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寓言《好鸥鸟者》出自《列子·黄帝篇》,原文如下:“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上也。”
这篇寓言收入了拙著《中华寓言精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11月第1版13-15页),今译如下:
海边有个喜爱海鸥的人,每天早晨到海上去,和海鸥一起游玩。海鸥来到他身边的,数以百计,接连不断。
一天,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听说海鸥都喜欢和你在一起游玩,你抓几只海鸥给我,让我也玩玩吧!”第二天,他再到海上去,海鸥只在天空中盘旋飞舞,再也不落下来了。
列子寓言中的这个爱好海鸥的人,和海鸥交上了朋友。他毫无机心和私心,每天和海鸥们在一起玩,海鸥飞到他身边来的,接连不断,数以百计。他很高兴,海鸥们也很高兴。这是因为他真心喜爱海鸥,海鸥也和他建立了互相信赖的感情的缘故。
但是,他和海鸥的这种友情并没有牢固的思想基础,经受不起考验。当他的父亲知道了这件事,要他抓海鸥来玩玩的时候,他同意了。这就破坏了他和海鸥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互相依赖的友谊和感情。他的不利于海鸥的机心一动,在他再同海鸥接近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来,海鸥也就随着提高了警惕,再见到他时,只在天空中盘旋飞舞,再也不飞落到这个人的身边了。
这个人和海鸥的交往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他真心喜爱海鸥,和海鸥一起游玩,彼此之间互相依赖,没有私心,没有猜疑,是值得称道的;而后一阶段,由于他父亲的煽动,他起了抓海鸥给父亲玩玩的机心和私心。破坏了他和海鸥之间的友谊,则是可憎恨的,应该受到指责。
这篇寓言,以人与海鸥的交游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朋友之间的交往要以诚相待,决不可做伤害对方的事,才能建立真诚的友谊,如果心中有鬼,甚至暗中打算做伤害对方的事,无论怎样掩饰,怎样隐蔽,总不免要露出马脚。当一个居心不良的所谓“朋友”的险恶用心被人察觉和发现时,就谁也不愿和他接近了。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提防那种口蜜腹剑的所谓“朋友”。
这篇寓言在流传过程中,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形成了“鸥盟”、“鸥鸟忘机”等语词和成语。“鸥盟”意思是与鸥鸟结盟、与鸥鸟为友,比喻隐者与世无争的生活。“鸥鸟忘机”,指像故事中的海鸥那样,完全忘掉机心,也用以比喻隐居生活,不以世事为怀,这就对原来寓言故事的寓意有所引申了,如南宋词人辛弃疾《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谪仙人,鸥鸟伴,两忘机。”根据故事的后半部分,形成了“鸥鸟不下”这一成语,用鸥鸟不肯飞下来,比喻察觉别人将加害于自己,注意防范,如《三国志·魏书·高柔伟》裴松之注引孙盛语,“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况信不足焉而祈物之必附,猜生于我而望彼之必怀,何异挟冰求温,抱炭希凉者哉。”孙盛语“机心内萌,则鸥鸟不下”九字,就是这篇寓言的后一部分高度精炼、准确的概括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
当时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
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
苏幕遮,是龟兹国每年都有盛大节日。
又名乞寒节。这个节日就是祈求冬天寒冷,天降大雪而来。
唐代传入中原,成为唐时的一个重要节日。每年七月初的时候开始。
编辑本段词牌来源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
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
后用为词调。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
近人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俞平伯《唐宋词选注释》)《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
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
《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又名:《古调歌》、《鬓云松令》、《云雾敛》、《般涉调》等。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馓子古时候称寒具。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写的《楚辞.招魂》篇中,就有:“粔籹蜜饵,有餦餭兮”的句子。粔籹蜜饵、餦\\\\\\餭是什么东西?宋代林洪考证:“粔籹乃蜜面而少润者”,“餦餭乃寒具食,无可疑也”。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过名为《寒具》的一首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
但有人说这不是刘禹锡写的,而是苏东坡为一个卖“寒具”食的老太婆写的广告宣传诗。且不管谁是原作者,但这首诗却把“寒具”这种油炸食品描绘得活灵活现,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足以令人垂涎欲滴了。那么寒具究竟是什么?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与之媲美的了。
为什么古人要吃“寒具”这种食品,其中还有一段传说。原来古代清明节前一日为民间的寒食节,要紧火3天。晋陆(岁羽)的《邺中记》有“冬至后一百五日为介子推断火冷食”的记载。说的是介子推曾伴随公子重耳一起过着流亡生活达19年之久,在重耳饿肚无食时,曾割股献君,可谓忠心耿耿。但重耳重新执政为晋文公后,在论功行赏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为此介子推带了母亲去了绵山隐居。晋文公一日忽然想起介子推,亲自带人去绵山寻找,不见,命令放火烧山,想赶出介子推母子。不料介子推守志不移,不肯会见晋文公,母子双双抱木而被烧死。为此晋文公十分悲痛,迁怒于火,下令介子推死前三日全国禁烟火,于是就有了寒食节。三日不动烟火,吃什么呢?那就是寒具,它过油炸制,能够储存不变质,保持酥脆不皮,当然时最理想的食品了。
一个人不管年龄多大,若能对一件事情由执着到痴醉,进而达到迷狂的程度,他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就会像个少年模样,富有童真童味了。
赏析: 这一首《晓步》,是王国维集子里难得的快诗。著名诗人、学者陈沚斋先生在《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里认为,这首诗作于光绪三十年春夏之交,其时王国维在海宁家居养病。
诗中的“百昌”,典出《庄子》,是“百物”的意思。第七句的“野鸥”,用了鸥鹭忘机这个典故,这也是古人诗中的熟典,黄庭坚的名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也是取用了这个典故。
最后一句的“旦旦”即“日日”之意。 《晓步》这首七律,语辞清新,意思浅近,其中“四时可爱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足为传世佳句,不让唐宋巨公。
晚唐诗人韩偓写过“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惟少年”这样的句子,王国维可能是受了韩偓的启发,但他此处写得比韩偓好,因为韩偓那两句只是对世事的陈述,而王国维不仅书写世事,“一事能狂便少年”更是流出了自家心事。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
汉族,浙江省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唐六典》:“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唐杜甫《槐叶冷淘》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至宋代,又有甘菊冷淘等。宋王禹傋《甘菊冷淘》诗:“淮南地甚暖,甘菊生篱根。。俸面新加细,溲牢如玉墩。随刀落银缕,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香敌兰荪。”;宋无名氏《西湖老人繁胜录》:“六月初六日。。[有]沫肉瀣淘、银丝冷淘。”宋 王溥 《唐会要·光禄寺》:“冬月,量造汤饼及黍臛,夏月冷淘、粉粥。” 仇兆鳌 注:“ 朱 曰:以槐叶汁和麪为冷淘。” 宋 陆游 《春日杂题》诗之四:“佳哉冷淘时,槐芽杂豚肩。” 明 徐渭 《春兴》诗之六:“柳色未黄寒食过,槐芽初绿冷淘香。”也叫“冷淘麪”。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夏至》:“夏至大祀方泽,乃国之大典。京师於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麪,即俗说过水麪是也,乃都门之美品。向曾询及 发展至近代,则为各种花色冷面,惟不用槐叶或甘菊,因而无其青翠可爱的颜色各省游历友人,咸以京师冷淘麪爽口适宜,天下无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