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到之地始宁县建置于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废置于隋开皇九年(589),其地为今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南部,嵊州北部,县治曾在今嵊州三界附近。
谢家在始宁有大片庄园,其范围基本上在古剡县境内。谢灵运在始宁实际居住时间甚短,一生中只有六年。
他自幼即“送钱塘杜明师治养之,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王谢大族多为天师道信徒,灵运亦幼奉道教,后亦喜欢翻译佛法。
谢灵运生后即寄养于钱塘,“初,钱塘杜师夜梦东南有人来人其馆,是夕,即灵运生于会稽(始宁)。旬日而父殁。
其家以子孙难得,送录运于杜治养之。”杜家是信奉五斗米道的,此举总有借宗教之力祓除不祥之意。
十五岁至二十一岁(晋隆安三年至晋义熙元年,399~405)由钱塘移京都建康乌衣巷,与王谢子弟共乌衣之游,文义相赏,度过他一段世家子弟富贵风流的生活。 二十一岁起入仕途,历任晋、宋两代琅琊王司马参军、刘毅记室参军、秘书丞、中书侍郎、黄门侍郎、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等。
中间两次还乡隐居。始宁始终是谢灵运真正的故乡,是他一生向往和皈依之地。
这里有他引为自豪的功勋卓著的祖旧之业,更有供他啸傲风月、陶然忘机的灵秀山川,还有足资养生的良田美池,丰厚产业。这是一片令他深深眷恋、时时怀念的土地。
这里的人民对他也怀有同样深情,千百年来,地方志书记载其行迹和诗文,民间更广泛流传着他那脍炙人口的轶事。谢灵运诞生后即离乡,后来两次回乡。
第一次返回故乡已经卅八岁。宋永初三年(422)五月,宋武帝刘裕卒,太子刘义符即位,是为少帝。
谢灵运等受到当朝权臣徐羡之、傅亮等排挤,离京出守永嘉。同年七月,离京往永嘉途中曾枉道回始宁小住。
七月廿日抵始宁,逗留数天,即折回钱塘,经富春、桐庐、七里濑,再折回南至东阳郡长山(今金华市),然后陆行抵青田溪,再乘船至永嘉,已是八月十二日。他的行踪有本人诗作可证。
这次枉道而行说明当时会稽与临海两郡之间陆路难通。这次回乡,时间很短,不能说是隐居。
才高八斗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
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根据《释常谈》记载: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谢灵运说曹子建才高八斗主要应该是谢灵运比较崇拜曹子建,尤其是那篇洛神名赋,当然夸张的成分是很大的。谢灵运说这话一方面高抬了曹植,另一方面又未免有自谦之词,其实他的文学才华与成就,并不在曹植之下。
入朝被诬刘义隆即位后,政局起了变化,谢灵运的政敌徐羡之、傅亮先后伏诛。元嘉三年(426)三月,太祖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
这才离乡北上,经丹徒,谒庐陵王墓,再进京任职,时间为元嘉三年秋。“既至,文帝(即太祖刘义隆)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
灵运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元嘉五年(428)春至八年(431)春,灵运第二次回始宁隐居,也是三年。
“灵运既东归,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颖川荀雍、泰山羊浚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这时期主要作品有《入东道路》、《登临海峤初发强中》、《酬从弟惠连》,《登石门最高顶》、《石门岩上宿》等。
这次回乡,谢与会稽太守孟顗不和直至发生冲突。“孟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
尝谓顗日:得道应需慧业,丈人升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顗深恨此言。”
“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太祖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顗坚守不与。灵运既不得回踵,又求始宁坯嶂湖为田,岩又固执。
灵运谓顗非存利民,正虑决湖多害生命,言论毁伤之,与顗遂构仇隙。”于是顗一而上疏文帝(即太祖),谓灵运有“异志”,一面如临大敌,发兵自防。
灵运获知,急驰京都,上表文帝自辩。文帝知其被诬,不加罪,也没让他回始宁。
灵运暂住京中,元嘉八年(431)冬被派往临川任内史。从此,灵运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扩建庄园始宁庄园为谢家几代经营所成。今绍兴上虞区上浦乡东山有谢安(玄从叔)故居及墓葬,山顶有国庆院、谢公调马路、白云明月二堂。
谢玄、谢瑍在始宁有故宅及墅。今嵊州东北江东乡、幸福乡之间有车骑山。
“晋车骑将军谢玄为会稽内史,尝于此山立楼居止,后人因以为名。据郦道元《水经注》载:“崤山东北太康湖,晋车骑将军谢玄旧居所在。
右滨长江,左傍连山,平陵修通,澄湖远镜,于江曲起楼,楼侧悉是桐梓,森耸可爱,居民号为桐亭。
【成语】: 才高八斗
【拼音】: cái gāo bā dǒu
【解释】: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故事】: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景宁的沐鹤溪边有“浣纱潭”三个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乐公谢灵运题。”
东晋的大诗人怎会跑到这山乡僻壤的水潭边呢?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东晋年间,谢灵运受命任为永嘉太守,这日,他来到沐鹤溪畔,只见波清水碧,风景如画。
他诗兴大发,正想吟上几句,忽见前面垂柳下,有两位红衣姑娘在水边浣纱,轻轻的笑语顺风传来。谢灵运的故事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景宁的沐鹤溪边有“浣纱潭”三个大字,下署“永嘉太守康乐公谢灵运题。”
东晋的大诗人怎会跑到这山乡僻壤的水潭边呢?有一个有趣的传说。东晋年间,谢灵运受命任为永嘉太守,这日,他来到沐鹤溪畔,只见波清水碧,风景如画。
他诗兴大发,正想吟上几句,忽见前面垂柳下,有两位红衣姑娘在水边浣纱,轻轻的笑语顺风传来。谢灵运舍舟登岸,向两位姑娘走去。
两位姑娘忽然见一个陌生人走到身边,立即收起笑语,低头不作声。谢灵运心想,我何不来个投石问路,试试两位姑娘的才气,就清了清喉咙,随口吟到:浣纱谁家女,香汗湿新服。
对人默无言,何事甘辛苦?两位姑娘听了,并不作答,只是抬起头来对谢灵运淡淡一笑。哎哟,姑娘真美,笑得更美。
谢灵运眼前一亮,正待上前再搭话,谁知两位姑娘提起竹篮,顺溪岸跑了。谢灵运跟着沿溪而下,来到一个深水潭边,见两个姑娘放下竹篮,双双俯身浣纱。
谢灵运心想:好傲气的村姑,你们不理睬我,我偏要戏弄一番,看你俩开口不开口?于是又走到两位姑娘身旁,扬声吟道:我是谢康乐,一箭射双鹤。试问浣纱女,箭从何处落?吟罢,只听见两位姑娘“吃吃”一笑,随即异口同声回吟道:妾本潭中鲤,偶尔滩头嬉。
嬉罢自返潭,萍踪何处觅?吟声刚落,两位姑娘双双挽着手,纵身跃入碧波深潭中去,潭水溅起一阵水花,随即又平静如镜,仔细看时,只见碧波中游着两尾红鲤鱼,它们朝谢灵运将头点晃三下,尾巴摇摆三下,双双潜入水底去了。谢灵运见姑娘双跃潭,大吃一惊,后见双红鲤对他点头摇尾,又仔细体味姑娘回吟的诗句,不由又惊喜又惋惜,对着丘潭长长叹了一口气,而后取出笔墨,在深水潭旁题了“浣纱潭”三个字。
自此,民间就传开了谢灵运对诗鲤鱼精的故事。谢灵运题字的“浣纱潭”,人们也称为鲤鱼潭。
沐鹤溪的上游,也被称为浣纱溪。谢灵运才高八斗的故事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
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
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一直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受到这种礼遇后,更加狂妄自大。
根据《释常谈》记载: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道:“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谢灵运说曹子建才高八斗主要应该是谢灵运比较崇拜曹子建,尤其是那篇洛神名赋,当然夸张的成分是很大的。
谢灵运说这话一方面高抬了曹植,另一方面又未免有自谦之词,其实他的文学才华与成就,并不在曹植之下。谢灵运入朝被诬的故事刘义隆即位后,政局起了变化,谢灵运的政敌徐羡之、傅亮先后伏诛。
元嘉三年(426)三月,太祖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这才离乡北上,经丹徒,谒庐陵王墓,再进京任职,时间为元嘉三年秋。
“既至,文帝(即太祖刘义隆)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
元嘉五年(428)春至八年(431)春,灵运第二次回始宁隐居,也是三年。“灵运既东归,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颖川荀雍、泰山羊浚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这时期主要作品有《入东道路》、《登临海峤初发强中》、《酬从弟惠连》,《登石门最高顶》、《石门岩上宿》等。这次回乡,谢与会稽太守孟顗不和直至发生冲突。
“孟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日:得道应需慧业,丈人升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
顗深恨此言。”“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太祖令州郡履行,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顗坚守不与。
灵运既不得回踵,又求始宁坯嶂湖为田,岩又固执。灵运谓顗非存利民,正虑决湖多害生命,言论毁伤之,与顗遂构仇隙。”
于是顗一而上疏文帝(即太祖),谓灵运有“异志”,一面如临大敌,发兵自防。灵运获知,急驰京都,上表文帝自辩。
文帝知其被诬,不加罪,也没让他回始宁。灵运暂住京中,元嘉八年(431)冬被派往临川任内史。
从此,灵运再也没有回过故乡。谢灵运得罪权贵的故事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恃才傲物,自以为在政坛上应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今南京)所以在郡心情烦闷。
南朝宋国有谢灵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山水诗作家。他政治上的失意,从而寄情于山水,写有大量山水诗,与文章冠绝当时的另一个文人颜延之齐名,并称为“江东第一”。他的诗,大都描写会(kuài)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于刻画自然景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写的诗艺术性很强,尤其注意形式美,很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诗篇一传出来,人们就竞相抄录,流传很广。宋文帝很赏识他的文学才能,特地将他召回京都任职,并把他的诗作和书法称为“二宝”,常常要他边侍宴,边写诗作文。谢灵运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于饮酒时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曹子建(即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华都不在他眼里,只有曹植文才卓越,可使他由衷折服。
由此,后世便称才学出众者为“才高八斗”或“八斗之才”。
扩展资料:
才高八斗的近义词:才识过人。
才识过人,拼音[cái shí guò rén,含义: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引证解释: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才高八斗的反义词: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cái shū xué qiǎn,意思是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引证解释: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才高八斗
才高八斗
【拼音】: cái gāo bā dǒu
【解释】: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成语故事】: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成语】: 才高八斗【拼音】: cái gāo bā dǒu【解释】: 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成语故事】: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
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
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
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
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