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衡山的来源有很多的传说。
一说盘古开天辟地,死后化为山川林木,头为东岳泰山,脚化为西岳华山,腹化为中岳嵩山,右臂化为北岳恒山,左臂化为南岳衡山。一说是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追赶朱鸟,用神鞭将朱鸟打落变成南岳,所以大家在南岳古镇入口处所见的牌坊上便绘有朱鸟图案,南岳山徽“朱鸟”因此而来。
相传帝喾任命祝融担任火正之官。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一,他在担任火正时,以火施化,为民造福,能昭显天地之光明,生柔五谷林木,后世尊为火神。
后来祝融升天当了神仙,他把火种埋在了衡山的山里,谁知火种慢慢地燃了起来,南岳一时成了火海。衡山的山神急了,忙请东海龙王来救火。
老龙王降下雨水,可火不灭反而更大了。老龙王向观世音求救,观世音说:“只有打通衡山通向渤海的那条通道才可以灭火。”
龙王叫了手下800只龙,日夜不分,打通了那条通道。火灭了,但龙王还怕火再次燃起来,于是叫龙儿们日夜守候在那里。
冬天,天气寒冷,让火大一些,融化山上的雪水,给衡山以湿润和温暖。夏天,用泉水灌输,让火小一些,使天气能凉爽。
正是因为这样,衡山才会有这么舒适的环境。而在南岳大庙里还有那800只蛟龙在那儿守护这片山山水水。
因为祝融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
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即让他永远光明。
祝融峰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盖、天柱、祥光、烟霞、轸宿诸峰之上。在祝融殿的西边,有望月台,月明之夜,皓月临空,银光四射,景色格外明丽。
站在台上,欣赏月色,别有一番景象。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留有它的余晖。
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的:人间朗魄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
隋炀帝大业年间,下令改为上封寺。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门。
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观日台,现设有气象台。在观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观日出处”4个大字。
在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衡山有遍山遍岭的竹子,有楠竹、斑竹、毛竹、凤尾竹,还有箭竹、水竹和紫竹。
这里的竹子能够结竹米,可以吃。相传很久以前,祝融峰北面中山沟有座茅屋,住着一个名叫刘二的人,全靠打柴为生。
一天,他扛着扁担、带着弯刀上山去砍柴。看见一头大野猪正在拱竹笋吃。
他冲上前去,举起扁担向野猪猛刺。野猪惨叫一声,没命地逃跑了。
刘二把笋子扶正,用松土培好,还砍了几根杂树棍钉在四围,才又上山去砍柴。不久,那只竹笋长成了一根楠竹,青枝绿叶,又大又好看,刘二就把它移栽到自己的茅屋前面。
第二年又发了许多竹笋,很快成了竹林。刘二非常高兴,一有空闲,就给竹子培土送肥。
竹子越长越多,把刘二的屋子围得严严实实。有一年,衡山大旱,老百姓日子很难过,刘二也饿得头昏眼花,每天以野菜、树皮度日。
但是,再难他也舍不得砍竹子换粮吃。一天夜里,他似睡非睡,听到一个声音:“我是您亲手栽的那根大竹,名叫竹仙,您救了我的命,多年来,精心栽培,为了报答您的恩情,我们在竹子上结了竹米。”
刘二将信将疑,第二天一早,他走到竹林一看,一棵棵竹子上真的结了厚厚的一层竹米。竹米有麦粒那么大,长长的,两头尖,中间圆,淡黄色。
他摘了两升,拿回去煮成稀饭,一尝,香喷喷,软绵绵,就像稻米那么好吃。刘二连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乡亲,遍山遍岭的竹米帮他们度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饥荒。
从此以后,衡山的老百姓对竹子有了特别的感情。他们经常垦竹山,赶野猪,保竹笋,使南岳山的竹子长得越来越茂盛。
到了唐尧、虞舜时代,就有了帝王们到衡山巡狩祭祀的记载,也就是在那时,衡山才有了正式的封号“南岳”,相传那时的尧帝、舜帝、禹帝均到过南岳祭祀。《尚书》、《周礼》、《尔雅》、《山海经》、《水经注》等著述中都均有关于南岳衡山的记述。
后来,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尧帝曾经巡狩到衡山:舜……五月南巡,至于南岳。南岳,衡山也。
大禹治水时也曾在衡山杀马祭天地,在皇帝岩斋戒祈求上天帮助,获天赐金筒玉书,取得了治水方案,制服滔天洪水,功垂万世。
月21日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由距今1.8亿年前的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山岳主体。南起衡阳市城区的回雁峰,北至长沙的岳麓山,逶迤七十二峰绵延八百余里,南岳区境内有峰44座,其中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m(南岳古镇海拔98m),形似展翅高飞的朱雀,因地处亚热带与温带气候,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四季景色各异。“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李白《送陈郎将归衡》)。站在衡山最高峰,“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韩愈《游祝融峰》),天风浩荡,吹我衣襟,湘流五曲,奔来眼底,洞庭隐约,五岭迷离;罗青涌翠,层云翻腾;佛光时现,仙笛常闻;南山胜境,唯我岳神!
自古以来,南岳衡山,作为五岳名山享誉海内外。《尚书》、《周礼》、《尔雅》、《山海经》、《水经注》、《史记》均有记述。“衡山”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禹导水疏河,从“岷山之阳,至于衡山”。《尔雅·释山》东岳岱,西岳华,北岳恒,中岳嵩,江南衡。晋·郭朴在“江南衡”下注“衡山南岳”。
《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有衡山”。在“衡山”下注曰“南岳”。晋·郦道元《水经注》在“湘水又北迳衡山县东”下有注云:“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名紫盖,一名石菌峰,一名芙蓉峰……。”其后,记述衡山的专著有魏晋南北朝时徐灵期的《衡山记》、宗测的《衡山记》,宋代陈田夫的《总胜集》等。
根据汉代《甘石星经》所言,在古代九州中,正南面是荆州,荆州最著名山叫衡山。东汉的郑玄解释说,南岳衡山的名称是根据天上的星宿分野而来的。在上天为管注生死的星宿,在下则管生长发育,象一把秤一样,要保持两头平衡,所以叫“衡山”。因为衡山对应天上28星宿之轸翼,“度应玑衡”,即象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出天地的轻重,也能保持天地间的平衡,能够“铨德均物”,褒扬人间的真善美,惩治人间的假恶丑。2007年中央台春晚据此曾出一谜:“一物称起众群峰”。打一名胜,即“衡山”也。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风光秀丽,人文荟萃,素有“五岳独秀”“文明奥区”“中华寿岳”之美誉。
它南起“雁阵惊寒,声断衡阳止浦”的衡阳回雁峰,北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长沙岳麓山,横跨湖南省八个县市区,逶迤八百里,共72峰,其中南岳区境内有43峰,群峰巍峨,气势磅礴,正如清代著名学者魏源在《衡岳吟》中称赞道:“唯有南岳独如飞”。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登临峰顶,极目楚天,流盼崇山峻岭,便可领略到“如飞”的气势。
南岳衡山以其“历史悠久名气大、五岳独秀风光好、中华寿岳众人仰、佛道并存影响广”四大特色著称于世。南岳衡山1982年被国务院审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1984年建立衡阳市南岳区,管辖三乡一镇一个街道办事处(岳林乡、拜殿乡、龙凤乡、南岳镇、祝融街道办事处)人口5.6万,面积181.5平方公里,其中中心景区面积85平方公里。
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南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恢复和兴建了麻姑仙境、穿岩诗林、水濂洞、金刚舍利塔、中华万寿大鼎、高山索道等大小景观120余处;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2001年又获得全国顶级、湖南唯一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殊荣。南岳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旅游收入6亿多元。
衡山因地处五岳的最南端,故名南岳。南岳衡山,历史悠久,其来历有着众多美丽动听的传说:一说开天辟地的盘古,死后化为五岳,其头为东岳,足为西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腹部隆为中岳,他的毛发则变成了美丽的花草树木,给五岳添上华丽的服饰。
又说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追赶仙鸟,用神鞭打落朱鸟变成了南岳,朱鸟图案一直作为南岳的山徽,山上曾留下了神农采药的足迹。再说南岳称为衡山,是根据古代《周礼》、《春秋》、《星经》记载,衡山位处星度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度应玑衡”,象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天地的重量,能“铨德钧物”,所以名衡山。
又因轸星旁有一小星,名叫“长沙星”,此星主管人间苍生寿命(主长寿、子孙昌),而衡山古属长沙,所以南岳又有“寿岳”之称。自宋徽宗在南岳留下“寿岳”石刻和“天下南岳”题词后,“寿岳”之名更称于世,后人祝寿常称颂“寿比南山”指的就是南岳衡山;康熙皇帝在四十七年《重修南岳庙碑记》中的第一句话便是:“南岳为天南巨镇,上应北斗玉衡,亦称寿岳”;雍正十年上谕第一句话是“南岳为皇上主寿之山”,李白曾有诗称赞南岳为:“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这里的老人星指的就是寿星。
可以说以寿为景自古以来在南岳可谓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如万寿宫、延寿亭、仁寿阁、寿佛殿等。2000年在中华寿岳--南岳衡山筑中华寿坛,铸中华万寿大鼎,创造了寿鼎文化的二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进一步奠定了南岳衡山“寿岳”、“寿山”的特殊地位,形成了南岳独有的福寿文化内涵。
衡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风景区,秀丽的风光引人入胜,五里景不同,十里一重天,素有三个胜地,四绝,四海之称。三个胜地即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名的避署胜地,独特闻名的宗教胜地(即水火不相容,佛道不相存的佛道教,他们同存一山,同聚一庙,共存共荣);四绝指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四海即花海、林海、云海、雪海。
春观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赏雪是南岳四季风光特色。衡山之所以被誉为“五岳独秀”,是因她内秀于文,外秀于林。
南岳是中华文化的宝库,素有“文明奥区”之美誉。历朝各代的帝王天子,朝庭命官来岳祭拜岳神,以卫社稷,而福生灵。
唐宋以来,鸿儒巨学,文人骚客陆续来访,在此讲学论经,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动人的故事,南岳还是孕育和传播湖湘文化的摇蓝。南岳衡山无山不树,无处不绿,山青水秀,森林覆盖率高达80%,1700多树种,600多科目,30万亩风景林,5.7万亩原始次森林,其中有弥足稀有的珍贵树种,如号称活化石的千年银杏,濒临绝种、世界罕见的绒毛皂荚,富有神秘色彩的摇钱树、同根生、连理枝等等。
野生动物有锦鸡、竹鸡、大头平胸龟、穿山甲、野猪、狐狸等,是一座天然的生物宝库。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无霜期长,冰冻期短,具有夏凉冬寒、雨量充沛、雾多风大、气温垂直变化明显等特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71度,年平均气温14-18℃,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16.8℃,年降雨量1400-2100mm,雾日数达250余天。
南岳神在古代名声并不大,许多地方都有被称为南岳庙的,如洞庭湖畔、华山脚下蹬均有,唐玄宗时封为司天王,宋真宗加封为司天昭圣地。
南岳神人格化以后,传说的名字很多,如丹灵峙、朱丹、崇覃 (金禅氏长子)、伯益、崇黑虎、茹瑺等,但以金禅氏之长子崇覃的说法最为流行。 南岳神庙的主要职责 南岳神的主要职责是主星象分野,管水族鱼龙,上调和气,下拯黎民,阅校众仙,制命水神。
南岳神的名声虽不大,但还是很灵应。传说唐朝时有个叫刘山甫的人路过洞庭湖上岸旅游时见南岳神庙破烂不堪,香灯不续,便题了一首讽喻诗。
当夜刘山甫睡觉时梦见被南岳神责备。刘山甫顿时惊醒过来,风浪骤起,倒桅断缆,有船翻人亡的危险。
刘山甫便向南岳神表示悔过,并命人把诗版撤掉,这样才免于淹死在洞庭之中。现在除了在衡山上的南岳庙以外,各地已无南岳神庙,祀者也少。
七十二峰中,南起回雁峰,北至岳麓山,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五峰最有名。
最高峰为祝融峰,海拔1290米。 祝融峰 紫盖峰 云密峰 石廪峰 天柱峰 朝日峰 侧刀峰 惠日峰 碧萝峰 烟霞峰 金简峰 会仙峰 降真峰 仙岩峰 芙蓉峰 灵隐峰 碧云峰 栖真峰 灵芝峰 华盖峰 紫霄峰 喜阳峰 未帝峰 轸宿峰 柿蒂峰 灵应峰 瑰霄峰 石囷峰 香炉峰 日盖峰 女善峰 集贤峰 吐雾\巾子二峰 白马峰 马鞍峰 弥勒峰 碧鹫峰 白云峰 高奇\峡峙二峰 灵麓峰(岳麓山) 石榴峰 采霞峰 白石峰 永泰峰 九女峰 云龙峰 双石峰 明月峰 青岑峰 普贤峰 岣嵝峰 会善峰 潜圣峰 莲花峰 天堂峰 祥光峰 回雁峰 弥陀峰 屏障峰 永和峰 耆闍峰 灵药峰 碧岫峰 安上峰 灵禽峰 凤凰峰 文殊峰 瑞应峰 掷钵峰 云居峰 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回雁峰 回雁峰居南岳七十二峰之首,景区面积21312m2,是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雁峰之名来源有二:一曰北雁南飞越冬,至此气暖,不再南飞而北归;一曰山形似雁,张翼回翔。 回雁峰海拔96.8米,山虽不高,因历史名人的诗文以它为典故者甚多,文因景成,景借文传,故名扬天下。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佳句。伟大诗人杜甫曾居衡阳留下了“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的诗句。
杜鹤、高适、文天祥、范仲俺等都留有脍灸人口的诗文。又因明未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出生于此,南宋大理学家周敦颐从小在衡州舅父家成长,人文荟萃。
使回雁峰名胜古迹更是名溢中外。 回雁峰上最著名是雁峰寺,梁天监十二年(会元513年),宏宣法师选回雁峰创建寺院,武帝萧衍赐名“乘云禅”。
唐代改号为“山门寺”。明清之际建“寿佛殿”。
抗日战争,衡阳蒙难,千年古刹,在劫难逃。 1964年,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视察衡阳,倡导修复,辟为公园,部分完工,遇“文革”而停建。
1983年-1985年初,衡阳市人民政府重修回雁峰公园。景区有潇湘八景之一的“平沙落雁”;有衡阳八景之冠的“雁峰烟雨”;有金碧辉煌的雁峰寺,有雁城标志的雁雕;有凭吊王夫之的此君轩等二十多个景点。
赵朴初、唐天际、周轻鼎、当代书法名家的翰墨精品荟 萃,王勃、陈宗契等古代文人骚客的诗文,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为景区增添了光辉和文化内涵。 整个景区设计合理,布局巧妙,施工精细,亭台楼阁与树木花草相得益彰,小径通幽,闹中处静。
登上回雁峰,南望东州桃浪;北眺来雁,珠晖两塔;东瞰湘江如带,百舸争流;西看岳屏胜景,高楼鳞次,车水马龙,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南岳七十二峰的最高峰——祝融峰 祝融峰挺拔突起,高出芙蓉、紫盖、天柱、祥光、烟霞、轸宿诸峰之上,据新编《南岳志》载:祝融峰,海拔1289.8米,位于北纬27度18分6,东经112度41分05,是南岳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
它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命名的,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的大臣,人类发明钻木取火后却不会保存火种和不会用火,祝融氏由于跟火亲近,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
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
为了纪念他对人们的重大贡献,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让他永远光明。
祝融峰顶有祝融殿,原名老圣帝殿,明万历年间(1573—1620)始建为祠。现在的建筑是后来重新修建的,殿后岩石上装有石栏杆,北山风光尽收眼底。
在祝融殿的西边,有望月台,月明之夜,皓月临空,银光四射,景色格外明丽。游人站在台上,欣赏月色,较在平地上别有一番景象。
即使月亮西沉,这里也留有它的余辉。正如明代孙应鳌的诗所描绘的:“人间朗魄已落尽,此地清光犹未低。”
幽妙的情景,可以想见了. 祝融峰附近寺庙林立,其南面有上封寺,隋代以前叫光天观,是道教活动的地方。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下令改为上封寺。
上封寺的正前方是南天门。上封寺后的山上有观日台,现设有气象台。
在观日台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观日出处”四个大字,在秋高气爽,特别是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游人可以看到“一轮红日滚金球”的奇景. 七十二峰之尾---岳麓山 岳麓山地处长沙市西郊,为南岳七十二峰之尾,故称岳麓山。岳麓山林深竹密,景色清幽。
主要景点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禹玉碑、印心书屋、云麓宫等。岳麓书院为我国四大书院,始建公元976年。
大理学家朱熹曾于此主持讲学,学生过千。 麓山寺碑为岳麓书院最负盛名之古迹,刻有行书1413字,辞采华丽,笔法雄健,是唐朝大书法家李邕所撰书;爱晚亭在清风峡小丘上,取唐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是秋天赏枫的好去处。
参考资料:/htdocs/szdy/hunan.htm。
三山五岳,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瀛州、方丈三山,另以游旅胜地闻名的雁荡山、庐山、黄山也有被合称为三山之说。
三山五岳在中国虽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显得格外险峻。东、西、中三岳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处于南方,相对于中原稍远,继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南向扩展和中原文化的传播。
五岳是封建时代帝王加封的。 “史记集解”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帝王们为了“报天之功”,常以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在峰顶上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
东岳泰山
泰山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泰山巍峨陡峻,气势磅礴,被尊为五岳之首,被视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独尊”之说。“重于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岳华山
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千米,“自古华山一条路”,险居五岳之首。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北峰云台、中峰玉女五峰环峙,高擎天空,“远而望之若花状”,故有其名。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海拔1300.2米。气候条件较其他四岳为好,处处是茂林修竹,终年翠绿;奇花异草,四时飘香,自然景色十分秀丽,因而又有“南岳独秀”的美称。
北岳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10千米处,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山势陡峭,沟谷深邃。深山藏宝,如著名的悬空寺便隐匿其中。
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全长60多千米,主体部分在河南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嵩山少林寺名闻天下。
安徽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徐霞客曾两次游黄山,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奇。
江西庐山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浙江雁荡山
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
在衡阳市岣嵝峰山顶石壁上,镌立着一块高1.84米、宽1.40米的大石碑。
碑上镌刻着77个宇。字体奇古,有如龙蛇行走,恰似蝌蚪拳身。
传说这是为纪念大禹在南岳岣嵝峰治水的禹王碑。相传,大禹来南方治水,以岣嵝峰为营地,带领衡阳先民,斩恶龙、斗洪水,终于将洪水治好。
衡阳先民欢欣鼓舞,感激万分,纷纷要求在南岳衡山之岣嵝峰顶上,立碑为大禹治水记功。大禹十分谦虚,不肯答应,但衡阳先民执意要立,否则就不放他回北方。
大禹只得答应,却提出了条件:碑文要刻得奇古,如天文一般,百姓不能相识。于是,衡阳先民派来最好的石匠,将大禹提供的77个字样,全部镌刻在南岳衡山之岣嵝峰山顶的石壁上。
过了几百年之后,有天早晨,一位云游四海的老道士路经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岣嵝峰头,他在石壁下好奇地停下脚步,面对着碑文,一个字一个字地考证辨认起来。从早晨一直到傍晚,认出了76个字。
老道士兴奋不已,正要考证辨认最后一个字,忽然他感到脚下冰凉,好像被水浸了一般。他低头一看,只见自己正站在水中;他再回身一望,洪水就要齐天了。
他吓得面无人色,一下把所有考证辨认的碑文全忘记了。此时,就见那洪水也随着他的忘记,一下子全退了。
老道士望着退去的洪水,想着那刚才的景象,心凉胆颤。他想,这一定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
于是,下山通告全城:禹王碑文是天书,百姓不得相认,否则洪水淹天!传说是美好而又离奇的,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它并没有动摇文人学士考释碑文的信心,多少人为其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原碑石于1212年(南宋嘉定五年)最早发现于南岳衡山岣嵝峰,后来才摩刻于岳麓山头,故又称岣嵝碑。
明代杨慎、沈镒、杨时桥、郎瑛,清代杜壹,当代童文杰、曹锦炎、刘志一等人先后作“岣嵝碑释文”。许多考释者都没有突破“大禹治水”的框框,而一些学者则认为“禹碑”并非禹碑。
如曹锦炎认为岣嵝碑是战国时代越国太子朱句代表他的父亲越王不寿上南岳衡山祭山的颂词。而刘志一则认为岣嵝碑为公元前611年(楚庄王三年)所立,内容是歌颂楚庄王灭衡湘国的历史过程与功勋。
千古奇碑至今说法不一。
《幼学琼林》里面卷一第二篇《地舆》里的话,五岳就不用说了,饶州,古地名,今天的鄱阳县,潘阳就是今天的鄱阳湖;岳州,就是今天的岳阳市,青草:湖名。
亦名巴丘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西南,和洞庭湖相连。因南岸有青草山而得名,一说湖中多青草,冬春水涸,青草弥望,故名,因为现在与洞庭湖连在一起,已经成为洞庭湖的一部分啦。
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今天的镇江市有润州区,丹阳,即丹阳湖,古称“巨浸”旧名“南湖”,又称“西莲湖”。《太平府志》载:丹阳旧多红杨,一望皆丹,故曰丹杨,杨与阳同音,遂称丹阳湖,现在的丹阳湖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和江苏省高淳县相邻,鄂州,今天湖北省有鄂州市,洞庭,即洞庭湖,太湖,在今天太湖,位于江苏省南部,与浙江省相连,长江三角洲的南部。
它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