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于一个初春时节重游洛阳。
旧地重游,人事巨变,于是以“惜往日”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的结构有些特别。
它是以今昔作对比,但它是先写今,再写昔,然后又归到今。忆昔是 全词的重点,并贯通全词,而不从换头处换意。
上阕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 梅花渐渐稀疏,冰水也逐渐消融,在东风的煦拂之中,冬天悄悄地 走了,初春也静静来临。
“暗换年华”,是全篇主旨所在。它指的是眼前自然界的变化,但也隐喻了 历时人事的变化,暗示了词人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
从“金谷俊游”以下,一直到下阕“飞盖妨花”为止,全都忆写旧游,而以“长记”两字领起。 “误 随车”固在“长记”之中,还涵盖了前面金谷园和铜驼路上的游赏。
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 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所以不要误以为“金谷”三句是写今而非忆昔。此处传达的亦是欢娱之情, 但与词中下阕后半部分所写今日的感伤心绪很不和谐,显然不属一时之事。
“长记”之事,可说者甚多,如游赏、登临、爱情、友谊等。本词仅写游赏,那首先记起的当是游览 名胜的情形。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所造的花园,在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宫前的闹市,因宫前立着 铜驼而得名。
洛阳是西晋的都城,金谷园、铜驼路则是这个古都非常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 所以诗 人们一说到洛阳,便多将其形之于歌咏之中。
初春时分,适值新晴,游赏美丽的名园,缓步繁华的街 道,其时春风方转,碧草未生,地上仍是一片沙土。 由于记起当年在名园、大道“细履平沙”,进而联想到使人难忘的“误随车”来。
士女倾城,春游 极盛,在那种“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之下,“误随车”是完全可能的。 尽管当时只是“误随”,却仍 引发词人温情的遐想,使他总是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无法忘却。
“正絮翻蝶舞”以下四句,写“误随 车”时的春景。艳阳高照,所以景色也就更为浓丽了。
“絮翻蝶舞”“柳下桃蹊”,乃是正面形容浓春。 满眼春色,而人自然也就“芳思交加”了,即满心愉悦。
而且,这浓丽的春光并非作者所能独占,而是 分散到“柳下桃蹊”住着的人家那儿去了。这个“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在,乱哄哄地呈现 着万紫千红的画面巧妙传达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并由昼入夜,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之景。 西 园是建安时代曹丕诸人游宴之地。
词中借用二曹诗文中的意象,写白天赏春归来,晚间又回到花园 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它的光辉;许多车子在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 损了路旁的花枝。
令人仿佛看到灯火辉煌、车水马龙的盛况。“碍”字和“妨”字,不但写出月朗花 繁,而且也点出灯光交相辉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兰苑”二句,承上启下,笔调由繁华人凄凉,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 换年华”遥相呼应。“兰苑”即指金谷、西园之类。
“是事”,犹言每事。往昔游乐多令人留恋,而“重 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深至。
当年西园夜饮是何等意气,今天酒楼独倚,却又如此消沉!夜色朦胧,既无飞盖而来的俊倡,也 无鸣笳夜饮的豪情,眼前不再是絮、蝶、桃、柳这样的春景,只是“时见栖鸦”而已。 这时候,人已苍 老,当然早已没有了交加的芳思,而老大无成,羁留异地,就很自然地想到故乡。
如今惟余归思,无 可奈何地暗中随着流水逝去罢了。
望海潮是柳永的,不是柳宗元的。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
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⑻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⑼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原发布者:李鹏亚
望海潮诗词鉴赏
【篇一:望海潮诗词鉴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赏析
《望海潮》也是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
1、柳永望海潮历史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
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
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2、姜夔扬州慢历史背景 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时作者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
完颜亮不久在瓜州为其臣下所杀。 根据此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扩展资料: 1、《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 宋代: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 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
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2、《扬州慢》原文 宋代: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
过去昔日繁花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
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 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
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海潮·东南形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慢·淮左名都。
望海潮是柳永的,不是柳宗元的。
译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
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水色山光。
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注释⑴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⑵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⑶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
近似;高下不齐貌。⑷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
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
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⑸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
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
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
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
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
泛:漂流。⑻高牙:高矗之牙旗。
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⑼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
图:描绘。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
此处指朝廷。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
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
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
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
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名字抹去。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到百度MP3搜索,有林志颖演唱的这首词(歌名就叫《望海潮》),也有单纯的背景乐。画面只能在网上弄了,这个不是非专业的人能做好的。
另外的建议:
1、讲词之前要讲传说,引出这首词 ,从而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十分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虽然说金主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不太可信,也许只是谣传。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2、要讲柳词的特点,特别是描写中铺叙的手法。可以拿来他的名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或是其他有铺叙特色的词来比较着讲,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柳词铺叙的魅力。
3、要展开讲词的风格,丰富同学们的知识面。比如词是如何分成婉约和豪放两派的,柳词如何是豪放派的代表;或说柳永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功绩和贡献,如何发展了长调(本词就是),也可以拿过去的小令来和长调对比一下,讲长调的优势。
4、讲柳永这个人,以人论词。把他如何求功名,如何作《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皇帝如何说“要何浮名,且去填词”,他最终自命为“奉旨填词柳三变”。这样的故事很精彩,也很有吸引力。
从本人学生时代的经历和后来的感悟来看,作为一个好老师,第一应该让学生们产生兴趣进而有求知欲;第二应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都是在于日常教学中的积累;第三应该营造好的气氛,比如多媒体视听等等。可能是一首短短的小词,但能过讲解,或是以之为载体,把更多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那是最有益的事情。看得出,您是一个好老师!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