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故事:1、康熙时期,智除鳌拜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
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
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2、康熙时期,平定三藩与统一台湾康熙帝于继位之初,三藩势力如吴三桂、耿精忠与尚之信等涵盖全国之半,他们先后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
当时部分大臣担忧三藩叛变而反对,最后孝庄太皇太后与康熙帝无惧三藩而同意撤除。这使得三藩与陕西王辅臣、广西孙延龄与台湾明郑的郑经联合发动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攻入云南,继承吴三桂之位的吴世璠在昆明自杀,三藩之乱平定。同年,郑经之子郑克塽继位,明郑因内乱不断导致不少将领降清。
清朝派明郑降将施琅率领水师攻打台湾。施琅占领澎湖,逼近东宁(今台湾台南),郑克塽率领大臣降清,至此明郑亡。
3、雍正时期,内部革新雍正帝获得隆科多的协助继位,赖年羹尧平定青海乱事以稳固政局,然而后来因故赐死年羹尧、幽禁隆科多。雍正帝在位时期,针对康熙时期的弊端采取补救措施,以延续康雍乾盛世。
他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废杀与他对立的王公并削弱亲王势力。4、雍正时期,对外政策对外方面,雍正初年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和硕特汗国而乱,年羹尧与岳钟琪等人平定。
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西康地区,又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
5、嘉道时期,民变不断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这时期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
清朝倾全部的军事、财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乱。扩展资料:1、乾隆时期,“平定西北”:对外方面,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去世,国内诸子争位。
乾隆帝乘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派降将阿睦尔撒纳为引导,以定北将军班第率军平定准噶尔,攻下伊犁。而后阿睦尔撒纳想要成为新一代准噶尔之主,由于没有获得乾隆帝支持而叛变。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再命兆惠西征,兆惠率轻军渡沙漠围攻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反被包围于黑水营。隔年清将富德率军解围,兆惠与富德最终攻灭大小和卓,并让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各国成为藩属国。
2、参考文献: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明明已归顺,吴三桂为何又在突然间背叛李自成、康熙简介,大清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平、《清朝皇帝传略》之努尔哈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历史。
成人之美
万历元年冬,谢榛到彰德,孙穆王亲自接待他,饮酒畅谈之余,孙穆王便让自已的宠姬贾氏在帘后弹唱,贾氏唱的是谢榛所作的一首竹枝词,孙穆王见谢榛听得十分出神,干脆叫贾氏出来拜见,贾氏长得非常漂亮,她接着又把谢榛所作的歌词都唱了一遍,谢榛十分高兴,起来说:“夫人所唱的,不过是在下粗浅之作。我当重作几首好词,以备府上之需。”
次日,谢榛即奉上新词十四首,贾氏把它们一一谱曲弹唱,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孙穆王见两人如此投机,便在次年元旦将贾氏及一些丰厚的礼品送给谢榛。世称孙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风度;但也反映了古时女子的卑贱,被当作礼品送来送去。
一丝不苟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问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两袖清风
明朝时期的于谦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深得明宣宗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河南、山西巡抚。尽管身居高位,他的生活却十分俭朴。宣帝驾崩之后,太子朱祈继位,即明英宗。英宗年少,宦官王振专揽朝政大权,他勾结宫廷内外的官僚,为所欲为。大臣们对他十分忌惮,阿谀奉承,称他为“翁父”。于谦为人刚正不阿,秉性高洁,十分不满王振的独断专行。因此,王振十分忌恨于谦。当时流行这么一种风气,外省官员进京朝见皇帝或办事时,都要献上重金或礼品贿赂朝中的达官贵族,否则事情就不能顺利地办好。于谦担任巡抚时,从外地回到京城,他的手下建议他买些土特产孝敬权贵。于谦断然拒绝了,他甩了甩衣服的两只宽大的袖子,说:“我就带两袖清风去好了。”回家之后,他写下了《入京》这首七绝诗。诗的大意是:绢帕、蘑菇、线香本是百姓用品,现在反而成为祸害;我去朝见天子不带任何东西,免得让别人说闲话,议论纷纷。
清代的:
洪云托月
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作画时,云彩以衬托月亮。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来烘托主体或主题。出自清朝《金圣叹批》:“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不同。形容进步发展很快。出自清朝吴趼人《痛史•原叙》:“教授之术,亦采法列强,教科之书,日新月异。”
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形容为正义之事而战死杀场。出自清朝黄遵宪《聂将军歌》:“欲将马革裹尸还,万骨如山堆战垒。”
蛛丝马迹
蜘蛛的丝和马的脚印。比喻调查探究事物根源的不很明显的线索。出自清朝王家贲《别雅序》:“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悬崖勒马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比喻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及时醒悟回头。出自清朝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十六卷:“忽迷忍悟,能勒马悬崖耳。”
一气呵成
出自清朝文人李渔的一篇文章,它的意思是一口气做成。多形容写作、绘画等结构紧凑,气势流畅。现在也有用它来比喻做事因安排得很紧凑、严密,好像一气到底迅速完成。
老辈传 道光在民间有个“夏雨荷” 夏园遗址 新宾县永陵镇以西近四公里处曾经是个夏园行宫,就是皇帝祭祖时居住的地方。
规模之大不用说,“八十一间”房气势恢宏。但夏园之所以传奇,和道光皇帝有关,而且流传广泛的也是和“风流”之事扯上关系。
听说,道光在夏园里留下了像极了琼瑶小说《还珠格格》里描述的乾隆和民间女子夏雨荷的囧故事。这到底是咋回事?听专家慢慢道来。
皇帝祭祖,修座行宫 我们每每说,清朝皇帝东巡祭祖,可是,他们祭祖都住在哪里呢?据记载,大清皇帝为了东巡,先后在盛京、广宁以及兴京夏园修建三座行宫。 夏园行宫遗址位于今新宾县永陵镇以西近四公里处。
这里地势开阔,四面环山、两面临水,夏园这个文雅之名缘于它的自然风貌。 清史学家李凤民经过多方考证,认为夏园行宫是在乾隆四十七年始建,嘉庆四年拆除、嘉庆二十一年重建。
夏园行宫的建筑布局尚未能够找到历史详图,李凤民仅据《永陵地盘图》以及其他零星史料拼接出如下概况:行宫方位坐北面南,“长里许、宽半里”,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前后四进院落,其中包括“御花园”;东路有“前阿哥所”、“后阿哥所”等三座主要建筑,是专为随驾皇子而设。
如,嘉庆二十三年仁宗皇帝东巡,皇二子(后来的道光皇帝)、皇四子随行即驻临于此;西路也有三处主要建筑。三路建筑之间有隔墙,行宫四周有绕墙,围墙四角有堆房,正红门外有东、西“朝房”。
房间总数“八十一间”,以附会“九九归一”象数易理。另在行宫以东半里有“关帝庙”一座,是行宫的“镇庙”。
夏园行宫共有文玩摆设、木器家具和铺垫113件,名臣董浩、王杰、刘墉等人书法、绘画73件。这些陈设(木器家具除外)平时恭贮于盛京内务府大库,皇帝驾临行宫之前运送至此暂供使用。
少女一夜成“皇妃” 这夏园之所以那么传奇,还要归功于道光皇帝,他在夏园里留下了不亚于琼瑶小说《还珠格格》的囧故事,这故事至今还在本溪一带、新宾一带流传,虽然版本有出入,但大致是一个意思。小说中夏雨荷曾给乾隆留了个话:“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我们传说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个光景:“还记得夏园里的小凤吗? ” 在不是很久的以前,道光皇帝按照传统来到辽宁东巡祭祖,车队浩浩荡荡就往夏园行宫驶去。
一天午后道光皇帝在车上迷迷糊糊睡了过去,恍惚间,自己来到一处非常美丽的地方,定睛一看,原来身在永陵周围。自己也化身为一条金龙,与那彩凤遨游天际。
依依不舍间,那彩凤流连一瞥,转而飞入一户农家,满天彩云倏忽不见。 道光呼喊了一声,由梦中惊醒。
太监深知皇帝的脾气,连忙编排了一番说辞讨好道光:“老奴闻得此地人杰地灵,彩凤投入百姓家,此家必生出一个钟灵毓秀的人物来。 ”道光听了好奇心顿起,下定决心要往永陵前那村子走一遭。
次日,道光御驾车队行至永陵前一小村庄。在一户农家矮墙里,突然闪现出一位少女的身影。
道光忙喝住准备前去阻止的官兵,笑嘻嘻看了起来。那少女天然有点儿呆,一下子没有扑住飞起来的芦花鸡,跌了一跤。
随后,道光前往夏园行宫。是夜,夏园行宫的龙床上,出现了一个卷起来的锦被,道光把锦被拆开,看到了浑身哆嗦泪流满面的少女。
可怜的农家少女被迫成了“一夜皇妃”。 黎明时分,随行太监来请皇帝准备御驾前往永陵祭祀。
临行前,道光问少女叫什么名字,少女可怜兮兮回答道:“小凤。 ”道光一听应了梦境,着实想把小凤带在身边,但想到宫中众妃嫔的模样,叹了口气。
他令手下太监拿给小凤三根带子,一根黄色的,一根红色的,一根皮的,叫小凤任选其一。黄红二色的带子都是尊贵的象征,而皮带子则啥也不是。
天真的小凤只知道皮带子结实好用,便选择了皮带子。道光皇帝哈哈一笑,放下了心,下旨道:“此女子天生没有做皇妃的福分,就在这行宫常住吧。
” 小凤从此被安排住在了夏园。虽说吃穿用都不愁,但却时刻被监视着,相当于被软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凤等来了父母的死讯,却始终没等来那个负心的人。
终于有一天,孤独的小凤逃离了夏园行宫,趁夜摸到了附近的一处山上,看着满天星光灿烂,小凤终于解下束带,吊死在了一棵枯树上。芳魂一缕随风转,生生死死待君来。
小凤没有汉武帝钩弋夫人那么幸运,但是和明代正德皇帝看中的李凤姐一样,都是苦命女子。这个世界留给小凤唯一的纪念便是如今那座被命名为“凤凰岭”的山——她的殒命之所。
也生了个“紫薇格格” 在查阅有关这位可怜的“一夜皇妃”(有的版本叫做“一夜皇后”)的资料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颇似《还珠格格》的民间口头文学故事——平民三皇姑。这本书讲述了一夜皇妃和道光所生皇女坎坷的生平。
此书作者为张立忠,据称,三皇姑的故事一直在老一辈人口中流传,地域范围为新宾县大四平镇大四平村。 话说道光离开夏园行宫后,小凤在被软禁期间生下了一个女儿。
此事被秘密报给了当时已经回到北京的道光皇帝。道光帝碍于自己的丑事,加上不愿意被皇后妃嫔大臣们知道,就把这事儿瞒了下来,并密旨夏园仆从们照顾好这母女俩。
后来,小凤去世,这位在道光众女中排行第三。
道光二十六年(1846)夏天,魏源的母亲陈太夫人因病去世。
按清例,父母丧必须去官守制。这时,他贫困交加,连装运棺柩回去的路费都没有,只好借住在朋友家中,向亲友借债度日。
这一年八月,他在致友人胡蕴之(林翼)的信中说:“……弟半载东台,只因漕运受前任之累,赔垫四千金,……其尤急者,举家数十几口指日悬磬,而先榇至今滞留东台,未能奉移,其窘为生平所未尝……”,他的穷困拮据之情可想而知,后来,魏源得到亲友的帮助,才能将母亲的棺枢致运到句容县谭莲山安葬,在离开东台时,东台城民众扶老携幼相送。 道光二十八年(1848)暴雨连绵,湖水猛涨,河道总督杨以增准备启动运河堤昭关、中新、南关等五坝放水,那时里下河地区七县水稻将熟,如果开坝,让高邮湖、洪泽湖湖水下泻,里下河地区将成泽国,即将到手的稻谷也就颗粒无收,魏源时任兴化知县,立即向河道总督请求缓期开坝,未获批准。
他就亲自赶赴两江总督衙门,击鼓撞钟,把总督陆建瀛请出来坐镇救灾,魏源则在风雨中奔走呼号,指挥七县民工挑土护堤。 随着风雨加剧,情况万分危急,河督杨以增为保官位死活要启坝,眼看着万亩稻田将淹没,魏源便顶着风雨,扑倒在河坝上痛哭着说:“要以身为民请命,要启坝就先让大水把我冲走。”
目睹此情此景的人们为之感动。自早晨起,巨涛屡次冲上堤坝,民工十余万人严防死守。
如此壮观的抗洪场面,一直坚持到傍晚风雨停息,两江总督扶着时年56岁的魏源感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岂不信然。”魏源回衙时,前来迎接的士绅拿着香火,放着鞭炮,送来一块大匾,上书“淮扬保障”四个大字,悬挂在县署正中。
这年秋后,兴化、东台等七县获得了特大丰收,人民都称其稻为“魏公稻”,称漕河堤为“魏公堤”。1850年,魏源任盐运海州分司运判,筹银二十余万两,为高邮、宝应堤修缮之用。
1851年,魏源任直隶州同知,未几,又授高邮州知州,注重培养人才,高邮那几年科第断绝,魏源上任,重建书院。是年秋,乡试榜出,文武诸生,中式者八人。
应该有点用吧`。
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
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
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
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将大汉江山出卖给了满清。
赞同121| 评论(1)。
老辈传 道光在民间有个“夏雨荷” 夏园遗址 新宾县永陵镇以西近四公里处曾经是个夏园行宫,就是皇帝祭祖时居住的地方。
规模之大不用说,“八十一间”房气势恢宏。但夏园之所以传奇,和道光皇帝有关,而且流传广泛的也是和“风流”之事扯上关系。
听说,道光在夏园里留下了像极了琼瑶小说《还珠格格》里描述的乾隆和民间女子夏雨荷的囧故事。这到底是咋回事?听专家慢慢道来。
皇帝祭祖,修座行宫 我们每每说,清朝皇帝东巡祭祖,可是,他们祭祖都住在哪里呢?据记载,大清皇帝为了东巡,先后在盛京、广宁以及兴京夏园修建三座行宫。 夏园行宫遗址位于今新宾县永陵镇以西近四公里处。
这里地势开阔,四面环山、两面临水,夏园这个文雅之名缘于它的自然风貌。 清史学家李凤民经过多方考证,认为夏园行宫是在乾隆四十七年始建,嘉庆四年拆除、嘉庆二十一年重建。
夏园行宫的建筑布局尚未能够找到历史详图,李凤民仅据《永陵地盘图》以及其他零星史料拼接出如下概况:行宫方位坐北面南,“长里许、宽半里”,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为主体,前后四进院落,其中包括“御花园”;东路有“前阿哥所”、“后阿哥所”等三座主要建筑,是专为随驾皇子而设。
如,嘉庆二十三年仁宗皇帝东巡,皇二子(后来的道光皇帝)、皇四子随行即驻临于此;西路也有三处主要建筑。三路建筑之间有隔墙,行宫四周有绕墙,围墙四角有堆房,正红门外有东、西“朝房”。
房间总数“八十一间”,以附会“九九归一”象数易理。另在行宫以东半里有“关帝庙”一座,是行宫的“镇庙”。
夏园行宫共有文玩摆设、木器家具和铺垫113件,名臣董浩、王杰、刘墉等人书法、绘画73件。这些陈设(木器家具除外)平时恭贮于盛京内务府大库,皇帝驾临行宫之前运送至此暂供使用。
少女一夜成“皇妃” 这夏园之所以那么传奇,还要归功于道光皇帝,他在夏园里留下了不亚于琼瑶小说《还珠格格》的囧故事,这故事至今还在本溪一带、新宾一带流传,虽然版本有出入,但大致是一个意思。小说中夏雨荷曾给乾隆留了个话:“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我们传说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个光景:“还记得夏园里的小凤吗? ” 在不是很久的以前,道光皇帝按照传统来到辽宁东巡祭祖,车队浩浩荡荡就往夏园行宫驶去。
一天午后道光皇帝在车上迷迷糊糊睡了过去,恍惚间,自己来到一处非常美丽的地方,定睛一看,原来身在永陵周围。自己也化身为一条金龙,与那彩凤遨游天际。
依依不舍间,那彩凤流连一瞥,转而飞入一户农家,满天彩云倏忽不见。 道光呼喊了一声,由梦中惊醒。
太监深知皇帝的脾气,连忙编排了一番说辞讨好道光:“老奴闻得此地人杰地灵,彩凤投入百姓家,此家必生出一个钟灵毓秀的人物来。 ”道光听了好奇心顿起,下定决心要往永陵前那村子走一遭。
次日,道光御驾车队行至永陵前一小村庄。在一户农家矮墙里,突然闪现出一位少女的身影。
道光忙喝住准备前去阻止的官兵,笑嘻嘻看了起来。那少女天然有点儿呆,一下子没有扑住飞起来的芦花鸡,跌了一跤。
随后,道光前往夏园行宫。是夜,夏园行宫的龙床上,出现了一个卷起来的锦被,道光把锦被拆开,看到了浑身哆嗦泪流满面的少女。
可怜的农家少女被迫成了“一夜皇妃”。 黎明时分,随行太监来请皇帝准备御驾前往永陵祭祀。
临行前,道光问少女叫什么名字,少女可怜兮兮回答道:“小凤。 ”道光一听应了梦境,着实想把小凤带在身边,但想到宫中众妃嫔的模样,叹了口气。
他令手下太监拿给小凤三根带子,一根黄色的,一根红色的,一根皮的,叫小凤任选其一。黄红二色的带子都是尊贵的象征,而皮带子则啥也不是。
天真的小凤只知道皮带子结实好用,便选择了皮带子。道光皇帝哈哈一笑,放下了心,下旨道:“此女子天生没有做皇妃的福分,就在这行宫常住吧。
” 小凤从此被安排住在了夏园。虽说吃穿用都不愁,但却时刻被监视着,相当于被软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凤等来了父母的死讯,却始终没等来那个负心的人。
终于有一天,孤独的小凤逃离了夏园行宫,趁夜摸到了附近的一处山上,看着满天星光灿烂,小凤终于解下束带,吊死在了一棵枯树上。芳魂一缕随风转,生生死死待君来。
小凤没有汉武帝钩弋夫人那么幸运,但是和明代正德皇帝看中的李凤姐一样,都是苦命女子。这个世界留给小凤唯一的纪念便是如今那座被命名为“凤凰岭”的山——她的殒命之所。
也生了个“紫薇格格” 在查阅有关这位可怜的“一夜皇妃”(有的版本叫做“一夜皇后”)的资料时,我们发现了一个颇似《还珠格格》的民间口头文学故事——平民三皇姑。这本书讲述了一夜皇妃和道光所生皇女坎坷的生平。
此书作者为张立忠,据称,三皇姑的故事一直在老一辈人口中流传,地域范围为新宾县大四平镇大四平村。 话说道光离开夏园行宫后,小凤在被软禁期间生下了一个女儿。
此事被秘密报给了当时已经回到北京的道光皇帝。道光帝碍于自己的丑事,加上不愿意被皇后妃嫔大臣们知道,就把这事儿瞒了下来,并密旨夏园仆从们照顾好这母女俩。
后来,小凤去世,这位在道光众女中排行第三。
1. 请君入瓮(weng):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
2. 杯酒释兵权:话说,宋太祖夺得天下后一直寝食难安,他担忧有一天黄袍加身的事在他的臣子中重演。 于是在一次宴会上,他说:“朕最近茶不思,饭不想啊!做皇帝真累啊!你们说:哪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龙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是什么感受呢?” 在座的武将们吓得连忙给皇帝磕头。 “既然这样,你们就交出兵权吧。朕也认为你们也该安享晚年了!”宋太祖笑道。 不久之后,武将们便纷纷告老还乡了。
3. 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
4. 三藩之乱: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将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后,暂由吴三桂等人镇守,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镇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乱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大陆完成了统一。
5. 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明朝的:成人之美: 明朝有一人名唤谢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唱甚广。
万历元年冬,谢榛到彰德,孙穆王亲自接待他,饮酒畅谈之余,孙穆王便让自已的宠姬贾氏在帘后弹唱,贾氏唱的是谢榛所作的一首竹枝词,孙穆王见谢榛听得十分出神,干脆叫贾氏出来拜见,贾氏长得非常漂亮,她接着又把谢榛所作的歌词都唱了一遍,谢榛十分高兴,起来说:“夫人所唱的,不过是在下粗浅之作。我当重作几首好词,以备府上之需。”
次日,谢榛即奉上新词十四首,贾氏把它们一一谱曲弹唱,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孙穆王见两人如此投机,便在次年元旦将贾氏及一些丰厚的礼品送给谢榛。
世称孙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风度;但也反映了古时女子的卑贱,被当作礼品送来送去。 一丝不苟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
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
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
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问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
、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文章。
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两袖清风明朝时期的于谦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深得明宣宗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河南、山西巡抚。
尽管身居高位,他的生活却十分俭朴。宣帝驾崩之后,太子朱祈继位,即明英宗。
英宗年少,宦官王振专揽朝政大权,他勾结宫廷内外的官僚,为所欲为。大臣们对他十分忌惮,阿谀奉承,称他为“翁父”。
于谦为人刚正不阿,秉性高洁,十分不满王振的独断专行。因此,王振十分忌恨于谦。
当时流行这么一种风气,外省官员进京朝见皇帝或办事时,都要献上重金或礼品贿赂朝中的达官贵族,否则事情就不能顺利地办好。于谦担任巡抚时,从外地回到京城,他的手下建议他买些土特产孝敬权贵。
于谦断然拒绝了,他甩了甩衣服的两只宽大的袖子,说:“我就带两袖清风去好了。”回家之后,他写下了《入京》这首七绝诗。
诗的大意是:绢帕、蘑菇、线香本是百姓用品,现在反而成为祸害;我去朝见天子不带任何东西,免得让别人说闲话,议论纷纷。 清代的:洪云托月烘:渲染;托:衬托。
原指作画时,云彩以衬托月亮。比喻从侧面加以点染来烘托主体或主题。
出自清朝《金圣叹批》:“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日新月异 新:更新;异:不同。
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不同。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出自清朝吴趼人《痛史•原叙》:“教授之术,亦采法列强,教科之书,日新月异。” 马革裹尸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形容为正义之事而战死杀场。
出自清朝黄遵宪《聂将军歌》:“欲将马革裹尸还,万骨如山堆战垒。” 蛛丝马迹蜘蛛的丝和马的脚印。
比喻调查探究事物根源的不很明显的线索。出自清朝王家贲《别雅序》:“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悬崖勒马悬崖,高而陡的山崖。比喻到了很危险的地步及时醒悟回头。
出自清朝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十六卷:“忽迷忍悟,能勒马悬崖耳。”一气呵成出自清朝文人李渔的一篇文章,它的意思是一口气做成。
多形容写作、绘画等结构紧凑,气势流畅。现在也有用它来比喻做事因安排得很紧凑、严密,好像一气到底迅速完成。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