他在历山耕田,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时部落联盟领袖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众人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分别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
唐戴叔伦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见司空图《与极浦书》)。
蓝田玉早在和田玉出世以前,就誉满中华了,因之当地被命名蓝田县。历代诗人咏蓝田玉的佳句颇多,尤其是玉豁生《锦瑟》诗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句,不但赞美了遐迩闻名的蓝田玉,还隐含着有关蓝田来历和特征的美丽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蓝田这块地方还没有县治相大的市镇,当然也还没有蓝田这个美名了。那时当地终南山的古驿道旁有一座小小的山庄,山庄里有一位名叫杨伯雍的年轻书生,他家境欠佳,只得一面种点薄地,一面读书自娱,虽清贫淡泊,倒也自得其乐。
在种地和读书吟诗之余,他还好游历,家乡周围美丽的山川、古老的驿道是他经常涉足的去处。他看到烈日下风尘仆仆的旅人、商贾、驿卒、工匠和僧侣等汗流满面、焦渴难忍的样子,心中十分不忍,而山头之上的长长驿道却没有一处泉水可饮。
于是他在山头驿道旁搭了一间草蓬凉亭,供来往的路人们歇息,又从山间远处担来甘泉之水供人们解渴。有人不习惯饮生冷之水,他又在草亭旁盘起了土灶,安上了大锅,砍柴烧水供路人们饮用。
后来,他觉得自己来回跑路耽误功夫,便干脆搬到山头草亭内居住,每日天刚亮便担水、烧汤,以待路人。当他看到路人们喝了甘泉水,解了焦渴之苦时,便揩着汗满意地笑了。
寒冬腊月,他也担雪烧汤不辍,带给了路人象阳春一般的暖意。 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杨伯雍在终南山上供人饮水已经三年了。
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有收过路人一分一文的酬劳,遇到饥寒潦倒于途的路人,他还慷慨相助呢,因此,家中的一点点薄产也已贴赔殆尽。有人讥他为“书痴”、“积小善而无远志”。
他却豁达大度地说: “财帛者,过眼之烟云也;以之济人,得其所哉,得其所哉。”眼看已到三十而立之年,他却一不着意于仕途,二不急于娶亲成家,仍然助人如故。
一天,有一位贫苦潦倒的老人,在草亭前摔倒在地,口吐白沫,伯雍见了,急忙将他扶入草亭,给他洗脸、擦身、打扇、喂水,把老人救活过来。他又端出自己的中饭让老人吃, 自己则咽唾忍饥。
老人狼吞虎咽地吃完,又连饮了三碗汤水后,不知从哪儿拿来一斗碎石子儿来,递给伯雍说:“把这些石子种到地里,能够生长宝玉,你还能因此而娶得一位好媳妇,快收下吧!”伯雍正待推让,忽然老人不见了,只留下自己脚前的那斗石子。 杨伯雍依老人所言,把那斗石子种子山间田地中,果然得到不少巨大而晶莹的玉石。
他同样不把它们全部视为已有,经常用来周济贫困,解人危难。 这时期内,他听路人们纷纷传说右北平徐公有位待嫁的女儿,十分美丽端庄,聪颖贤慧,许多人上门求婚,徐公皆不应允,杨伯雍听说有这么好位姑娘,心中非常爱慕,便抱着试一试的愿望,上门求婚。
徐公说,如果他能拿出一双白壁来作聘礼,可以立即把女儿嫁给他。杨伯雍从种玉的田里取了五双白壁,作为聘礼送与徐公,这样就得到了称心如意的妻子。
小俩口成婚后,异常恩爱,且心性一样,都豁达大度,乐善好施,不几年,便把一斗石子所生的美玉用完了。 一晃又过了三年,一天,那位赠玉种的老人又出现在杨伯雍的而前,说: “我知道你们所产的美玉已因助人用尽,这里我再赠你们玉种三石六斗,你们这回要珍惜它,不可再轻易赠人,可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永享富贵于万世吧。”
说完,老人又不见了。 夫妻俩商量了一通后,认为子孙之福要靠子孙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父母所遗,仙人之赠,不但不是长策,还会养成他们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恶习,这样的人不是冻饿而亡,就是以盘剥他人汗血而生!于是,他们决定,把这神仙 所赠之物,还与普天百姓。
他俩每天在这一带终南山上种玉母石,种呀,种呀,终于把三石六斗全部种完,但他们自己却不再去收取所生之玉,而靠自家耕织生活。他俩还在驿路边贴出告示,告诉人们,凡穷人都可自行去山中采玉。
于是,世上无地少业的人,都纷纷到山中采玉,凡去的人都能满载而归。 后来,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也派人入山大肆采玉。
许多年后,表层的玉石便被他们掠抢一空。 这样,穷人入山便很难采到玉了,于是杨伯雍便向上天祷告。
一天,那位赠玉母石的老人——太白金星在梦中对他说: “可让采玉者在晴天日出时入山,若见那处山中有若隐若观的轻烟升起,其中必有玉石。”杨伯爽醒后立即把这个方法告诉百姓。
于是,穷人入山,便能见到有些地方升起轻炳,依迹挖掘果然得玉。 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听说此法,便又遣人蜂拥而来劫夺五石,但说也奇怪,他们的眼睛睁得再圆再大,也看不见日暖生烟的奇观,也就得不到挖玉之所了!他们恼羞成怒,便遣更多的人漫山遍野乱挖一通,有的深层玉还没有完全生长成,便被他们挖出来。
这种没有长成之玉略呈蓝色,被称作“蓝”,又因为杨伯雍最早是在良田里种石得玉的,因此,此地便被称为“蓝田”了。从此开始,以后凡产玉石的地方邢称为“X田”,如“和田”等等。
而玉豁生(李商隐)《锦瑟》诗中的名句“蓝田日暖玉生烟”便以上面的传说为典了。 再一方面,因杨伯雍种。
禹王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城东南约20千米的系舟山腰处,处于太原与五 台山旅游的必经之路。
禹王洞俗称仙人洞,亦称仙登窑,相传大禹曾在此系 舟治水,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后改称禹王洞。金代诗人元好问墓及野 史亭,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貂婵故里以及福田寺等名胜古迹也在溶洞 附近。
根据地质资料表明,大约4亿年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一片汪洋。 7000万年以前,华北发生造山运动,海床上升为陆地,形成现在的太行山 脉,后由于碳酸盐侵蚀岩层,形成繁多洞穴。
禹王洞是一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内常年恒温8°c〜11°C,是一个十分古 老的洞,称得上一个宝洞,洞内色彩斑斓,气象万千,仙气缭绕,灵光泛动, 却终因“养在深闺人未识”,只能昏昏然,寂寂然,沉沉一睡便是数千年。 禹 王洞究竟有多深,至今仍是个谜。
目前已探明的洞深约2000余米,已整修出 可供游人参观的有四层共三厅十洞,长约700余米。洞内洞连洞,路通路, 九曲回环。
石笋、石柱、石花、石瀑、石佛、石塔等数不胜数,众多的自然 景观,使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洞外山势雄伟,森林茂密,风景秀丽,气 候宜人,花香鸟语,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
禹王洞集登山、旅游、探险、避 暑为一体,惊险奇特,人称“华北第一洞”。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