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药材典故(中药药名的故事《最好10个》)

药材典故(中药药名的故事《最好10个》)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8-20 06:41 浏览:5 次

1.中药药名的故事《最好10个》

[ 麻 黄 ]┃━━【 小故事 】 一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

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

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

“你背一遍。”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

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

“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

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病人有。

[ 麻 黄 ]┃━━【 小故事 】 一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不起师傅了。

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

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什么药?”“无叶草。”

“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

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

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

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

县官又问:“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

县官大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

师傅见他有了转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

因为这种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黄”。[ 紫 苏 ]┃━━【 小故事 】 二九月九日重阳节,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里比赛吃螃蟹。

一只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黄,他们越吃越香。吃空的蟹壳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

华佗带着徒弟,也到这儿来饮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疯了似地比赛吃蟹,便好心地劝说道:“螃蟹性寒,不可多吃。

年轻人,你们比赛吃螃蟹可没有好处。”少年们很不高兴:“我们吃的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谁听你的管教!”华佗说:“吃多了准会闹肚子,那时侯可有生命危险啊!”“去去去,别在这儿吓唬人!我们就是吃死了,又关你屁事!”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听劝告,继续大吃大喝。

有的还嚷道:“螃蟹是美味,谁听说过能吃死人?咱们放开肚子吃咱们的,馋死那个老头子!”华佗看他们闹得实在不象话,就对酒店老板说:“不能再卖给他们啦,会闹出人命的。”酒店老板正打算从那伙少年身上多赚些钱哩,哪里听得进华佗的话?他把脸一板,说:“就是出了事也不关你呀。

你先生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滚儿。

酒店老板吓呆了,急忙问:“你们是怎么啦?”“疼坏了,快帮我们请个医生来吧!”“这半夜三更的,让我上哪儿请医生去?”“求求老板行个好,医生再不来,我们的命就难保啦!”这时,华佗走过来说:“我就是医生。”“呀!”少年们大惊失色:这不是那位不让多吃螃蟹的老头儿么?他们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了,一个个捧着肚皮,哀求道:“先生,请你给治治吧!”“你们刚才不是说不让我管吗?”华佗说。

“大人不记小人过。求先生发发善心,救救我们。

您要多少钱都好说。”“我不要钱。”

“那您想要别的也行。”“我要你们答应一件事!”“别说一件,一千件、一万件也行。

您快说什么事吧?”“今后,你们得听从老人的劝告,再不准胡闹!”“一定,一定。您快救命!”华佗让他们等着,自己带着徒弟到了荒郊。

2.有什么凄美的中药故事.

有一味中药叫“薏苡”,与一个叫“薏苡明珠”的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指无端受人诽谤而蒙冤的意思。

它来自一段历史故事:东汉名将马援(伏波将军)领兵到南疆打仗,军中士卒病者甚多。当地民间有种用薏苡治瘴的方法,用后果然疗效显著。

马援平定南疆凯旋归来时,带回几车薏苡药种。谁知马援死后,朝中有人诬告他带回来的几车薏苡,是搜刮来的大量明珠。

这一事件,朝野都认为是一宗冤案,故把它说是“薏苡之谤”。白居易也曾写有“薏苡谗忧马伏波”之诗句。

薏苡作为一种中药,有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中即有记载。薏苡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

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等功用。现代医药学研究表明,薏苡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价值在禾本科植物中占第一位。

薏苡仁用于临床治疗,可以强筋骨、益气、和中、消水肿等,此外,阑尾炎、关节炎、脚气病乃至肿瘤皆可使用,也可煮粥作为病后调养。薏苡的根、叶也可入药。

薏苡的根除了具有清热、利湿、健脾的作用外,还可治黄疸、驱蛔虫以及治疗牙痛、夜盲等症。薏苡叶可代替绿茶,并有利尿作用。

薏苡还有养颜和美容功效,对年轻人身上或面部的瘊子,有很好的疗效。用法为:成人每天用带壳的薏苡仁50克,洗净后加入两杯半水,煮熬到水减至一半时即可服用。

一般服一个月。此种薏苡仁汤还对皮肤粗糙、雀斑、疙瘩等病症有治疗作用。

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生,他著有《小儿药证直决》人们尊称他为“儿科之圣”。钱乙做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医官。

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

这时,有人向皇帝推荐钱乙。于是,钱乙被召进宫内。

皇帝见他身材瘦小,貌不出众,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来,只好让他为儿子诊病。钱乙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

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一看,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 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 宋神宗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正好这时太子又开始抽筋,皇后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里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

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下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一贴后,抽筋便很快止住。

用完两剂,病竟痊愈如初。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技术,把他从翰林医官提升为很高荣誉的太医丞。

从前,有两个青年结拜为兄弟,他们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此后,两人常来常往,互相帮助,那一个有了难处,另一个就来帮忙。

一天,义弟忽然得了病,口吐血,鼻流血,大便下血,小便尿血。没过两天、他面如黄纸,一点血色也没有了。

义兄知道后,急忙从自己家的后院挖了一棵药草,送给义弟煎汤服用,义弟连吃几剂,血止住了,病也好了。他非常感激义兄,就问道:“大哥,你这是用的什么仙药救活了我啊”?义兄说:“这是我家祖上传下的止血药草”。

能给我看看吗”?“当然可以。”后来,义弟到义兄家去玩,义兄就把他带到后院。

只见那里长着一片枝叶茂盛的草,开着淡黄的小花。义兄告诉他:这就是止血的药草。

义弟又问:“除了止血,还有别的用处吗?”义兄说:“它能活血散瘀,消肿定痛,主治跌打损伤,崩漏,金疮 真是好药啊!义弟想要这种药草,就编了个瞎话说:“大哥,听说害出血病的人,三年后还会复发,你给我一棵行吗?” 义兄说:“行,你挖一棵小苗儿,回去栽上吧。不过,千万别对外人说,当心被偷走。

这可是妙药啊!”“好吧。” 就这样、义弟挖回一棵小苗儿,栽在自己后院。

他浇水施肥,精心照料。一年后,那棵草也长得很茂盛。

离义弟家不远的地方,有个财主。一天,财主的儿子得了“出血症”,吃什么药也止不住血,眼看着人就活不成了。

财主对人们说:谁能治好这病,我给他五十两银子,一百担白米。义弟闻听,就把自己后院的药草挖出来,送给财主煎汤。

不料,财主的儿子吃了几剂,一点不见效,最后竟血尽身亡了。 财主一看儿子被治死,抓住义弟,说:“你自己说包能治好,原来是骗钱的呀!走,见县官去!” 县官升堂审问义弟:“你跟谁学的医,拿什么煎的药?” 义弟这下慌了,只好说出义兄。

县官传来义兄,问道:“你给他的是什么草?”“这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药草,专门止血。义弟一听急了:“大哥,这是假的呀!你害得我好苦,眼看得跟人家偿命义兄说:“大哥怎么能骗你呢?你那棵草才长了一年,还没有药性呢。”

县官忙问:“几年才止血呢?” 义兄回答说:“三到七年,药力最强。” 义弟这才明白,自己没有弄清楚就使用,后悔不该贪财。

后来,人们为了牢记这种药草的药力在三~七年最好,三年之内的不能止血,才给它取了个名字叫“三七”。

3.求“独活灵芝草 当归何首乌”的典故

1) 清 代 诗 人 袁 枚 任 江 宁 知 县 时 , 一 天 信 步 出 游 至 一 座 古 寺 前, 老 和 尚 将 其 请 至 禅 房 , 让 座 敬 茶 后 , 邀 袁 枚 到 天 井 边 去 看 一 面 半 掩 半 露 于 尘 土 瓦 砾 之 间 的堂 鼓 , 并 请 他 为 老 祖 师 留 下 的 一 阕 上 联 续 对 。

原 来 , 这 枚 堂 鼓 为 宋 代 民 族 英雄 岳 飞 帐 中 用 物 , 岳 飞 被 迫 害 后 有 人 暗 中 收 藏 堂 鼓 以 表 怀 念 。 当 堂 鼓 传 到 老 和 尚 手 中 时 , 他携 鼓 回 故 乡 江 宁 出 家 当 了 和 尚 。

有 一 天 深 夜 风 雨 雷 电 交 加 , 藏 鼓 楼 坍 塌 , 鼓 架 断 损 , 堂 鼓 半埋 , 极 度 伤 感 的 老 祖 师 不 竟 惋 叹 : “ 鼓 架 鼓 架 , 陈皮 不 能 敲 半 下 ( 夏 ) ” 。 这 是 一 阕 嵌 两 味 中 药 名 的 上 联 。

时 过不 久 , 老 祖 师 便 去 世 了 , 临 终 前 嘱 咐 : 务 必 求 人 对 出 下 联 , 方 能 取 出 堂 鼓 , 修 复 藏 鼓 楼 “ 。 老 和 尚 多 年 苦 苦 寻 觅 , 末能 了 却 老 祖 师 的 遗 愿 , 今 知 袁 枚 乃 天 下 奇 才 , 料 能 续 对 , 故 特 细 告 往 事 。

袁 枚 听 罢 述 说 , 感概 嗟 叹 之 余 , 正 为 老 祖 师 所 遗 下 联 的 奇 特 难 对 而 沉 吟 , 忽 见 家 人 及 衙 役 提 灯 笼 来 找 他 , 不 禁豁 然 开 郎 , 脱 口 续 出 下 联 : “ 灯 笼 灯 笼 , 纸(枳 ) 壳 原 来 只 防 风 ” 。 这 副 对 联 仅 2 2 字 , 不 但 工 整 准 确 , 琅 琅 上 口 , 还 ( 连 同 谐 音 ) 嵌 入了 陈 皮 、半 夏 、枳 壳 、防 风 4 味 中 药 名 , 由 此 而 成 了 传 颂 千 古 的 佳 作 。

2) 明 末 清 初 名 医 傅 青 主 也 有 一 段 药 联 趣 话。 一 日 , 有 位 老 中 医 慕 名 来 访 , 傅 氏 设 宴 招 待 , 酒 过 三 巡 , 这 位 老 中 医 起 身 浏 览 药 架 上 的 药物 后 , 信 口 说 道 : “ 红 娘 子 生 天 仙 子 , 一 副 生 化 汤 ” 。

傅 氏 笑 &O3208; 回 答 : “ 妇 贞 子 产 刘 寄 奴 , 二 包 止 迷 散 ” 。 老 中 医 拉 开 抽 斗 说 道 : “ 白 头 翁 骑 海 马 , 赴 常 山 挥 大 戟 , 怒 战 草 蔻 百 合 , 不 愧将 军 国 老 ” 。

傅 氏 尾 随 而 至 : “ 何 首 乌 架 河 豚 , 入 大 海 操 仙 茅 , 逼 杀 木 贼 千 年 , 堪 称长 卿 仙 人 ” 。 老 先 生 听 完 , 知 傅 氏 医 文 符 实 , 名 不虚 传 , 乃 拍 案 叫 绝 。

傍 晚 , 宴 毕 送 客 上 路 , 傅 氏 说 道 :“ 生 地 变 熟 地 望 常 合 欢 ” , 老 中 医 拉 著傅 氏 的 手 , 依 依 不 舍 :“ 望 月 乘 夜 明 定 来 夜 交 ” 。 3) 在 民 间 , 也 有 不 少 用 中 药 名 嵌 成 的 药 联, 如 “ 郁 李 仁 行 百 步 与 红 花 重 楼 相 会 , 山 木 通别 云 母 同 菊 花 海 南 成 亲 ”、“ 稚 子 牵 牛 耕 熟 地 ,将 军 打 马 过 常 山 ” 等 , 给 死 物 以 活 力 , 赋 草 木 以 生 机 , 民 族 特 色 浓 郁 。

4) 最 有 名 的 药 联 要 数 “ 起 病 六 君 子 , 送 命 二 陈 汤 ” 这 副 了 。 袁 世 凯 称 帝 前 , 自 称 “ 筹 安 会 六 君 子 ” 的 扬 度 、刘 师 培 等 6 人 积 极 拥 戴 袁 做 皇 帝 , 袁 也 漂 漂 然 , 做 起 了 当 皇 帝 的 美 梦 , 上 联即 指 此 事 。

陈 树 藩 、陈 宦 、汤 芝 铭 ( 二 陈 汤 ) 都 是 袁 的 亲 信 , 为 袁 称 帝 出 了 不 少 力 , 后 来 ,各 省 相 继 独 立 , “ 二 陈 汤 ” 见 大 势 已 去 , 也 反 戈 一 击 , 宣 布 独 立 , 成 了 袁 的 催 命 鬼 。 有 人 用 中 药 方 剂 中 的 汤 头 名, 写 了 这 副 对 联 , 予 以 辛 辣 的 讽 刺 , 用 语 双 关 , 堪 称 中 药 联 中 的 上 乘 之 作 。

4.【医药典故】中药名记趣

中药与四季:春砂仁、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

中药与气象:风茄子、云茯苓、雨伞草、雪里青、雷公藤。

中药与空间:东白芍、西青果、南贡实、北沙参、人中白。

中药与五味:酸枣仁、甜石莲、甘草、苦参、辣蓼草、五味子。

中药与地理:望江南、河白草、海金砂、洋金花。

中药与五行:阴地蕨、阳起石、金石斛、木棉花、水獭肝、火麻仁。

中药与生肖:鼠曲草、牛蒡子、虎杖根、菟丝子、龙骨、蛇含石、马勃、羊踯躅、猴枣、鸡骨香、狗肝莱、猪牙皂。

中药与数字:一见喜、两面针、三个虎、四叶参、五加皮、六月雪、七月莲、八月扎、九香虫、千年健、万年青。

5.有谁知道有关个别中草药的神话故事

当归

古时候,有个青年名叫王福,勤劳善良,靠采药与母亲相依为生。离他家几百里外有座高山,据说山上长有很多神奇的药草,由于山高路险,加上毒蛇猛兽横行,所以很少有人敢去,去了也是无回。王福很想去探个究竟。他想自己身强力壮,应该无所畏惧。当他征求母亲意见时,其母想挽留儿子,不便直说,就建议他娶了亲,成了家再走。王福遵照母亲意思,择期成家。成家后,仍念念不忘进山之事。最后终于有一天,他对泣不成声依依不舍的妻子说:“我若三年不归,你可另嫁他人。”次日,毅然出门上山去了。母亲日盼夜望,转眼三年过去了,仍不见儿子回来,估计必死无疑。王母通情达理,遵照儿子的托咐,劝媳妇改嫁。谁知媳妇改嫁不到半月,王福竟满载名贵药材而归。他见妻子改嫁,后悔不已。见面时,他指着药材说:“原来打算卖掉药材,给你置衣物首饰。如今你既已改嫁,就把这些药材送给你吧。”两人抱头痛哭。新妇悲痛感伤,忧郁成疾,月事不调,骨瘦如柴。她拿起王福带回的药材,生啖活吞,企望中毒,了却此生。谁知吃了以后,她反而月经通调,日益康复。后人便取唐诗中“正当归时又不归”中的“当归”两字,做了此药名称。

白头翁

有个年青人闹肚子,一阵一阵地疼得直冒汗。他忍着痛,捧着肚子去找医生,恰巧医生被别人请去了。年青人只得回家。不料,他走在半路上又疼上了劲,疼得他肠如刀绞、行动不得,只好躺在地上。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走来,他问年轻人:“你怎么睡在这几呀?小伙子!”

年轻人答道:“我正在闹肚子疼坏啦!”

“怎么不去看医生?”

“医生不在家呀。”

“那就找点药吃啊!”

“让我哪里找去?”

“嘿,你身边不就有治闹肚子的药吗?”

“在哪儿?年青人急问。”

老爷爷用拐杖指着路边一颗果实上长着白毛的草,说:“这东西的根就是药。你挖回去煎汤,只要连吃三剂就好。”

“真的吗?”

“你看,我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能说瞎话吗?告诉你吧,这是我家独传的秘方,就借你的嘴传给世人吧。”

老爷爷说完,转身走了。

年青人还是半信半疑。过了一会,他觉得肚子好受了一点,就挖了几棵果实上长着白毛的野草回家了。到了家,他并没有煎汤吃。可是到了下半夜,肚子又疼起来,泻肚子的次数也增多了。年青人实在受不住了,只好试试老人的办法。他把那些野草的根子洗干净,又切了片、煎成汤。这天晚上,他喝了一剂;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一剂……到第三天,肚子竟不疼了,也不泄了。年青人十分高兴。

后来,邻居中有许多人得了痢疾。那个年青人就扛上铁锹,到村外荒地里去挖这种药草。他挖了一篮子回来,送给病人。病人吃过都好了。人们问年青人:“你什么时候学会医道啦?”

年青人便对大家讲述了老爷爷传授单方的故事。

人们又问:“哪儿的老爷爷?”

“我忘问啦。”

“这叫什么药草呢?”

“老爷爷没说。”

年青人十分后悔。过了几天,他来到上次碰见老人的地方,想找到老人,当面致谢。可是,问来问去,怎么也打听不出那位老人的来历和下落。大伙都说:“没有见过这么一位老先生啊!”

年轻人很失望。他坐在与老人相遇的道边上发愣。这时,他看见土梗上有一颗长满白毛的药草,正随风轻轻摇动。那长着白毛的药草,多像一位白发老头啊!年轻人惊叫道:“哎呀,那位老爷爷怕是南极仙翁显圣,亲传秘方来了吧!对,不能让后辈忘记那位传药的老爷爷,这种草,就叫‘白头翁’吧。

白头翁有毒,自己不要随意用。

我不知道你另外讲的两味,就推荐一味吧

6.【医药典故】沙苑子的传说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生了一位女儿,封为永乐公主。这个公主,名虽为永乐,可从生下到十四五岁,一直啼哭,没有安乐过一天。身子长得又瘦又小,面黄发焦,动不动就生病。李隆基贵为天子,对女儿的病却毫无办法,请了多少名医,吃了多少贵重药,仍无济于事。

不久,发生了安史之乱,李隆基带上杨贵妃仓惶出逃。永乐公主在乱军中与皇家失散,被贴身奶娘带到今日陕西沙苑一带。当时沙苑住着一位游乡道士,名叫东方真人,虽年过七十,却生得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了解到公主的身世后,东方真人收留了她们。因怕公主寂寞,还让公主和她的小女儿长寿生活在一起。公主到了民间,再不受什么宫禁礼法束缚,整天随少女们在野外游逛,或到山坡上去摘野果,或到沙滩上找白蒺藜。采来的白蒺藜除交东方真人作药用外,剩下的都供自己当茶喝。日子过得飞快,不觉三年过去了。公主干黄的双手变得红粉粉、胖乎乎的,焦枯的头发犹如墨染了一般,原来黑涩的刀条脸也变得又圆又胖,衬上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漂亮极了,简直就像换了个人。

后来,官军收复了长安,朝廷诏令天下,寻觅永乐公主。公主见到文告,挥泪与东方真人告别。临走时,东方真人送给公主一个葫芦,告诉她里边装的就是她平日采来白蒺藜,让她带回去,每日取三五粒泡茶喝,可永保身强体健。公主回到长安时,玄宗已退位,由她的哥哥肃宗当政。公主谢过皇兄重封,将药物呈上,并详细地说了白蒺藜的妙用。肃宗听后,将信将疑,一连试用了半月,果觉神清气爽,耳聪目明,精神倍增,又想起御妹小时候的样子,不禁对此药大加赞赏,令凤翔县每年进贡沙苑子入宫。从此这种沙滩上的野草,变成了一味名药。由于皇上下旨,将白蒺藜称作沙苑子,此药也因此得名。

沙苑子

为豆科草本植物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主产陕西、甘肃、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 秋末冬初种子成熟而果实尚未开裂时割除地上部分,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晒干。

【别名】沙苑蒺藜、潼蒺藜。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功效】补益肝肾、固精明目。

【应用】

1、补肾固精缩尿 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

2、补养肝肾明目 用于肝肾不足之目暗不明、头昏眼花。

【用量】9-12克。

【用法】煎服。

【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7.关于"泰山四大名药"的传说典故

泰山名药

泰山不仅以其雄伟壮丽,文化灿烂驰名中外,而且还以物产丰富、药材宝藏著称于世。据近代泰山名医高宗岳编纂的《泰山药物志》记载,泰山有“特产”药物60余种,“通产”药物500余味,其中泰山何首乌、四叶参、黄精和紫草被中医药界誉为“泰山四大名药”。

1. 泰山灵芝,是泰山的珍贵特产,传说是神农在尝百草中从泰山发现的,故称为“神草”。灵芝可治疗耳聋、关节病,保神益精气,坚筋骨,除虚劳,还可治疗神经衰弱、冠心病、高血压、肝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

2.

8.【医药典故】金银花的传说

金银花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村里,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小夫妻。小夫妻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孩,并给她俩起了好听的名字,分别叫“金花”和“银花”。金花银花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不久便长成了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她俩农忙时下田帮父母干活,闲时跟母亲一起拈针绣花、织布纺纱,并自习医书和上山采药,因此深得父母和乡亲们的赞赏。

一年初夏,村子里流行一种不知名的怪病。患病者无一例外地发热,高热不退,浑身上下泛起红斑或丘疹;病后不久即卧床不起,神昏谵语,随即命丧黄泉。村里的郎中均束手无策,外地的郎中均不敢进入,眼看全村人就只好等死了。在这危急的关头,金花银花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外出为乡亲们求医问药。而正在这时,她们父母也不幸患了此病。乡亲们都好心地劝她俩不要去了,以免求医问药不成,反而没法为二老送终。姐妹俩面露难色。这时,父母语重心长地说:“去吧!好孩儿!你们要尽快求得名医或好药回来,否则别回来见我们!”金花银花含着泪花,当即收拾行李干粮准备出发。乡亲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嘱咐她俩好好求医问药,父母由乡亲们轮流照顾,不必挂念,云云。

姐妹俩走遍千山万水,涉过无数激流险滩,足迹几乎遍及华夏大地,访遍中原名医,但名医们不是对该病一无所知,就是因路途遥远而不愿前往。一天,姐妹俩路过华山,到山上一座古寺院借宿。院中一老和尚问她们为何风尘仆仆,面露难色。姐妹俩直言相告。老和尚唏嘘不已,立即手指窗外远方对她们说:“离此九十九里处有一高山,山下有一草棚,棚内住着一位老郎中。你们不妨前往求教。”姐妹俩闻讯大喜,立即前往,九十九里的路程不到一个时辰就赶到了,只见草棚外围满了等候看病的村民。走进草棚里,但见一位童颜白发、面容睿智的老者正在为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农望、闻、问、切——想必这就是那位老郎中了。姐妹俩上前说明缘由。老郎中沉吟:“你们乡亲患的是热毒症……”说罢,他指着一屋子等着看病的农人对姐妹俩说:“这里也流行瘟疫啊,我离不开。不过,我可以教你们一个方法,就是到丘陵、山谷和树林边采集一种初夏开花,花儿成对生于叶腋,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严冬不落,叫‘忍冬’的草药,它能治好你们乡亲的病。”老郎中进一步介绍说:“这药的茎缠绕树木,长达数米,向左缠绕;中间空,多分枝,颜色棕褐。它开出的花瓣为棒状弯曲,长2至3分,宽1至3分;色黄白,毛细密;偶有卵形叶状苞片;萼筒无毛,萼片被毛;花冠管状,上部五裂,裂片与冠管近相等;雄蕊五根,子房下位。闻之清香,尝之微苦。”姐妹俩听罢,立即谢别老郎中四处采集,不久便满载而归。

由于操劳过度,姐妹俩回到家乡后就病倒了。虽然如此,姐妹俩还是亲自用采来的草药煎汤给乡亲们服用。乡亲们服药后病情很快痊愈。而她俩也在父母的呵护下和乡亲们的关怀下不久病愈。为纪念姐妹俩的功绩,乡亲们便把那种不知名的草药叫做“金花银花”。后来,大家便渐渐地把“金花银花”简称为“金银花”了。

此后不久,医圣神农闻讯来访,并把“金银花”带回去研究。研究得知,金银花性味甘、寒,归肺、胃、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等功效。于是,神农便把“金银花”广泛用于热毒症、乳痈、肺脓疡、肠痈以及疖、痈、丹毒等疾病的治疗,并把它记载在《神农本草经》里,一直流传至今。

9.【医药典故】奇香和奇臭的中药

香药物中,麝香为香中之香,其香浓烈持久,馥郁特异。麝香是鹿科动物麝雄体香囊内的分泌物,每逢求偶佳期,雄麝的香囊内便散发出奇芳异香,引诱雌麝与之相爱交配,以繁衍后代。麝香的主要成分是麝香酮,另外还含有脂肪、树脂、蛋白质(蛋白质食品)、无机盐类等,是开窍、通经、活血、散瘀的珍稀药材。

麝香的名贵可与黄金比美,每公斤达数万元。临床上常用于各种肿瘤、癌症(癌症食品)的治疗,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制成消瘤散,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有很多病人患脑出血、脑栓塞等造成身体半身瘫痪,恢复起来很慢,治疗很难。应用麝香配合治疗,往往能收到良效。有些病人患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影响生活美观,给病人造成痛苦,应用吊腺风膏加入麝香粉外敷,病人恢复很快,受到病人的欢迎。

阿魏是中药中最奇特无比的,以奇臭闻名。它之所以臭,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为有强烈臭气的有机硫物。要使用阿魏就不能嫌它臭不可闻,最臭者为最佳,不臭则不能治病。临床中常用于治疗抑郁症、精神病症、癫痫、昏厥等症,可以祛除痰涎,醒脑开窍。

麝香与阿魏,奇香奇臭,各有奇用。

药材典故

相关推荐:
  • 深蓝浅蓝典故(《浅蓝深蓝》的故事内容)
  • 玉蝉典故(玉蝉有什么故事吗)
  • 重利轻义典故(求关于重利轻义例子)
  • 马不欺母典故(马不欺母是什么典故)
  • 金台求贤典故(庭燎求贤的典故)
上一篇:陈星汉的伤心抖音说说(就让我做你眼中的山明水秀一树菩提) 下一篇:提成奖金入什么(奖金,提成计入什么科目)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明白;理解
承认错误的典故(有关善于承认错误,善于道歉的历史故事)
古代爱情典故(古代爱情典故)
鸳鸯典故(鸳鸯古指什么)
贾直言典故(阅读下列文言文贾直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7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