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随行。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说:“知道。”
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已经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
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
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五辛的另外一种解释是葱、蒜、椒、姜、芥;注:这不是受尽艰辛的器具,而是盛纳五辛的器具。
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扩展资料:
东汉时,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名叫曹娥。因为她的父亲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最后也被淹死了。
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孝女”的典型。当时的“上虞长”度尚为曹娥立了纪念碑。这个碑就是后世所传的名碑——《曹娥碑》。
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当时,邯郸淳年仅13岁。他当着众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将碑文一挥而就,写得相当出色。著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曾特地去看这个碑,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
在苍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题了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绝妙好辞
平遥传说——鲁班爷夜修镇国寺
详见:http://www.showchina.org/tour/jdzt/02/njl/200910/t440885.htm
【无字碑】 显通寺石碑。显通寺大文殊殿前面,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从碑亭到石碑,大小、形制、图案完全一样。左面是清康熙皇帝《御制五台山显通寺碑》,时在公元1677年,碑文280余字。右面石碑据传也是康熙皇帝旨令而立,时在同日,却zd空无一字,世称“无字碑”。此举据说是仿秦始皇祭泰山而立无字碑的表现。
当初,虞叔有块宝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没有给他,然后,虞叔为此而感到后悔,说:“周这个地方有句谚语说:‘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却因为拥有宝玉而获罪。
’”于是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可是,虞公又来索要虞叔的宝剑,虞叔说:“这实在是贪得无厌。
如此贪得无厌,将会给我带来杀身之祸。”于是就发兵攻打虞公。
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个地方去了。显而易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贪图财宝会招来祸患。
在这段故事中,虞叔因为担心贪图财宝招来祸患,所以,把宝玉献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宝玉仍不知满足,最终因为贪得无厌而被打败。
王安石(可能历来的改革家都遭人骂吧,因为改革触动了人家嘛)。
说的是正直炎夏,这日王安石朝罢归来较晚,正是月明之夜。 “不小心”看到儿媳因为天热浴罢贪凉未衣,月光下隔帘甚明。
王安石不忍不言,乃写诗两句于纸上,到香炉边,以手“爬灰”将诗藏于 香炉内灰下(盖因每晨其家儿媳必然“爬灰”焚香于此),其诗曰: 朝罢归来月西斜, 隔帘瞧见玉琵琶。 到第二天晚上下朝归来,王安石忍不住到香炉边“爬灰”再看, 只见纸条犹在,以为媳妇没有看到。
但再一看,多了两句续诗,道是: 何不抱来弹一弹, 声音不到外人家。 从此,“爬灰”一典出矣。
骑鹤上扬州:唐无名氏《商芸小说》:“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几个人在一起各言其志,有的想做高官,有的想发财,有的想骑鹤上天成仙,其中一人则想三者兼而有之。后遂用“骑鹤扬州、扬州骑鹤、扬州跨鹤、扬州鹤、腰金骑鹤、缠腰骑鹤、腰缠万贯、十万缠腰”等指做官、发财、成仙三者兼而有之,或形容贪婪、妄想,或写得意之事及得意之态。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出处:唐·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相臣将臣,文恬武嬉,习熟见闻,以为当然。”
用法:作谓语、定语;
典故:
1、他觉得在自己治理下的郓州,真是堪称“文恬武嬉 ” 、“物阜民康 ”。
2、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但反对长期准备论,反对~饱食终日的亡国现象。”
韩愈的平淮西碑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故事,苏轼、柳宗元、李商隐等都为它作过诗文。后人学者也都极力推崇此篇碑文。 平淮西碑,又名韩碑,碑文是出于名家韩愈之手,描写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平定淮西(首府为河南汝南县)吴元济之战,碑成,命于蔡州紫极宫磨《吴少诚德政碑》,改刻《平淮西碑》,立在汝南城北门外。碑文约一千八百字,全文仿照《尚书》中诰的写法,古朴雅拙,李商隐《韩碑》:“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林纾《韩文研究法》:“《平淮西碑》,模范全出《尚书》,惟其具绝伟之气力,又泽以极古之文词。”沈德潜称:“《淮西碑》记叛乱,记廷议,记命将,记战功,记赦宥,记论功而总归之于天子之明且断;井井整整,肃肃穆穆,如读江汉常武之诗。西京后第一篇大文字。” 由于碑文大力歌颂裴度功勋,“帝曰汝度功第一”,甚少提到李愬的事迹,李愬的部下石孝忠不满,“作力推去其碑,仅倾移者再三”,又挥锤将碑文砸毁。后宪宗下令翰林大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其一碑二文,天下少有。李商隐在《读韩碑诗》中说:“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张裕钊赞为“此文自秦后,殆无能为之者……殆欲度越盛汉,与周人并席矣。” 宋代,蔡州(今河南驻马店)知府陈王向命人选石,重刻韩文。苏东坡有诗曰:“淮西功业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载断碑人脍灸,不知世有段文昌。”明清之际,蔡州石碑因兵燹之灾,不复存在。咸丰年间,军机大臣祁隽藻重书《平淮西碑》,共刻四石,书体集颜、欧、柳、赵四家之大成,因文、书、刻俱佳,称“三绝碑”。 成语“文恬武嬉”由此而出。
【释 义】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
原指财宝能致祸。 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出 处】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原文是:“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
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
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
’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相关典故】当初,虞叔有块宝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没有给他,然后,虞叔为此而感到后悔,说:“周这个地方有句谚语说:‘一个人本来没有罪,却因为拥有宝玉而获罪。’”于是就把宝玉献给了虞公。
可是,虞公又来索要虞叔的宝剑,虞叔说:“这实在是贪得无厌。如此贪得无厌,将会给我带来杀身之祸。”
于是就发兵攻打虞公。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个地方去了。
显而易见,这句话的意思是,贪图财宝会招来祸患。在这段故事中,虞叔因为担心贪图财宝招来祸患,所以,把宝玉献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宝玉仍不知满足,最终因为贪得无厌而被打败。
“万恶淫为首”出自明朝《古今贤文》,又名《增广贤文》《昔时贤文》,增广贤文中有“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之说,意思就是万般的罪恶当中应该以放纵为首,贪婪是最邪恶的,各种行为当中孝道为先。
因为这里的“淫”指的是过多,过分,并没有淫荡的意思。 凡事讲究一个度,如果过了,好事也会变成坏事的。
古语有云:“人之初,性本善”,译文:每个人最开始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 其实人的本质都是善良的,恶人的存在,其实就是对于某些外在物质的追求过于了,比如说,我们对钱财太过看重,甚至是视财如命,那么人就会变成钱财的奴隶,就会出现为了钱作恶的行为,多少人为了钱财,六亲不认,多少人为了钱财大打出手,多少人为了钱财赔上性命。
扩展资料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增广贤文》也不例外。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必然打上那个时代的印记。
不少内容反映了封建伦理和道德观念,甚至带有明显的封建迷信、宿命论的色彩。 有的内容以个人为中心,反映了当时及时下人们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思想;有的反映了在当时乃至当今社会制度下小市民阶层得过且过、畏缩苟安的心理和避祸厌世的消极人生哲学;有的在当时社会不失为对社会现象的正确反映,今天已失去了借鉴的意义。
还有一些内容含义比较模糊,或者只有片面的真理性,如果不做正确的理解,就会变成错误的东西。这些都是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我们要在阅读时采取批判的态度,明察扬弃,批判继承,吸取其有营养的成分,古为今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增广贤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