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知名度很高。
出处:《汉书·刘辅传》:“天下不可户晓。”
《缴郑熙等免罪》宋·楼钥:“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 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典故:唐文宗时期,御史中丞李孝本因他人事发受到株连被杀后,他的女儿被召进宫,右拾遗魏暮认为这样做有违人伦,就上书劝阻,皇帝接纳他的意见并放了李孝本的女儿,皇帝在诏书中辩解说:“收李女入宫是为王子打扫宫殿,这不是家喻户晓的事。”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出处: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典故:尊翁一生,清慎勤三字,可当之无愧。(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出处:《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长恨歌》一篇,有声有色,可歌可泣。(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四)
典故:明·海瑞《方孝孺临麻姑仙坛记跋》:“国初方列之概,无异平原复生。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锋芒毕露:喻指言辞犀利,敢说敢为。也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还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典故:黄熙胤奉承地解释,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华而实《汉衣冠》二)
文种:
出自兔死狗烹的故事,在《东周列国志》里也有描述。文种和范蠡是越王勾践得以复国报仇的两大功臣。在功成名就的时候范蠡选择了辞官而去,同时他写信给文种劝说其激流勇退,理由是勾践这个人可以与其共患难,但不能共享福。文种对此很不以为然,继续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最终他因功高震主被勾践赐死。
诸葛恪:
出自《三国演义》。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儿子,小的时候就展现出了才思敏捷、天赋过人的特质,并且大家都认为他的才能超过了其父诸葛瑾。诸葛瑾不为有这个好儿子而感到高兴反而觉得诸葛恪会给家族带来不幸,他认为恪性格急躁、刚愎自用,而且太喜欢表现自己。果然,诸葛恪掌权后独断专行,引起众怒,最终被吴主孙亮与大臣孙峻设计杀死,自己的家族也被夷灭。
方仲永:
出自伤仲永的故事,选自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有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同县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对他父亲以宾客之礼相待,还有的人用钱求取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有利可图,每天带仲永着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仲永学习。仲永成年后终“泯然众人矣”(意为才能消失,与普通人无异)。故事的主旨虽是告诉人们后天努力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体现出了锋芒毕露的坏处,因为每天忙着显摆而耽误了修行从而更上一层楼的时间。
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的故事:
1942年8月,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 ,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整个计划的经费是20亿美元,总工作人数10万。
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协助奥本海默组织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的团队,1943年有4000名科学家进驻洛斯阿拉莫斯,著名的科学家费米、波尔、费曼、冯·诺依曼等大师级物理学家皆在其内。
开始原子弹的研发工作,泰勒因执意研究超级炸弹,跟奥本海默起了不少冲突,后来泰勒作证指控奥本海默同情共产党,造成奥本海默处境的困难。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原子弹,随后在阿拉摩高德沙漠上空引爆,并发出耀目闪光及冒起巨型蘑菇状云。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17秒,美国在太平洋蒂尼安岛上的空军基地朝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
当原爆乍起,他想到了古印度《摩诃婆罗多经》中的《福者之歌》:漫天奇光异彩,犹如圣灵逞威,祇有千只太阳,始能与它争辉。
奥本海默领导着整个团队完成了这场杜鲁门所盛赞的一项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有组织的科学奇迹。
从而不仅验证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威力,为尽早结束战争作出了贡献,也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成了举国上下人所共知的英雄。
扩展资料:
大学毕业后,奥本海默来到了欧洲,觉得自己当初的化学专业有些无聊,深深迷上了物理。彼时的人类物理世界,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1924年,德布罗依提出物质假说,1925年,海森堡提出矩阵力学,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1926年,薛定谔提出波动方程,波恩对波函数做出几率解释。
在一个崭新而宏大的物理世界面前,奥本海默立刻感到被深深吸引。他先是进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师从物理大神卢瑟福。
但卢瑟福认为这名天才弟子更适合理论物理,于是奥本海默受玻恩引荐去了著名的哥廷根大学。在那里。
奥本海默遇到了当时全世界物理学界的顶尖天才们玻尔、狄拉克、海森堡、泡利等等。这段学习生涯对奥本海默产生了巨大影响,也让自己的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
玻恩曾回忆奥本海默在他手下做研究生时,经常打断别人的演讲而走上黑板拿起粉笔开始写方程式这样会更好。
后来很多学生联合起来给玻恩写了一封抗议信,玻恩将这封信悄悄放在奥本海默很容易看见的地方,于是奥本海默后来参加讨论时就明显收敛了很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伯特·奥本海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