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故事〕公元200年春,袁绍派大将颜良作先锋,率兵东进,将曹操的东郡守刘延围困在白马.接着,袁绍又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黄河岩边开拔,准备渡河东进.此时曹操正在许昌与刘备的大将关羽饮酒.那关羽在徐州战败后便留在曹营效力.曹操忽然接到刘延的告急文书:白马被围,危在旦夕.曹操急忙召集众将领商议计策.谋士荀攸说:”袁绍兵力强大,不妨采用佯攻,偷梁换柱,分散他的力量.”曹操点头赞许.曹操率领大军行进在通往延津的山道上.一路浩浩荡荡,十分张扬,并传出消息:要渡过黄河,袭击袁绍后方.袁绍探得曹军行动的情报,急忙调出一支军队西去延津,准备迎战曹军.谁知曹操却趁春夜月色朦胧,悄悄地率领五万精兵,突然掉转马头,往白马方向急驰而去.第二天天刚放亮,颜良出账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曹军已到达离白马十里的土山前,正揺旗呐喊.颜良忙率军摆阵迎战.曹操阵中冲出关羽,手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旋风似地刮到眼前.颜良措手不及,被杀死在马上.袁军不战而溃.袁军残兵败将在撤退途中遇到袁绍,向他哭诉曹操如何解了白马之围.袁绍愤恨不已,誓与曹操决一死战.再说曹军解了白马之围后,又赶到延津.这日,南山坡的了望哨向曹操报告:袁军以文丑为先锋,黑压压一大片,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曹操面不改色,命人将粮车马匹散在路上.不久,文丑的骑兵与袁绍的后继部队相继赶到,争先恐后的抢夺粮食马匹,乱成一团.曹操这才下令将士冲杀过去.袁军自相践踏,死伤大半,文丑也死于乱军之中.从此,曹袁两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故事〕春秋末期的一年春天,齐景公用田穰苴为大将,抗击晋燕联军.穰苴说:”本人出身卑微,恐人心不服,望主公再派个有才能的人才好.”景公便派他的亲信大夫庄贾去做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日中午入营就职.到时不见庄贾到来,穰苴只得派人去请,发现庄贾正在后花园牡丹亭宴请宾客.眼看太阳已经西沉,穰苴派了三批使者去请庄贾,庄贾还是不到.穰苴只得独自登上将台,向全军将士发布命令,整顿军纪.直到太阳落山,庄贾才坐着四套马车缓缓而来.穰苴问他为何迟到?他嘿嘿一笑道:”亲朋好友为我饯行.”穰苴严厉说:”当将帅的听到号令就该上战场,哪有功夫吃喝?”庄贾仍嬉皮笑脸,百般辩解.穰苴回头厉声问军法官:”按照军法,无故误时,该当何罪?”军法官大声答道:”当斩!”穰苴当即下令将庄贾拉出辕门斩首示众.全军将士见状,无不吓得发抖.庄贾手下的人忙奔进宫去向齐景公哭诉.齐景公大惊失色,即派使臣梁邱据前往营救.梁邱据快马加鞭跑进军营.穰苴见了,厉声制止,问明来历,说道:”军中驰车,本该斩首,但既有君命,且饶你一死.”言罢,命人毁车杀马,吓得梁邱据不敢多发一言.从此,齐军上下无人不服田穰苴.由于齐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很快便击退了晋燕联军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故事〕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刘备死后,负起了”北定中原”的重任.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北上伐魏.他亲率三十万大军,一千只运粮木牛流马,经剑阁,直抵祁山大本营.魏国皇帝曹睿得知诸葛亮出兵的消息,焦急万分.他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军队,日夜兼程,赶到渭河,屯兵南岸,背水为营,阻挡蜀军.探子飞马来报:”诸葛亮亲自率领一支军队占领了五丈原.”司马懿大喜:”我早料到诸葛亮用兵谨慎,会以五丈原为依托,稳扎稳打.眼下我军只要坚守,疲劳蜀军,拖延时间,蜀军必败.”司马懿在渭南寨内坚守不出,任诸葛亮多次挑战,全不理会.一日,诸葛亮派使者送了一只装满女人衣物的大盒到司马懿账前,道:”将军甘心窟守士巢,和女人的行为又有什么两样?”司马懿大怒,正待发作.转念一想:这岂不是诸葛亮的激将法吗?立即压下怒气,欣然接受了东西,还笑问使者:”丞相起居如何?”使者答:”丞相日理万机,夜不能寝,饭量却不行.”魏军将领听说诸葛亮送来女人衣物以示侮辱,个个摩拳擦掌,十分愤怒,向司马懿请战.司马懿说:”天子命我坚守不出,如果诸位定要出兵,待我上奏.”众将领只好同意.使者回到蜀寨,将司马懿上奏朝廷请战一事禀报诸葛亮.诸葛亮正在病中,长叹一声道:”这是司马懿用的假痴不癫计.他是假装不能作主,其实是拖延时间,疲劳我军.”魏蜀两军相持百余日,仍难分胜负.这天,蜀军突然从五丈原撤退.司马懿觉得蹊跷,赶到五丈原蜀军营地察看,只见满地粮草战具,心想,莫非是诸葛亮死了.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病死军中的消息不久便得到证实.渭河两岸的百姓奔走相告:蜀军退入山谷,哭声震天,军中遍插白旗.司马懿这才率兵追赶.然而山道上满是蒺藜,人马行动迟缓.待魏军追到赤岸坡,蜀军早已走远.司马懿对众将领说:”蜀军不会再来,可以高枕无忧了.”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故事〕公元前204年,刘邦的大将韩信率一万精兵,东渡黄河,灭了魏国,又乘胜前进.十月,进入太行山,沿着偏僻山径,日夜兼程,赶往赵国.赵王歇得知汉军挺进赵国的消息,匆匆率领二十万大军,开到赵国西部的门户,太行山的重要关隘井陉,安营扎寨,准备御敌.赵王召集众将领商。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曳其轮也。 公元200年春,袁绍派大将颜良作先锋,率兵东进,将曹操的东郡守刘延围困在白马.接着,袁绍又亲自率十万大军,向黄河岩边开拔,准备渡河东进.此时曹操正在许昌与刘备的大将关羽饮酒.那关羽在徐州战败后便留在曹营效力.曹操忽然接到刘延的告急文书:白马被围,危在旦夕.曹操急忙召集众将领商议计策.谋士荀攸说:”袁绍兵力强大,不妨采用佯攻,偷梁换柱,分散他的力量.”曹操点头赞许.曹操率领大军行进在通往延津的山道上.一路浩浩荡荡,十分张扬,并传出消息:要渡过黄河,袭击袁绍后方.袁绍探得曹军行动的情报,急忙调出一支军队西去延津,准备迎战曹军.谁知曹操却趁春夜月色朦胧,悄悄地率领五万精兵,突然掉转马头,往白马方向急驰而去.第二天天刚放亮,颜良出账一看,大惊失色.原来曹军已到达离白马十里的土山前,正揺旗呐喊.颜良忙率军摆阵迎战.曹操阵中冲出关羽,手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旋风似地刮到眼前.颜良措手不及,被杀死在马上.袁军不战而溃.袁军残兵败将在撤退途中遇到袁绍,向他哭诉曹操如何解了白马之围.袁绍愤恨不已,誓与曹操决一死战.再说曹军解了白马之围后,又赶到延津.这日,南山坡的了望哨向曹操报告:袁军以文丑为先锋,黑压压一大片,排山倒海般压了过来.曹操面不改色,命人将粮车马匹散在路上.不久,文丑的骑兵与袁绍的后继部队相继赶到,争先恐后的抢夺粮食马匹,乱成一团.曹操这才下令将士冲杀过去.袁军自相践踏,死伤大半,文丑也死于乱军之中.从此,曹袁两军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在军事上,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
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不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廷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泰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
“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在军事上,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
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战不利,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
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不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庭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
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
泰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
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
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
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故事】 吕后杀韩信,历史众说纷纭。历史上的是非功过,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
这里并不想作什么评价,仅用此例,再次说明“偷梁换柱”的计谋,在历史上也往往发挥政治权术作用。 楚汉相争,以刘邦大胜,建立汉朝为结局。
这时,各异姓王拥兵自重,是对刘氏天下潜在的威胁。翦灭异姓诸王,是刘邦日夜考虑的大事。
异姓诸王中,韩信势力最大。刘邦借口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调到京城居住,实际上有点“软禁”的味道。
韩信功高盖世,忠于刘邦。当年楚汉相争,战斗激烈之时,谋士蒯彻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手,使天下三分。
韩信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辅佐刘邦夺得天下。而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心中怨恨至极。
公元前200年,刘邦派陈烯为代相,统率边兵,对付匈奴。韩信私下里会见陈烯,以自己的遭遇为例,警告陈烯,你虽然拥有重兵,但并不安全,刘邦不会一直信任你,不如乘此机会,带兵反汉,我在京城里接应你。
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决定伺机起事。 公元前197年,陈烯在代郡反汉,自立为代王。
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烯。韩信与陈烯约定,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袭击吕后及太子,两面夹击刘邦。
可是,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吕后与丞相陈平设下一计,对付韩信。
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陈烯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恐慌。
一日.丞相陈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烯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
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半夜时分,韩信被杀。
后世称“未央官斩韩信”。盖世英名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陈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
陈烯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三十六计-偷梁换柱
简介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原文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 而后乘之①,曳其轮也②。
注释
①句中的几个“其”字,均指盟友、盟军言之。
②曳其轮也:“语出《易经,既济》纷。既济,龄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处火上,水势压倒火势,救火之事,大告成功,故卦名“即济”。既,已经;济,成功。本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无咎也。”意为,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按语
阵有纵横,天衡为梁,地轴为柱。梁柱以精兵为之,故观其阵,则知精兵之所有。共战他敌时,频更其阵,暗中抽换其精兵,或竟代其为梁柱;势成阵塌,遂兼其兵。并此敌以击他敌之首策也。
解析
这则按语,主要是从军事部署的角度讲的。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列阵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枕。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观察敌阵,就能发现敌军的主力的位置。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阵容,暗中更换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一定使它的阵地无法由它自己控制,这时,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这是吞并这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另一股敌人的首要战略。
以上的这段按语,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军阀割据,所谓“友军”,不过只是暂时的联合而已,所以“兼并盟友”是常事。不过,从军事谋略上去理解本计,重点也可以放在对敌军“频更共阵”上。也就是多次佯攻,促使敌人变换阵容,然后伺机攻其弱点。这种调动敌人的谋略,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编辑本段探源历史渊源
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在军事上,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
偷梁换柱
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 战不利,借机兼并他的主力为己方所用。此计中包含尔虞我诈、乘机控制别人的权术,所以也往往用于政治谋略和外交谋略。秦始皇称帝,自以为江山一统,是子孙万代的家业了。但是,他自以为身体还不错,一直没有去立太子,指定接班人,宫庭内,存在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恭顺好仁,为人正派,在全国有很高的声誉。秦始皇本意欲立扶苏为太子,为了锻炼他,派他到著名将领蒙恬驻守的北线为监军。幼子胡亥,早被娇宠坏了,在宦官赵高教唆下,只知吃喝玩乐。
偷梁换柱之计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南巡,到达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附近),突然一病不起。此时,秦始皇也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连忙召丞相李斯,要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秦始皇在沙丘平召(今河北广宗县境)驾崩。李斯怕太子回来之前,政局动荡,所以秘不发丧。赵高特此去找李斯,告诉他,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扣在我这里。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狡猾的赵高又对李斯讲明利害,说,如果扶苏做了皇帝,一定会重用蒙恬,到那个时候,宰相的位置你能坐得稳吗?一席话,说得李斯果然心动,二人合谋,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赵高未用一兵一卒,只用偷梁换柱的手段,就把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为秦二世,为自己今后的专权打下基础,也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偷梁换柱,指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
“偷天换日”、“偷龙换凤”、“调包计”,都是同样的意思。在军事上,联合对敌作战时,反复变动友军阵线,借以调换其兵力,等待友军有机可乘、一败涂地之时,将其全部控制。
此计归于第五套“并战计”中,本意是乘友军作这则按语,主要是从军事部署的角度讲的。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
列阵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枕。
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观察敌阵,就能发现敌军的主力的位置。
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阵容,暗中更换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一定使它的阵地无法由它自己控制,这时,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这是吞并这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另一股敌人的首要战略 “偷梁换柱”,作为一个比喻,指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事物的关键部分,从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内部。
喜欢投机取巧依仗小计谋不劳而获;强盗向来只追利益,不务正业,不会有作为
1、古代作战,双方要摆开阵式。
2、列阵都要按东、西、南、北方位部署。阵中有“天横”,首尾相对,是阵的大梁;“地轴”在阵中央,是阵的支枕。
3、梁和柱的位置都是部署主力部队的地方。因此,观察敌阵,就能发现敌军的主力的位置。
4、如果与友军联合作战,应设法多次变动友军的阵容,暗中更换它的主力,派自己的部队去代替它的梁柱,这样一定使它的阵地无法由它自己控制,这时,立即吞并友军的部队。
5、这是吞并这一股敌人再去攻击另一股敌人的首要战略
6、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7、陈烯已死,皇上得胜,即将凯旋。韩信听到这个消息,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心中甚为恐慌。一日.丞相陈平亲自到韩信家中,谎称陈烯已死,叛乱已定,皇上已班师回朝,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请韩信立即进宫。韩信本来心虚,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结果被吕后逮捕,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半夜时分,韩信被杀。后世称“未央官斩韩信”。盖世英名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陈烯已死的消息,完全是谎言。陈烯叛乱,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
8、孙子兵法第二十四计“偷龙转凤”又名“偷梁换柱”。狭义的解释是欺上蒙下、盗弄政权,广义的解释是用卑劣的手段,把原货换了,拿假货色去欺骗人,就叫做“偷梁换柱”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