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木石前盟”: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棵,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灌溉,修成形体,后来神瑛侍者要下凡,这绛珠仙子就打算也下凡同历尘缘。也就是“还泪”的故事。(见第一回)
3、“宝黛初会”: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先去见了他妈,有换了衣服,贾母叫他来见过“远客”,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见第三回)
4、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进荣国府想讨些钱,先找到以前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经她引见,见到了王熙凤,得了二十两银子,欢天喜地的回去了。(见第六回)
5、凤姐弄权铁槛寺:因秦可卿葬礼,凤姐和贾宝玉在铁槛寺歇息,老尼乘机求凤姐运用贾家权势帮长安府李衙内强娶张金哥。王熙凤要他出了三千两银子,后叫家丁来旺儿假托贾琏名义,修书一封,把此事办了。(见十五回)
6、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可以回家省亲。贾家花了大把银子盖了省亲别院,待元妃省亲,元妃见了亲人,游了园子,题了匾额,又命宝玉和众姐妹做了诗,黛玉帮贾宝玉作了一首,得到元妃赞赏。(见十七回)
7、共读西厢:众人接元妃命搬进大观园(也就是省亲别院)居住,贾宝玉在沁芳闸看西厢,黛玉葬花经过,宝玉深知黛玉为人,与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越看越爱,看完后还默默记诵。宝玉用西厢中词句形容黛玉,引起黛玉生气,后又和好,两人一起葬了花。(见二十三回)
8、黛玉葬花: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情节,实在是美。(见二十七回)
9、宝玉挨打:忠顺王府遣人来见贾政说宝玉私藏了忠顺王爷的戏子蒋玉涵,引得贾政大怒,又赶上贾环向贾政告状说宝玉逼死了王夫人的丫环金钏,贾政气急,于是打了宝玉。(见三十三回)
10、建海棠诗社:贾政出远门,探春起了兴要建诗社,赶上贾芸送了两盆海棠花来,于是取名“海棠社”,各人都取一个别号,李纨主持,拈了“盆,魂,痕,昏”四字,门字韵,一炷香时间。众人对宝钗黛玉的诗谁更好难以决断,宝玉排末。(见三十七回)
元春探亲.
宝钗扑蝶.
湘云拾麟.
探春成社.
黛玉葬花.
妙玉献茶
李纨教子
、“木石前盟”: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棵,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灌溉,修成形体,后来神瑛侍者要下凡,这绛珠仙子就打算也下凡同历尘缘。也就是“还泪”的故事。(见第一回) 3、“宝黛初会”: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先去见了他妈,有换了衣服,贾母叫他来见过“远客”,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见第三回) 共读西厢:众人接元妃命搬进大观园(也就是省亲别院)居住,贾宝玉在沁芳闸看西厢,黛玉葬花经过,宝玉深知黛玉为人,与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越看越爱,看完后还默默记诵。宝玉用西厢中词句形容黛玉,引起黛玉生气,后又和好,两人一起葬了花。(见二十三回) 、黛玉葬花: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见二十七回 香菱学诗:薛蟠被柳湘莲打了后远游做生意,香菱搬进大观园与宝钗同住,宝钗不肯教她作诗,她便求了黛玉。黛玉拿了一些自己勾划过的好的诗集给她看,给她讲作诗的道理,鼓励她讲读诗的心得,并叫她做了诗来给她看。做了两首都不满意,后天天想着作诗,于梦中得了一首,得到黛玉赞赏,正式邀请她进诗社。(见第四十八回)这是我认为书中最体现黛玉之乐于助人的情节。 探春理家:王熙凤小月,身子病弱,交与探春、宝钗、李纨三人理家,比凤姐在时还厉害。赶上赵姨娘兄弟死了,探春公私分明,不为亲人多给银子,引得赵姨娘大怒。之后裁度众人月例,把园子包给众仆妇,引得众人交口称赞,探春的理家理念得到了具体实施。(见五十五、五十六回)
1黛玉题帕
2宝玉游太虚
3宝黛初逢
4凤姐设筵
5晴雯撕扇
6宝钗扑蝶
7李纨课子
8鸳鸯抗婚
9宝玉挨打
10宝玉丢玉
11刘姥姥游园
12探春远嫁
12元春省亲
13妙玉被掳
14惜春为尼
15迎春病故
16宝黛读西厢
17木石前盟
18金玉良缘
19湘云醉酒
20袭人告密
21睛雯补裘
22宝琴作谜
23宝琴立雪
2、“木石前盟”: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棵,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灌溉,修成形体,后来神瑛侍者要下凡,这绛珠仙子就打算也下凡同历尘缘。
也就是“还泪”的故事。(见第一回) 3、“宝黛初会”: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先去见了他妈,有换了衣服,贾母叫他来见过“远客”,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
(见第三回) 4、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进荣国府想讨些钱,先找到以前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经她引见,见到了王熙凤,得了二十两银子,欢天喜地的回去了。(见第六回) 5、凤姐弄权铁槛寺:因秦可卿葬礼,凤姐和贾宝玉在铁槛寺歇息,老尼乘机求凤姐运用贾家权势帮长安府李衙内强娶张金哥。
王熙凤要他出了三千两银子,后叫家丁来旺儿假托贾琏名义,修书一封,把此事办了。(见十五回) 6、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可以回家省亲。
贾家花了大把银子盖了省亲别院,待元妃省亲,元妃见了亲人,游了园子,题了匾额,又命宝玉和众姐妹做了诗,黛玉帮贾宝玉作了一首,得到元妃赞赏。(见十七回) 7、共读西厢:众人接元妃命搬进大观园(也就是省亲别院)居住,贾宝玉在沁芳闸看西厢,黛玉葬花经过,宝玉深知黛玉为人,与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越看越爱,看完后还默默记诵。
宝玉用西厢中词句形容黛玉,引起黛玉生气,后又和好,两人一起葬了花。(见二十三回) 8、黛玉葬花: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情节,实在是美。(见二十七回) 9、宝玉挨打:忠顺王府遣人来见贾政说宝玉私藏了忠顺王爷的戏子蒋玉涵,引得贾政大怒,又赶上贾环向贾政告状说宝玉逼死了王夫人的丫环金钏,贾政气急,于是打了宝玉。
(见三十三回) 10、建海棠诗社:贾政出远门,探春起了兴要建诗社,赶上贾芸送了两盆海棠花来,于是取名“海棠社”,各人都取一个别号,李纨主持,拈了“盆,魂,痕,昏”四字,门字韵,一炷香时间。众人对宝钗黛玉的诗谁更好难以决断,宝玉排末。
(见三十七回) 11、众人笑态: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见到了贾母等一干大观园众人。也有了一个很著名的笑态情景: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独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见四十、四十一回) 12、香菱学诗:薛蟠被柳湘莲打了后远游做生意,香菱搬进大观园与宝钗同住,宝钗不肯教她作诗,她便求了黛玉。
黛玉拿了一些自己勾划过的好的诗集给她看,给她讲作诗的道理,鼓励她讲读诗的心得,并叫她做了诗来给她看。做了两首都不满意,后天天想着作诗,于梦中得了一首,得到黛玉赞赏,正式邀请她进诗社。
(见第四十八回)这是我认为书中最体现黛玉之乐于助人的情节。 13、探春理家:王熙凤小月,身子病弱,交与探春、宝钗、李纨三人理家,比凤姐在时还厉害。
赶上赵姨娘兄弟死了,探春公私分明,不为亲人多给银子,引得赵姨娘大怒。之后裁度众人月例,把园子包给众仆妇,引得众人交口称赞,探春的理家理念得到了具体实施。
(见五十五、五十六回) 14、抄检大观园:风波起因于晴雯叫宝玉装病,说被园内黑影吓着了,贾母动怒,后傻大姐无意中捡了绣春囊,邢夫人得到后交给了王夫人,王夫人质问凤姐,后经王善宝家的挑唆,起了抄检的念头,并把晴雯赶出了大观园。夜里抄检园子,导致司棋被赶,入画无辜受累,尤氏和惜春大动口角。
大观园顿生没落之感。(见七十三、七十四回) 15、迎春误嫁:迎春之父贾赦贪图钱财,不顾贾政劝说,把迎春嫁给恶霸孙绍祖,迎春受尽孙绍祖欺凌打骂,苦不堪言,后病死。
(见八十回) 16、紫娟试玉:紫娟为了黛玉,对宝玉假说黛玉要回南边家去,引得宝玉发了痴症,水米不进。贾母伤心,命紫娟照顾宝玉,后紫娟尽心劝解,宝玉方好。
(见五十七回) 17、钗黛调包:贾母要给宝玉娶亲,袭人知道宝玉心里喜欢的是黛玉,担心宝玉不能答应,坏了大事,凤姐设了调包计,和宝玉说娶的是黛玉,宝玉高兴不已。又说服薛姨妈和宝钗答应此计,并严命众人不得走漏消息,但被傻大姐无意中说漏了嘴,黛玉得知后,病情加重,焚诗稿香帕,。
关键词:子弟书;《红楼梦》;语言;俗语;通俗化 子弟书作为一种通俗文艺、说唱艺术,它运用通俗语言是必然的,这也成为其语言的特质。
而在取材众多小说戏剧的子弟书作品中,改编自《红楼梦》小说的这二十多篇作品总体来说是比较雅的,尤其是如《黛玉悲秋》、《葬花》、《露泪缘》等等,其中典故的运用、骈俪句式的排比、铺陈,给人以极为雅致、庄重的感觉。但它又的确是用浅近的语言,写出了一篇篇的红楼故事。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俗语”意为“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1996年修订本,商务印书馆) 据统计,《红楼梦》中的俗语就有315条,其中加有“俗话说”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8条,后四十回有7条,合计55条。
加有“古人说”一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17条,后四十回有8条,合计25条;加有“常言“这类冠词的,前八十回有4条,后四十回无。研究者还归纳出,《红楼梦》一书人物引用俗语最多的是王熙凤,共57条。
引用俗语最多的章回是六十五回,共计16条。民间谚语有268条,成语有11条,歇后语52条,曹雪芹自己创造的有7条。
曹雪芹使用的俗语,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包括了民间谚语、成语、古人的诗句和歇后语。所以给《红楼梦》中使用的俗语定一个标准就是指民间谚语、古语、格言、歇后语等,由劳动人民创造并在人们口头流传的经验的总结。
《礼记·大学》中就说:“谚,俗语也。”俗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通俗性和普遍流传性。
曹雪芹对俗语的态度早在第一回中就明确了:“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其中的“村言”就是俗语。在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并不自曹雪芹才开始的。
从宋元话本、杂剧以来,文学作品中引用俗语已是司空见惯的。据粗略统计《金瓶梅》所引用的俗语高达七百余条之多,几乎是《红楼梦》的一倍。
下面讨论一下《红楼梦》俗语的来源问题。 一是元明清初的小说戏曲,对《红楼梦》的创作有直接的影响。
《西厢记》是对曹雪芹创作有最大影响的戏剧作品,无论是主题,还是情节,《红楼梦》原著有许多情节就是脱胎于《西厢记》的。如四十三回贾宝玉撮土为香私祭为王夫人迫害至死的金钏儿时茗烟代祝一回文字,脱胎于《西厢记》第一章第三折中鸳鸯降香第三柱则不语,而红娘代祝数语,道出鸳鸯心事一段。
从语言上看,《西厢记》中许多唱词、道白,均为《红楼梦》所吸收。如“纱窗外定有红娘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等等。
《红楼梦》还吸收了《西厢记》中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俗语。最典型的例子是《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骂张生道:“你原来苗而不秀。
呸!你是个银样镴枪头。”《红楼梦》二十三回黛玉骂宝玉道:“呸!你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 二是历史典籍、古人诗词。
《红楼梦》中第十五回“远水救不得近渴”,就出自《韩非子》;第六十五回所用的“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见于老子的《道德经》;“佳人薄命出自苏东坡的诗句“自古佳人多薄命”等等。 三是最重要的一个来源,也是俗语最丰富的,就是民间的俗语。
曹雪芹《红楼梦》中引用了许多当时流行于北京地区,尤其是流行于旗人社会的俗语。其中有一些是直接从口语中采撷来的。
例如“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十六回)、“摇车里的爷爷,拄拐杖的孙子”(二十四回)、“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六十五回)等等。这些在小说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新鲜有趣,朴实自然。
四是自己的创造。《红楼梦》中有一些俗语是曹雪芹自己的创造。
清人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谓雪芹“善谈吐,风雅游戏,触境生春。闻其奇谈娓娓然,令人终日不倦。
是以其书绝妙尽致。”可见曹雪芹是一个很风趣诙谐的人。
例如作品中有主旨作用的护官符,还有有打油诗意味的好了歌等等 所以,《红楼梦》的俗语,大部分是来自于元明清小说戏曲,相当大部分来自当时的民间,小部分来自历史典籍、古人诗词,极少是曹雪芹在“时谚”基础上的创造。那么直接来自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子弟书的俗语运用极为广泛,其来源也大致是元明清戏曲、小说、前人诗歌、词曲、历史典籍,更多是来自于当时生活中流行的口头语、俗语、谚语等等。
戏曲家、民俗学家傅惜华先生曾说过:“子弟书……词句虽有时近于俚浅,妇孺皆晓,然其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出其口;极其真善美之致。其意境之妙,恐元曲而外殊无能与伦者也。”
∞这里的“妇孺皆晓”道出了子弟书语言的通俗性,甚至近于“俚浅”,以浅近的俗语、俚语来创作,才能在民间具有普及推广的优势。子弟书用七言律诗的句子,再用一些其他字数的碎句做衬垫,这是它的句法基凋。
启功先生分析认为:“正是因为修养不深,也就是较少地受框子的限制,才能有这样的胆力”,“其实杜甫做诗时也未必像解诗的人想的那么多”,“子弟书的成就,恰在于胆,也恰在于浅。” 那么28篇《红楼梦》子弟书中,运用了哪些俗语呢?笔者归纳如下: ; 俗语出处备注 1、俗语。
2、“木石前盟”: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棵,得到赤霞宫神瑛侍者灌溉,修成形体,后来神瑛侍者要下凡,这绛珠仙子就打算也下凡同历尘缘。
也就是“还泪”的故事。(见第一回) 3、“宝黛初会”: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先去见了他妈,有换了衣服,贾母叫他来见过“远客”,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
(见第三回) 4、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进荣国府想讨些钱,先找到以前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经她引见,见到了王熙凤,得了二十两银子,欢天喜地的回去了。(见第六回) 5、凤姐弄权铁槛寺:因秦可卿葬礼,凤姐和贾宝玉在铁槛寺歇息,老尼乘机求凤姐运用贾家权势帮长安府李衙内强娶张金哥。
王熙凤要他出了三千两银子,后叫家丁来旺儿假托贾琏名义,修书一封,把此事办了。(见十五回) 6、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可以回家省亲。
贾家花了大把银子盖了省亲别院,待元妃省亲,元妃见了亲人,游了园子,题了匾额,又命宝玉和众姐妹做了诗,黛玉帮贾宝玉作了一首,得到元妃赞赏。(见十七回) 7、共读西厢:众人接元妃命搬进大观园(也就是省亲别院)居住,贾宝玉在沁芳闸看西厢,黛玉葬花经过,宝玉深知黛玉为人,与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越看越爱,看完后还默默记诵。
宝玉用西厢中词句形容黛玉,引起黛玉生气,后又和好,两人一起葬了花。(见二十三回) 8、黛玉葬花: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一情节,实在是美。(见二十七回) 9、宝玉挨打:忠顺王府遣人来见贾政说宝玉私藏了忠顺王爷的戏子蒋玉涵,引得贾政大怒,又赶上贾环向贾政告状说宝玉逼死了王夫人的丫环金钏,贾政气急,于是打了宝玉。
(见三十三回) 10、建海棠诗社:贾政出远门,探春起了兴要建诗社,赶上贾芸送了两盆海棠花来,于是取名“海棠社”,各人都取一个别号,李纨主持,拈了“盆,魂,痕,昏”四字,门字韵,一炷香时间。众人对宝钗黛玉的诗谁更好难以决断,宝玉排末。
(见三十七回) 11、众人笑态: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见到了贾母等一干大观园众人。也有了一个很著名的笑态情景: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独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见四十、四十一回) 12、香菱学诗:薛蟠被柳湘莲打了后远游做生意,香菱搬进大观园与宝钗同住,宝钗不肯教她作诗,她便求了黛玉。
黛玉拿了一些自己勾划过的好的诗集给她看,给她讲作诗的道理,鼓励她讲读诗的心得,并叫她做了诗来给她看。做了两首都不满意,后天天想着作诗,于梦中得了一首,得到黛玉赞赏,正式邀请她进诗社。
(见第四十八回)这是我认为书中最体现黛玉之乐于助人的情节。 13、探春理家:王熙凤小月,身子病弱,交与探春、宝钗、李纨三人理家,比凤姐在时还厉害。
赶上赵姨娘兄弟死了,探春公私分明,不为亲人多给银子,引得赵姨娘大怒。之后裁度众人月例,把园子包给众仆妇,引得众人交口称赞,探春的理家理念得到了具体实施。
(见五十五、五十六回) 14、抄检大观园:风波起因于晴雯叫宝玉装病,说被园内黑影吓着了,贾母动怒,后傻大姐无意中捡了绣春囊,邢夫人得到后交给了王夫人,王夫人质问凤姐,后经王善宝家的挑唆,起了抄检的念头,并把晴雯赶出了大观园。夜里抄检园子,导致司棋被赶,入画无辜受累,尤氏和惜春大动口角。
大观园顿生没落之感。(见七十三、七十四回) 15、迎春误嫁:迎春之父贾赦贪图钱财,不顾贾政劝说,把迎春嫁给恶霸孙绍祖,迎春受尽孙绍祖欺凌打骂,苦不堪言,后病死。
(见八十回) 16、紫娟试玉:紫娟为了黛玉,对宝玉假说黛玉要回南边家去,引得宝玉发了痴症,水米不进。贾母伤心,命紫娟照顾宝玉,后紫娟尽心劝解,宝玉方好。
(见五十七回) 17、钗黛调包:贾母要给宝玉娶亲,袭人知道宝玉心里喜欢的是黛玉,担心宝玉不能答应,坏了大事,凤姐设了调包计,和宝玉说娶的是黛玉,宝玉高兴不已。又说服薛姨妈和宝钗答应此计,并严命众人不得走漏消息,但被傻大姐无意中说漏了嘴,黛玉得知后,病情加重,焚诗稿香帕,最终香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