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
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 有一个民间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
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 不知足常乐的人,最有名的就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showAnnounce.php?topic_id=3040391&board_id=98&reply_num=5&tn=1138771929&lr=%D0%A1%BB%A2%D1%C0%A1%FA%C5%F4贪心不足蛇吞象 /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68。
1,胡九韶
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2,陶渊明
陶渊明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他心目中的美好完美的社会的追求,在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和谐的社会无一不体现出了陶渊明对于自己的理想的不懈追求。
3,许由隐于沛
尧听说许由很有才德,就到处去寻访,后来在沛泽找到了许由。
尧说:“十个太阳出来了,我还拼命的把火烧旺嫌光线不够,不是太辛苦了吗?你能当天子,那么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请让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推辞说:“你这样做是因为怕天下治理不好吗?既然你已经治理得很好了,这又是为了甚么呢?小鸟在树林里筑巢,只用一根树枝;鼹鼠在河里喝水,只不过满腹。还是把天下留给你自己吧!我要天下有甚么用?”
后来就跑到箕山下、颍水的南面,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终生也没有过问天下大事。
4,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5,辜鸿铭
辜鸿铭喜欢妻子淑姑的小脚,每当无聊时,辜就让她脱掉鞋子,然后低下头,如闻花香;而写作需要灵感时,他就会将淑姑叫进书房,让她把玉足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时捏时掐,自得其乐,一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辉。
辜曾对人津津乐道说:“前代缠足,实非虐政,我妻子的小脚,乃我的兴奋剂也。”康有为为此送过辜一张“知足常乐”的横幅,辜说:“康有为深知我心。”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今人错解:知道满足总是快乐的。最大的特点是安于现状。
这种错解,纠其根源是对《道德经》的错误理解,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没有必要刻意地去纠正它,但必须了解它的真正意思,让人们不在拿着这句话作为消极的理由。在《道德经》中,老子所讲之“道”都是教人不要“自满”,杯子里的水满了就装不进去水了,“满招损谦受益”吗,为什么在这句里反教人“知道满足”呢,可见后人之误,害人害已,阿Q极了。也是后人不理解《道德经》而批判《道德经》的理由。
正解:知识充足总是快乐的。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的译文:“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比中敌人利诱之计更大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是其印证。
有一名武士曾向一位当地有名的禅师请教说:“大师,世间到底有没有天堂和地狱?”禅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他说:“我听说你是一名有名的武士,今天看见你也不过如此,一点也不像一个武士,你还称自己是个武士吗?”武士听后大怒,举剑向禅师大声说:“你好没道理,你不说也罢,竟敢污辱我,我今天杀了你。”
禅师哈哈笑道:“你这把剑还是剑呀?我看这把剑只不过是一个破铜烂铁而已,岂能杀得了我。”武士气极,举剑便剌,此时,禅师一动不动地说:“你此举便是通向地狱!”武士一听,急忙收剑说:“大师我错了!”禅师此时哈哈大笑对武士说:“你现在正在通向天堂。
地狱和天堂在人一念之间,头脑中产生恶时便是地狱,产生善时便是天堂。”武士听后大悟便跪拜告辞。
篇一:《胡九韶》胡九韶,明朝金溪人。
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篇二:《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
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仍然很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扩展资料:胡九韶字凤仪,江西金溪人。
自少从学康斋(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抚州之崇仁人也。)。
家甚贫,课儿力耕,仅给衣食。每日晡,焚香谢天一日清福。
其妻笑之曰:“齑粥三厨,何名清福?”先生曰:“幸生太平之世,无兵祸,又幸一家乐业,无饥寒;又幸榻无病人,狱无囚人,非清福而何?”康斋奔丧金陵,先生同往,凡康斋学有进益,无不相告。故康斋赠之诗云:“顽钝淬磨还有益,新功频欲故人闻。”
语学者曰:“吾平生每得力于患难。”先生曰:“惟先生遇患难能进学,在他人则隳志矣。”
成化初卒。胡九韶的品质:乐观主义精神,知足安乐(幸生太平之世,无兵祸,又幸一家乐业,无饥寒;又幸榻无病人,狱无囚人,非清福而何)。
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进新神论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苏格拉底曾获得逃亡的机会,但他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参考资料:苏格拉底-百度百科胡九韶-百度百科。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
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满足的快乐的。 有一个民间故事: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
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
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不知足常乐的人,最有名的就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古今中外知足常乐的事例:
1. 第一个知足常乐的例子: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
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
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2. 第二个知足常乐的例子:平凡的生活最好。
从前有一只海鸟落到了鲁国都城的郊外,鲁国的国君把它迎到宗庙,设酒宴款待,演奏的是舜帝时期最隆重的音乐"九韶",膳食是猪牛羊都齐备的宴会最高规格的"太牢"。
鸟儿哪里见过这个阵势,眼花缭乱,惊惧忧愁,不敢吃一块肉,不敢饮一杯酒,三天就死了。
这是按照自己的习性来养鸟,不是按照鸟的习性来养鸟。鸟本来栖息在丛林,游戏在河洲,漂浮在江湖,以泥鳅和小鱼为食,随着鸟群飞翔和歇息,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最厌恶听到人的声音,现在可好了,弄得喧闹嘈杂,它怎么能受得了?
3. 第三个知足常乐的故事例子:知足常乐的农夫。
在非洲有一个知足长乐的农民。因为满足所以快乐,因为快乐所以满足。一天一个聪明的男人过来告诉他钻石有多么珍贵,拥有钻石可以带给他多大的力量。如果你拥有拇指大的一块钻石,你可以拥有属于你的城市。如果你拥有拳头那么大块的,你可能会拥有属于你的国家。说完以后他就离开了。
那天晚上农民无法入睡。他不快乐因为他不满足,他不满足因为他不快乐。第二天他做出安排,贱卖了农场,告别了家人,去寻找钻石。
他寻遍了非洲,一无所获。接着他寻遍了欧洲,仍然一无所获。当他到了西班牙的时候,心灰意冷,筋疲力尽,身无分文。他决定自杀,纵身跳进了巴塞罗那河,结果也没死。
回到家里,他看到买了他农场的那个人正在溪流边给骆驼洗澡,这条小溪可以流到农场。在小溪的另一边,早晨的阳光照到一块石头上,闪闪夺目,像一条彩虹。它是如此美丽所以他捡起石头带回家放在客厅。那天下午,那个聪明的男人又来了,看到了那块石头闪闪发光。他问农民:“你找到宝石回来了吗?”农民说:“为什么这么问啊?”他接着说道:“这就是钻石,当我看到它时我就认出来了。”
农民说那只是我从溪边捡的石头。来,我带你去看看。还有很多。他们到了溪边捡了很多以作确认。结果那些石头的确是钻石。而且农场里遍地都是钻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