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止於至善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意思:达到极完美、极完善的境界。注:止:达到;至:最,极。
个人心得:止于至善是我最喜欢的成语之一。无论是学习、做事,追求完美、完善,到任何年代都是错不了的事情。
②正心诚意
原文: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意思: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治国),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家庭(齐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一定要先修养好自己的德行(修身);要想修养自己的德行,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态(正心);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态,必先使自己的思想真诚无私(诚意);要想使自己的思想真诚无私,必先明白事物的道理(致知);要想明理致知,必先要革除物欲,修正其不正确的观念(格物)。注:格者:正其不正。
个人心得:这是一个连环句,一环扣一环。讲的是治国的方针。并从宏观讲到微观,深入浅出。对古代国王、大臣是个非常有哲理的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如果你能做到心正意诚,从国王到平民,谁不愿和你交往呢?自古以来做人就要讲究诚信。只有讲诚信的人在社会上才能立住脚。古今中外皆如此。正如原文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台是皆以修身为本。
③格物致知
参考正心诚意。
④无所不用其极
原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意思:无处不用尽全力。(极:穷尽。)
个人心得:从原文看来我觉得与止于至善有着相近的意思。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贬意。
⑤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意思:个人的言论行动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要心存侥幸去做坏事,做了也隐瞒不住。
个人心得:为人处世要处处小心谨慎。不要耍小聪明。做事之前要从他人角度考虑一下。这事能不能做?做了以后会有什么后果?最好不要做那些人让人戳脊梁骨的事情。
⑥心广体胖
读音: xīn guǎng tǐ pán
原文: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意思:心胸开阔,外貌安详。注: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
此成语读错的人颇多。凡是读错了肯定就用得不对。
个人心得:我观察过周围的人。凡是心地宽广的人,他的神情体态必定让人看着舒服。凡是心地窄小的人,会让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⑦心不在焉
原文: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意思:心思不在此。注:焉:于此,在这里。
⑧悖入悖出
原文:“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意思:用非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非正当的手段拿走。
个人心得:比如赌博赢来的钱,一转眼又输掉了。其实悖入得来的钱财即使不悖出,也不是什么好事。现在那些贪官们悖入得来的钱财,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无非是牢狱之灾。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⑨善以为宝
原文: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意思:楚国没有什么宝物。只有以美德作为珍宝。
⑩生财有道
原文: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意思:这个成语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进入新世纪,福州大学正致力于由教学主导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努力把福州大学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学科相对优势,体现教学研究型办学特色和开放型办学格局的我国东南强校,为我国和福建省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学院设置学校设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工程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至诚学院、阳光学院等21个学院。1个化学博士后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拟自增列专业)、,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3个硕士点(不含拟自增列专业),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即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和工程硕士(含14个工程领域),1个国家重点学科,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5个国家级“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个“全国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3个省级重点学科,61个本科专业。
●办学规模目前在校全日制学生30000多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3900多名,另有独立建制学院学生7000余名,成人教育学历类学生6000多名。建校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64000余名。
学校为国家教育部批准可招收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本科生、研究生的高校。●校党政领导校党委书记王豫生研究员,校长吴敏生教授,校党委副书记叶辉玲研究员、林翔研究员,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新民研究员,副校长陈国南教授、房贞政教授、付贤智教授、范更华教授。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3300多名,专任教师、专职科研人员1700多名,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700余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含双聘院士2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优秀专家32名,闽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4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6名,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8名,博士生导师120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5名。●科研成果全校现有1个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分析测试中心,4个省重点(开放)实验室,1个设计院。
近五年来共承担科技项目2350多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重大贡献奖1项,省部级一、二等奖41项。近年来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科学实验技术论文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有903篇,论文收录和引用情况在全国高校排名稳定在前49至66位。
●对外交流先后与美、英、德、法、日、韩等国家数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与英国赫德福特大学、德国莱法州合作项目正式启动,与英国Ulster大学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正在进行。积极开展中西文化交流,由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施舟人先生()在校内设立了国内首个西方文献典籍中心--“西观藏书楼”。
同时充分发挥地处东南沿海,特别是面对台湾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台以及对港、澳地区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并已成为福建省与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科技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体系学校目前有怡山校区、上街校区、铜盘校区以及厦门工艺美院校区四个校区,占地5000多亩。
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14亿元;校图书馆藏书146余万册,电子图书70余万册,并引进EI、CA等中外全文数据库近百种;校计算机网作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福建省网主节点和福州网络中心,已于1995年11月与国家教科网及INTERNET联网,并免费开放对国内外网络资源的访问。
拥有多个世界级学府荣誉博士衔头、年逾80的中国当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其15部经典著作早已成为全球华人家传户晓的巨著,所谓「凡有井水处,必有金庸书」,成就至此,夫复何求?然而他还剩下一个梦想,就是当上一个如假包换的学者。
五年半前金庸接受浙江大学聘任为文学院院长,满以为可为自己的人生另创一高峰,岂料多年来金庸连遭内地学者炮轰,指他「没有当学者的资格」,梦碎梦醒,金庸最后选择辞退院长之职回港。究竟,内地学者何以质疑金庸的学术地位?实情又会否另有文章?文:王思澄、蔡静雯 图:本报资料室 上月21日,内地消息传出,叱?中国文坛的武侠小说大师查良镛(笔名金庸),正式辞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一职;然而,浙江大学接受本报查询时强调,尚未接纳查良镛的辞职申请,发言人说:「查教授仍然是该校文学院院长。
」 查良镛以五年半时间和心血,投放在浙江大学的文学系,何以突然萌生去意?表面上看,查大侠以「年事已高」,以及希望在05年拨出更多时间,到英国牛津大学进行讲学及研究工作,以履行在该所国际学府出任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责任云云。 然而,据本报获悉,一手把查大侠带进浙大的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在04年7月正式离任浙大党委书记后,对查良镛的决意离去,可谓起?重大影响力,因为他在五年半前就任文学院院长时曾说过:「会与张浚生共进退」。
但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内地学界对查良镛的「狠狠批评」,令这名一代名家立足内地学术界的步伐,举步维艰,意兴阑珊。 事实上,当上学者乃查良镛早年的心愿,多年前他接受传媒访问时,曾直言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再去研究学问,当一名学者」,反映这名当代小说大师好学不倦之心。
终於,99年3月,在好友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张浚生(浙大党委书记)穿针引线下,查良镛一尝多年来的心愿,当上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他自此以后,常以学者身份,在内地学府举办有关历史的讲座。殊不知内地学界对查良镛当学者的评价,却是毁誉参半,并形成支持与反对两大阵势。
南大院长 质疑金庸 还记得94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一川主编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将金庸在中国文坛地位,排在第四名,仅次於鲁迅、沈从文、巴金三位文学大师,却排在老舍、郁达夫、王蒙之前,事件引发学术界的评弹,认为金庸根本没有这个资格;五年后,即99年浙江大学聘任查良镛为文学院院长时,这股批评声音,更愈演愈烈。 先说浙大校园内,有部分老师认为,以金庸在海内外的名声,的确有助该所由工科转变而来的综合性大学,加添文墨气;但有部分文科老师却坚决反对金庸担任院长职务,认为他始终是一位小说家,没甚教学经验,当他面对求知欲极强的大学生发问时,若没有稳固的学问根底,最终只怕会敷衍了事,所以,浙大聘任金庸当院长,乃一个错位。
至於校园以外,除作家王朔发表公开文章,指骂金庸的作品为「四大俗」之一,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健,也是较「激」的批评者。 董健教授接受本报访问时说∶「这个排名只是他(王一川)个人主观的评价,不能代表所有学者的意见,当时有很多学者都写过文章,反对金庸的排名,因大家认为金庸写的武侠小说,只是通俗小说,不是文学,故他并不是学者,不应把他排上去,加上金庸历年的成就,只限於创作上,却不是学术研究上,(在其任职文学院院长五年半里)我没见过他发表历史或文学的研究,也没见过他参加各种学术组织,他在内地学术界,其实没有甚麽位置。
」 内地传媒曾报道,指查良镛曾在一个演讲中,内容错误百出,令在场学生不停哄笑,场面尴尬。不过,董健院长却说:「他(金庸)没讲错甚麽,是传媒报道错误而已,但演讲会的确搞得不太成功。
」 原来,查良镛在2000年,亲自到南京大学进行交流,并举办演讲活动,学生们都期望鼎鼎大名的名作家金庸,可以与人分享他写武侠小说的技巧和心路历程,然而,查良镛却婉拒学生的邀请,「他表示不愿讲,反而要求讲一个名为《南京历史和政治》的题目,结果他的表现,令一众师生们大失所望。因为一个历史讲座的主讲者,演讲时除了要提及历史史实外,也应透过讲者自己的学术研究,表达独特见解,但查良镛的意见大部分都是其他学者曾经说过,并没有自己的研究和发现。
」董健说。 中文教授 举例批评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也认同董健教授的讲话,并强调这是内地「大部分学者的意见」,理由是查良镛本身对历史的认识并不足够,根本没有资格做学者,更遑论是文学院院长。
他引述其中一些事例,指04年夏天发生在查大侠身上的一件尴尬事,事后亦有内地传媒报道,他说:「据报道称,去年四川成都举办一个历史讲座,对象都是大学生,作为讲者的查先生,在讲座上自称是研究少数民族的专家,当他提到一个位於四川的『羌族』时,竟然说『正在研究羌族的灭亡』,但其实这个民族还在,也无灭亡预兆,不明白他为何提出此言,不管如何,他(在大学生面前)说了出来,就成了谎言。」 王彬彬续说:「长江源头(在沱沱河,即位於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
头悬梁
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博闻强记,而且视书如命.晚上看书学习常常通宵达旦。邻里们都称他为“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随时记笔记,常常一直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打起瞌睡来。一觉醒来,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拴在房粱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从这以后,他每天晚上读书时,都用这种办法,发奋苦读。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成为一名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江淮以北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负笈担书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疲倦睡觉时。就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有典故,是从《大学》中的一句演化而来的。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是“从知止而后有定”演化而来的。“知止而后有定”出自《大学》。《大学》中云:“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朱子有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那么:知止,就是有明确的目标;有定,就是树立坚定的志向。知至善的目标,立坚定的志向,就可以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则所处而安,不为外界影响所动了。
典故:在孙子兵法中: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计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战略部署则是企业的灵魂,是引领企业未来发展的主心轴,对孕育并带动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孙子兵法云:“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企业的决策如同作战用兵,必须做到三思而后行,从而实现“未战而庙算胜”。
注:“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含义
谋划准确周到而后行动,知道目的地才能够有所收获。知止:知道目的地。
1、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发生在楚国一位名叫孙敬的贤士,到洛阳求学,为了勤於学习, 怕受睡眠困扰,因而把头发绑住悬於梁上,如果读书疲累,眼睛一合上,头低下 来,那悬在梁上的头发一拉,必定痛得醒过来,而后他苦读有成。
刺股的故事发生在战国苏秦身上。他在鬼谷子那儿学合纵连横之术,学成后 到秦国游说,不被采用。
旅费用完只好回家,但家人皆不理他,他很羞愧难过, 於是发愤苦读。读累了打瞌睡,就拿一把锥子在腿上戳,把睡意赶跑,又继续苦 读。
后来,再出发游说诸侯时,无不成功,身挂六国相印,好不威风。 2、囊萤读书 车胤,晋代南平人,年轻时就爱读书,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苦,没钱买油 点灯。
日子久了, 车胤觉得长久下去,将不知浪费多少宝贵时光,一定要想办法 解决才行。一晚,他见一群萤火虫, 一闪一闪的飞来飞去,立刻想到,如果捉十 几只萤火虫放在袋中,不就可以藉它们所发出的光来读书吗? 此后,他就每晚靠 著萤火虫的光来读书,有时甚至看到天明。
3、映雪读书 古时有一读书人名叫孙康,也因家贫,冬夜经常在雪地借助雪光返照来读书。 随月读书 南齐有一读书人叫江泌,他白天要作工,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 起灯,只好利用有月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月光西斜时,就搬一张梯子搁在 墙脚下,站在梯上读,月光逐渐下坠,他也一级一级升高,一直爬到屋顶。 有时 ,读累了,一不小心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身上的泥土也不拂掉,又 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4、牛角挂书 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山,怕途中耽搁 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用蒲草编织鞍子放在牛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牛角上, 一边骑牛一边读书,十分专注。 连当时大臣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 令人敬佩。 5、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 孙康幼时酷爱学习,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他想夜以继日攻读,可家中贫穷,没钱购买灯油。一到天黑,便没有办法读书。
特别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睡在床上默诵。
一天夜里,他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从窗外透进几丝白光。开门一看,原来下了一场大雪。
屋顶白了,地上白了,树上也白了。整个大地披上一层银装,闪闪发光,使他眼花缭乱。
他站在院子里欣赏银装素裹的雪后美景,忽然心中一动:映着雪光,可否读书呢?他忙忙跑回到屋里,拿出书来对着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迹清楚,比一盏昏黄的小油灯要亮堂得多呢! 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
即使是北风呼号,滴水成冰,他也从来没中断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6、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
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
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 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
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7、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
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
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比喻:在艰苦的条件下设法坚持学习的精神。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