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的典故以往人们对牛年、马年等都说了许多好听的话,如“老黄牛”精神、“千里马”速度等等,对猪能说什么呢?我左思右想,想了许久,竟然想不出一个好听的词语来形容猪。
似乎猪给人的印象,就是丑、懒、脏、笨。确实,猪不雅观,眼小耳朵阔,头大鼻嘴长,脚短身体胖,臃肿怪模样。
因此什么“猪朋狗友”、“猪生狗养”、“猪狗不如”、“猪拖狗拔”、“猪嘴里吐不出象牙”、“猪鼻子插葱——装象”、“猪头三”等等词语,没有一个说得好听的。就连那个也有三十六般变化,能驾云使风的八戒也没个好形象。
他本是天篷元帅,因罪被谪,只因误投猪胎而生,就成了半猪半人的形体。他虽身粗力大,但好吃懒做,贪图女色,喜进馋言,并好用小手段占小便宜。
其实人们对猪是很不公平的。人们几乎三天两头要吃猪肉,还吃猪肝、猪肚什么的,猪的皮给人制革,猪的鬃给人制刷,猪胆还可以制药,猪心还可用来修补人的心脏。
猪可谓向人们作了彻头彻尾彻里彻外的奉献了,可是人们还说它许多坏话。我们常说做人难,看来它做猪也难啊! 唐时有个猪龙的故事,说唐玄宗与安禄山一起饮酒,安禄山醉后睡觉,竟变成一个猪身龙首的怪物。
左右劝玄宗杀了他,玄宗说“此猪龙,无能为”,玄宗认为是猪龙,没本事的,不会出问题的。后来却发生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作乱怎么也加上个猪字呢?大概猪有乱撞乱窜,会发猪颠风的特点吧。人们还说猪贪,《左传》中就有“实有豕心,贪婪无厌”的话。
豕,是古代猪的别称。后来,这豕心就用来比喻贪得无厌了。
这是因为猪的肚子大,吃得多给人留下的印象。在政治也有用到过猪字的,曾有人称袁世凯时的国会为“猪仔国会”,称那些议员为“猪仔议员”,因为那些议员非常贪婪,他们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利用,成了无耻的猪仔了。
由于猪是下等的,所以古人也有用猪来作谦词的。古人有称自己的儿子为“豚儿”的。
豚,指小猪,温州人叫猪豚。如《聊斋志异·青凤》中有“俄少年自外入,叟曰:‘此豚儿也’。”
也有称“豚儿犬子”的。 《韩非子》中有一则不错的教子故事: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儿子哭着要跟去。
其妻说:“不要跟去,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妻子一回来,曾子就捕猪要杀。
其妻说:“不要杀猪,我是哄骗孩子的。”曾子严肃地说:“不能对孩子说谎,孩子不懂事,会跟大人学。
你骗他,是教他骗。这样教育是不行的。”
曾子就真的把猪杀了,烹给孩子吃。《吕氏春秋》中有一个三豕涉河的事故。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巳亥也。
’。”原来是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在传抄时写错了。
这就成了因字形近似抄写出现谬误的典故。这两则故事提到猪,并未说猪好坏,只是颇有趣味,故不妨一提。
还有因与猪某些方面相似的,也会带上一个猪字。如入药的真菌植物,有利水渗湿功效的猪苓,因其皮黑作块似猪粪。
又,长江中的扬子鳄,因鼻嘴特长,故俗称猪婆龙。 总之,平日说到猪,好听的词语不多,大多都是坏话。
但老辈人都说,猪年是个肥年,是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年。
寓言《野猪,马和猎人》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对他人宽容,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想去报复他人,否则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从前,野猪和马常常在一起吃草,但是野猪经常使坏,不是践踏青草,就是把水搅浑。马非常生气,一心想要报复他,便跑去请求猎人帮忙。
猎人说除非马愿意套上辔头让他骑,才会帮助马惩治野猪。马报复心切,就答应了猎人的要求。于是,猎人骑在马背上打败了野猪。然后又把马牵回去,拴在马槽边。马终于成了被猎人奴役的工具。(选自《伊索寓言》)
扩展资料:
一般寓言的艺术特色:
1、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
伊索寓言主要是动物故事,同时也有一些植物故事、神话传说故事和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寓言故事。
故事涉及的面很广,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相关的动物的生活及其相互关系和人们的各种日常生活场面的入微观察、精细体会。
这些故事都是对那些观察和体会的进一步的人为虚构、杜撰,它们构思得如此巧妙,令人觉得如此逼真,展现的厕面犹如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一样,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2、个性突出的语言表达形式
《伊索寓言》的文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故事本身的表达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述,而着意于对动作过程的交代,以求构成一个简洁的故事框架。
事件或场面多用客观直叙,很少采用对话形式,往往只是在故事末尾用一句直接引语,以突出主题,语言简明、扼要,很少作美化修饰,从而给读者留下了丰富而广阔的想象空间。
3、有趣的故事形象
将动物人格化,借此来嘲讽人类的缺点是《伊索寓言》又一大特点。如《狐狸和葡萄》:一只狐狸饿了,看见葡萄架上挂着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他尝试了各种办法,就是摘不到葡萄。
最后,狐狸无奈地走了,边走边安慰自己说: “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这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明明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小,做不成事,却偏偏要找一些借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伊索寓言
相传,混沌初分,天干地支刚定时,玉皇大帝下令普召天下动物,要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字的地支,选拔十二个属相。
消息传来,惊动了花猫和老鼠这两个相好的朋友。花猫对老鼠说:“明天五更去天庭应选,我有个贪睡的毛病,到时你可要喊我一声啊!”老鼠连声道:“好说,好说!” 可是第二天一早,不讲信义的老鼠却偷偷起床,不辞而别了。
这天,灵霄宝殿里禽兽如云集,开始应选。玉帝按天地之别,单挑了龙、虎、牛、马、羊、猴、鸡、狗、猪、兔、蛇、鼠十二种大家族水陆兽类来做十二属相。
公鸡当时长着两只美丽的角,也被列入兽类里。 玉帝刚要给它们排下一次座次,只见班中闪出黑猪来。
这老黑,别看生得笨嘴拙腮,却专爱惹事生非。它奏道:“明君既已选好十二首领,小臣愿意替君分担劬劳,当个公正人,为兄弟们依次排位。”
玉帝闻言大喜,嘱咐黑猪要秉公而断,就退朝了。 玉帝一走,十二属相就闹成了一锅粥。
开头,大家一致推选温和、宽厚的老黄牛居首位,连威武的老虎、苍龙也敬它几分,表示同意。可是,缩在墙角的老鼠却钻了出来,提出抗议。
它说:“论大数我大,不信咱到人间比试比试,听听百姓的评论。”于是老黄牛和老鼠来到街头闹市。
黄牛在人群中走过时,人们毫无反应。这时,老鼠“哧溜”一下子爬到牛背上,打起立桩来,街上的人们纷纷乱嚷:“好大的老鼠!”等人们拿出棍棒赶来扑打时,老鼠早已跑远了。
老鼠回来大吹大擂,众首领都替黄牛打抱不平,只有黑猪暗自高兴。它觉得只有这样大小不分,好坏难辨,才能鱼目混珠,自己也从中渔利。
他大笔一挥,先排了老鼠,后排了黄牛。 一旁惹恼了老虎和苍龙,它俩大声喧叫起来,震得天庭发抖。
众首领忙向龙和老虎朝拜,一致推选老虎为山中之王,苍龙为海中之王,统管天下。猴子为老虎写了“王”字金匾,挂在老虎前额上,公鸡把两只角送给了苍龙。
从此,苍龙戴上了桂冠。老虎、苍龙有了人间权势,也就甘居老鼠和老黄牛之后了。
这时,又跳出一个多事的野兔,它冷笑一声说:“嘿嘿!论长相我和老鼠差不多,论个子我比老鼠大,我是山王的护卫,应该排在海王前面。” 苍龙一听大怒,说:“你休得胡搅蛮缠,不服气咱也比试比试。”
黑猪一听正中下怀,忙说:“一言为定,你们就比比赛跑吧,让猎狗做你们的裁判员。” 猎狗和公鸡素来不和,他见公鸡讨好苍龙,便想借机捉弄它们一下。
他选了条荆棘丛生的跑道,暗地里对野兔说:“你的尾巴太长,会妨碍比赛的,要忍痛割爱。”它给野兔剪断了一大截尾巴,只剩下一点尾巴根。
赛跑开始了,苍龙腾云驾雾,片刻间就飞到前面去了。可是当跑到灌木丛中角就被树枝野藤挂住了,怎么也摘不下来。
野兔一蹿十八垅,一口气跑到了终点。 黑猪不顾众首领的反对,把野兔排在苍龙之前,老虎之后。
猪狗去给野兔贺喜,它向野兔卖好说:“要是不选这样的跑道,不帮你割尾巴,你哪有今天的胜利啊!”野兔正捧着那截粗大的尾巴惋惜,听了猎狗的话,撇着三瓣嘴说:“哼!我是凭本领取胜的,没有你,我还丢不了这条漂亮的尾巴呢!”猎狗一听,眼都气红了,它说:“既然你有本领,那咱俩也遛一遭!”野兔傲慢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先跑,你要能追上我,我请你啃骨头。”说着,就得意洋洋地跑起来。
猎狗磨了磨爪子,一煞腰,箭一样地追去。不一会,就撵上了野兔。
他用嘴咬住野兔的脖子,一边吃,一边说:“好了,这下该我啃骨头了。” 为这事,猎狗也受了处分,被排到最后头。
苍龙赛跑失败后,经常背地里抱怨那对鸡角挂累了它。公鸡听到后又后悔又伤心,它来到海边,对苍龙说:“龙哥哥,既然这两只角对你毫无益处,那就请你还给我吧。”
苍龙狡诈地说:“这双角虽然害了我,但能装饰我的仪表。还你不难,要等到太阳出西山,月亮下东海。”
说完,一个猛子扎入海底去了。天真的公鸡信以为真,它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盼望太阳从西山出来,还不时伸长脖子,向天海呼叫:“龙哥哥―――!角―――还―――我―――” 从此,公鸡失去了两只角,也被排在后头。
只剩下猴,蛇,马,羊,猪几位首领没有揭晓了。黑猪又别有用心地煽动起来:“猴弟是陆上的杂耍大王,蛇弟是水中的泅渡能手,你俩谁先谁后呢?”经过一番议论,它们决定再到人间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进行杂耍表演。
青蛇邀了红马,猴子邀了山羊,让它俩帮助做服装道具。 当时,蛇腹下有十二条腿,行走起来又笨又慢。
红马是个助人为乐的实干家,它不声不响地用薄皮给蛇做了一身长筒龙衣,龙衣上面用马鬃编织了方格花纹,煞是好看。红马又从腹下刮了一层油脂涂在龙衣上,使龙衣滑腻非常。
青蛇穿上龙衣,遮住了笨腿,用滑行代替了步行,既灵敏又美观。 山羊平时就讨厌猴子,嫌它整天蹿上跳下,给它踩坏了青草,所以对猴自的帮助不那么热心。
猴子想弥补一下光腚的缺陷,向山羊求援道:“羊大哥,请你剪给我一点绒毛,让我补补后腚吧。”山羊不高兴地说:“天要冷了,你知道我全凭着这身宝衣呢。”
猴子没办法,只好光着腚。 比赛那天,青蛇披着龙衣,一会儿在树枝。
在《尔雅·释兽》中,对猪是这样解释的:“彘,猪也。
其子曰豚。
一岁曰豵。”,所以,彘、猪、豚、豵就都是猪了。
自古以来,猪在中国人的家庭里是很有地位的。
在以象形著称的汉字的“家”中,在其宝盖头下的“豕”,代表的就是猪的形象。
由此可见,在过去国人的心目中,无猪是不成家的。
旧时讨老婆,取媳妇,家中养猪的多少,是爱情的重要砝码之一。
另外,汉字的“冢”,其意是坟墓,按照象形文字来按图索骥,是这样的:无猪者,是不能安心离开人世,或是难以成冢的。
猪,不仅是农耕文化下的主要家畜,国人还每每以猪自况,十二生肖里的猪,就是例子。
中国人一方面离不得猪,一方面又极其厌恶着猪。
比如骂人,就往往拿猪来作比喻:“你懒得像猪”、“愚蠢如猪”、“昏聩似猪”、“肮脏得像猪”等等。
一头猪和一匹马的故事
晚上,一头猪来到马厩里去看望他的好朋友老马,并且准备留在那里过夜。
猪用草堆了一个大大的窝,心想,这样我可以和马同床共枕了,他舒舒服服地躺下了。但是,过了好久,马儿还站在那儿不动。
猪问马:“你怎么还不睡?”马说:“小笨猪,我这样就是睡觉呀。”
“可站着睡多累呀,一点也不舒服,躺下多好!”猪伸了一下懒腰,觉得很奇怪。马儿说:“舒服,这是你的习惯。作为马,我们习惯的就是奔驰。所以,就是在睡觉的时候,我们也随时准备着奔驰。”
猪好吃懒做,日子过得安逸极了,而马做的工作就多得多了,得到了主人的喜爱。一天,主人叫马把在城里买的白糖送到河对岸的家里。马儿驮着白糖轻快地跑了起来,不一会就来到河边。咦,前面的桥断了。马只能涉水过河了。这条河很深,但马一点都不怕,得得得的跑下河。过得河来,马发觉背上白糖轻了很多,但也不在意。回到家里来,主人还夸它跑得快。马儿相当高兴。
三个月过去了,马儿跟主人到别的地方买了很多很多的棉花回来然后再驮到城里去卖。在去城里的路上,又来到了断桥边。马儿二话没说就跑下河中,主人想拉也拉不住了。说事时,河水突然猛涨了起来,漫过马背,马背上的棉花吸足了水,就象一座大山一样压着马儿,一个浪翻卷过来,马儿脚步一虚,就给洪水卷走了。。。。。
一些时日又过去了,猪被养得肥肥白白的。一天早上,主人来到猪圈里看到白白嫩嫩的猪就说:“这头猪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于是就把这头猪卖给了屠夫。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