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夺宝,盛世养兰!兰为花中君子,有异香,存异型,溯源而上,千百年来为士大夫所喜。
近盛世当道,昔日帝王堂前燕,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现为众多爱兰者、情趣者广为种植,以为闲情雅致。
然爱兰之人,终有秉性,窃以为有三:一为逸兴者,视兰为恣意仿佛之行,待之以知己之礼;二为养性者,视兰为情趣休闲之物,待之以乡客之礼;三为逐利者,视兰为发家致富之具,待之以员工之礼。三者之中,逸兴为上,养性为中,逐利为下。
逸兴者,待兰以知己之礼,熟知兰之本性,与兰有精神交流,兰到他手,有君子之气,壮汉之力,乡野之风,形神俱佳,故多为大盆中央,郁郁葱葱,兰种虽不为上品,亦有帝王之相。 二为养性者,待兰以乡客之礼,故好自然种养,兰姿朴实,心中亦时时挂念。
兰在其处,衣食无忧,,虽偏处一隅,亦有相貌堂堂之感,精明能干之神。 三为逐利者。
待兰以员工之礼,盼兰,一朝开花,十年闻香,亦求兰苗以一发十,故兰在其手,待以时时生长之所需之遇,光温水肥,应有尽有,然长此以往,兰骨渐弱,兰风亦少,一时不当,便成罢工之势。 窃以为,兰终是生命之物,亦有自我自立自行之律,断不可以一己之需,改换兰之本性。
时下bls横行,当是逐利者多年种养之果,应学垂钓之人,观景视为上,钓形视为中,吃鱼乃为俗,为鱼而去,心烧火燎,为情而去,颐养天地。
兰花的传说楚怀王年间,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职罢官。
他回到了家乡归州,即今湖北省秭归县,住在牛肝马肺峡的南岸,于仙女山下的九畹溪边,办起一所学堂,亲自教授弟子。传说《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的诗句,就是出自于此。
话说某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
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遂特意施展法术,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
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弟子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心疼得泪流满面!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成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有几十株。
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
道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
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扩展、过度到了九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
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终于,乘着一叶扁舟,载了满溪花香,屈原还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 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
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
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兰花众多的名贵品种中的一种梅花瓣型的宋梅。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宋家店,有个以经营茶叶、棉布为业的商人叫宋锦旋。由于他经营得法,十几年下来,便成了当地闻名的富户。
宋锦旋由于出身寒苦,故很能体谅贫苦的乡邻,经常会接济他们,而平日自己却是粗茶淡饭,仍然过着清苦日子,但他也有一种嗜好,那就是爱兰、采兰、养兰,常常为了得到一盆好兰而不惜花费重金。他家住山区,春天里,每当经营余暇的旧子,他就上山找兰花。
但尽管他每年都上山寻觅,却始终没能找到一株好兰花。有一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宋锦旋独自躺在床上,想着明早要上山觅兰花去,但想到好花难得,正苦苦寻思该去何处去找,不觉头脑发蒙,睡意上来。
朦朦胧胧中,他忽然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将女孩托给宋家当奴婢。宋锦旋细细打量,见女孩长得清秀俊美。
经交谈才知女孩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老婆婆是她的邻居,出于好心,想帮这女孩找条生路。听说宋锦旋心肠好,才特地带她来投奔宋家的。
宋锦旋当即点头答应收养这女孩为义女。接着,老婆婆就作揖告别了。
瞬间一声春雷轰隆作响,把宋锦旋惊醒,他才知道刚才只是一场春梦。第二天,宋锦旋仍旧上山采兰。
他寻遍一座山又翻过一座山,直到太阳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兰。他只好拖着两条疲惫的腿缓缓下山。
不小心时他被一块石头绊倒,摔了个仰面朝天。他慢慢坐起来,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阳中,身旁有一小丛兰草在微风中轻轻抖动,再仔细一看:那半弧形的叶子刚柔相济,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确实与众不同,中间还长着个花蕊哩。
他小心挖出,回家忙栽在盆里。不到半个月,兰蕊抽长开花了,花朵高过兰叶,花瓣圆润头带尖锋,刘海舌,十分袅娜,还发出阵阵清幽香味,确是兰中珍品。
宋锦旋如获至宝,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灯下还细细看,人就像如痴如醉般地愉快。突然,他心头一闪,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个梦,啊,他明白了:这兰花的花形叶形,如砒楚楚动人,不就是梦中所见的那个女孩吗?如此看来,那老婆婆就是送兰花的仙子了。
宋锦旋从此更精心地培育着这兰花,并不断地让它繁衍生息,又给它取名为“宋梅”。兰花的传说 从前,在大别山一个深幽谷里住着婆媳两个人。
婆婆总是诬赖童养媳兰姑娘好吃懒做,动不动就不给她吃喝,还罚她干重活。 一天早上,兰姑娘在门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锅台上的一块糍粑被猫拖走了。
恶婆一口咬定是兰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认。逼供不出,就把兰姑娘毒打一顿,又罚她一天之内要舂出九斗米,兰姑娘只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动那沉重的石碓。
太阳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没沾牙的兰姑娘又饥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顺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里嚼着。
恶婆一听石碓不响,跑出来一看,。
从前,在大别山一个深幽谷里住着婆媳两个人。
婆婆总是诬赖童养媳兰姑娘好吃懒做,动不动就不给她吃喝,还罚她干重活。 一天早上,兰姑娘在门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锅台上的一块糍粑被猫拖走了。
恶婆一口咬定是兰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认。逼供不出,就把兰姑娘毒打一顿,又罚她一天之内要舂出九斗米,兰姑娘只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动那沉重的石碓。
太阳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没沾牙的兰姑娘又饥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顺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里嚼着。
恶婆一听石碓不响,跑出来一看,气得双脚直跳:"你这该死的贱骨头,偷吃糍粑,又偷吃白米"!拿来起木棒打得兰姑娘晕倒在地。恶婆并不解恨,还说兰姑娘是装死吓人。
她又扯下兰姑娘裹脚带,将她死死的捆在石碓的扶桩上,然后撬开兰姑娘的嘴巴,拽出舌头,拔出簪子,狠命地在兰姑娘的舌头上乱戳一气,直戳得血肉模糊。
可怜的兰姑娘,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死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兰姑娘死去的幽谷中,长出了一棵小花,淡妆素雅,玉枝绿叶,无声无息地吐放着清香。
人们都说这花是兰姑娘的化身,卷曲的花蕊象舌头,花蕊上缀满的红斑点是斑斑的血痕。这就是关于兰花的传说。
话说某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
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遂特意施展法术,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 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
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弟子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心疼得泪流满面!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成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有几十株。
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
说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
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扩展、过度到了九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
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 终于,乘着一叶扁舟,载了满溪花香,屈原还是出山了。 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 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
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
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
关于兰花的传说故事: 苍翠欲滴的宇龙山中,生长着珍稀奇异的兰花姐妹,她们是人间难得一见的奇花异草。
姐妹俩一样妩媚,一样艳丽,所不同的是姐姐生长在高高的悬崖上,妹妹却生长在弯弯的山道旁,姐妹见面的时间也不多。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圆月为沉睡的兰花姐妹盖上一层银亮的清辉。
朝霞在东方升起的时候,晨露为睡眼惺忪的兰花姐妹点缀上晶莹剔透的水珠。在大自然宽厚仁爱的怀抱里,姐妹俩孕育了一个个娇小玲珑并美丽可人的蓓蕾,溢出缕缕醉人的清香。
有那么一年,封闭的深山被开辟为森林旅游胜地,游人的脚步踏遍了这座深山。兰花姐妹从未见过如此热闹的场面,兴致勃勃地展露自己撩人的风姿,游人闻到了兰花香味,妹妹被爱兰花的游人取走了,唯有兰花姐姐独自留在寂寞的山崖上。
兰花妹妹非常同情姐姐的不幸,叹道:“长在悬崖绝壁的鲜花,再美也只能孤芳自赏了!”而兰花姐姐却正为妹妹的命运担忧:山道边的野花,任人随意采摘,结局将会如何呢? 后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对恋人手牵着手走进森林公园,她们一直走到山顶,闻到了兰花姐姐的清香,看到了兰花姐姐的姿容。女人叹息道:“哇!好香好美好可爱的兰花哟!如能得到此生足了啊!”姑娘望着险峻的山崖赞叹不已。
小伙子觉得这是一次考验也是一道命令,他心领神会,奋不顾身攀到崖壁,小心翼翼地连根带泥把兰花姐姐取走了。 兰花姐姐可以说是小伙子爱情的见证,她是小伙子冒着生命危险好不容易才得到的。
他将兰花姐姐移栽到最精美的花盆里,当作一件无从的精美礼品送给魂牵梦萦的姑娘。姑娘满怀深情地收下她,日夜精心照料,毫不懈怠。
兰花姐姐深受感动,她绽放了所有蓓蕾作为回报。于是姑娘的庭院里芳香四溢,观者如潮,人们交口赞许这是兰花家族中的精品。
突然,围观人群中有一人惊呼:“哎哟!这样的品种我家也有,你是不是从宇龙山上采回来的?”原来,那个人正是当初取走兰花妹妹的游客,采回后随手栽在花盆里,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天了,竟忘了浇水护理。当他跑回家端来花盆时,只见兰花妹妹已经奄奄一息,所有的蓓蕾来不及开放便相继凋零了。
兰花姐姐十分伤心,感慨万端叹道:“啊!果真是得来容易珍惜难啊!” 拓展资料: 兰花(学名:Cymbidium ssp.):附生或地生草本,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颜色有白、纯白、白绿、黄绿、淡黄、淡黄褐、黄、红、青、紫。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
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形态特征: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鳞茎;假鳞茎卵球形、椭圆形或梭形,较少不存在或延长成茎状,通常包藏于叶基部的鞘之内。
叶数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鳞茎基部或下部节上,二列,带状或罕有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基部一般有宽阔的鞘并围抱假鳞茎,有关节。 花葶侧生或发自假鳞茎基部,直立、外弯或下垂;总状花序具数花或多花,较少减退为单花;花苞片长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较大或中等大;萼片与花瓣离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时与蕊柱合生达3-6毫米;侧裂片直立,常多少围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弯;唇盘上有2条纵褶片。
通常从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时末端膨大或中部断开,较少合而为一;蕊柱较长,常多少向前弯曲,两侧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时具短毛,花粉团2个,有深裂隙,或4个而形成不等大的2对,蜡质,以很短的、弹性的花粉团柄连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盘上。
羲之摹兰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王羲之约友修禊,选择了兰亭为修禊之所,除“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外,此地还盛开幽兰,馨香扑鼻。
同去的名士们因此而留下了“俯挥素波,仰掇芳兰”、“微音选泳,馥为若兰”、“仰泳挹遗芳,怡神味重渊”等咏兰名句。 王羲之在精研书法体势时,更得益于爱兰。
兰叶清翠欲滴、素静整洁、疏密相宜、流畅飘逸。王羲之将兰叶的各种姿态运用到书法中,使他的书法结构、笔法、章法的技巧达到精熟的高度。
他的书法兰画映素,气脉贯通,字体秀美,错落自然,且因字生姿、因姿生妍、因妍生势、因势利导,达到了神韵生动、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 我国元代一件稀世名瓷青花四爱图梅瓶,有“王羲之爱兰”、“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林和靖爱鹤”四幅图,可见,王羲之爱兰影响之深远。
慧宗禅师与兰花的故事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
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
偏偏当晚弟子们一时疏忽将兰花遗忘在了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后悔不迭:眼前是倾倒的华架、破碎的花盆,颗颗兰花憔悴不堪,狼藉遍地。 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
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得知原委后,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是那样平静安详。
他宽慰弟子们说: 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就是这么一句平淡无奇的话,在场的弟子们听后,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如醍醐灌顶,顿时大彻大悟…… 明代皇帝与兰花的故事 明朝正德(1506—1522)皇帝南巡时,听说浙江兰溪的兰荫山上出产名贵兰花,便来到兰溪,想选几株珍品带回宫。
兰荫山上兰荫寺的主持和尚有一株罕见的梅瓣兰花,此花神韵隽永,色彩清丽,异香四溢。主持得知皇帝要上山寻兰后,为了这株兰花不被皇帝选走,便叫弟子将它从土中挖起,栽在一个小香炉里。
接着用一条长绳子绑住小香炉,垂放到山上一口深井底处。主持认为此兰万无一失了。
皇帝己上山进了寺院,主持忙向前迎驾。皇帝在寺中歇了一会后便命众侍臣去选挖兰花。
他们挖了几株回来,但是都不合皇帝的心意。此时,一股兰花的幽香飘来,皇帝命侍臣去找散发幽香的兰花。
众侍臣顺着幽香,找到了藏有梅兰的古井边。见有一截绳子露在井外,一个侍臣顺手将绳子往上拉,拽出了那只小香炉。
香气就是从小香炉里发出来的,但是小香炉里的兰花不见了,侍臣们带了小香炉回去复命。皇帝对小香炉翻来覆去地细细端详,除有幽香外,看不出有什么别的奇特之处。
便宣来主持,盘问这只香炉的底细。主持和尚搪塞道:用这只小香炉取井中泉水喝,可使人双目明亮。
皇帝听后立即命内侍去井中提回一香炉的泉水,率先喝了,又叫众侍臣喝。泉水清凉,初喝一口,人果然有清心明目的感觉。
由于这口古井散发出异香,喝上一口井中泉水,人便清心明目,皇帝高兴地说道:“怪也!怪也!”并命内侍取来文房四宝,准备题写“兰荫深处有异香”七字,谁知刚写下“兰荫深处”四字,突然感觉头昏目眩,腹部疼痛。众侍臣也个个捧腹弯腰,叫苦不迭。
原来大家上山时一个个大汗淋漓,没多久又喝了井水,冷热相冲,因而腹部疼痛。皇帝无心再写,只得草草落款,匆匆下山。
至今兰荫山石壁上还留有石刻:御题,兰荫深处,正德十四年五月十六日。 皇帝走后,主持庆幸那株珍贵的梅兰未被搜去,便同弟子去井里打捞,可那梅兰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鲁迅采兰 鲁迅家里几代人都喜爱兰花。1933年11月14日,鲁迅在《致山本初枝》的信中讲到“我的曾祖父曾经栽培过许多兰花,还特地为此盖了三间房子”。
鲁迅的祖父、父亲也都养过兰花。鲁迅从小就喜爱花、虫、鱼、鸟,读书之余跟随父亲在天井和百草园广植花草。
他曾根据自已的经验、订正过《花镜》中的某些讹误。稍大一点,常约二弟作人、三弟建人至城内府山、塔山采兰。
每年二三月份当兰花开放时,三兄弟常去会稽山、兰渚山、箬山春游、采兰。1911年3月18日,鲁迅和周建人、王鹤照去游览会稽山下大禹陵。
出发前,鲁迅将事先准备好的两只油漆马口铁桶和一把铜锸要大家带上。到了大禹陵,浏览了禹庙、窆石亭,就上会稽山采兰。
后来,鲁迅把这次经历,写成《辛亥游录》,刊在1912年2月出版的《越社丛刊》上。 关于那次会稽山采兰之事,周建人晚年还经常提起:“老大(鲁迅)采到‘一叶兰’后,兴奋极了,对我说:‘老三,我们真不虚此行!’回到家里,我们小心地将兰花上盆种好。
以后,老大应蔡元培先生之邀,赴京供职,起初他想把兰花也一起带走,但终因路远迢迢而未带去。临行前,他特别关照我,要把这几盆兰花种好。
不久,我也应聘去一所学校任教,平时很少回家,后来,‘一叶兰’终于坏死。为了不使老大痛心,我始终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总理赠兰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亲切地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日中友好人士松村谦三先生。松村谦三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多次访华,与周恩来总理成为好朋。
孔子咏兰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孔子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日:‘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孔子家语》中还节录了孔子另一段话:“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
屈原佩兰
无论在《离骚》、《九歌》、《九章》许多诗篇中,都写到自已如何滋兰、培兰、纫兰、搴兰、刈兰。他对兰寄以无限的希望:“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整吾将刈。”他以兰为友,将兰作为知音:“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他将兰作为佩物,表示自已芳草自洁的情操:“扈江离与薜芷伫,纫秋兰以为佩。”他又担心兰在秋风寒露中枯萎而从俗,变节而不芳:“时缤纷以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莆化而为茅。”以上仅是《离骚》中所举到的几个兰的例子,可见屈原是何等爱兰、颂兰,寄情于兰,托兰以讽,兰在这里不是简单的比喻或触物起兴,而是一种象征,一种寄寓,一种精神与品格的化身。
兰花的传说之一楚怀王年间,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革职罢官。
他回到了家乡归州,即今湖北省秭归县,住在牛肝马肺峡的南岸,于仙女山下的九畹溪边,办起一所学堂,亲自教授弟子。传说《离骚》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的诗句,就是出自于此。
话说某一天,仙女山的兰花娘娘出游,打这里路过,发现清癯的屈原正在讲课,于是自空中降下云头,立在窗外一侧静听。屈原挥舞双手,慷慨激昂地陈述振兴楚国的道理,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令兰花娘娘也为之感动。
她深知屈原平素性喜兰花,临走时,遂特意施展法术,将其栽种在窗下的三株兰花点化成精。兰花品格高尚,开着淡绿或浅黄的花朵;屈原诲人不倦,舍己忘我地传道授业。
一次课间,他抱病讲到国家奸臣当道、百姓受难的情形,由于过分激动,义愤填膺,一口鲜血从嘴里喷射出来,恰巧溅落在窗外的兰花根部。弟子们见老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心疼得泪流满面!那三株兰花,得到屈大夫的心血滋养,一夜之间竟发成了一大蓬,学生们数了数,足有几十株。
屈原闻着扑鼻的清香,病情也好转了许多。大家喜出望外,一齐动手将兰花分株移栽到学堂四周的空地上。
道来奇怪,那兰花第一天入土即生根,第二天便发蔸抽芽,第三天则伸枝展叶,第四天就绽蕾开花。到了第五天,每一株又发出大蓬大蓬的新蔸来。
屈原率领学生们在溪边、山上忙着移栽,兰花因此得以铺展蔓延。山里老农欣喜地说:“我们这里十二亩称一畹,屈大夫栽种的兰花,怕有三畹了!我们这山乡呀,真该改名叫芝兰乡了。”
随后,兰花从三畹发展到六畹,又由六畹逐步扩展、过度到了九畹。从此,仙女山下的这条清溪就叫作了九畹溪。
九畹溪边的兰花,一年盛似一年,其醉人的芳香漫溢了整条西陵峡,香飘全归州,直至香了半个楚天!终于,乘着一叶扁舟,载了满溪花香,屈原还是出山了。可是,那一年五月,九畹溪畔、芝兰乡里葳蕤的兰花,突然全部凋零枯萎而死,只留下阵阵暗香…… 乡亲们预感到将有什么不祥的事情发生,心里惴惴不安。
几天之后果然传来噩耗,就在兰花凋谢的那天,屈大夫已经含冤投身汨罗江自尽。人们悲痛不已,仙女山上的兰花娘娘也哭肿了眼睛。
屈大夫的学堂遂被改建成为芝兰庙,广植兰草,后人藉此以示永久的纪念。兰花的传说之二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兰花众多的名贵品种中的一种梅花瓣型的宋梅。
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宋家店,有个以经营茶叶、棉布为业的商人叫宋锦旋。由于他经营得法,十几年下来,便成了当地闻名的富户。
宋锦旋由于出身寒苦,故很能体谅贫苦的乡邻,经常会接济他们,而平日自己却是粗茶淡饭,仍然过着清苦日子,但他也有一种嗜好,那就是爱兰、采兰、养兰,常常为了得到一盆好兰而不惜花费重金。他家住山区,春天里,每当经营余暇的旧子,他就上山找兰花。
但尽管他每年都上山寻觅,却始终没能找到一株好兰花。有一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宋锦旋独自躺在床上,想着明早要上山觅兰花去,但想到好花难得,正苦苦寻思该去何处去找,不觉头脑发蒙,睡意上来。
朦朦胧胧中,他忽然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站在他面前,要将女孩托给宋家当奴婢。宋锦旋细细打量,见女孩长得清秀俊美。
经交谈才知女孩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老婆婆是她的邻居,出于好心,想帮这女孩找条生路。听说宋锦旋心肠好,才特地带她来投奔宋家的。
宋锦旋当即点头答应收养这女孩为义女。接着,老婆婆就作揖告别了。
瞬间一声春雷轰隆作响,把宋锦旋惊醒,他才知道刚才只是一场春梦。第二天,宋锦旋仍旧上山采兰。
他寻遍一座山又翻过一座山,直到太阳西斜,仍未遇上一株好兰。他只好拖着两条疲惫的腿缓缓下山。
不小心时他被一块石头绊倒,摔了个仰面朝天。他慢慢坐起来,忽然眼前一亮,在夕阳中,身旁有一小丛兰草在微风中轻轻抖动,再仔细一看:那半弧形的叶子刚柔相济,散发出清幽的香味,确实与众不同,中间还长着个花蕊哩。
他小心挖出,回家忙栽在盆里。不到半个月,兰蕊抽长开花了,花朵高过兰叶,花瓣圆润头带尖锋,刘海舌,十分袅娜,还发出阵阵清幽香味,确是兰中珍品。
宋锦旋如获至宝,早晨看,中午看,晚上在灯下还细细看,人就像如痴如醉般地愉快。突然,他心头一闪,想起半个月前的那个梦,啊,他明白了:这兰花的花形叶形,如砒楚楚动人,不就是梦中所见的那个女孩吗?如此看来,那老婆婆就是送兰花的仙子了。
宋锦旋从此更精心地培育着这兰花,并不断地让它繁衍生息,又给它取名为“宋梅”。兰花的传说之三从前,在大别山一个深幽谷里住着婆媳两个人。
婆婆总是诬赖童养媳兰姑娘好吃懒做,动不动就不给她吃喝,还罚她干重活。 一天早上,兰姑娘在门外石碓上舂米,家中锅台上的一块糍粑被猫拖走了。
恶婆一口咬定是兰姑娘偷吃了,逼她招认。逼供不出,就把兰姑娘毒打一顿,又罚她一天之内要舂出九斗米,兰姑娘只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不停地踩动那沉重的石碓。
太阳落山了。一整天滴水都没沾牙的兰姑娘又饥又渴,累倒在石碓旁,顺手抓起一把生米放到嘴里嚼着。
恶婆一听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7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