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初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乾隆皇帝也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那佛香阁要建得雄伟华丽,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并在湖(河)的东西两侧修了一个铜牛和一个耕织图。
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地上有牛郎(铜牛),遥遥相望。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颐和园里的耕织图也遭到毁灭性破坏,只留下乾隆皇帝御题的“耕织图”石碑。
解放后耕织图被划出了颐和园大墙之外,成为生产与生活混杂的大杂院。1998年底才被颐和园收回,并逐步按照原貌恢复建设,突出了“耕”与“织”的景题寓意。
这里景色优美,如仙境一般,已对外开放。2、从高空俯瞰,昆明湖形似一个寿桃。
乾隆爷在山水中布了一个迷局。仿照西湖把昆明湖划分成“里湖”和“外湖”,而且又加了一道支堤,进一步把外湖分为两个部分。
把湖水分成里外湖主要是为了把水引向山旁、山后,达到“山环水抱”的格局。为什么要山环水抱?“山环水抱必有气”,这是传统风水的一条重要定律。
传统风水的本质是强调对人身心有益的感受。因此,在传统风水里,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水要有流连忘返之曲,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桥要有拱券之曲,廊要有回肠之曲。
而曲意味着什么?含蓄、环抱、积蓄、有情,然后必然有勃勃生机。所以要“山环水抱”。
而乾隆深谙此道。3、话说在昆明湖的南湖岛上,原本有一个三层高的阁楼建筑叫做望蟾阁。
而在北面万寿山上也有一个很高的阁楼建筑叫做佛香阁,正好形成南北对应。但是望蟾阁后来变矮了,这事怎么一回事呢?250多年前,乾隆帝要西郊修建园子,这个时候,有一个叫阿里衮大臣一心想讨好乾隆,在湖广当差的他想到湖广地区最有名的当然就是黄鹤楼了,于是他就自己拿钱,在湖北购了些木材,按照1:1的比例样子做了一个仿品。
做成了以后,运到南湖岛上再组装。这就是后来的望蟾阁。
由于当时工匠们没有把地基打牢,造成建筑沉降,为此乾隆皇帝还责罚一批相关人等。后来到嘉庆皇帝当政,当他看到倾斜的望蟾阁,于是下令拆毁重建,由过去三层改建成了一层。
但是1860年的时候涵虚堂也被英法联军烧了,烧了以后,慈禧重建的时候,便按照嘉庆年间的样子原样重建涵虚堂。4、慈禧建颐和园时,她想学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下手谕: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
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就还要有牛郎和织女了。
于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上,安置了一头铜牛,用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所在的方向。
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阵势。 从此以后,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望着“织女”。
有一年的七月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会织女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
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地走到湖里,然后朝着织女亭的方向游过去了。怎奈昆明湖太大了,这头铜牛游到一半便沉到了湖底下,再也出不来了。
有人将这件奇事禀报了慈禧。她起初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
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呵!于是又派人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安在原来的地方。怕它还会跑,又用铁链子将它锁上。
赶到了第二年的七月七,这第二头铜牛又动了起来,眼看铁链子也锁不住了。慈禧忙差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前去将它拉住。
这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于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拉断了。
这时候又有人找来了更粗的铁链子,七手八脚总算将铜牛锁住了。从此昆明湖边上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不过,这已经是第二只了。头一只呢?至今还在昆明湖底下呐!5、万寿山的命名,是在230多年以前,乾隆为他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时决定的。
万寿山原名翁山,相传有一老人在山麓曾挖出一个石翁,所以取名翁山。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石翁遗失了,但翁山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着。
公元1494年(明朝弘治七年),皇帝的乳娘助圣夫人罗氏,曾在翁山之阳背山面水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圆静寺,其旧址即今日颐和园内排云殿所在的地方。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正值“乾隆盛世”,这一年正好是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孝圣”皇太后60岁生日,乾隆为了表示他的一片孝心,于这一年将翁山改为万寿山。
鲜为人知的颐和园趣闻
祝寿祈福,翁山易名
万寿山的命名,是在230多年以前,乾隆为他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时决定的。万寿山原名翁山,相传有一老人在山麓曾挖出一个石翁,所以取名翁山。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石翁遗失了,但翁山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着。公元1494年(明朝弘治七年),皇帝的乳娘助圣夫人罗氏,曾在翁山之阳背山面水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圆静寺,其旧址即今日颐和园内排云殿所在的地方。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正值“乾隆盛世”,这一年正好是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孝圣”皇太后60岁生日,乾隆为了表示他的一片孝心,于这一年将翁山改为万寿山。
慈禧游湖,荷灯点缀
慈禧重修颐和园后,昆明湖备有大小龙舟数艘,专供慈禧游湖消夏。每次乘船至昆明湖时,她先到南湖岛上的龙王庙烧香拜佛,以求龙王保佑她水上游玩平安。尤其是夜游昆明湖,根据季节的不同,在湖中放置大量的荷灯,并用荷灯组成不同的图案,长廊和沿湖岸一线的石栏杆上都要挂上各种花灯。千万盏灯笼上下辉映,人在湖中巡游,观赏园中夜景,长廊似飞龙展姿,湖面像龙宫放彩,确实十分有趣。1924年,颐和园辟为公园后,先后在昆明湖中增设了一些普通游船,供一般游人乘坐游览。
排云而出,寿协仁符
“排云”二字出自晋朝诗人郭璞“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诗句。排云殿比喻似在云雾缭绕中的仙山琼阁正排云而出,神仙即将降临。此殿是在大报恩延寿寺遗址上修建的。慈禧修颐和园时准备把排云殿作为她的寝宫,但是在落成时,据说慈禧得了一场病,她考虑到排云殿上边就是佛香阁,佛门净土,怕靠得太近触怒了佛祖,才把乐寿堂建成了常年居住的寝宫,而排云殿只是每年十月做寿时使用。十月初十,慈禧皇太后万寿庆辰,皇上要早起到排云殿行礼,慈禧身着礼服从乐寿堂上轿,经长廊到排云殿下轿步行到东暖阁休息。
风景如画的颐和园有很多名胜。十七孔桥旁边的铜牛尤其吸引着中外游客,无不为它的精美造型和栩栩如生的神态赞不绝口。
关于这头铜牛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哩!话还得从慈禧太后扩建颐和园时谈起。
慈禧建颐和园时,她想学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下手谕: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就还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于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上,安置了一头铜牛,用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所在的方向。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阵势。
从此以后,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望着“织女”。有一年的七月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会织女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地走到湖里,然后朝着织女亭的方向游过去了。怎奈昆明湖太大了,这头铜牛游到一半便沉到了湖底下,再也出不来了。
有人将这件奇事禀报了慈禧。她起初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呵!于是又派人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安在原来的地方。怕它还会跑,又用铁链子将它锁上。
赶到了第二年的七月七,这第二头铜牛又动了起来,眼看铁链子也锁不住了。慈禧忙差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前去将它拉住。这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于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拉断了。这时候又有人找来了更粗的铁链子,七手八脚总算将铜牛锁住了。从此昆明湖边上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不过,这已经是第二只了。头一只呢?至今还在昆明湖底下哪!
颐和园铜牛的传说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 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 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 它 昂首安卧于岸边。
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 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 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
大禹, 传说中的夏后氏 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
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
奉舜命治 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 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到了唐代, 经过长期沿袭, 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 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 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 用大禹治水的传说, 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 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 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 夏禹治河,铁牛传颂, 义重安澜,后人景从。
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 元,俗儿鼋)。
(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
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 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
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 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
铸造镀金铜牛, 放置在昆明湖岸边, 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 作用。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 10米。
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 带便成水患之地, 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 殃及紫禁城受害, 在此设置铜牛, 观察湖水水位线 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龙凤呈祥】说到这个中国古代皇家特征的典型代表,现在在颐和园中咱可以找到两类。
一类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就是一进东宫门仁寿殿前露台上陈列的铜龙和铜凤。这对龙凤的实际用途是香炉,当其腹内燃起檀香时,香烟即从龙凤口中袅袅冒出。
我国古代历来以龙象征皇帝,凤象征皇后,习惯的设置是龙居中间,凤靠边侧。但这里的龙凤位置颠倒,“凤在内,龙靠边儿”,算得上是慈禧老太太的经典创意了。
另一类就和昆明湖中的小岛有关了。说到这里,先解释一下“一池三山”这个词的意思。
传说秦皇汉武到东海求仙归来后,在都城水域中营造了蓬莱、瀛洲、方丈三座仙山。我国的皇家园林建造中也大都融会一池三山之意境。
颐和园仿东海和三个仙山的传说和形制,以昆明湖比喻浩瀚的东海;以藻鉴堂象征蓬莱;以凤凰墩象征瀛洲;以治镜阁象征方丈,在南如意门内,建起这“如天上人间”的东海仙境。 现在单拎出凤凰顿来说。
这是一座离南如意门最近的小岛,现在上面有一座亭子。话说当年乾隆携母下江南时,其母生病,御舟在无锡运河中黄埠墩靠岸,乾隆母入佛寺暂息。
为追念此事,乾隆皇帝便在昆明湖仿黄埠墩建成了这座凤凰墩。凤凰墩上四周遍植垂柳和梧桐,取“梧桐树老凤凰栖”诗意。
原有秀丽的会波楼一座,楼顶立一铜凤,可随风转动,亦称观凰楼、凤凰楼。楼内供奉铜凤凰,历代香火旺盛。
凤凰墩位于十七孔桥南面水域,孤立湖心,与南湖岛龙王庙对峙。这座南湖岛上有龙王庙,即广润灵雨祠,因宋代真宗皇帝曾封西海龙王为广润王,昆明湖前身名为西海,故取此名。
这一龙一凤,便构成了第一对“对应”,即“龙凤呈祥”。关于这两座小岛,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传说。
首先,关于凤凰墩名称的由来,坊间有一个笑谈:有一次,慈禧在游湖时,曾经到瀛洲岛上解手。有人为了嘲弄这个作恶多端的老太婆,就把这个小岛改名叫“凤凰墩(蹲)”了。
这个大家全当个笑话,因为貌似这座小岛在乾隆时期初建的时候,就已经叫凤凰墩了。还有一个传说,不过这个靠点谱——道光帝怒拆"凤凰楼"秘闻。
话说道光皇帝,一连生了九个皇女,儿子却很少,为此那是相当的郁闷~~一天他终于忍不了了,让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帮着找原因。风水术士故弄测算一番后惊道:“皇上多生女,少生男,是因昆明湖上的凤凰楼作崇!因为凤凰墩属阴,墩上又建凤凰楼,又供凤凰神,这是阴上加阴呵,所以皇上自然也就多生格格了。”
道光一听,阴盛阳衰,是凤压龙,很有道理,即令人前去拆楼及撤神位,将凤凰墩改小,从此这里仅留遗址了。 【文东武西】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中的文昌帝君和西北门附近宿云檐城楼上的关帝,分别代表着天宫凌霄殿上的“文东武西”遥遥相对。
文昌阁与宿云檐城关东西相对,一供文昌帝君,一供关羽,左文右武,寓意大清江山文武辅弼。这一文一武帝君,天天对着眼儿,便构成了第二组“对应”,即“文东武西”。
这文昌阁是颐和园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阁楼内供奉有一尊文昌帝君铜像,其左右侍立童男童女各一名,并设帝君乘坐的马一匹(铜制)。
相传文昌帝君主宰人间的功名和利禄,所以旧时深受仕途者的信奉。这宿云檐城关上原有楼,内供关于银铸塑像,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走。
光绪年间重修颐和园时改为亭式建筑,内供关帝牌位。在乾隆时期,昆明湖三面设有围墙,宿云檐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此关可控制西如意门一带。
关于“宿云檐”的名字有两种理解,一解是所谓“宿云”,就是“住”着关“云”长,这可牛了;另一解是“檐”可“宿云”,白“云”可在枕高高的屋“檐”上而“宿”,确是入画的一景。 【牛郎织女】在昆明湖的东岸有一座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这两个景观的来历也缘于牛郎织女的故事。
话说乾隆皇帝在修建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时,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传下御旨,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要象征着天宫里的凌霄殿,昆明湖要宽阔好比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啊,于是——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朝西,正好对着织女图,这样一来就更像天河了,天上有织女(耕织图),地上有牛郎(铜牛),遥遥相望。 其实,以前的皇帝们都是挺有艺术细胞的,谁也没学过艺术设计,但创意还都不赖。
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为了个人享乐,挪用建立海军的几百万两白银修了颐和园。她传下旨令: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还要有牛郎和织女。於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安置了一头铜牛,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身体朝东,而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方向。这样,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格局。从此,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遥望着“织女”,却不得相聚。
有一年的七月初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走到湖里,向着织女亭的方向游去。怎奈昆明湖太大了,铜牛游到一半便沉了下去。人们赶忙禀报太后慈禧。慈禧开始不信,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於是下令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放在原来的地方。防它再跑,就用铁链拴住。
到了第二年七月七,铜牛又动起来,眼看铁链子也拴不住了,慈禧忙派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将它拉住。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於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断了。幸好这时有人拿来了更粗的铁链,七手八脚最后总算将铜牛锁住了。
从此,昆明湖边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
编辑于 2020-06-11
传说一:七孔桥头说铜牛
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 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 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 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 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 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 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传说二:禹治水铸铁牛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 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 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 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 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 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 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 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 防河水泛滥。
传说三乾隆:皇帝铸铜牛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 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 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 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 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 ,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 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 ,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 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 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 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 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 。(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 ,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 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 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 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 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 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据科学考 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 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 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 ,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 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 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 水之灾。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215公顷,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园内现有各种古建筑3000余间,有著名的“六十景”景观,是全国现存古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
颐和园的传说故事主要产生于清朝乾隆和光绪年间,在民间口头流传,内容与园林交相辉映,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它的内容主要包括:表现劳动人民运用聪明才智兴建清漪园和重建颐和园的传说,如《南湖岛的来历》、《佛香阁的包花柱》、《宝云阁里的铜椅子》、《仁寿殿的大圆宝镜》、《长廊的故事》、《石舫的故事》、《西堤六桥的传说》、《玉带桥的来历》等等;表现帝王宫廷生活的传说,其中关于乾隆和慈禧的居多,许多故事背景都与历史相关,情节曲折生动,极富传奇色彩。如《乾隆难工匠》、《“中华第一车”趣闻》、《光绪题金匾》、《慈禧看戏》、《谭叫天饮恨德和园》、《排云门前放生》等等。
颐和园的传说故事来自民间并在民间广泛流传,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内容也不断丰富。故事情节虽有不同程度的虚构性,但它反映了劳动大众的真实情感。特别是经过代代相传后,故事情节更富有传奇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艺术价值。
几十年来,共搜集和整理了有关颐和园的传说和故事80余篇。这些优美、动人、离奇的传说故事,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人性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展示了海淀古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但是,由于客观原因,这些民间文学作品的流传空间越来越小,一直处于濒危状态,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颐和园的传说:1、万寿山的命名,是在230多年以前,乾隆为他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时决定的。
万寿山原名翁山,相传有一老人在山麓曾挖出一个石翁,所以取名翁山。到了明朝嘉靖年间,石翁遗失了,但翁山这个名字却一直流传着。
公元1494年(明朝弘治七年),皇帝的乳娘助圣夫人罗氏,曾在翁山之阳背山面水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小的圆静寺,其旧址即今日颐和园内排云殿所在的地方。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正值“乾隆盛世”,这一年正好是乾隆的母亲钮祜禄氏“孝圣”皇太后60岁生日,乾隆为了表示他的一片孝心,于这一年将翁山改为万寿山。
2、慈禧重修颐和园后,昆明湖备有大小龙舟数艘,专供慈禧游湖消夏。每次乘船至昆明湖时,她先到南湖岛上的龙王庙烧香拜佛,以求龙王保佑她水上游玩平安。
尤其是夜游昆明湖,根据季节的不同,在湖中放置大量的荷灯,并用荷灯组成不同的图案,长廊和沿湖岸一线的石栏杆上都要挂上各种花灯。千万盏灯笼上下辉映,人在湖中巡游,观赏园中夜景,长廊似飞龙展姿,湖面像龙宫放彩,确实十分有趣。
1924年,颐和园辟为公园后,先后在昆明湖中增设了一些普通游船,供一般游人乘坐游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