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枝春
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
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
3、梅花妆
“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4、何 郎
何郎,即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写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
5、
高士、美人
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
后者讲陏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花妆
1、一枝春陈师道《黄梅五首》(之三)“欲传千里信,暗折一枝春。”
诗中运用了“折梅寄远”的典故。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西湖处士或孤山处士西湖处士、孤山处士均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
同时“海妻鹤子”也成了典故。3、梅花妆“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
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4、何 郎何郎,即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
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
写出了海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5、高士、美人此首诗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袁安卧雪,一是罗浮遇仙。
(柳宗元《龙城录》),前者讲洛阳大雪时,人多外出乞食,袁安却高卧家中忍饥受寒,不求助于人。后者讲陏赵师雄迁罗浮,天寒日暮,月色微明,于松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芳气袭人,举止高雅,因扣家门与之共饮。
师雄醉卧至晓,发现自己在大梅花树下。用这两个典故把梅花比作卧雪高士,月下美人,突出了梅花凌寒傲雪,素淡馨香的神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城录·赵师雄醉憩梅花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梅花妆。
苏州邓尉山及其附近山坞,遍植梅树,以梅著称。相传邓尉山因东汉太守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宋代淳祐年间,有高士查某在山坞大种梅树,后来山民就以种梅为业,越种越多,以致遍地是梅。据《光福志》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清代诗人张诚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的诗。邓尉山附近的玄墓山、弹山、青芝山、铜井山等,也是千树万树的梅花连成一片。花盛开怒放时,满山盈谷,香气四溢,势若雪海,以至于清代巡抚宋荦即寓意在司徒庙西的山崖上,写下了“香雪海”三个斗大字,从此名著吴下。相传乾降皇帝曾先后六次到邓尉山探梅赏景,并六赋《邓尉香雪海歌》的长诗。在万树梅花掩映的半山腰,有座“闻梅馆”,又称“闻梅轩”。不远处一巨大岩石上有一“梅花亭”,二者均为赏梅佳处。亭作五角形,铜鹤结顶,屋檐、石柱、石槛、瓦片均作五出梅花状。整座亭子借喻宋代隐士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与周围梅花融成一体。亭旁,有乾隆皇帝于1751年来邓尉山赏梅时的手书碑刻一块。下得山来,山下倪巷村昔有清代潘遵祁的“香雪草堂”别墅。内有四梅阁,以宋代杨补之《四梅花巷》而得名。
梅开时节,满山皆白,像坠入云海,分不清哪是云哪是花,闪闪银波,在山间流光溢彩,奇丽无比。移目远眺,山上山下,银海荡漾,红绿相间,弥漫无际。真有“入山无处不春枝,远近高低路不知”的感觉。“邓尉梅花甲天下”,邓尉探梅,已成为吴地春游的主要胜地。
杭州的孤山、灵峰、西泠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因四面碧波萦绕、孤峙湖中,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称“梅屿”。这里在宋代建有西太乙宫,清代康熙、乾隆时曾建有行宫,辛亥革命后改建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孤山北麓有放鹤亭,是赏梅胜地,有诗云:“人们蓬岛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里外湖光明似镜,有梅花处好凭栏。”灵峰位于杭州西湖西北,晋开运年间,吴越王在此建鹫峰禅院,北宋治平二年赐名“灵峰”,寺后山颠有来鹤亭,与孤山放鹤亭遥相呼应,也是过去妙高台的旧址。宋苏东坡曾题诗壁上:“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来到;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寺院附近有古梅近百株,较别处早开晚谢。故有“灵峰寻梅”之景。
杭州超山梅花味更浓。超山自唐代以来,广植梅林,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更有古梅两株,一唐一宋,闻名江南。每当超山梅开,香雪成海,蔚为壮观,香风十里,醉入心田,素有“超山之梅天下奇”的美名。如今超山的“唐梅”和“宋梅”,仍苍劲古朴,姿态奇特。如大明堂内的唐梅,虽是千余年老树,但其冠仍如伞,老枝扶疏,蓓蕾满枝,似有无限青春活力。在梅林上空,云烟飘渺,远处钱塘江水苍茫,山水梅林相互辉映。无怪乎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先生与超山梅林结下不解之缘,并作画题诗:“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直至84岁高龄,他仍偕子吴东迈、门生王个移等人,手持木杖到超山赏梅。逝世后,其亲属遵其遗愿,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筑陵安葬,以永居梅林。
梅花仙子--- 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笑歌欢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坐起来一看,自己却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欢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著名典故。
梅妻鹤子--- 相传北宋著名诗人林逋长期隐居在杭州西湖孤山,终生不娶不仕,埋头栽梅养鹤,被人称为“梅妻鹤子”。他对梅花体察入微,曾咏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后人传诵
1、最早的梅花诗
古今吟咏梅的诗词不下千篇,最早的一首是陆凯的“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与范晔是好友,常以书信来往。北魏景明二年,陆凯率兵渡过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好友范晔。
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枝梅花,并有诗一首。范晔被陆凯这种一身清白、忠贞爱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精神所感动,黯然泪下。
这件事传出以后,被南北两方文人称赞不已。后人以“一枝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并成为词牌名。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出外打仗,天气热得出奇,又找不到水源,几万人马喝不上水,情况相当危急,曹操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们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坡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此故事最早记载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假谲》中,望梅止渴充分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和随机应变的才能。
3、寿阳公主梅花妆
“太平预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某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花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正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也揭不下来。
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为“梅花妆”。
这种装扮传到民间,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妓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到宋代以后,女子渐渐不贴花钿了,但后来只要形容艳妆或精致的妆容,就用“梅花妆”一词。
4、王昭君香魂归故里化作梅花
传说正月梅花的司花神是王昭君,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具有梅花俏丽冷艳,超凡脱俗的容貌,还具有梅花高洁无畏奉献的精神意蕴,历代有关王昭君绘画多用白雪红梅作为背景,来隐喻身穿防雪戎服,骑马怀抱琵琶的王昭君。
王昭君深明大义,舍身和亲,敦眭汗胡的丰功伟绩,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颂扬。历史学家翦伯赞赋诗评价说:汉武雄图载诗篇,长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正如青冢墓碑上所刻:一声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5、青梅煮酒论英雄
建安五年,董承约会刘备等立盟除曹。刘恐曹生疑,每天浇水,种菜。曹闻之后,设樽咀,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以论天下英雄,曹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的设宴的,而刘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的怀疑。
曹操与刘备,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词是何等张扬。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羽翼未丰,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机的时候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
6、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两句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捱过寒冷冬季的梅花更加的幽香,梅花香自苦寒来喻意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梅的品格与气节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最佳写照!
梅开二度 唐代肃宗年间,中原某地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他家有株梅花树,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
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
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
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
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俩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镇。
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在丛台之上…… 这样,如今的丛台上便也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吧?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
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也因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中原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 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
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 2 梅花妆 古妇女之妆饰。是指女子在额上贴一梅花形的花子妆饰。
相传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成五出之花,拂之不去,自后有“梅花妆”。参阅唐韩鄂《岁·华纪丽·人日梅花妆》。
其式,在额上画一圆点,或多瓣梅花状,唐时很流行。 3梅妻鹤子 林逋脾气很怪,既不娶妻,更不要子,但却酷爱梅花、仙鹤。
他常常四处寻访,但遇佳奇品种,便用重金购来,置于住所四周。闲暇之际,一人赏梅玩鹤。
相传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绕屋种梅三百株。“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他的咏梅名句。
他有只仙鹤,取名“鸣皋”。每逢客人来访,林逋不在,童子便开笼放“鸣皋”翔云报信。
诗人见鹤,即回家会客。因此,人们说他“梅妻鹤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看来这并非夸大。
后来,他的这个名声传播出去,成为传世趣闻。他死后,真宗皇帝还赐号“和靖先生”。
4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1、“折梅寄远”——此典故出自南朝宋诗人陆凯的《赠范晔诗》“折花赠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借东风第一枝的梅将春的汛息、真挚的友情和浓浓的思念传递给友人范晔,梅花作为寄托相思感情的媒介物丰富着咏梅诗的内涵。
2、梅妻鹤子——指宋代著名诗人、高士林逋(字和靖)。以梅妻鹤子而闻名于天下的林逋,爱梅入魔,他不仅在小孤山遍增梅花,歌咏啸傲其中,而且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真正不同凡俗。
林逋共写了咏梅诗七津八首,被称为“孤山八梅”,通过咏梅来表现自己品性的高洁。许多咏梅诗人在目己诗词中提及林逋,都表明自己与林逋相同的爱梅情结及超凡脱俗、高洁孤傲的节操、忘向。
3、梅花妆——“梅花妆”的典故是指寿阳公主正月初七在含章股下小卧,梅花飘落到他额上,成五瓣,拂之不不去,甚为好看,宫中美人皆纷纷仿效之。诗中运用“梅花妆”的典故,个仅说明梅花妆为女性仪仪容的修饰,它为女性增添了雅致和风韵,而且在说明女性对青春和生命的热爱之情。
4、知梅者——指何逊,曾做扬州法曹,在舍下种青梅树,日常吟咏其下,后迁洛阳,因思梅心切返扬州,正值梅花盛开,于是赏玩不已,被后人称为“知梅者”。何逊有诗《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海。
衔霜当路发,映雷拟寒开。”写出了梅花的盎然生机及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慨叹,对后世咏梅诗创作影响很大。
5、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出自《世说新语·假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6、梅开二度,意思是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
“梅开二度”源于惜阴堂主人(宣澍甘)编写的长篇小说《二度梅》(后京剧、越剧、评剧均有改编和演出)。该书写的是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梅父遭宰相卢杞陷害,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祝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 。
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陈历经患难,终得圆满结局。
“梅开二度”从此广为流传。“梅开二度”是一赞美用语,它象征美好和幸福,它使人们得到最大的满足,但该成语有滥用之嫌。
“梅开二度”是一句成语,意思指同一件事成功地做到两次。
唐代肃宗年间,邯郸城有一佳丽女子,名唤陈杏元。她家有株梅花树, 时当花期,正喷香吐艳。
忽一日,无缘无故,那梅花树的枝儿蔫了,花儿落了。何故无风天雨花自残,陈杏元大惑不解。
也在这一日,陈杏元在朝做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书童。这书童,聪明伶俐,才貌超人。
后来得知,他原是被奸臣残害的忠良之后,名叫梅良玉。原来,梅花自败是应在了他的身上。
这不禁使陈杏元内心里萌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感情……不久,他俩相爱了。谁知好景不长,他俩尚未成婚,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就派美人去应付,选陈杏元到北国去和番……那时的邯郸是边陲重镇。
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临邯郸的丛台,与社稷亲人垂泪相别。这样,陈杏元与梅良玉便也来在丛台之上……这样,如今的丛台上便也仍然有着这样的八个大字:“夫妻南北兄妹沾襟”…… 或许是命运不济之人暗中相助吧?后来,当陈杏元泪别梅良玉,一步一回头,悲悲切切地就要到达番邦,路经一处悬崖断壁,痛不欲生跳崖寻死之时,她突然得救了。
救她的,是一缕阴魂,是前朝原因前来和番,到头来忧郁而死的王昭君的阴魂。那阴魂,背起陈杏元直送陈家,最终让她与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结良缘……这件事,感动了陈家院中的梅花树。
就在梅陈完婚之日,那梅花树又二度重开,且花朵满枝,艳丽无比,馨香四溢……“梅开二度”是来自传统戏曲剧目《二度梅》,而此戏曲乃取材自同名故事的古典小说。《二度梅》主人公梅良玉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陈日升家中寄居。
陈视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带他在花园的梅树边拜祭故友。梅良玉不辜负厚爱,发誓要苦读诗书,决心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将来好为父亲报仇。
一日,盛开的梅花被夜晚的风雨吹打得凋谢了。陈日升带梅良玉诚恳地再拜,祈求让梅花重开。
诚心感动天地,结果真的满园芬芳,梅开二度!这是个吉兆,梅良玉最终学成进京,中了状元,还和陈日升的女儿结为琴瑟之好。如此可见,“梅开二度”原本表达的意思是好事再现,并没有不健康的义项,更没有“男女再度欢好”的意思。
“梅开二度”源于惜阴堂主人(宣澍甘)编写的长篇小说《二度梅》(后京剧、越剧、评剧均有改编和演出)。该书写的是唐朝梅良玉与陈杏元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这样的情节:梅父遭宰相卢杞陷害,梅良玉在盛开梅花被狂风全部吹落的当晚设祭,祝祷梅花重开二度,父冤得以昭雪 。
后来,梅花果然二度怒放。梅、陈历经患难,终得圆满结局。
“梅开二度”从此广为流传。“梅开二度”是一赞美用语,它象征美好和幸福,它使人们得到最大的满足,但现在该成语有滥用之嫌。
“梅开二度”来自一出戏曲《二度梅》其中主人公梅良玉父亲被奸臣陷害,他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陈日升家中寄居。陈视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带他在花园的梅树边拜祭故友。
梅良玉不辜负厚爱,发誓要苦读诗书,决心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将来好为父亲报仇。一日,盛开的梅花被夜晚的风雨吹打得凋谢了。
陈日升带梅良玉诚恳地再拜,祈求让梅花重开。诚心感动天地,结果真的满园芬芳,梅开二度!这是个吉兆,梅良玉最终学成进京,中了状元,还和陈日生的女儿结为琴瑟之好。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在唐代肃宗年间,有位美女叫陈杏元,一日她家中的梅花突然凋谢,同日一位被奸臣所害的才子梅良玉走到她家中,当书僮为生,后来两人堕入爱河。不久北国南侵,唐王难以抵挡,便派了陈杏元安抚。
陈杏元在万分不愿下,前往番邦途中跳崖自尽,传说被王昭君的阴魂所救,更被送返陈家。最终大团圆结局,陈杏元与梅良玉成婚,这事感动了陈家的梅花树,当日重开,因此便有了「梅开二度」这成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