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1、孔融让梨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一起吃梨总是拿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典故2、曾子避席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又一次孔子要向他传授高深的理论,曾子本来坐着,听了便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站立,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充分尊敬。
典故3、千里送鹅毛
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了鹅毛并赋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
典故4、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为求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到其住处请他,最后才等到诸葛亮。“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著名典故。
典故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自幼聪颖好学却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于是他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夜读,学识与日俱增,成为知名学者。“车胤囊萤”也成为勤奋学习的典故。
一、“德”的由来
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有的甲骨文用“行”代替“彳”。
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有的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为便于书写,将“直”略写,于是本为“直心”的字形变成了“十目一心”的字形。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双人旁的写成彳,将篆文字形中“十目一心”规整化。
二、“德”背后的故事
德的本义是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
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
扩展资料
“德”的组词
一、道德 [ dào dé ]
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二、德行 [ dé xíng ]
道德和品行:先生的文章、~都为世人所推重。
三、德高望众 [ dé gāo wàng zhòng ]
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四、明德至善 [ míng dé zhì shàn ]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五、秽德彰闻 [ huì dé zhāng wén ]
丑恶的品质和行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 (汉语词语)
“德”字为什么少一横
当年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请一位名叫钱子龙的秀才题写匾额。这一匾额几经风雨,一挂就是130多年。可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当时杨老板把钱子龙请来,两人对饮开怀,杨全仁得知钱子龙书法非常好,于是马上拿出笔墨纸砚,请钱秀才题个字。由于钱秀才多喝了两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写了一横。
还有人说,当时杨全仁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听到这,也许您会反问:那加上一横,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吗?
这些当然都是猜测和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是像多音字一样的写字,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钱币方面来考证“德”字。例如,北宋真宗年间(公元1004年)铸造的“景德通宝”的“德”字就没有横,而明朝宣宗年间(公元1426年)铸造的“宣德通宝”的“德”字就有横。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过去“德”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横,也可以没有横,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全聚德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横
“德”字为什么少一横 当年全聚德的创始人杨全仁,请一位名叫钱子龙的秀才题写匾额。
这一匾额几经风雨,一挂就是130多年。可是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
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当时杨老板把钱子龙请来,两人对饮开怀,杨全仁得知钱子龙书法非常好,于是马上拿出笔墨纸砚,请钱秀才题个字。由于钱秀才多喝了两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写了一横。
还有人说,当时杨全仁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听到这,也许您会反问:那加上一横,不是更表示一心一意吗? 这些当然都是猜测和传说。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是像多音字一样的写字,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唐宋元明清书法名家的墨迹中得到印证。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中国古钱币方面来考证“德”字。例如,北宋真宗年间(公元1004年)铸造的“景德通宝”的“德”字就没有横,而明朝宣宗年间(公元1426年)铸造的“宣德通宝”的“德”字就有横。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过去“德”字有两种写法,可以有横,也可以没有横,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全聚德为了保持其牌匾的历史原貌,所以牌匾上的“德”字一直少一横。
公正的道理,为人的道义!
正义|道义|义气|信义|情义|
桃园三结义
在古典小说故事《三国演义》中,有个叫刘备的。他和两个兄弟关羽、张飞一起,在军师诸葛亮的帮助下,东征西战,称雄一方。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拜兄弟的地方,就在河北省的涿州市。关于他们结拜兄弟的事,还有一段传说。 离涿州市不远处,有个村庄叫忠义店。这个村过去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张飞店”,据说这是张飞的老家。张飞是卖肉的出身,他平时除了卖肉,就是习武练功。他不仅勇猛过人,而且武艺高强。平时他把猪肉放在门前的一眼井里,井口上压着一块千斤重石。因为没人搬动石头,所以肉也丢不了。他自以为自己力气最大,就在井旁石上写上两行字:搬动石头者,白割肉一刀。
一天,一位红脸膛、长胡须、细眼浓眉的大汉,来到这里贩卖绿豆,这人就是关羽。关羽路过张飞门口,看了石头上的两行字,微微一笑,走到井旁。只见他两膀一叫劲,“嘿”地一声,搬开了大石头。关羽也不客气,“唰”地一刀割走了半扇猪肉,放到自己的小车上,到集市上卖绿豆去了。店里的伙计见一位红脸大汉移石割肉,就赶紧报告给张飞。张飞一听火冒三丈,就到集市上找关羽算帐。 张飞来到集市上,见关羽的小车上还搭放着那半扇猪肉,知道这人就是移石取肉的人。他也不搭话,走上前去,抓起一把绿豆,一用劲把绿豆拈成了碎面,又抓起一把拈成碎面,左一把,右一把,眼看关羽的绿豆都成了豆粉。关羽忍不住,问为什么把绿豆拈碎,张飞说这是糟绿豆,二人争着争着,就动手打了起来。这两人力大无比,人们都不敢过来劝架。这时,只见一位眉目慈善忠厚的汉子,肩上挑着一担草鞋过来,这就是刘备。刘备上前,一手一个地把二人分开。三人互相通报了姓名,越说越投机,于是就一同到张飞的店中饮酒。后来,刘备、关羽、张飞在店后桃园里结拜成兄弟,干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现在,涿州市的忠义店村,还保留有刘、关、张结义的“三义庙”。
哲理故事:舍身取义
释尊有一次外出,正好遇到一只饥饿的老鹰追捕一只可怜的鸽子。
鸽子对老鹰说:“你放过我吧!你现在是在捕食,错过我还有下一个;我现在是在逃命,我的命可只有一条呢。”
老鹰说:“我何尝不知道你说的道理!但我现在饿坏了,不吃了你我也没法活。这个世界大家活着都不容易,不逼到绝路上我也不会紧追不舍的。”
释尊听了慈悲心起,就把鸽子伸手握住,藏在怀里。
老鹰怒火中烧,只好跟释尊理论说:“释尊你大慈大悲,救了这鸽子一命,难道就忍心让我饿死吗?”
释尊说:“我不忍你伤害这无辜的鸽子,也不想你白白饿死。有道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于是释尊就取出一个天平,一边放鸽子,另一边放上从自己身上割下的肉。
这鸽子看上去虽小,但无论释尊怎么割、割多少肉似乎都无法托起它的重量。
当释尊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天平终于平衡了!
天地风云为之变色,真正的佛祖诞生了。
割袍断义
管宁好学,结交了几个后来很著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后人称之为“管宁割席”,这是出于《世说新语》记载。
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常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劳动,正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并不是一味的书呆子。有一天,华歆管宁两个,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头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腾出来了。 金子谁不喜欢呀!但是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出人性中的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平时也以此相标榜。所以这时候,管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做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
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刻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是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的修为和管宁比要差着一截。 过了几天,两人正在屋里读书,外头的街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还是和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跑到门口观看,对这达官的威仪艳羡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回到屋里,管宁却拿了一把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从中间割开,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后世的所谓割袍断义,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1 赵孝争死 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5 飞翔的蜘蛛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温馨提示: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
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扩展资料: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
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丑德不称其为德,所以,道德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属于中性。
道德是后天养成的合乎行为规范和准则的东西。它是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之一,它是做人做事和成人成事的底线。
它要求我们且帮助我们,并在生活中自觉自我地约束着我们。假如没有道德或失去道德,人类就很难是美好的,甚至就是一个动物世界,人们也就无理性无智慧可言。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道德的驱使才建立了人类的和谐社会;道德的要求才有了社会群众团体组织;道德的体现,使人们自尊自重自爱;是道德的鞭策,营造人与人的生活空间。一个不懂得道德和没有道德的人是可怕的。
道德不像刀枪伤人肢体,它也能要人性命。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
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
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一切不侵犯非己自由的自由都应受到保护,也就是说不能刻意欺压别人,也不能让别人故意欺压自己。这条法则是自由主义者提出的检验一切道德规范的标准,不符合这条规则的道德就是不平等的、迫害弱者的奴隶道德。
换句话说,只要是与他人无关亦未侵犯他人自由和利益的行为,不应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邪恶的、可耻的,不应该受到任何暴力干涉或舆论谴责。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道德。
关于道德的中国古代名人小故事:
1、《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2、《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基本介绍: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
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1、唐太宗教子尊师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给几位皇子选择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之人,如李纲、张玄素、魏征、王圭等,而且一再教导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有一次,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
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对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当着王圭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 唐太宗曾下诏说:“朕比寻讨经史,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前所进令,遂不睹三师之位。
黄帝学太颠,颛顼学绿图,尧学尹寿,舜学务成昭,禹学西王国,汤学威子伯,文王学子期,武五学虢叔,……夫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他一方面强调尊师重教,专门下诏书规定了对待老师的礼遇,并教诫皇子们见师如见父;另一方面鼓励老师对皇子的过失极言切谏。
各位老师都能够坚定地履行职责,与唐太宗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九皇子李治被立为太子后,唐太宗对他更加严格要求,李治每次听了父亲和老师的教导,都是毕恭毕敬地肃立,然后感激赐教,表示一定“铭记在心”、“永志不忘”。
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人尊师重道的精神,被后世传为佳话,令人学习和敬仰,使人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树立崇高的信仰,敬师德、学师德和永铭师恩。2、魏国的开国国君魏文侯的故事,魏文侯是三家分晋中魏恒子的孙子,是一个很贤明的国君,他那个时候,魏国山多地少,人多粮少,夹在赵、韩、齐、秦等几个强大的国家中间,就像一块肥肉放在一群饿狼中间一样,魏文侯怎么能不着急呢?不过,魏文侯却依靠自己的贤德把魏国很快变得强大起来了。
宝宝,你一定想知道魏文侯怎么贤德吧,那就仔细听下面的故事。(1)魏文侯很重视人才,他拜子夏(孔子的得意门生)和田子方(当时非常有名的道家圣贤)为师。
听说段干木是一个很有学问的隐士,每次经过段干木家的时候都先下车,然后低下头,手扶着车走过,以表示对段干木的尊敬。这三个人都是当时很有名望的人,各个诸侯国都有他们的学生,所以这些事很快就在诸侯国中传开了,人们都知道魏文侯重视人才,尊重人才,所以很多有才干的人都来投奔魏文侯。
(2)有一天,魏文侯跟他的大臣在一起吃饭喝酒,正高兴的时候,外面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魏文侯赶快让人备车。
大臣们很奇怪,说:“国君呀,这么大的雨,你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跟虞山看护树林的人约好去打猎,现在时间快要到了,但雨下的太大了,我要去告诉人家一声,今天不能去打猎了。”别人一听是这么回事,便说:“嗨,你这是何必呢,不就是一个守林人吗,派个人说去通知一声不就可以了吗,怎么还要亲自去?”魏文侯一听这话,严肃地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我亲口答应的人家,怎么能不守信诺去赴约呢?”就这样,魏文侯冒着雨前去赴约了。
大臣们都说:“我们的国君真是一个遵守信诺的人呀。” (3)有一次,韩国派人来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很不高兴地说:“赵国跟魏国就跟兄弟一样,我怎么能借兵让你去攻打我的兄弟呢?”韩国的使臣很不高兴地走了。
后来,赵国又向魏国借兵攻打韩国,魏文侯还是用同样的理由回绝了,赵国的使臣也非常生气地走了。过了几天,两国国君知道了这件事后,都很敬重魏文侯,韩、赵、魏三过又团结起来,亲如一家了。
(4)魏文侯派乐羊占领了中山国后,便交给他儿子来管理。有一次他问身边的大臣:“我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君呀?”大臣们都说:“仁德的国君。”
有一个叫任座的人却说:“你占领了中山,不把中山封给你的弟弟,而是封给你的儿子,怎么能算仁德呢?”魏文侯一听勃然大怒,任座一看自己闯祸了,赶快溜之大吉。文侯气哼哼地问一个叫翟璜的人,这个人说:“我听说国君有仁德,他的大臣就正直,刚才任座的话很正直,所以您是一个仁德的国君。”
文侯听了很高兴,立刻派人叫任座回来,还亲自到外面迎接他。(5)一天,魏文侯对李克说:“我听你说过这样的话‘家贫时想起贤良的妻子,国家动乱时想起贤能的宰相’,你觉得魏成和翟璜哪个当宰相好呢?”李克说:“对于臣下,平时要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相交结识的人,有权势时看举荐任用的人,穷困时看他不做什么事情,贫寒时看他不要什么东西。
从这五点就能看出谁适合,何必问我呢?”魏文侯说:“好了,我知道让谁当宰相合适了。”李克在回来的路上碰见了翟璜,便问:“国君叫你问宰相的事,怎么样了?”李克说:“是魏成。”
翟璜很不服气,说:“西河的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他五战五捷,把强大的秦国赶出了中原;邺那个地方很难治理,是我举荐了西门豹;占领了中山后没有人去守护,我推荐了先生您;他的儿子没有老师,我叫来了屈候鲋。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哪一点不如魏成呢?”李克告诉翟。
《温馨的冬夜》慕名诗[译] 傍晚,暴风雪已开始弥漫整个荒原。
远远走来的男人衣衫单薄,在荒野里艰难地沿泥泞小路前行,看见前方小屋透出来的光亮,他并不特别兴奋,因为此前一天,他曾在沿途的二个小镇请求借宿,可主人一看到他的样子,要么找借口推托,要么连门都不打开。 男人叩了几下门。
片刻,一个年轻妇人开了门,有些惊讶地说:“是托马斯医生吗?我是和你通电话的斯丹妮太太,这么大的风雪,我还以为你不能来呢。” 女人一边说话一边伸出一只手试探着在空中摸索。
男人松了口气——原来是个盲女。于是他含混地答应了一声。
斯丹妮太太领他走到楼上的卧室,里面的摇篮里躺着一个婴儿,面颊呈病态的绯红。从所有这些迹象,男人断定屋子里除了斯丹妮太太和这个婴儿,再没有其他人了。
他心里有了个念头:太好了,也许我有机会干点什么。 当然男人还记得斯丹妮太太对自己的称呼,便用手摸了摸孩子的额头。
孩子皮肤发烫,他尽量放缓语气说:“孩子是有些发烧,不过没关系,我来想想办法。”说话时他的眼睛扫视到堆在茶几上的几瓶消毒酒精和药棉。
起初,男人只打算用酒精擦拭孩子的身体糊弄几下。然而,被男人粗糙的手触摸到的孩子忽然睁了一下疲倦的眼睛,看见一张陌生的脸,竟然没有他预想中的惊怕,反而甜甜地朝他笑了笑。
斯丹妮太太继续说道:“她父亲是中学校长,为救两个溺水的学生死了。”男人脱口说:“小家伙笑得真可爱。”
斯丹妮太太很自豪地应道:“她父亲在世时,说那是天使的笑容。”听了这话,男人下意识地放轻了自己的动作,仔细地擦孩子柔软的身体,好像怕碰坏了孩子。
大概是闻到了酒清的味道,她问:“怎么?不给孩子打针吗?” 男人张了张嘴,脑子飞快地转动着,他解释说:“孩子太小,这种方法要温和些。”酒精的退热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孩子烧得不那么厉害了,还喝一点牛奶。
斯丹妮太太开心极了, 她摸索着下楼到厨房准备搞劳医生。 这一瞬间,男人开始迅速地满屋子搜索,终于,他在楼下小客厅壁柜顶的一只漆盒里找到一卷钞票,大约有两百块。
如果按他从前的习惯,一定会尽收囊中。可这次不知为什么,拿钞票的瞬问他想起了斯丹妮太太的婴儿,迟疑了片刻,他把几张小面额的钞票放回了盒子里。
当男人准备翻壁柜下面的一个抽屉时,客厅的电话忽然响了。他吓了一跳,刚想躲开,斯丹妮太太已经走进来了。
她背对若男人,语气依旧很和蔼:“谢谢您惦记孩子的病……请放心,我会照顾自己和孩子的。” 男人退出去的时候碰倒了一把椅子,响声惊动了斯丹妮太太,她立刻顺着声音转过身,热情地说:“啊,托马斯医生,晚餐快好了。”
男人听了,马上说:“不用麻烦了。”斯丹妮太太摇头道:“这么大的雪,你根本走不了啊。”
男人转念一想,在这样一个被恶劣天气封闭的小屋里,他即使留下来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可面对这么一个失明的柔弱女人,他却非常心虚,觉得亏欠她什么。
这时,男人忽然望见窗外后院的车库,眼睛立刻一亮:他急忙问:“呃,太太,如果你家里有车的话,或许我能赶回去——要知道,还有别的病人在等着我,”斯丹妮太太微笑着说:“我差点忘了,我丈夫有一辆车,不知还能不能开。”男人喜出望外,凭他的本事,把车摆弄好是不成问题的。
就在男人准备走的时候,斯丹妮太太在身后叫住他,说:“请等等,即便不吃晚餐,我也不能不付你的出诊费。”她一边说一边摸向放钱盒的壁柜。
男人眼疾手快地冲过去,拦在斯丹妮太太面前说:“不必了,太太,我……我只不过尽了自已的职责。”斯丹妮太太虽然看不见,却能感觉到男人的坚持。
于是,她想了想,伸手拉开壁柜的抽屉,拿出一样东西说:“那好吧,但我要送你一样小纪念品——它是我丈夫的遗物。” 斯丹妮太太边说边拿出一个做工精致的领带夹,看质地应该是纯银的,而且镶有美丽的珐琅花边。
男人知道那应该值一点钱,而且他能顺理成章地拿走。可是,他舔了舔嘴唇道:“不,我不能拿属于你丈夫的东西,它太珍贵了。”
这时斯丹妮太太笑道:“我丈夫曾经是个浪子,在所有人都对他失去信心的时候,一位中学老师送给他这个领带夹,并说要求的惟一回报就是——把东西送给一个好人。” 男人听得出斯丹妮太太话里的意思:“你对我起了疑心,是吗?”斯丹妮太太回答:“刚才朋友打电话来,说托马斯医生早上在职出诊的路上摔断了腿。”
男人奇怪地问:“既然已经知道了一切,你还送我领带夹?”斯丹妮太太说:“从你照顾孩子的举止,我能感觉到你不是坏人。” 男人的鼻子酸了酸,他坦白说:“我是个才出狱的惯偷,很多人都对我充满厌恶和鄙视。
只有你的孩子对我微笑,你对我毫无戒备。”斯丹妮太太安静地听罢,拉过男人的手,将领带夹塞过去说:“好吧,那我就把它送给一个重新开始做好人的人。”
这一次,男人没有推辞,他将领带夹放进贴身的口袋,然后对斯丹妮太太说:“赶紧把孩子包裹好,我开车送你们去最近的村子找医生——酒精退热只能维持一段时间。” 黑夜笼罩着茫茫雪原,小车在漫天风雪中向远方疾驶而去。
在这个最寒冷的季节里,有一种温馨的情愫。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