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解说】
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为王敦、王导的从子,深为二王所器重。后托病辞官,精于书法,史称“书圣”。传见《晋书》卷80。
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修禊,以消除不详。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人们集会于曲水之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直到停止流动,在谁面前,谁则取而饮之,叫做“流觞”。
王羲之素有“书圣”之赞誉。他最为后人所称道的作品是《兰亭集序》,号称“天下第一行书”。
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祓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王羲之挥毫书写诗序,即著名的《兰亭集序》。《晋书·王羲之传》:“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王羲之适逢酒酣,乘兴挥笔,意气飞扬,潇洒自如,写下这绝代书法佳品。酒醒之后,“更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可见在酒的帮助下使他写出了后世书法家所难以企求的艺术珍品,博得一代名君唐太宗的异常珍爱,推为王书第一,死后又殉葬昭陵,可见其有振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兰亭流觞”后成为脍炙人口的酒典和风雅之事。
“入木三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笔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透彻。成语出自唐朝张怀瓘的《书断》:“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功力很深,博采众长,却自成一家,数代人都称誉他为“书圣”(书法圣贤),至今有不少他的书法真迹和拓本流传世间。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说到书法,通常“秀丽体”以秀美见长却不免笔力柔软;而“苍劲体”笔力雄浑却常显粗硬。而王羲之的书法却脱俗得既秀丽又苍劲,可以称得上冠绝古今。所以,学习书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现今在他留下来的书帖中最著名的有《兰亭序》、《黄庭经》等。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摹着字的结构、间架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啊!虽然这个传说本身有些夸张,但是用以比喻书法功力好和分析问题透彻却十分贴切!
入木三分(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他七岁时就已写得一手好字,十二岁时,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了父亲珍藏的一本讲书法的书,就偷偷拿出来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父亲发觉了,对他说:“你看这本书还为时过早,等你长大一些,我再教给你书法技巧吧!”王羲之对父亲说:“如果我现在还看不懂这本书中所讲的东西,长大了再看这本书又有多少用处呢?”父亲觉得儿子的回答很有道理,于是就把多年珍藏的书放心地交给了儿子.王羲之从此爱不释手、聚精会神地日夜阅读,而且非常认真地按照书里讲的方法练习书法技巧.不久,他的书法就有了长足的进步.
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被世人所承认,许多人请他题字,收集他的墨迹.后来,王羲之曾出任右军将军,故世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王右军辞去官职,在会稽蕺(jí)山家里赋闲安居.有一次,王羲之在蕺山脚下发现有一贫穷老妇拿着十几把扇子在叫卖,但很久无人问津.王羲之可怜她,叫人拿来笔墨,在她的每把扇子上写了五个字.老妇见状,着急地问:“你在上面写字,我还能卖得出去吗?”王羲之微笑着问:“你的扇子卖多少钱一把?”老妇人答:“二十钱.”王羲之说:“你只要说扇子上的字是王右军写的,我不光保证你的扇子卖得出去,而且每把可卖一百钱.”老人拿过扇子,将信将疑地走了.等她到市场上按王羲之的嘱咐一吆喝,人们一哄而上,抢着买扇.十几把扇子一下子卖完了.老人这才相信了王羲之的话.
传说更神奇的是,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盛典,请王羲之将祝词写在祝版上.后来因为祝词需要修改,工匠们受命将祝版上的字刮掉.哪知他们拿起祝版一看,惊奇地发现每个字的笔痕都深入木中三分,犹如刀刻的一般.他们不由得赞叹不已.这个传说虽然带有夸张的成分,但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王羲之笔力的强劲.
“入木三分”在这个故事中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人们又用它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
东床快婿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入木三分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入木三分(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著名的书法家.他七岁时就已写得一手好字,十二岁时,有一次他偶然发现了父亲珍藏的一本讲书法的书,就偷偷拿出来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父亲发觉了,对他说:“你看这本书还为时过早,等你长大一些,我再教给你书法技巧吧!”王羲之对父亲说:“如果我现在还看不懂这本书中所讲的东西,长大了再看这本书又有多少用处呢?”父亲觉得儿子的回答很有道理,于是就把多年珍藏的书放心地交给了儿子.王羲之从此爱不释手、聚精会神地日夜阅读,而且非常认真地按照书里讲的方法练习书法技巧.不久,他的书法就有了长足的进步.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被世人所承认,许多人请他题字,收集他的墨迹.后来,王羲之曾出任右军将军,故世人又称他为王右军.王右军辞去官职,在会稽蕺(jí)山家里赋闲安居.有一次,王羲之在蕺山脚下发现有一贫穷老妇拿着十几把扇子在叫卖,但很久无人问津.王羲之可怜她,叫人拿来笔墨,在她的每把扇子上写了五个字.老妇见状,着急地问:“你在上面写字,我还能卖得出去吗?”王羲之微笑着问:“你的扇子卖多少钱一把?”老妇人答:“二十钱.”王羲之说:“你只要说扇子上的字是王右军写的,我不光保证你的扇子卖得出去,而且每把可卖一百钱.”老人拿过扇子,将信将疑地走了.等她到市场上按王羲之的嘱咐一吆喝,人们一哄而上,抢着买扇.十几把扇子一下子卖完了.老人这才相信了王羲之的话.传说更神奇的是,有一次皇帝在北郊举行盛典,请王羲之将祝词写在祝版上.后来因为祝词需要修改,工匠们受命将祝版上的字刮掉.哪知他们拿起祝版一看,惊奇地发现每个字的笔痕都深入木中三分,犹如刀刻的一般.他们不由得赞叹不已.这个传说虽然带有夸张的成分,但非常形象地说明了王羲之笔力的强劲.“入木三分”在这个故事中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人们又用它比喻见解、议论的深刻。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
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
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
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
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东床坦腹、入木三分、放浪形骸、崇山峻岭、意在笔先 1、东床坦腹 【拼音】dōng chuáng tǎn fù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
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坦腹的就是。
【典故】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释义】指女婿。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指女婿 【近义词】乘龙快婿、东床娇客 【成语示列】我是李府中小姐的保母,因老爷、夫人要聘公子东床坦腹。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六回 2、入木三分 近义词:力透纸背、铁画银钩 反义词:略见一斑 解释: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出处: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例子: 我们读这首诗,尤其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受。
(秦牧《手莫伸》) 成语故事: 王羲之是晋朝的大书法家。 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木匠拿去雕刻。
木匠在雕刻时发现王羲之写的字竟然已经深入木头达三分,赞叹道:“右军(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啊!” “入木三分”形客书法笔力强劲,也比喻见解深刻。 (出自唐•张怀灌《书断》) 3、放浪形骸 拼音: fàng làng xíng hái 近义词:放荡不羁、倜傥不羁 反义词:循规蹈矩、规行矩步 解释: 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
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例子:惟有与宝在一起,他才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份,~,领略“人贵适意”的真趣。(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4、崇山峻岭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近义词:层峦叠嶂 反义词:一马平川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 解释:崇:高;峻:山高而陡。
高大陡峻的山岭 出处: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例子:唐敖一心记挂梦神所说名花,每逢~,必要泊船,上去望望。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 5、意在笔先 拼音: yì zài bǐ xiān 近义词:意在笔前 用法:补充式;作主语、谓语;用于文章 解释: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意在笔前,然后作序。”
例子:所谓沈郁者,~,神余言外。(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参考资料 在线成语词典:/。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