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草的别名。一年开三次花,所以叫三秀,被称为瑞草。古人说服食瑞草可成仙成神,因此又叫灵芝。灵芝之说最早起于汉代。灵芝属多孔菌科。
灵芝称为三秀,说一岁而三华,这是根据灵芝的生长特点来说的。植物学上非常具体的解释了灵芝的生长过程:灵芝成熟的孢子(孢子如同植物的种子),从母体弹射出去,落到适宜生长的朽木或者有机土壤当中,从一次菌丝萌发到二次菌丝,从二次菌丝萌发到三次菌丝,三次菌丝上就可以形成灵芝的子实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灵芝。所谓三秀,大概是野生灵芝一年能够采摘三次的缘故,但人工栽培的灵芝,只要条件适宜,营养充足,一年就不止三秀,而是多秀。
宁馨儿的典故出自《晋书》:“王衍,字夷甫,神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就是说,王衍还是个小孩(总角一般指未成年)的时候,曾经去拜访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涛等这个小孩走了后,评价道:“是什么样的老太婆,生下这个小孩啊。将来误天下百姓的,说不定就是他。”
“宁馨儿”之所以后来能派生出漂亮标志的意思,多少因为王衍本人就是一个美男子。东晋画家顾恺之曾言:“夷甫天形环特,论者以为岩岩清峙,壁立千仞。”其中的“论者”乃王衍的从兄,难免有自卖自夸之嫌。但当时有“玉山”之称的裴楷也说过,“(王)双眸闪闪若岩下电”,《世说新语》中亦有“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玄谈,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的描写,可见王衍是美男子,大致不虚。除了美容姿外,王衍的出身也极有来头。知道十二仙家的人应该听说过琅琊王家,王衍便出身于此;他的从兄从弟也大多身居要职,握有实权;他的妻子郭氏是皇后的娘家人;他的小女儿是太子妃。如此背景,再加上他本人“盛才美貌”,于是“声名籍盛,倾动当世”,“谓之‘一世龙门’,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晋书》)
你说的吴昌杀妻我没有听过,不过我分析你说的应该是《吴汉杀妻》吧?
储君刘秀,在南阳招兵买马,志在复国。一日,欲潜入潼关,于店中遇险,幸被秦忠与店婆巧计相救,遂偕同秦忠潜往马府。
马成父女闻刘秀到来,喜出望外,欲将传国宝玉玺交与间秀,利他号令四方,共讨王莽。不料马成之子马家驹行为不端,先盗走玉玺,欲献与王莽,其妹家凤见状,策马追赶,苦劝不成,兄妹相搏,家驹被杀,玉玺被家凤夺回。不料吴汉闻讯赶来,欲家凤交出玉玺,相持间,秦忠赶到,拼力救走家凤,自身再度被擒。
吴汉追家凤至自己府内,绑住马成,并欲夺玉玺,一齐献与王莽。吴母悲愤难言,遂与马成、秦忠一起向吴汉惨诉家世,痛说存忠剑来由,使吴汉辨恩仇,决心投向汉室。吴母为使吴汉决意与王莽割裂,令吴汉持剑斩杀兰英。夫妻恩爱,使吴汉对此难以听从,吴母以死相胁,吴汉只得听令而行。
经堂中,兰英正为一家祈福。吴汉虽来,屡难下手,兰英虽亦难舍深恩深爱,但为成全丈夫之志,遂夺剑自刎。吴母见状,也自缢而死。
吴汉愤激万端,奋然效命说秀,共带群雄,讨伐暴君,一举剿灭王莽,恢复汉室。
不过我只听过京剧版的,豫剧或者曲剧的没听过!
具体如下:一、关于女神的神话女神神话是三峡地区神话的主体,这表明这一小块地方特别能孕育美女,特别崇拜美女,具有深厚的美女情结。
从这个角度看,这里出现王昭君这样的历史美女名人,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必然性。1、嫘祖传说嫘祖是黄帝的正妃。
在中原文化里,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妻子是硚氏姐妹,而且这种观点得到很多古文化学家的认可。但在中原文化里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最有力的证据是《史记》,《史记》记载黄帝“娶于西陵之女”,并且在流行的传说中,黄帝有四妃十嫔,其中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嫘祖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被后世称为“先蚕”。三峡这里的人们当然比较认同后一种观点。
理由除了《史记》之外,还有这里的关于嫘祖的大量的传说。相传有一年春天,少女嫘祖在西陵峡口西陵山的桑园里养蚕时,碰到正统帅大军路过的黄帝。
黄帝看到在她的身上穿着一件丝织彩衣,闪着轻柔温和的光,感到十分奇怪。因为当时人们都是裹着草叶或者兽皮,黄帝就问嫘祖身上穿的是什么,嫘祖说是蚕丝。
黄帝感觉到这是一项大的发明,就决定把嫘祖带走。嫘祖对这位年轻大帝也是一见钟情,愿意结为夫妻。
但黄帝与嫘祖受到本地土著的围追堵截,在逃走的过程中还曾躲藏在黄牛岩的一个山洞里,这个山洞就是三峡黄牛峡的轩辕洞。在三峡地区还有一句流传久远的俗语,“皇帝老儿是山里人的外甥”。
这一俗语似乎从民俗学上证明了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现在西陵山上建有嫘祖庙,庙门上有一块“人文初祖”的大扁。
据说能够得上“人文初祖”资格的大扁,全国才两块,另一块在黄帝陵,所以在三峡,人们将嫘祖称为伟大的“中华第一祖母”。2、涂山氏在中原正统文化里,涂山氏是大禹的妻子。
大禹在南方治水时娶涂山氏为妻。《尚书·臬陶漠》记载,禹“娶于涂山。”
《华阳国志·巴志》载:“禹娶于涂山……今江州涂山是也。帝禹之庙铭存焉。”
在这个体系里面,涂山氏与大禹的故事大致是这样的:帝舜杀了治水不力的水利部长鲧以后,封鲧的儿子禹担任水利部长,继续治水。禹东奔西走,在治理三峡时,遇见涂山氏并娶之为妻。
禹治水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氏日日夜夜独守空房,每到月出就情不自禁地思念“身九尺二寸长”的禹,唱出了情歌“候人兮猗!”。
据《吕氏春秋音初篇》记载,涂山氏所唱“候人兮猗”,是有史可稽的中国第一首情诗,是汉语爱情诗的开音之作。后来有一天,涂山氏给禹送饭,看见禹化身为熊,十分羞惭,遂化为石头,禹向此石索要儿子,石头裂开,里面有一个婴儿就是禹的儿子启。
在三峡区域的传说却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的。禹在三峡借助包括黄牛在内的诸神,疏凿半通不通的峡江,开启中华民族治理三峡的伟大工程,来自重庆(江州)的美少女涂山氏深为感动,产生了情愫。
屈原《天问》记载:“焉得彼涂山女,而通之于台桑?”据闻一多、林庚、刘不朽等大家的意见,“通”就是“私通”,与三峡区域的传说相一致。台桑,是一片长有茂密桑林的坪台,禹与涂山氏在那里幽会。
禹白天要工作,涂山氏比较寂寞,就唱出了那首《候人》歌。这个故事与后面要讲到的三峡神女瑶姬对楚王“愿荐枕席”,盐水女神对廪君“愿留共宿”,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三峡神话特色。
最近,眼睛不太好的纪连海先生,在央视《百家讲坛》讲了这个故事,引起网上一片愤慨,被质问“你这种人搞的什么研究?”弄得纪先生连连道歉,说自己确实不懂什么研究,只是一个历史知识的普及者罢了。其实,几千年来三峡地区就是这样流传的,伟大屈原还写在了自己的诗里。
3、瑶姬瑶姬是三峡最著名的女神,我们一般说三峡女神,指的就是这位女神。传说她是炎帝的小女儿,未成年而亡,葬于巫山,成为巫山神女。
三峡区域关于这位女神的传说最多,素材最为丰富,影响也最为广泛。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就是这位女神的形象。
这位女神与治水英雄大禹也有一段关系。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神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
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
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在有的传说版本中,她还授禹“天书”,又帮助助禹斩杀了错开峡的孽龙。
事迹十分丰富。瑶姬女神与楚王的一段韵事,是三峡女神系列中最为闪光的篇章。
据宋玉《高唐赋》描述,楚王游高唐时昼寝,梦中看到一位美丽的少女来到他的卧室,对他十分温存也十分主动。说“我是巫山之女。
听说您来游高唐,所以就赶过来,想陪您一起睡眠。”楚王当然当仁不让,巅鸾倒凤,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美好的时光。
临走时少女又告诉他:“我住在巫山南面靠山顶的一个平台上,早晨是变幻多姿的朝霞,傍晚是随风飘洒的细雨。早早晚晚,都在那个平台附近。”
第二天早上楚王专门去看,果然看到了异常温柔缱绻的早云。为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