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小故事1:水滴石穿 从前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钱阳担任县令。
当时,社会上还存友军卒 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风气。张乖崖想找个机会严惩这种行为。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
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不过,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张乖崖将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
小吏不服,怒气冲冲地说:“一个钱有什么了不起,你就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难道还能杀我!”。 张乖崖见小吏敢这样顶撞他,就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判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一日偷一钱,千日偷千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
判决完毕,张乖崖把笔一扔,手提宝剑,亲自斩了小吏。2: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
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3: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
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推荐说:“我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我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我门下到现在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贤能的士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我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的话,我也没有听到这样的赞语,这是因为你没有什么才能的缘故。
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我就会象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锋芒都会挺露出来,不单单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楚国。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
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
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4: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
传统故事就是中国文明在历史发展中演变下来的反映人们思想和民族特质的故事,传统故事有很多,例如:孔融让梨、铁杵磨针、亡羊补牢、愚公移山等。
中国传统小故事: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弟弟比我小,我也应该让给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中国传统小故事: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当然!”“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传统故事有哪些作用?
每个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民间故事,它承载着普通百姓朴素的智慧和欢乐。从本质上来说,民间故事是一种大众想象,在局促的现实和斑斓的幻想之间寻觅着平衡,给贫乏生活增添传奇色彩和诗意。相比诗歌和小说,它们流传更广,影响也更深远,因为故事深深扎根民间,也在每个人心里。
小时候即便最没有文化的长辈,也会给我们讲故事,狼外婆、傻姑爷、八仙过海、牛郎织女——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这些故事为一代代人传授了最基本的生活教育、文学教育和品德教育。最经典的故事往往具有经典范式,而这些范式具备启发心智的形式感,深深嵌入在文明内核中,用最朴实直接的方式,加深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后羿射日、少年柳公权、孔融让梨、孟母三迁、樊哙闯宫、诸葛恪得驴、荆轲刺秦王、解铃还须系铃人、硬汉子董宣、缇萦救父、季扎还愿、管鲍之交、暖不忘寒、明山宾卖牛。
l例举7个具体内容:
1. 破釜沉舟
秦末时,秦军进攻重新建立起来的赵国,赵国向楚国求救。楚将项羽率兵渡江攻打秦军。过江之后,项羽下令士兵把战船全部沉掉,把灶锅统统砸烂。楚军没有了退路,人人奋勇,终于战胜了秦军。
2. 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时候,叔叔曾经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把六个梨分给六个弟弟妹妹,但是必须还有一个梨在盘子里。聪明的孔融想出了一个办法,圆满的把梨分了。
3. 樊哙闯宫
汉大将樊哙有紧急公务赶到京城,却得知汉武帝刘邦连日睡大觉不理朝政。樊哙便一路冲开御林军的拦阻,闯进皇宫内院,那么后在樊哙的直言相劝下,刘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4. 诸葛恪得驴
三国时,吴王孙权在宴会上用一头驴来取笑诸葛谨。在场的诸葛谨幼子诸葛恪机智聪明,不但解除了父亲的尴尬,还受到吴王的赏识。吴王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5. 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期,秦国大军在攻下了赵国后直逼燕国。壮士荆柯自愿出使秦国,在向秦始皇献上樊於期的人头和赵国地图时,荆柯从地图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终未能成功,荆柯英勇牺牲。
6. 解铃还须系铃人
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7. 少年柳公权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少年时就写得一笔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人用脚也能比他写得更好,柳公权心里不服。经过亲眼所见后,他终于能够虚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可以在米兔智能故事机上听正版音频) 盘古开天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这样不知过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去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张良拜师 张良拜师的典故叫做圯桥授书 。
故事如下:张良,字子房。他原是韩国名门公子,姓姬,后来因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匿,才改名为张良。
有一天,张良来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桥上散步,在桥上遇到一个穿粗布衣裳的老人。那老人走到张良面前,直接把一只鞋子丢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喂!小伙子!你替我去把鞋捡起来!” 张良很惊讶,想打那老头。
但看到老人年纪很大,便忍住了。他下桥把鞋捡了起来,然后又恭敬地跪着替老人穿上。
老人伸脚穿好鞋,然后笑着转身就走了。张良更吃惊了,盯着老人离开的背影。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来,说:“你这小伙子很不错,值得我指教。五天后的早上,到桥上来见我。”
张良听了,连忙答应。第五天早上,张良赶到桥上。
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说;“跟老人约会却迟到,怎么回事啊?再过五天,早些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公鸡一打鸣,张良就出发赶到桥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说:“又迟到,怎么回事啊?五天后再早点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刚过半夜就摸黑来到桥上等候。过了一会,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小伙子,你这样才对!” 老人说着,拿出一本书交给张良,说:“你要下苦功钻研这部书。
钻研透了,以后可以做帝王的老师。十年后有大成就。
十三年后,小子你将再见到我,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啦。” 然后老人就离开不见了。
第二天早晨,张良看那本书,乃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这事很奇特,于是常常用功专研此书。
后来,张良研读《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孔融让梨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神童。
4岁时,他就能背诵许多诗词,并且还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
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
小孔融也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女娲造人 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可是就是没有人。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美丽、善良的女神,她的名字叫女娲。女娲神通广大,一天能变化七十次。
有一天,她在广阔的原野上独自行走,看着周围的美丽的景象,忽然觉得好孤单,她想:在天和地之间,好像还缺了点什么?应该再添一点东西进去,让它热闹一点才对。那添一点什么东西好呢?一路走一路想,女娲有点累了,就在一个小池子旁边蹲下来,忽然间清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美丽的面容,她发现:当她笑的时候,池子里的影子也跟着她笑,可要是她生气,池子里的影子就跟着也生气。
于是她灵机一动,就想:这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了,却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东西呢?这么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成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她把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欢蹦乱跳,而且一开口就能喊:“妈妈!”。
看着这个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小人儿,女娲开心极了。她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她想:有了这样可爱的小人儿,大地上从此就不会寂寞了。于是为了造更多的小人儿,她一天天不休息地工作着,用黄泥捏了许许多多能说会走的小人。
看着这些小人在她身边跳跃欢呼,女娲开心极了。可是,一直这样没有休息地工作,女娲的身体也渐渐感觉到疲倦了。
她想: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使这造人的工作更简单一些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那就是:她先从树林里找来一根藤条,然后把它放入泥潭里,浸上泥浆,一会儿之后再拿出来,向四处挥动,这样,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和先前用黄泥捏成。
美德篇 虞舜耕田 孔融让梨 温公爱兄 仲由负米 孟母三迁 陶渊明归隐 王羲之苦练书法 成语篇 百折不挠 半途而废 杯弓蛇影 不耻下问 东施效颦 断章取义 分道扬镳 负荆请罪 覆水难收 赴汤蹈火 高山流水 画蛇添足 画龙点晴 黄粱一梦 疾风知劲草 狡免三窟 刻舟求剑 滥竿充数 毛遂白荐 名落孙山 弄巧嵌拙 抛砖引王 塞翁笑马 掩耳盗铃 郑人买履 一呜惊人 白相矛盾 对牛弹琴 民俗篇 端午节与粽子 年的传说 元宵节闹花灯 清明节与踏青 牛郎织女初七会 中秋节的传说 九九重阳节的传说 腊八粥的故事 二日二龙抬头 生肖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 彝族的火把节 藏旋的望果节 神话篇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天狗吃月亮 种子的来源 阿里山的传说。
01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 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 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 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 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 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 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 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 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 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 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 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 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 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 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 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 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 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 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 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 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 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 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 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虚心求教 欧阳修是北宋大文豪,他文才出众,官居高位,但却非常注重虚心向别人求教,每写完一篇文章,必先“草就纸上、粉于壁,兴卧观之屡思屡议”。其作品《醉翁亭记》,用字精炼,文辞优美,被人们传诵至今,此文就曾得益于一位砍柴老樵夫的指教。
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好友智仙和尚在琅琊山上为其建造了一座亭子,欧阳修取名“醉翁亭”,并写下《醉翁亭记》一文。文章写成后,欧阳修抄写了很多份,命人贴到外面,希望行人帮助他修改和提意见。
;虚心求教欧阳修是北宋大文豪,看到文章的人都纷纷赞赏欧阳修的文采。这时,有一个砍柴的老樵夫说他这篇文章有点太啰嗦了。
欧阳修于是为老人再次诵读此文,虚心请老人指教失误之处。刚开始读:“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优美……”老樵夫认为啰嗦的地方就在这里,说道:“我砍柴时站在南天门,大丰山、乌龙山、白米山还有花山,一转身就全都映入眼帘,四周都是山!” 欧阳修听后忙说:“言之有理。”
随即修改为:“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
1、塞翁失马
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2、自相矛盾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
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3、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是我的剑从这儿掉下去的。”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4、掩耳盗铃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5、画龙点睛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飞走了。”人们都认为很荒唐,(张)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雷电打破墙壁,那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100篇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