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的来历
湖北仙桃市,以前叫沔阳县。小时候就知道这个沔阳,是因为沔阳人在外面做生意的多,很多店铺上写着这个字“沔”,常常不知道是念 gai 呢还是啥,后来才知道是 mian。读书去武汉,坐车都要经过仙桃,又以为这里出产的桃子多呢。自从出了个李小双,知道仙桃的更多了。中国体操之乡,现在杨威奥运称王了,名不虚传啊。
再八卦一下,2006年,杨威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
仙桃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沔阳改仙桃是历史的误会
1986年10月,沔阳撤县建市,正式更名为仙桃,一个沿用千年的名称就此作古。从那以后,“千里送鹅毛”的典故被慢慢遗忘,取而代之的是关于仙桃的传说,因为没有根基,这些传说一个比一个荒唐,无法自圆其说。沔阳人郁闷了,好好的为什么要改成仙桃呢?
对于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周想生老人。周老是沔阳最后一个县委书记,也是仙桃第一个市委书记。可是周老的答案却令人吃惊,他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
??1985年底,按照事先的部署,沔阳县向荆州地区行署递交了县改市的请示报告,拟将沔阳县改成沔阳市。记住了,是沔阳市。公文经过地区行署、省政府逐级批转后,国务院于1986年5月正式批复,同意沔阳县改为仙桃市。平白无故冒出个仙桃市,行署发脾气了,认为沔阳有人捣鬼,县委书记首当其冲。真是天大的冤枉啊!周老劈头盖脸地挨了一通批评,到现在还蒙在鼓里。
原来批复上有这样一句话:“以便调整行政区划”。这是行署不愿意看到的。可以这样推断,仙桃市成立后,很有可能脱离大荆州,另立门户。最有可能的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将沔阳、天门、潜江、洪湖四块地域整合起来,由升格后的仙桃市管辖。记得有段时间,洪湖的区号好像也是0728,时间不长,又变回0716了。毫无疑问,这个计划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流产,但是仙桃市却再也变不回去了。
明明申请的是沔阳市,到头来却批了个仙桃市,简直莫名其妙。对行署好解释,白纸黑字,请示报告上写得清清楚楚,绝对没错!问题明摆着出在省里。一问,还真是。省政府有位叫王俊峰的副秘书长给了个解释,说了两个理由。一是湖北有个沔阳,四川有个绵阳,易混淆;二是“沔”字太生僻,迟早要简化掉的。
也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第二个理由。一二八师驻守沔阳时,王劲哉嫌“沔”字难写,要把右边改成“丐”,沔阳人不答应。要改都改,顺便把陕西的“陕”字也改了吧。因为“陕”的繁体字是耳朵旁边加个“大”字,“大”字里面夹两个“入”字,不好写,不如改成两个“人”字。王劲哉看沔阳人认了真,只好作罢。还有个传说,说“沔”字起初真的就是王劲哉想象的那样,一边是“水”,一边是“丐”,很不吉利。字面意思就是水灾频仍,满世界都是乞丐。不知是哪位皇帝可怜沔阳人,在“丐”字右边添了一小笔,改成“面”了,从此五谷丰登。“沔”字还真不好写,相信写错的不在少数,当年王任重给沔阳题词,也写了个错别字。
省政府讲了理由,行署还是不答应,督促沔阳连续写了五次报告,坚持把名字改回来。但是没用。开什么玩笑?国务院批了的,能随便改吗?这一拖就是五个月,挺不下去了,要定班子,要开展工作啊,于是匆匆忙忙开了个成立大会,算是功德圆满了。
到今天为止,恢复沔阳的呼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几乎所有沔阳人都想不通,海外沔阳籍同乡意见最大。但是木已成舟了,再改也不划算,成本太高。其实仙桃这名字也不错,是原先城关镇的称谓,很顺口。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仙桃早已闻名全国,尤其是体操,搞得风生水起,全世界都在关注。
仙桃改不改回沔阳,无所谓。仙桃人要向前看,高瞻远瞩,而不是对陈年往事耿耿于怀,固步自封。“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这样一首悲伤的歌谣,应该离我们越远越好
仙桃市古为沔阳县,1986年以驻地(治所)仙桃镇改今名。
古代,汉水之南,有一条名为 " 锦瑞河 " 的支流。该河绕龙华山的延脚,南流后而向东,形成 " 凤颈分流 " 的两河三岸三角洲的龙华山。嘉靖十年(1531年) ,沔阳州府派官驻此统领船运事务。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逼近沔阳,官府增兵驻守,取名曰 " 仙镇哨 " ,继而设行政机构于此,命名为 " 仙镇公署 " ,后命名为 " 仙桃镇 " ,一直沿袭。 1952 年,沔阳县治迁入仙桃镇, 1986年,撤县建市,以县治地名为市名。
扩展资料
仙桃市,前身是沔阳县,有 5000 多年的文明史。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夏、商和周时期沔阳为荆州域,春秋、战国属楚,秦隶南郡,汉、晋为云杜、竟陵地。公元 503 年 ,始置沔阳郡设沔阳县,因郡治在沔水之北而得名。
仙桃市的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沔阳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沔阳县人民政府,建国初期设沔阳专署。
1951年时沔阳隶属荆州地区,分沔阳南部置洪湖县。
1986年5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沔阳县,设立仙桃市。
1994年10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议批准,仙桃市列为省直管市(副地级市)。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仙桃 (湖北省省辖市)
仙桃,体操之乡,很具有发展的前途 仙桃市位于鄂中,地处江汉平原南部,汉江下游右岸。
东邻汉阳,西接潜江,南滨东荆河与洪湖、监利相望,北枕汉江同天门、汉川—衣带水。市治距省会武汉市82公里。
东西最大横距7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公里,形如翩飞彩蝶。总面积252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5%. 市境为冲积平原,西北高而东南低,地势平坦,起伏甚微。
西北郑场八屋台为最高处,海拔34.50米(吴淞基面,下同);东南角之五湖为最低处,海拔21.50米。全境地势约呈1/7000的坡度倾。
境内平原、水域大致构成“八地半滩份半水”的格局。 仙桃市属亚热带季风候区,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但时有旱涝、寒潮、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
光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34.8小时,平均每天5—6小时,日照率为46%,基本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年平均气温16.5℃,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剧烈。
一般1月最冷。极端最低气温-14。
2℃(1977.1.30);7月是热,极端最高气温39.3℃(2003.8.2)。无霜期258天。
沔阳民歌内容十分丰富,仙桃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据新修《沔阳志》载,大致可分为八种,即:号子、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革命历史民谣、新编民歌等。这些民歌大都产生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表达了他们悲喜的情绪和憎爱的情感,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沔阳花鼓戏为湖北地方剧种,又称沔阳花鼓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仙桃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在民间,盛传着“听了花鼓戏的哟喂哟,害起病来不吃药”的美誉。
传统剧目有《十三款》、《站花墙》等。 沔阳渔鼓是曲艺的一种,又称道情、道情渔鼓、筒子腔、南话筒。
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粗犷、高亢的唱腔,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颇负盛名。1952年以后,沔阳渔鼓演唱活动遍及湖北全省,1958年定名为湖北渔鼓。
沔阳道情又称湖北道情,是在沔阳打硪号子、沔阳花鼓戏、沔阳渔鼓的唱腔、曲牌基础上,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在表演、曲目、曲牌音乐上不断积累演变而成的一种曲唱艺术。沔阳道情音乐性较强,板腔丰富,地方风味极浓。
是湖北影响较大的地方曲艺形式之一。 沔阳皮影戏 沔阳皮影戏是仙桃众多的民间艺术中一朵绚丽的鲜花。
在我国皮影戏艺术行当中,沔阳皮影戏又以玲珑剔透的影象,优美抒情的唱腔、妙趣横生的台词,幽雅动听的拌奏而独具一格。沔阳皮影又分为上路子、中路子、下路子。
上路子腔借鉴民间小调如薅草歌、打硪歌和鸡鸣腔等,中路子腔融入了汉剧、楚剧等唱腔,诠释了沔阳皮影的海纳百川,下路子腔曲调婉转悠扬,是沔阳渔鼓腔的正源。 沔阳善书是一种以宣讲帝王诏会、劝人行善为内容,以韵白相间、讲唱结合为特点的曲艺形式,又称“讲圣渝”、“说贤书”等,民间称之为“太平书”、“化春福”和“哭善书”等。
大致形成于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流行仙桃全境及周边县市,以仙桃城区、沔城、胡场、通海口、沙湖、长埫口和西流河最为集中。旧时的讲唱活动很盛行,常有“五里三台戏”的场景。
九十年代,沔阳善书都不乏讲唱艺人和听众。 沔阳三棒鼓是一种技艺性的歌舞,曲艺的一种,其表演方式是:腰系鼓,颈挂锣,用两端嵌有铜钱的三根木棒,轮流抛于空中,双手一边丢棒,接棒,一面击鼓,一面敲锣,同时应节而歌,这是单人的玩法;二人表演时,更为精彩,一人丢棒接棒,击鼓歌唱,一人敲锣,并为丢棒者伴唱,棍棒时儿在空中划出三条晃晃的曲线,时儿变换成一个个多彩的花环,稳稳地接住,抛起,再接住,再抛起——那种精美的表演,让人看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沔阳小曲又叫“碟子曲”,或称“内河小曲”。汉水流域的一种“俚歌俗曲”,音调婉转,曲风细腻,有着“江汉平原”的鲜明色彩,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沔阳小曲演唱的形式简便灵活,表演形式可一人敲碟演唱,也可以配上丝弦二人或多人演唱。 沔阳雕花剪纸构图繁茂完整、黑白虚实分明、刀法流利工正、破工精细严谨、点划秀美匀称、线条舒展圆润、配景寓意传情、图案丰满均衡,具有写实兼写意、变形不失原形、艺术语言丰富、装饰风味浓烈的特征。
2008年,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入选联合国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仙桃市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剪纸艺术之乡”称号。
仙桃贝雕 仙桃贝雕《玉龙黄鹤舟》选用淡水珍珠贝壳,运用装饰手法,吸收中国绘画及玉、牙、木、石雕等传统艺术表现技巧,经精心设计、雕磨、组合,镶嵌、装饰而成。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国首届旅游购物节天马金奖,载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等大型工具书及有关画册。
仙桃麦秆画,又称麦秸画等,可上溯至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同时,麦秆画能保质上千年,不老化、不褪色,可用于家庭、办公室、宾馆、饭店和娱乐场所等。
仙桃麦秆画大胆吸收剪纸、贝雕、树皮画、羽毛画、书法、国画、烙画等诸多艺术元素,制造出了既有传统技艺,又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浅浮雕麦杆画,其艺术底蕴古朴典雅,端庄秀丽,栩栩如生,充满了浓郁乡土气息。 仙桃麦秆画 沔阳高跷龙灯把高跷、龙灯结合表演,风格独特,技艺高超,为人们所惊叹,是沔阳舞龙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
高跷舞龙人必须同时具备三大基本功:踩高跷的本事、舞龙灯的技巧、武术功夫。高跷龙灯关键看舞龙头的人,重要的是舞龙时,龙头要甩得开、转得圆,因为崇墉龙灯的下嘴是活动的,龙头向上时龙口张开抢珠,向下时龙口闭拢,活灵活现,极是好看。
沔阳高跷龙灯可玩花样、以天盘、地盘、地滚(俗称懒龙翻身)鱼咬尾、半边月、青龙盘柱、五岳(玩五张方桌)等十几种技艺,穿插进行。玩龙灯阵容强大,威武雄壮,成为仙桃民间传统舞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沔阳糖塑。
沔阳采莲船在仙桃春节文艺活动中,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采莲船与仙桃所处的地域有关,这里湖水茫茫,莲花飘香,乃鱼米之乡。
历来盛产莲藕,因而采莲船这一艺术形式在仙桃广为流传。仙桃采莲船又以独。
东方朔偷桃
东方朔偷桃的典故源于以下传说:汉武帝寿辰之日,宫殿前一只黑鸟从天而降,武帝不知其名。东方朔回答说:“此为西王母的坐骑‘青鸾’,王母即将前来为帝祝寿。”果然,顷刻间,西王母携7枚仙桃飘然而至。西王母除自留两枚仙桃外,余5枚献与武帝。帝食后欲留核种植。西王母言:“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原地薄,种之不生。”又指东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据此,始有东方朔偷桃之说。东方朔并以长命一万八千岁以上而被奉为寿星。后世帝王寿辰,常用东方朔偷桃图庆典 .
湖北仙桃,旧称沔阳,古称复州。
其建制上溯可至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堪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旧治沔城,曾为郡、道、府、州、县所在地,故尔古迹斑斓、文化底蕴丰厚,乃荆楚大地一座历史名城。
仙桃市建制已有1400余年历史,1986年撤县设市。 仙桃这个地名,很有传奇色彩。
它的由来有六种说话: 一、唐代贞观年间,回纥使臣缅伯高,奉国王命令,携一只仙鹅到唐朝进贡,途径沔阳境内,不料仙鹅展翅逃遁。仓促间,缅伯高只抓住一片鹅毛。
无奈,他只好硬着头皮将鹅毛进贡唐太宗,并奏曰:“仙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鹅逃遁,倒地哭嚎啕。
上奏唐天子,请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并回赠了一些中原特产给缅伯高。
后来,人们把仙鹅逃走的地方取名叫”仙鹅逃“,又称”仙逃”。久之,就由“仙逃”变成了“仙桃”。
二、明代时,因仙桃地处汉江和锦瑞河之间,地势呈桃形,故取名“仙桃”。 三、古时,仙桃名“尖刀咀”。
后人嫌“尖刀咀”不雅,取“尖刀”诣音为“仙桃”。 四、清代,有一老者装了一船桃子来此地出售,因质次价高,买者甚少,老者一气之下,将桃子掀入河中,此地帮名“掀桃”,后改为“仙桃”。
五、传说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时,将王母娘娘那五百年开花、五百年结果的仙桃饱食一顿后,还带了一些下凡,不慎失落一个在仙桃境内,这里就长出了一片桃林,结的桃子又红、又大、又香、又甜,人们吃了可以廷年益寿。“仙桃”由此而得名。
六、有一仙女路过沔阳一个小镇,只见这里景色秀丽,人杰地灵,就想试试这里的人心如何,于是挑了一担桃子在此叫卖。买者甚多。
她问:“你们买桃子给谁吃?”青年人说:“孝敬老人的。”老年人说:“是给小孩的。”
仙女一听,连声称赞这里的人都具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她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吃上桃子,便将没有卖完的桃子往地上一掀,顿时这里就长出了十里桃林,随之开花、结桃。
人们见了都高兴地说:“这是仙人仙法长仙树,仙桃仙花结仙桃。”大家除把树上的桃子摘下来分给每家每户外,还赠送给过往行人。
从此,这个地方就取名叫“仙桃”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