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
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宝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
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 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
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
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
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有效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
’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将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宝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
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
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 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
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
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
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
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有效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
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将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二)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
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三)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四)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
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
讳疾忌医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إ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إ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桓公仍旧不理睬他。إ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إ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还有魏征也李世民的故事
1、山中小寺住着两个和尚。一个和尚逢人便称赞,从不与人口角,人称善口和尚。另一个和尚则逢人便专挑别人的毛病,并因此常与人发生争执,人称恶口和尚。后来两个和尚同一天死去,他们见到了佛。
佛说:“将恶口和尚封为罗汉继续修行;将善口和尚送至地狱忏悔。”善口和尚道:“佛,我一生与人为善,从未骂过世人,为何将我送至地狱,我不知道我要忏悔什么?”佛说:“你只知行善,疏不知你行之善并非真善,实为恶善,被你称赞之人大都进入迷惘,自以为满,不思进取,以致误入歧途。
被恶口和尚骂过的人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自己的不完善处,而改过自新,最终走上了善道。你明白了吗?”“我明白了。”善口和尚说,“看来赞美害人比诽谤大得多呀!
2、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
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
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3、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酒。”车夫把清酒献上。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拿来干粮。郭君问:“你怎么准备的?”车夫回答:“我储存的。”又问:“你为什么要存这些东西?”
车夫答:“是为了让您在逃亡的路上充饥解渴用的。”又问:“你知道我将要出逃吗?”车夫说:“是的。”“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告诉我呢?”车夫回答说:“因为您喜欢别人说奉承话,却讨厌人家说真话。我想过规劝您,又怕自己比郭国灭亡得更早,所以我没有劝您。”
郭君一听变了脸色,生气地问:“我所以落到出逃的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车夫见状,连忙转变了话锋,说:“您流落在外,是因为您太有德了。”郭君听后又问:“我既然是有德的人,却要逃离国家,流落在外,这是为什么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德之人,只有您一个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
郭君听了之后,忘了自己是在逃难,十分高兴,靠在车前杨木上睡了起来,说:“哎呀。有德之人怎么受这等苦哇!”他觉得周身劳累。车夫用干粮垫在郭君头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后来,郭君死在田野里,被虎狼吃掉了。
扩展资料
忠言逆耳读音:zhōng yán nì ěr。
忠言逆耳释义:意思是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
忠言逆耳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忠言逆耳出处释义:好药喝到嘴里感到很苦,但聪明的人会勉励自己喝下去,因为他知道喝下去能治愈自己的疾病;忠诚的言词听起来不舒服,但贤明的君主会听从它,因为他知道听从忠言能获得成功。
典出《史记 淮阴侯列传》。
全句是:毒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原文〕耳中常闻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进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悦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毒中矣. 〔译文〕耳中常常听到一些不中听的忠言,心里常常想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这才是修炼道德品行的磨刀石.如果听到的全是令人高兴的话,遇到的全是得意洋洋的事情,这样就等于把自己的一生浸泡在毒酒里一样. 〔评说〕人常说”良药苦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只有听得不同意见,广纳群言,才可以吸收好的建议,哪怕是真正的逆耳之言,也要虚怀若谷,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易起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躁用事,须努力去克服。
1、山中小寺住着两个和尚。
一个和尚逢人便称赞,从不与人口角,人称善口和尚。另一个和尚则逢人便专挑别人的毛病,并因此常与人发生争执,人称恶口和尚。
后来两个和尚同一天死去,他们见到了佛。佛说:“将恶口和尚封为罗汉继续修行;将善口和尚送至地狱忏悔。”
善口和尚道:“佛,我一生与人为善,从未骂过世人,为何将我送至地狱,我不知道我要忏悔什么?”佛说:“你只知行善,疏不知你行之善并非真善,实为恶善,被你称赞之人大都进入迷惘,自以为满,不思进取,以致误入歧途。被恶口和尚骂过的人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明白了自己的不完善处,而改过自新,最终走上了善道。
你明白了吗?”“我明白了。”善口和尚说,“看来赞美害人比诽谤大得多呀!2、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到咸阳后,进入秦宫探看。
但见宫室华丽,各处室物不计其数,都是他从未见到过的。每到一处,许多美丽的宫人向他跪拜。
他越看越感到新奇,兴味也越来越浓。于是,打算就住在宫内享受一番。
刘邦的部将樊哙发现刘邦要住在宫中,问他说:“沛公(指刘邦)是想有天下呢,还是只想当一个富家翁呢?”刘邦回答说:“我当然想有天下。”樊哙真诚地说:“臣进入秦宫里,见到里面的珍奇财宝不可胜数,后宫中美人数以千计、这些都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东西啊。
望沛公迅速返回霸上,千万不要留在宫中。”刘邦对樊哙的劝谏不以为然,还是准备住在宫中。
谋士张良知道这件事后,对刘邦说:“秦王无道,百姓造反,打败了秦军,沛公才能来到这里。您为天下除掉害民的暴君,理应克勤克俭。
如今刚入秦地,就想享乐。俗语说:忠诚正直的劝告往往不顺耳,但有利于行为;含毒的药吃的时候很苦,但有利于疾病。
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忠告。”刘邦听了,终于醒悟过来,马上下令府库封起来,关掉宫门,随即率军返回霸上。
3、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酒。”车夫把清酒献上。
他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拿来干粮。
郭君问:“你怎么准备的?”车夫回答:“我储存的。”又问:“你为什么要存这些东西?”车夫答:“是为了让您在逃亡的路上充饥解渴用的。”
又问:“你知道我将要出逃吗?”车夫说:“是的。”“那你为什么不事先告诉我呢?”车夫回答说:“因为您喜欢别人说奉承话,却讨厌人家说真话。
我想过规劝您,又怕自己比郭国灭亡得更早,所以我没有劝您。”郭君一听变了脸色,生气地问:“我所以落到出逃的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车夫见状,连忙转变了话锋,说:“您流落在外,是因为您太有德了。”
郭君听后又问:“我既然是有德的人,却要逃离国家,流落在外,这是为什么呢?”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德之人,只有您一个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郭君听了之后,忘了自己是在逃难,十分高兴,靠在车前杨木上睡了起来,说:“哎呀。
有德之人怎么受这等苦哇!”他觉得周身劳累。车夫用干粮垫在郭君头下,自己悄悄地走了。
后来,郭君死在田野里,被虎狼吃掉了。扩展资料忠言逆耳读音:zhōng yán nì ěr。
忠言逆耳释义:意思是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忠言逆耳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忠言逆耳出处释义:好药喝到嘴里感到很苦,但聪明的人会勉励自己喝下去,因为他知道喝下去能治愈自己的疾病;忠诚的言词听起来不舒服,但贤明的君主会听从它,因为他知道听从忠言能获得成功。
[zhōng yán nì ěr]
忠言逆耳
逆耳:不顺耳,不中听。忠实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成语解释:
逆耳:不顺耳,不中听。忠实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在现实中,忠言逆耳并不一定利于行,因为逆耳的忠言往往会使人产生抵触情绪,较难达到改正缺点错误的目的。如果能把相同的劝告,以顺耳的忠言表达,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成语典故: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大军攻占咸阳,进入秦宫,见美女如云,珍宝无数。他打算住在宫内享受,樊哙劝他以天下为重。刘邦不以为然。谋士张良说这正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且忠言逆耳利于行。刘邦听从劝告退兵驻守霸上等待项羽的到来。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常与“良药苦口”连用
近义词:良药苦口、持平之论
反义词:甜言蜜语、花言巧语、口蜜腹剑
歇后语:虞公不听宫之奇劝阻。
1、春秋时期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时,官员和百姓都来庆贺,说的全是吉祥话。不料,有个老伯身穿孝衣,头戴白帽,前来吊唁,令人倍感惊愕。孙叔敖问其故,老人答道:“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孙叔敖闻听此言,不禁大为悚惧,遂谦恭地再三请教。老人谆谆告诫道:“位益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益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觉得老人说得非常有道理,表示自己一定会谨记在心。孙叔敖在位期间,楚国国力达到鼎盛,终成一代名相。
2、春秋时代,赵简子的家臣周舍,矢志对主人直言谏诤,每天拿着笔墨和简牍,紧随简子之后,记录其过失。日有所记,月见其效,年末回首,大有裨益。当周舍去世后,简子三年不闻己过。简子痛惜地说:“自从周舍死后,再也没人指出我的缺点过失。我担心,长此以往,国运堪忧啊。”
3、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4、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
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离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
5、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意思是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么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 “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讳疾忌医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公。
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公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公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公,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重了。
桓公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公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
桓公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公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五天以后,桓公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却早已经逃到秦国了。桓公不久就死掉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