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母刺字&;精忠报国:即岳飞年轻时,他的母亲姚氏在岳飞的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来勉励他精忠报国、抗击敌军;
2、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领军战无不胜,多次击败金兀术等名将,并在1140年大胆深入金军后方,取得郾城大捷,威震中原。金兵云:“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3、莫须有&;风波狱&;三字狱;秦桧等主和派在岳飞撤军之后想要谋害岳飞,终与高宗一起以“谋反”之罪将岳飞、张宪、岳云三人逮捕并杀害在风波亭(1142)。在案件审理中,韩世忠曾去问秦桧说岳飞谋反有什么实证,秦桧回答“莫须有”(“也许有”或“难道没有吗);
4、直捣黄龙:岳飞1140年郾城大捷,连克颍昌、郑州、朱仙镇,距离故都仅有40余里之路。中原收复之胜利在望,岳飞喜悦之余,和麾下将领说:“直抵黄龙,与诸君痛饮尔!” 足见其豪情!
5、还我河山:岳飞的手书,现在杭州岳王庙。南宋绍兴四年(1134),岳飞自鄂州出兵进攻伪齐(金人立刘豫为帝,臣服于金)临行登船时说:“定叫贼人还我河山,飞不擒寇,誓不返渡。”
6、十二道金牌:岳飞大破朱仙镇,正欲乘胜追击重整河山,殊不知南宋朝廷内部主和派秦桧挑拨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让岳飞班师,岳飞含恨班师而还,不久即被杀害。
7、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飞大破朱仙镇,在汴京驻守的金兀术欲北撤。在出城时被一小童拦住,言:“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意思是南宋朝廷内部还有秦桧一干权臣,岳飞在外领兵能成功吗?金兀术听后拨马而还,并趁岳家军撤退之际乘势掩杀,岳家军损失惨重。
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见于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后成为勉励珍惜时光努力作为的名句。
9、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宁愿冻死了也不能拆老百姓的房屋,宁愿饿死了也不能抢老百姓的东西。这是岳家军的军令,岳飞一向军纪严明,也正因为如此,岳家军成了一支抗金铁军,深得民心。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追谥岳武穆王,为中国南宋时期的名将。
生平 岳飞幼年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1]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
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1124年21岁从军为宗泽部下,屡建战功,尝以八百岳家军大破万五金兵,声名大噪。
历官御前忠武统军、鄂州驻答诸军都统制使、河阳等三镇节度使。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
1134年(绍兴四年) ,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 1140年(绍兴十年)春,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南20公里),直迫金国首府汴京。
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主和派秦桧向宋高宗献计,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 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之后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死。
至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被处死的原因 岳飞父子被宋高宗处死的原因有多种说法: 宋高宗耽心如果岳飞取胜,可迎徽钦二帝回朝,宋高宗天子地位可能不保。但也有人认为宋高宗并不担心此事。
徽宗当时已死,而高宗和金国绍兴议和时屡次强调要迎钦宗回宋。后来由于金国的反悔钦宗才未被释放。
钦宗本人在执政时就已心生退意,高宗并不惧怕失去权利。 为讨好金人,以利和谈。
秦桧是金国奸细。此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无稽之谈。
岳飞由于深受重用而干涉高宗立嗣的问题。高宗本人无后,而岳飞屡次上书建议高宗为社稷安定着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讳。
岳飞用十二道金牌才被召回更显得拥兵自重。所谓“莫须有”罪名是指其拥兵干涉立嗣,不需要证实其谋反罪名就可处死。
一种大胆的猜测,岳飞可能是宋徽宗流落民间的儿子,赵构的兄弟。赵构因发现此事,才在短短的一年里由高度信任岳飞转而指示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文学中的岳飞 岳飞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剧故事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也是元代到清代,甚至辛亥革命时汉族反抗异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斗争的精神旗帜。这些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甚至民族偏见的作品已经将他“符号化”,以至于他真实生平反而无人问津。
孝道 在所有的故事中,岳飞被同时描绘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完美军人与恪守儒家道德规范的模范。这些故事有的强调他与生具来的民族主义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
这个民间杜撰的故事也体现了他的“孝道”,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社会有特殊寓意。 军事 有的故事强调他的军事天才,在《岳家军》等民间文学作品中,岳家军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让敌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他出师百战百胜,朱仙镇大捷,将金兵打得一败涂地。几乎所有的作品都着重描绘了他的个人悲剧,并把它和民族命运相联系。
. 政治 这些描写的共同范式如下:在战局顺利,本可直捣金国黄龙府的情况下,岳飞被南宋皇帝赵构十二道金牌招回,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这些描写体现了中国社会不自觉的“泛道德化”倾向,即用道德标准评价政治事件,把政治矛盾描绘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被诬陷至死而宁死不反,体现了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时为这些作品所肯定。这个道德悖论也成为后世争议的焦点之一。
在明代话本《黄龙府》中,作者采取了反历史主义的立场,将历史改写为岳飞打败金朝军队,“直捣黄龙”。关于冤屈与忠诚的类似的命题也可以在《水浒传》这样的作品中被发现。
事实上,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关于岳飞的诸多争议还在继续。比如说,,在五六十年代,官方历史学家就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批判他的“愚忠”。
到了20世纪后期,基于中国已经是,而且根据官方意识形态也一直是“多民族国家”的现实与历史,教育部负责中学历史教学的机构曾经发文,不再将其作为“民族英雄”来歌颂,但这只是个别事件。如由余桂元主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提到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
这种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
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追谥岳武穆王,为中国南宋时期的名将。
生平 岳飞幼年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1]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
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 1124年21岁从军为宗泽部下,屡建战功,尝以八百岳家军大破万五金兵,声名大噪。
历官御前忠武统军、鄂州驻答诸军都统制使、河阳等三镇节度使。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
1134年(绍兴四年) ,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 1140年(绍兴十年)春,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南20公里),直迫金国首府汴京。
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主和派秦桧向宋高宗献计,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 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之后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死。
至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被处死的原因 岳飞父子被宋高宗处死的原因有多种说法: 宋高宗耽心如果岳飞取胜,可迎徽钦二帝回朝,宋高宗天子地位可能不保。但也有人认为宋高宗并不担心此事。
徽宗当时已死,而高宗和金国绍兴议和时屡次强调要迎钦宗回宋。后来由于金国的反悔钦宗才未被释放。
钦宗本人在执政时就已心生退意,高宗并不惧怕失去权利。 为讨好金人,以利和谈。
秦桧是金国奸细。此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无稽之谈。
岳飞由于深受重用而干涉高宗立嗣的问题。高宗本人无后,而岳飞屡次上书建议高宗为社稷安定着想早日立嗣,犯了高宗的忌讳。
岳飞用十二道金牌才被召回更显得拥兵自重。所谓“莫须有”罪名是指其拥兵干涉立嗣,不需要证实其谋反罪名就可处死。
一种大胆的猜测,岳飞可能是宋徽宗流落民间的儿子,赵构的兄弟。赵构因发现此事,才在短短的一年里由高度信任岳飞转而指示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文学中的岳飞 岳飞充满传奇色彩的悲剧故事成为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也是元代到清代,甚至辛亥革命时汉族反抗异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斗争的精神旗帜。这些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甚至民族偏见的作品已经将他“符号化”,以至于他真实生平反而无人问津。
孝道 在所有的故事中,岳飞被同时描绘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完美军人与恪守儒家道德规范的模范。这些故事有的强调他与生具来的民族主义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
这个民间杜撰的故事也体现了他的“孝道”,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社会有特殊寓意。 军事 有的故事强调他的军事天才,在《岳家军》等民间文学作品中,岳家军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让敌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他出师百战百胜,朱仙镇大捷,将金兵打得一败涂地。几乎所有的作品都着重描绘了他的个人悲剧,并把它和民族命运相联系。
. 政治 这些描写的共同范式如下:在战局顺利,本可直捣金国黄龙府的情况下,岳飞被南宋皇帝赵构十二道金牌招回,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这些描写体现了中国社会不自觉的“泛道德化”倾向,即用道德标准评价政治事件,把政治矛盾描绘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岳飞被诬陷至死而宁死不反,体现了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时为这些作品所肯定。这个道德悖论也成为后世争议的焦点之一。
在明代话本《黄龙府》中,作者采取了反历史主义的立场,将历史改写为岳飞打败金朝军队,“直捣黄龙”。关于冤屈与忠诚的类似的命题也可以在《水浒传》这样的作品中被发现。
事实上,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关于岳飞的诸多争议还在继续。比如说,,在五六十年代,官方历史学家就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批判他的“愚忠”。
到了20世纪后期,基于中国已经是,而且根据官方意识形态也一直是“多民族国家”的现实与历史,教育部负责中学历史教学的机构曾经发文,不再将其作为“民族英雄”来歌颂,但这只是个别事件。如由余桂元主编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中提到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对待我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
这种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
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
1.岳飞出世
2.拜师周侗
3.青灰纸
4.锋芒初露
5.牛皋出丑
6.相州应试
7.完婚回故里
8.周三畏赠剑
9.组建岳家军
10.宗泽赐宴
11.牛皋抢状元
12.枪挑小梁王
13.宗泽赠盔甲
14.群英结义
15.金兵犯中原
16.痛失两狼关
17.冰冻渡河
18.奸臣得势
19.二帝被俘
20.崔孝救主
21.岳母刺字
22.召英雄岳飞
23.青龙山告捷
24.岳飞挂帅
25.大战爱华山
26.分吃“萝卜王”
27.牛皋夺关完婚
28.反间计
29.立下奇功
30.雪中庆功
31.张用献关
32.智取何元庆
33.呼延灼战杜充
34i宋高宗在逃
35.宋高宗被困牛头山
36.黄机密献计
37.岳云投军
38,岳云聘亲
39.枪挑铁滑车
40,大战牛头山
41.大败金兀术
42.梁红玉奋战金兵
43.决战黄天荡
44.迁都临安
45.秦桧叛国
46.杨再兴归顺
47.痛失良将
48.双枪陆文龙
49.王佐施计入金营
50.岳飞收将
51.曹宁弑父
52.大破连环马
53.朱仙镇扬威
54.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55.三畏挂冠
56.被害风波亭
57.沉冤昭雪,一门忠烈
岳飞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
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
1、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 命令岳飞退兵。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2、三拒诏书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 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 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3、直捣黄龙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 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
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率领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
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4、十二金牌 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 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
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
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5、莫须有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
监察御史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 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
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参考资料:/。45.htm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2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