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有人问陈谌(字季方):“您的父亲为太丘长,到底有什么功德而获天下人赞扬的重名呢?”季方回答说:“我父亲就譬如桂树生在泰山之坡,向上有万仞之高崖,向下有难测的深渊;上面受甘露沾溉,下面被渊泉滋润。当此之时,桂树本身怎能知道泰山之高和渊泉之深呢?我父亲自身也并不知自己有无功德啊!”(摘编自《世说新语.德行》)【议论】陈谌对其父的评论是要说明,人之功德高低并不在有意为之,重名的获得自己也不知所以然,这才是真正的君子。另外,季方的话用的是比喻,魏晋之后,常用这种比喻来说明人的风度容止,如时人评魏明帝之内弟毛曾与名士夏侯玄共坐,曰:“蒹葭依玉树。”又评夏侯玄曰:“朗朗如日月之入怀。”评李丰曰:“颓唐如玉山之将崩。”评嵇康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倾。”等等。这种对人的风神容止的比喻性评价,反映了当时人的一种特有的带有玄学意味的审美取向。这种现象起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六朝。
难兄难弟
三国时魏国的陈纪(字元方)的儿子陈群(字长文),很有才能。陈谌的儿子陈忠(字孝先),也很有辩才。有一天,长文和孝先争论各自父亲的才德,各不相让。就去问祖父陈寔。祖父告诉两个孙子说:“你们也不要争长论短了,群儿的父亲不容易为兄,忠儿的父亲不容易为弟。”(摘编自《世说新语.德行》)【议论】陈寔本来的意思是说:陈群和陈忠才德相当,难分伯仲。但是后来“难兄难弟”作为贬义词,用来称两个差不多的货色。又,“难兄难弟”也可以称彼此曾经共过患难的人,或出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只是“难”字要读第四声。
割席分坐
三国时的管宁和华歆年轻时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在菜园里锄草,锄出了一块金子,管宁照样继续锄草,视金子与泥土;华歆却捡起金块看了看,又扔掉它。又有一次,两人共在一间书房里读书,并且同坐在一张草席上。这时候,正好有一位有权势的高官乘着漂亮的车子,车声隆隆地从门前经过,管宁听到就像没听到似的,照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热闹。华歆回来后,管宁把草席分割成两半,对华歆说:“您不是我的朋友!”(摘编自《世说新语.德行》)【议论】管宁之所以要“割席分坐”是因为他从华歆的举动中看出了华歆热衷权势和钱财的内心活动,“割席”以示决裂。“割席”或“割席分坐”这个典故被后人经常引用,表示朋友之间因志趣和人格的高下而决裂。
华歆救人急难
三国时华歆与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也要求依附他们一道避难,华歆表示为难。王朗说:“现在形势幸好还不太紧张,带着他有何不可呢?”华歆也就只得同意了。不一会儿,贼兵追到,王朗要把那个依附的人丢弃。华歆说:“先前我不太愿意带着他,就是怕贼兵追来,连累我们。现在既然我们已经带着他了,怎么可以因为急难就抛弃人家呢?”于是坚持照旧带着那个人。舆论就以此来论定华歆与王朗两人品质的优劣。(摘编自《世说新语.德行》)【议论】王朗在形势还不太紧急的时候想的是要做好人以获虚誉,一旦事急就不顾别人的死活,前后对照,虚伪的嘴脸昭然若揭;华歆先前考虑到危险,有所犹豫,这是人之常情,但一旦做了,就要承担责任,这正是君子的作为。前一则中的华歆与这则中的华歆看似抵牾矛盾,实则反映人性的复杂性。
王祥感动后母
三国时,魏国的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小心,有孝行。家中院子里有一棵李子树,结的李子味道特好,后母总是支使王祥看护李树。有一天,突然刮起大风下起大雨,王祥担心李树被风雨毁坏而受到责罚,就抱着李树大哭。又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继母夜里起来,在黑暗中用刀向他床上砍去,正好王祥起身小便去了,刀空砍在被子上。王祥小便回来,知道继母非常恨自己,就跪到后母跟前
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涸辙之鲋:指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鲫鱼处境困难,急待水源来救。战国时期,有一个穷人,名叫任周,亦称在于。有一次,他去向当官为监河侯的朋友借粮,那人伪装慈善,满口应承,显着慷慨大方的样子,说道:“好吧!等我收了租子,借三百金给你。你有了金钱,就可以买到粮食了。”庄子听了很生气,就说:“昨天我正在路上走着,忽然,听到路旁有呼救的声音,回头一看,原来干车沟里有一条鲫鱼。它求救说:‘你能不能给我一斗水,先救我活命!’我说:‘行、行!我正要到南方去见吴国的夫差,再去求见越国的君主勾践,南方水很多,我可以把长江的水引来救你。”那鲫鱼说:“我只不过想得到一升半斗的水来活命而已。照你这样说,等你从南方回来,请到干鱼店里找我去吧!”
濠梁观鱼:有一天,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看见一群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得鱼忘筌:庄子钓于濮水,得到了鱼,却忘记了捕鱼的竹笼。
谁与尽言:郢人死后,匠人再也找不到可以为他做模特的人了。庄子用这则寓言来说明自己在惠施死后“无与言之”,失去了可以交流的好友
有一出古戏叫《赵氏孤儿》,演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其中就有两个人以生命为代价信守诺言的情节。春秋时候,赵国有个忠臣赵奢,遭到奸臣屠岸贾的诬陷,被杀了。临刑前,赵奢对他的两个门客程婴和杵臼说:“我死后,你们一定想办法保住我的儿子,日后让他为我报仇,除掉屠岸贾这一帮祸国殃民的坏蛋。”两人郑重地答应了。
赵奢被害后,他们两人就历尽千辛万苦去实践自己的诺言。赵奢的妻子是赵王的女儿,带着儿子住在王宫里。他们估计赵奢的妻子不会被害,但赵奢的儿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设法把他从宫里偷出来。当时这孩子只有半岁。程婴也有个半岁的儿子,就把他放在程婴家一块养。但是,很快屠岸贾发现孩子不在宫中,就到处搜查,查了个把月,没有查到。这家伙恼羞成怒,一定要斩草除根,命令全国搜查;若查不出来,就把全国三3个月以上、1岁以下的孩子全部杀光。
程婴、杵臼看到这种情况,于心不忍,就商量出一个既要保住全国的孩子,又要保全赵氏孤儿的办法,拿程婴的儿子冒充赵氏孤儿,献出去。由谁来献呢?献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谴责,保藏孩子的则肯定活不了。最后杵白说:“让我去死吧。我年纪大些,今后抚养的任务很重,时间也长,再说你能文能武,留下来也比我有用些。”于是杵臼把程婴的儿子藏在自己家里,而程婴去“告密”,并带人到杵臼家里去搜,果然搜出个孩子,当着程婴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虽然是瞒哄了屠岸贾,但眼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摔死,心里有多难受!而且这种难受还不能有任何表现,要装出极力讨好屠岸贾的样子来。当时屠岸贾要赏程婴一笔钱并给他官做。程婴说:“您多赏点钱,我不做官,我出卖了朋友,人家会骂我,不如多拿点钱远远离开京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屠岸贾误认为程婴是跟自己一样的势利之徒,没有多想就同意了,给了一大笔钱。程婴带着钱和赵氏孤儿藏在深山里。一躲19年,不仅把赵氏孤儿培养成人了,而且调教得能文能武。程婴这才告诉这孤儿19年来的事情经过,赵氏孤儿最后终于在程婴的帮助下,报了仇,把屠岸贾一伙全杀了,把赵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婴和杵臼真可谓“一诺千金”,是古代讲信用的典型。
一字千金,yī zì qiān jīn [典源]:《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使其客人著所闻.写成.“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同类事还有刘安聘天下辩通人士著书成亦布于都市,悬千金以示众士.见.又王献之曾写字给一老妇卖,得钱千金,见王献之的.后人讲一字千金涉及书法的则指此事.[释义]:吕不韦将一书置于门,增损一字,赏予千金。后遂用"一字千金,金悬秦市,千金字",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一字千金];"陆机所拟十四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程先贞:"连城片玉留声价,一字千金借品题".[金悬秦市]:卢照邻:"金悬秦市,杨子见而无言;纸贵洛城,陆生闻而罢笑." [千金字]:王维诗:"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一鸣惊人yī míng jīng rén [典源]:《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谙然无声,此为何名。
’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载:“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事于上相类。[释义] 鸣:鸟叫。
一叫就使人震惊。鸟三年不飞不鸣,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后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齐禽。”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鸣惊人]苏轼《次韵秦观秀才见赠》:“江湖放浪久全真,忽然一鸣惊倒人。” [一鸣]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政已标三尚,人今伫一鸣。”
黄庭坚《王圣美三子补中广文生》诗:“三级定知鱼尾进,一鸣已作雁行连。” [一飞鸣] 苏轼《秦少游发殡而葬之者》:“时来聊复一飞鸣,进隐不须烦伍举。”
[冲天翼]贯休《遇叶进士》诗:“自愧龙钟人,见此冲天翼。” [三年翼]杨亿《清风十韵》“五斗酲初折,三年翼自高。”
[齐禽]司马光《送高陟归金陵》:“卞玉已三献,齐禽会一冲。” 七擒七纵qī qín qī zòng [典源]:《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释义]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后遂用“七擒七纵,七纵七擒,七纵擒,七擒略,纵擒,擒孟获”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七擒七纵]季子安《粉蝶儿*题情》:“俏冤家风流万种,他也待学七擒七纵。”
[七纵七擒]贯休《送人征蛮》:“七纵七擒处,君行事可攀。” [七纵擒]陆游《东窗独坐书怀》:“洁斋入静三熏沐,宴坐降魔七纵擒。”
[七擒略]李白《书怀赠南极陵常赞府》:“将无七擒略,鲁女惜园葵。” [纵擒]黄辉《襄阳隆中》:“王略无偏正,天威有纵擒。”
[擒孟获]王顼龄《喜湖南诸路大捷和学士李容斋前辈韵》:“早擒孟获趋滇水,急断卢循入广州。” 人面桃花rén miàn táo huā [典源]: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唐崔护清明郊游,至村居求饮。
有女持水至,含情倚桃伫立。明年清明再访,则门庭如故,人去室空。
因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释义];书生崔护,去长安应试,未中。到城南郊外散心,邂逅一美女,次年在访,物在人去,题诗感叹不已。
后遂用“人面桃花,桃花人面,桃花面”形容美女。用”题诗崔护,崔护重来,谒浆崔护,乞浆见女。
“指有艳遇之人,又有表示未遇的惆怅。[人面桃花] 袁去华《瑞鹤仙》):“:“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 [桃花人面]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鸦背斜阳闪闪红,桃花人面薄沙笼。”
[桃花面]张炎《渡江云*山阴久客》:“常疑即见桃花面,甚近来翻笑无书。” [题诗崔护]白朴《清平乐》:“桃花帘外重重,一言半语想通,萦损题诗崔护,几回南陌春风。”
[崔护重来] 苏轼《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粹》:“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也,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 [谒浆崔护]陈克明《粉碟儿*怨别》:“偷香韩寿,谒浆崔护。”
[乞浆见女] 苏轼《上已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应帘空复小桃枝,乞浆不见应门女。” 干将莫邪gān jiàng mò yé [典源]: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干将者,吴人,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
[阖闾]以故使剑匠作为二枚,一曰干将,一曰莫邪——莫邪,干将之妻也。
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侯天伺地,阴阳同光。干将曰:‘昔无师作冶,金铁之类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中,然知成物。
今吾作剑不变化者,其若斯耶?’莫邪曰:‘师知烁身以成物,吾何难哉!’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刀濡,遂以成剑。” 又晋干宝《搜神记。
1、《百发百中》:春秋时代,楚王手下有个名叫养由基的人,善于射 箭。
有 一次,他 站在 离 柳树 百步 以外 的 地方,张 弓 搭 箭,连发 数 箭,都 射中了 柳树 的 叶子。大家 看了 赞叹 不绝。
从此,辗转相传,就 把 他的 箭术 称为“百发百中”。 2、《不耻下问》: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 大家 称为 “文”,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 道:孔圉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件羞耻的事,所以他死后给他这个称号。”
3、《胆大如斗》三国 时期,蜀国的姜维胆量很大,也有 才干,得到军师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力培植他。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任蜀国的大将军。
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领兵攻打魏国,都没有取胜。后来魏国征伐蜀国,蜀国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后主刘禅投降。
不久,魏国的钟会阴谋叛变魏王,姜维认为时机已到,便假意与钟会勾结,企图趁机恢复蜀。不料事机败露,姜维被魏兵所杀。
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像斗一般大。 4、《得过且过》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 鸟 叫 寒号鸟,有 四只 脚,两扇 肉翅。
每当 盛夏 季节,它的 身上 长满了 五彩灿烂的 羽毛,因此 自鸣得意地 叫:” 凤凰 不如 我,凤凰 不如 我!” 等到 深秋,它的 羽毛 全 脱落了,像 刚 出壳 的 幼鸟 一样,在 寒风 中 瑟索 发抖。它 无可奈 何地 叫道:” 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天气 转暖,寒号鸟 又 继续 跳著 叫著,忘却了 冬天 的 威胁。
5、《点石成金》晋代,有个叫许逊的人,曾当过旌阳县令,时常 装鬼弄神,施符作法,如同 仙人 一般,老百姓 称 他 为“ 许真君”。 有 一次,他 看到 百姓 缴不上 租税,就 动了 恻隐之心,用 法术 把 石头 点化成 金子,替 百姓 上缴了 拖欠 的 租税。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
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
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
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
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
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南柯一梦 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
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
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
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
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
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
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有一年,擅萝国派兵侵犯大槐国,大槐国的将军们奉命迎敌,不料几次都被敌兵打得大败。
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官员们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人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时养尊处优,享尽荣华,一旦国家有事,却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要你们有什么用?” 这时宰相想起了政绩突出的南柯太守淳于棼,于是向皇帝推荐。皇帝立刻下令,调淳于棼统率全国的精锐兵力与敌军作战。
淳于棼接到皇帝的命令,立即统兵出征。可是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军刚一交战,就被打得一败涂地,手下兵马损失惨重,他自己也险些当了俘虏。
皇帝得知消息,非常失望,下令撤掉淳于棼的一切职务,贬为平民,遣送回老家。淳于棼想想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羞愤难当,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
他按梦境寻找大槐国,原来就是大槐树下的一个蚂蚁洞,一群蚂蚁正居住在那里。 “南柯一梦”有时也指人生如梦,富贵权势虚无缥缈。
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发誓消灭越国。
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文种买通离间吴国大臣伯嚭与夫差极力周旋,终于让夫差动了怀仁之心,不灭越国。越国得以保存。
勾践率王后与范蠡入吴为奴。为奴三年后,夫差生病。
范蠡抓住良机,让勾践为夫差尝粪而寻找病源,此举彻底感化了夫差,从而释放了勾践。 回到越国的勾践,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绳子,绳子一端栓着一只奇苦无比的猪苦胆,每天醒来,勾贱第一件事就是先尝一口奇苦无比的苦胆!二十年,他雷打不动,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践秘起藏于民间的三万雄兵,一举将姑苏城团团围困。此时,夫差还有五万兵马,却因粮草难济而不敢出城一战。
勾践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卧薪尝胆的典故被称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经典中的经典,勾践的超人意志或许更有人类意义!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biz/Idiom/Story/
有253个成语典故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便笑着对赵高说:“你搞错了,这是鹿,不是马!”赵高说:“陛下,这的确是一匹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啊。” 大臣们见了,私下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有些正直的人,认为是鹿而不是马。奸臣立刻拥护赵高的说法,说,“这是一匹好马!”
三顾茅庐【拼音】sāngùmáo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灯谜】刘备请孔明【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造句: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要想得到人才就必须学刘备。一位史学家提出新观点刘备并未“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的茅庐,两人在隆中对话的故事,千秋传为美谈。
近日,我国著名史学家史式教授考证指出:刘备并未“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最早出处是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此外,“正史”的《三国志》中《蜀志》卷五也有类似的记载。
与此相反,三国时魏国史学家鱼豢所修撰的《魏略》却记载是诸葛亮去见刘备,而不是刘备去访诸葛亮。他见机行事,用激将法去刺激刘备,争得刘备另眼相看。
当时还有一部名为《九州春秋》的史书,也记载了诸葛亮去谒见刘备的事,内容与《魏略》的记载大致相同。两种记载到底谁真谁假?史教授指出,鱼豢是魏国有名的史学家,记事十分认真,他又是诸葛亮同时代的人物,在《前出师表》还没有问世之前,他已动手编撰《魏略》,写下了诸葛亮去见刘备之事。
史式教授还有一个根据,《三国志》成书100多年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对“三顾茅庐”提出了质疑。史式教授认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有他的苦衷,刘备嘴上说:“吾得孔明,如鱼得水”,而实际上,刘备对他并没有言听计从。
诸葛亮在向扶不起的刘阿斗上《前出师表》的时候,不能不想起刘备不听其劝告一意孤行的往事。如果我提兵在外,无暇内顾,阿斗又不听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岂不糟糕!于是就向阿斗编造出一套“三顾茅庐”的故事来,说明你爸爸对我是如何尊重。
可见诸葛亮为了争取北伐胜利,后方又不出乱子,只好对阿斗编造出一些假话。过去有不少人还对诸葛亮有误会,认为他连年兴师,艰苦奋斗,只不过是为了报答刘备个人的“三顾”之恩。
史式对“三顾茅庐”的新解,证实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意为了蜀国,更说明了诸葛亮为国为民长期奋斗的一片苦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