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委曲: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暂时让步。
出处
《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老子提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受得住委屈,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低凹反而能积满,陈旧反而能出新,少取反而能有得,贪多反而会迷惑。这里的“曲则全”,也即现在的“委曲求全”的意思。
详细解释编辑
含义委曲: 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暂时让步。出处《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中,老子提到:“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受得住委屈,才能保全自己;经得起冤屈,事理才能得到伸直;低凹反而能积满,陈旧反而能出新,少取反而能有得,贪多反而会迷惑。这里的“曲则全”,也即现在的“委曲求全”的意思。示例在原则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据理力争,绝不能~。~的苟活决不是真正的生。(郭沫若《战声》诗)。辨析“委曲求全”易错为“委屈求全”。
胯下之辱
【典故】:淮阴有一个年轻的屠夫,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却是很懦弱的啊。”并当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死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集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的胆子真的很小。
卧薪尝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 吴 所执,既放还,欲报 吴 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 会稽 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世间万般一任委屈,是一首歌,歌词如下:
吉他:高飞
弦乐: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录音:徐志明
母带:顾潇予
监制:徐凯
黄昏的疾逝开始
我就想将自己撕裂
分散于你的森林
并在瘦弱光中窥视你
以我泛滥的手扎紧
那野丛的香气不溢
在你矜持的衣缘 现身喘息
如同一头麋鹿 闯进一座花园
我是一个动物 踏进你的眼里
在热烈的纤柔中闪烁
在颤摇的山谷中流荡
繁枝之中 出落你
花雀一样的悄吟
而我只想抱你抱紧你
往日的情节动人
我又想把自己归还
深埋进你的臂弯
并在微温之中落烬你
以我残存的火 燃起
世间万般隐忍委屈
在你新月的背脊 撑伞避雨
如同一头麋鹿 闯进一座花园
我是一个动物 踏进你的眼里
在热烈的纤柔中闪烁
在颤摇的山谷中流荡
繁枝之中 出落你
花雀一样的悄吟
而我只想抱你抱紧你
如同一头麋鹿 闯进一座花园
我是一个动物 踏进你的眼里
在热烈的纤柔中闪烁
在颤摇的山谷中流荡
繁枝之中 出落你
花雀一样的悄吟
而我只想抱你抱紧你
而我只想抱你抱紧你
1. 春秋时期,吴越交战,越王勾践被吴打败,做了俘虏。素有雄才大略的勾践并未以死明志、以死免辱,他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忍,怎样蓄积力量东山再起,他打算用几年的“低三下四”来换取光复国家的大业。于是他卧薪尝胆,终究以“三千越甲”“吞吴”,灭吴复国,成为一代霸主。
2. 韩信忍胯下之辱: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 施舍,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
3. 项羽在鸿门宴上颐指气使,却最终兵败乌江,自刎身亡,刘邦在鸿门宴上唯唯诺诺后成有汉数百年霸业
4. 面对师弟的陷害、惨遭膑刑的残酷打击,孙膑忍住了——他忍罪责,容侮辱,装疯卖傻,坚持信念,终于找到机会逃离魏国,而后施展才华,围魏救赵,诱敌深入,以弱胜强,大败魏军。杀庞涓,雪前耻。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孙膑的经历充分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忍者无敌,善忍,方能取胜。
5. 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这里的张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至今依然带给人不尽的思索与启示。
6. 高俅的干儿子欺负林娘子的时候,被鲁达知道了,鲁达要去找人算账,但是林冲知道高俅是高官,不好惹,便忍让;
7. 林冲被差官押解过程中差点被害,被鲁达救下来后,也不为难差官,也是基于对朝廷的忍让。
8. 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只有1.5米高,0.4米宽小门旁,让他们每人“弯腰侧身”进出小门一次。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他们所受何益?为何受益?据我的不全面理解,就是因为人生中难免有一些不公正的遭遇、委屈甚至侮辱等等,每当此时,为了伟大的志向,为了人生的辉煌,面对人生中这样一些“小门”,智者往往会隐忍委曲,忍辱负重,含垢承受。
9. 忍者无敌。面对师弟的陷害、惨遭膑刑的残酷打击,孙膑忍住了——他忍罪责,容侮辱,装疯卖傻,坚持信念,终于找到机会逃离魏国,而后施展才华,围魏救赵,诱敌深入,以弱胜强,大败魏军。杀庞涓,雪前耻。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孙膑的经历充分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忍者无敌,善忍,方能取胜。
10. 南非著名的黑人运动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领导黑人运动而被捕入狱,直到八十年代末才被释放,并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成为南非的首位黑人总统。是的,曼德拉曾经被捕而弯腰,走进了人生的小门,但他容忍了一切,包容了一切,他最终成为了一个昂首挺胸的和平使者,一个伟大的精神领袖!在狱中几十年,足以把牢底坐穿,这需要多大的智慧!以这样的耐性,能战胜多少强大的敌人?对他而言,“忍”字头上一把刀,下面还有一颗心——就是思想,就是灵魂,就是智慧,就是坚韧的信念,就是持之以恒的勇气,他领悟了忍的真谛,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1.隐忍之人必成大事 历史有时会是这样的,时间愈久远,有些著名人物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这里指的是一代雄主楚庄王。提到这个名字,他的许多故事很快会聚于我的脑海之中。
我们便从这个历史巨人的一件件小事中,敬佩于他的丰功伟业和雄才大略的同时,更感受到他的真君子真性情,至今这些还会深深地使我们动容。说起他的故事,我们无法绕过他的隐忍。
一个年轻的君王,应该是血气方刚,豪气冲天,继位伊始,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才对。何况他是掌着楚国的命运,握着群臣身家性命的一代君王。
可是,他给我们的印象,却是窝窝囊囊地在醉眼蒙眬和温柔乡里度过了三年。其父楚穆王乃弑父篡位之君,在位十二年,尽管铁腕统治,遗下祸害尚难肃清,家国矛盾可能随时爆发,另外是强臣在侧,若敖氏家族的头人,现任令尹斗越椒,犹如清康熙继位之初的鳌拜。
王权衰弱到两个家族之间的火并,矛盾直指王权,以挟持他这个一国之君为人质。所以楚庄王继位前三年,用左拥右抱和大智若愚来隐忍着。
有一个人发现了楚庄王非昏庸之君,他透过几件小事的现象看出楚王的本质来。这个人便是伍举,伍子胥之先祖。
伍举注意到楚王巡猎之时,见勇者猎杀了虎豹,便会赞叹"吾以是知其勇也",看到勇者把猎物均分,便会称赞"吾知其仁也"。伍举惊讶地发现楚王隐忍的真实意图,其实是在物色可用之人,力图恢复王权威势。
伍举便对楚王试探起来,历史上就这样产生了一次著名的君臣对话。据《史记·楚世家》、《韩非子·喻老》、《吕氏春秋·重言》多种古代文献记载:"(伍举)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我们可以想象伍举这个忠臣冒险来见楚王,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的楚庄王只会沉湎于歌舞和酒池之中。
他正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一见伍举,便爱答不理地问道:"伍大夫此来,是想与不谷同饮呢,还是想要共观歌舞?"伍举摇了摇头,话中有话:"我被一个谜语难住了,怎么也猜不出,特此向大王讨教。"楚庄王一听来了兴趣,整天喝酒听歌其实也同样乏味的,来点谜语做精神养料也的确不错,正好可以提提神。
便有几分兴趣地问:"呵呵,什么谜语,这么难猜?我来试试吧。"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在朝堂上,身披七彩,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
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大王猜猜看,不鸣也不翔。究竟是什么鸟?"楚庄王听了,与伍大夫对视一眼,那样子像是说,我早就知道你是我想要重任的大臣,便笑答:"我猜中啦!它绝非普通的鸟儿。
这鸟三年不飞,而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则惊人。你请回,等着瞧吧!"君臣就这样用密电码对上了暗号。
伍举心里踏实而去,今后他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就是淳于髡尝说齐威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们无法判断谁是首创者,从伍举口吻来看,好像先有这个故事。这与本文无关。
过了不久,另一个忠臣也坐不住了。此人便是苏从。
他见楚王三年不理朝政,不发号令,终日只知巡猎,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还下死命:"有敢谏者,死无赦!"他觉得作为国家大臣,应该为社稷考虑,不应该计较个人安危。便冒死进谏。
楚庄王见了这个敢吃豹子胆的人:"你难道不知道我的禁令吗?"好在这个人不仅有勇也有几分谋略,他发明了历史上的哭谏。楚庄王见这么一把年纪的人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便好奇地问道:"我又没有打算惩罚先生,怎么就哭了呢?"哪知苏从说出了惊世骇俗的话来:"我为我死哭不假,但更为亡国之哀伤。
"这样把楚王绕糊涂了,他惊讶地发问,楚国亦未亡,先生也没有死,何故如此。苏从指了指楚王:"三年了!大王只知淫乐,还下死令,不准进谏,这不是亡国先兆吗?我来送死,可以得到千古忠君美名,而大王必会遗臭万世啊。
"然后,这个大忠臣呐喊道,"来吧,要杀就杀吧!"也许隐忍的时间到了,也许是改革楚国的弊端找到了方略,或者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楚庄王哈哈大笑起来:"你真心为了社稷,我哪会有不明白的!"楚庄王的确应验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句话。
他拔剑出鞘之时,便斩杀了一百多位蔑视王权为非作歹的权臣,并相应提拔重用了以伍举、苏从为首的忠君之臣,对势大的令尹斗越椒的权力采取制衡,于是王权与若敖氏家族的矛盾不可调和地爆发了。 2.铁血之君必彪炳春秋 对一代雄主来说,只有经历多多的磨砺才会尽快地成长起来。
三年后楚国发生了大饥荒,西北方的大庸国联合楚国四周的反叛势力,趁机要颠覆这个年轻君王治理的国度。一时之间,弄得四面"庸"歌,连北方的申、息县城门也只得紧紧地关闭。
楚庄王毕竟是一代雄主,他借讨伐大庸之名,将楚国军权牢牢掌控,用七战七败的计谋,联合秦、巴两国前后夹击大庸国,最后灭掉了这个楚国的心腹大患,从而奠定了他在楚军中的绝对地位。 到了第六年,他又成功地击败了宋国。
在第八年之时,击败了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之后。
【释义】
忍辱:忍受耻辱。负重:承担重任。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表示人心胸不凡,能从大处着眼,不计屈辱,能担负重任,担当大事。
【用法】
可用来夸赞能够顾全大局忍受屈辱,担负重任的人。与“卧薪尝胆”近义。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成语故事】
公元221年,刘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想夺回荆州,并为义弟关羽报仇。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五万兵马迎战。第二年初,刘备的军队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并驻扎在长江南岸,声势十分浩大。 陆逊见蜀军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不出,手下的将领都认为他胆小怕战。一次,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乃天下枭雄,连曹操都畏惧他三分。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大敌。我虽然是一介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应当忠于职守。之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命令,是因为我对国家还有些用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令者将按军法处置,大家切勿违反!”听了陆逊的这番话后,众将领都不敢不听从他的指挥。这样,吴军一直坚守不战,维持了七八个月之久。直到蜀军被拖得疲惫不堪的时候,吴军借助顺风施行火攻,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 桃园三结义 建宁二年,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镇压黄巾起义军。榜文发至涿县,刘备想前往应募,却苦于财力不足,恰巧遇见为人豪爽的张飞愿资财相助,于是二人同入酒店饮酒。这时他们遇上了投店的关羽。原来,关羽也是一好汉,只因杀了家乡的恶霸,背井离乡,准备应征入伍。三人志同道合,便于次日在张飞庄后桃花园中,祭拜天地,结为兄弟,立誓“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从此,三人患难与共,结成生死之交。
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基本释义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褒义
出 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 句
许多好同志即使在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下,仍能~,一如既往地为革命工作。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含垢忍辱 卧薪尝胆 委曲求全
反义词
忍无可忍
典 故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人的反对,出兵攻打东吴,以夺回被东吴袭夺的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并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杀的关羽报仇。东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拒绝。于是孙权任命年仅38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兵马前往迎敌。
次年初,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在长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基本释义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
褒义
出 处
《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例 句
许多好同志即使在蒙受不白之冤的情况下,仍能~,一如既往地为革命工作。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含垢忍辱 卧薪尝胆 委曲求全
反义词
忍无可忍
典 故
公元221年,蜀主刘备不顾将军赵云等人的反对,出兵攻打东吴,以夺回被东吴袭夺的战略要地荆州(今湖北江陵),并为大意失荆州而被杀的关羽报仇。东吴孙权派人求和,刘备拒绝。于是孙权任命年仅38岁的陆逊为大都督,率领5万兵马前往迎敌。
次年初,刘备的军队水陆并进,直抵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在长江南岸六七百里的山地上,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十分浩大。陆逊见蜀军士气高涨,又占据有利地形,便坚守阵地,不与交锋。当时,东吴的一支军队在夷道(今湖北宜昌西北)被蜀军包围,要求陆逊增援。陆逊不肯出兵,并对众将说,夷道城池坚固,粮草充足,等我的计谋实现,那里自然解围。 陆逊手下的将领见主将既不攻击蜀军,又不援救夷道,以为他胆小怕战,都很气愤。众将领中有的是老将,有的是孙权的亲戚,他们不愿听从陆逊的指挥。于是陆逊召集众将议事,手按宝剑说:“刘备天下知名,连曹操都畏惧他。现在他带兵来攻,是我们的劲敌。希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同消灭来犯敌人,上报国恩。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主上拜我为大都督,统率军队,我当克尽职守。国家所以委屈诸位听从我的调遣,就是因为我还有可取之处,能够忍受委屈,负担重任的缘故。军令如山,违者要按军法从事,大家切勿违反!” 陆逊这一席话,把众将领都镇住了,从此再也不敢不听从他的命令了。
陆逊打定主意坚守不战,时间长达七八个月。直到蜀军疲惫不堪,他利用顺风放火,取得了最后胜利。刘备逃归白帝城,不久病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