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筹帷幄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2、退隐黄袍山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
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明清朝时期有一帝王访此山,亲书“圮直德眙”,以纪念这位汉朝时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现高挂于通城县黄袍山大埚的黄庭坚故居“鲁直第”的侧堂之上。
3、暗度陈仓
张良送刘邦到褒中。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烧”,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4、张良与道教
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张良还以此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赤眉军起义,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八世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间封为“凌虚真人”。
5、黄石公授书张良
张良刺杀秦王未遂,被全国通缉,不得不隐姓埋名,逃亡到下邳,躲避风声,一天,张良在沂水圯桥头闲逛,看见一位穿着道家服装的老者。
那老者看见张良走来,故意把自己脚上的鞋子掉到桥下,张良拿着鞋来到桥上,老者又伸出脚来让张良为他穿上:张良再次强压怒火,为老者穿了鞋。那位老者也没有道谢,站起来一笑而去,张良心里万分惊讶,呆呆地望着老者的背影。
没想到老者已经在此等候他了。老者大怒,对张良说:“你与老人约定,为什么迟到,回去吧。五天以后早些来!”这样又过了五天,到了约定的日子,鸡一打鸣,张良就来到桥上,没想到老者有先在桥上等他。
老者这次怒容满面地斥责张良:你为什么又迟到?以后一定要早些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来到桥上,过了一会儿,他看见那位老者走过来了。这次,老者高兴地说;“应苡如此!”然后拿出一部书,对张良说:“你熟读这部书,就可以辅佐帝王,十年之后定会成功。十三年后你再来见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黄石。
天亮以后,张良拿出书一看,原来是《广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读此书,俯察天下大事,后来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的“智囊”。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举兵反秦。此后,各地起义武装风起云涌。
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举起了反秦大旗。后来因自感势单力孤,难以立足,于是率众准备投靠景驹,途中正好遇到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活动。两人一见倾心,张良屡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会其义,并经常采纳张良的建议。于是,张良改变了投靠景驹的打算,决定跟随刘邦。
张良拜师的典故
张良( —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 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 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北宋时期诗人黄庭坚7岁随父游黄袍山,黄庭坚造访张良退隐黄袍山的“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时,有赋诗一首:牧童骑牛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明清时期有一帝王访此山,亲书“圮直德眙”,以纪念这位汉朝时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现高挂于通城县黄袍山大埚的黄庭坚故居“鲁直第”的侧堂之上。 据《仙传抬遗》记载,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张良还以此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赤眉军起义,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八世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今河南开封东南)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1111—1118年)间封为“凌虚真人”。
字什么的有人答了,我就知道几典故 1张良曾经在淮阳(今河南淮阳)学习礼制,到东方会见了当时的一位贤者仓海君。
寻找到了一位大力士,给他特意制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巡游东方,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暗中埋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了随行车辆。
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刺客。为此,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 2。
先世原为韩国贵族。
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
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
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
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的故事1、博浪沙刺秦:张良的祖上,世代是贵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战国时期韩国的宰相。
后来,韩国被秦所灭,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遣散了家中三百多个奴仆,把所有的家财都用来招募壮士,目的是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为了报仇,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造了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
秦始皇东游到会稽,张良和大力士就趁机藏在博浪沙,等车行驶过来,就发动了突然袭击,但是很可惜,他们只是误中了副车而已,并没有伤到秦始皇。秦始皇对这件事情十分恼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
于是,张良只好逃到了下邳,藏身在朋友项伯的家中。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据说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
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2、明哲保身:大汉基业稳定后,封张良为留侯,张良本来身体不太好,就一心修道,有时连饭也不吃,常一年多闭门不出。
他看到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就慢慢从“帝者师”退到了“帝者宾”的位置,也很少参与王室的各种斗争了。不过,高祖刘邦有事情还是向张良请教,他也跟随汉高祖刘邦讨伐代国,用计攻下马邑,劝他立萧何为相国,和皇帝之间谈论了很多天下的大事。
后来刘邦想要改易太子,吕后就向张良求助,张良觉得改换太子是件大事,就出计谋帮助太子保住了位置,吕后因此也对张良非常敬重。当初,刘邦让张良自己选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他谦虚地推辞了,晚年的张良看到韩信等人的结局,就自请告退,一心修道去了。
《史记》上说张良在吕后当政时就去世了,追封谥号文成侯。也有一种说法,说张良后来修道成仙了,这种说法大概是不可信的。
张良年轻时在下邳圮上遇到的送给他书的老人,十三年后,跟随汉高祖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找到了黄石,拿了回去放在祠堂郑重拜祭。在张良死后,这块黄石一并和他下葬。
他的家人每次上坟伏腊祭祀时都会拜祭黄石。3、劝都关中:刘邦得到了天下,都城定在哪里,非常重要。
刘邦本来想把都城定在洛阳,很多大臣也持这个意见。有一个叫做娄敬的齐人,跑到洛阳,求见刘邦,和刘邦说关中的地势险要,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大臣们都觉得建都洛阳好,唯独张良支持娄敬的意见,并且认真地分析了在关中建都的好处,刘邦向来信赖张良,就决定定都关中,汉五年又迁都到了长安。
4、投奔刘邦:秦朝法律严苛,人民虽然痛恨秦的残暴统治,但是没人敢反抗。秦二世即位不就,发生了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很多人都选择了跟随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
张良自从博浪沙刺杀事件后,浪迹了十年。本来是十分无聊的,现在听说陈胜、吴广率兵反秦,非常高兴,他也召集了一百多个年轻人,起义响应他们。
当时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兵于留县(现在江苏沛县的东南部),张良打算前去追随他。正好那时沛县人刘邦也杀死了沛县县令自立为沛公。
陈胜派遣武臣、张耳、陈余去攻打赵地,各郡县纷纷响应,刘邦派兵远行相助。当他行兵到下邳时,与张良相遇了。
张良看到刘邦为人十分大度,待人宽厚仁爱,就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当时群雄并起,实力十倍强胜于刘邦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张良都没有选择,唯独与刘邦交好,真可谓是慧眼识英雄啊。
5、圯上受书:有一天,张良闲来无事,偶然走到下邳桥上,遇到了一位老翁,坐在桥栏杆边上。这个老翁见张良走近,故意把鞋扔到了桥下面,然后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强忍心中的不满,替老人将鞋捡了上来,并恭敬地递给了老人,老人却一点也不表示感谢,穿了鞋后,扬长而去。
老翁看见张良被自己差使也没有忤逆,于是便回头对张良说:“你这小子还是可以教导的。”就约张良五天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
张良想知道老人是何意,就答应下来。五日后如期前往,谁知老翁已经先到,他生气地斥责道:“与老人相约,你怎么迟到了呢?我今天先走了,你五天后早点来吧。”
五天后,张良凌晨鸡一叫就前往相约地,不料老人又先到了那里,很生气地说:“怎么你又迟到了?五天后再早点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前往相约地,等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
他高兴地说:“就是应该这样嘛。”随后只见老人拿出一卷书,交给张良说:“你熟读此书,以后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
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谷城山下见到的黄石,便是老夫。”说罢,那位老翁就离去不见了。
待天亮时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太公兵法》,张良如获至宝,整天认真研读这本书,知道了很多修身治国的道理,感觉很有收获,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孺子可教》典故,出自《张良拾履》
秦末汉初时,有一个叫张良的人,他曾在博浪沙阻击秦始皇未中,后逃至下邳。
据传说:有一天,张良一个人出去散步,当他走到汜水大桥时,碰见一个身穿黄色大褂的老头儿正坐在桥头。老头见张良走过来,有意无意地把一只鞋子掉到水里,并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把我的鞋子捡起来。”张良听后很生气,但一见他年纪这么大了,就没有发作,而是忍气吞声地把鞋子捡了上来。谁知老头儿并不接鞋,而是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张良又把鞋子给他穿上。老头儿捋捋胡须,微微一笑,大摇大摆地走了。
张良见这个老头儿太不讲道理了,就跟在后头,想看看他往哪里走。约摸走了半里地,老头儿发觉张良老跟着他,就转过身子对张良说:“你这个小伙子有出息,我乐意教导教导你。”老头儿和张良约好五天以后天一亮就到桥上来见面。过了五天,张良一早就来到桥头,谁知道老头儿已经来了。他一见张良生气地说:“你和老人约会,怎么这么晚才来?再过五天早点来吧。”又过了五天,张良起了个大早,可是赶到桥头,老头儿又提前来了,并让张良五天后再来。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来了,这回赶到了老头儿的前头。过了一会儿,老头儿来了,一见张良,他很高兴地说:“这样做才对!”说着拿出一部《太公兵法》给了张良。张良得此书后,日夜苦读,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名士,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的斗争中立了大功。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
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厘王、悼惠王的相。
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
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
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
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
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
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
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
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
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
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
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
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
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
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
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
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
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
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
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夺得几座城邑,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韩军只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辕山时,张良率兵跟从沛公,攻下韩地十余座城邑,击败了杨熊的军队。沛公于是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打宛县,向西进入武关。
沛公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
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叫鹂食(yì,义)其(jī,机)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听从秦将的计划。
张良说:“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不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
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然后追击败军到蓝田,第二次交战,秦兵终于崩溃。
沛公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
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
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
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
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是替韩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况紧急,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
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公非常吃惊,说:“对此将怎么办呢?”张良说:“沛公果真想背叛项羽吗?”沛公说:“浅薄无知的小人教我封锁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
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度(duó,夺)一下能够打退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本。
张良拜师的典故叫做圯桥授书 。
故事如下:
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名门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很惊讶,想打那老头。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
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张良听了,连忙答应。
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有大成就。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 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专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运筹帷幄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
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退隐黄袍山圮直德眙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
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北宋时期诗人黄庭坚7岁随父游黄袍山,黄庭坚造访张良退隐黄袍山的“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时,有赋诗一首:《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明清朝时期有一帝王访此山,亲书“圮直德眙”,以纪念这位汉朝时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现高挂于通城县黄袍山大埚的黄庭坚故居“鲁直第”的侧堂之上。
张良与道教据《仙传抬遗》记载,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张良还以此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
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
赤眉军起义,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
其八世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
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今河南开封东南)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1111—1118年)间封为“凌虚真人”。
希望对你有帮助。
张良励志故事: 汉代名臣张良年轻时,一次在过石桥时见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丢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老人叫张良去捡,张良出于对老人的尊敬捡回了草鞋,可谁料,当他刚把鞋递与老人时,老人却又顺手将鞋丢进了河里,并再次让张良去捡,于是,张良不厌其烦地捡草鞋。
这样,一连三次,最后张良终于将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脚上。老人会心一笑,通过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张良的道德操行,遂将闻名于世的《太公兵法》传授给他。
此后,张良辅佐刘邦,为他出谋划策,最终一统天下。 扩展资料: 张良的父亲本是韩国的宰相,可是他父亲在世的时分,韩国就被秦国灭国了。
在韩国消亡之后,为了生计,张良也从头找了一份工作,可是他的首要任务却变成了复兴韩国,也因此他走上了反秦的路途。 有一次,他打听到秦始皇会东巡,所以他很早就派人打造了一个很大的铁锤,并让一个大力士来刺杀秦王,只是这次刺杀并没有成功。
刺杀失利之后,张良也只好处处窜逃,在这期间他无意间遇到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第一次看见他就让他到水中为他捡鞋子。 后来很屡次和他相见,终究张良的诚心和他的人品感动了这个白叟,所以他通知了张良自己的实在身份,原来这个白叟就是闻名的黄石公,他送给张良一本书,而且通知他读了这本书的人能够协助君王夺得全国,所以在这之后张良便悉心修学终究协助刘邦取得了十分大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良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