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经典故事 » 长江物产和典故(长江有哪些物产和典故)

长江物产和典故(长江有哪些物产和典故)

分类:经典故事 日期:2022-08-02 04:47 浏览:6 次

1.长江有哪些物产和典故

江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水土资源 全流域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36%。1995年流域人口平均占有水量约2300余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值。全流域共有土地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46亿亩,约占全国的24.3%,其中水田2.01亿亩,水旱比为5.8:4.2。

2.能源资源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居世界大河之首,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1.97亿kw,约占全国的53.4%,全部开发后相当于年产原煤5.6t。本流域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少,探明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7.7%5油在流域内的储量更少,累计地质储量约占全国的2.4%。

3.矿产资源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50%以上的有约30种其中钛、钒、汞、磷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80%一90%以上;铜、钨、锰 锑、铋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铁、铅、锌、钼、金、银等矿产 量占全国的30%以上。

长江物产和典故简单写,长江有名的物产和典故,长江有哪些物产和典故

2.长江有哪些物产和典故

长江物产资源 物产资源 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水土资源 全流域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36%。1995年流域人口平均占有水量约2300余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值。

全流域共有土地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46亿亩,约占全国的24.3%,其中水田2.01亿亩,水旱比为5.8:4.2。 2.能源资源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居世界大河之首,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1.97亿kw,约占全国的53.4%,全部开发后相当于年产原煤5.6t。

本流域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少,探明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7.7%5油在流域内的储量更少,累计地质储量约占全国的2.4%。 3.矿产资源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50%以上的有约30种其中钛、钒、汞、磷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80%一90%以上;铜、钨、锰 锑、铋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铁、铅、锌、钼、金、银等矿产 量占全国的30%以上。

4.森林资源 全流域有林地约7亿亩,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岷江、大渡河、嘉陵 江等河的上游。 5.旅游资源 长江流域山河壮丽、风光明媚、文化古迹众多,还有驰名中外风景旅游区、革命圣地和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

典故: 投鞭断流 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

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

」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於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

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

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犟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强大。

长江,物产,典故

3.中国最长的河流是长江有那些物产和典故

长江物产资源物产资源长江流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五大资源。

1.水土资源 全流域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36%。1995年流域人口平均占有水量约2300余立方米,高于全国平均值。

全流域共有土地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46亿亩,约占全国的24.3%,其中水田2.01亿亩,水旱比为5.8:4.2。2.能源资源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居世界大河之首,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1.97亿kw,约占全国的53.4%,全部开发后相当于年产原煤5.6t。

本流域的煤炭资源相对较少,探明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7.7%5油在流域内的储量更少,累计地质储量约占全国的2.4%。3.矿产资源 长江流域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占全国储量50%以上的有约30种其中钛、钒、汞、磷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80%一90%以上;铜、钨、锰 锑、铋等矿产储量占全国的50%以上;铁、铅、锌、钼、金、银等矿产 量占全国的30%以上。

4.森林资源 全流域有林地约7亿亩,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岷江、大渡河、嘉陵 江等河的上游。5.旅游资源 长江流域山河壮丽、风光明媚、文化古迹众多,还有驰名中外风景旅游区、革命圣地和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

典故:投鞭断流据北魏.崔鸿《前秦录》载,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决心调集百万大军,乘势一举消灭东晋,统一全中国。苻坚召集群臣商议,但大臣们多不赞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属劝阻说:「从星象来看,今年不适合南进。

何况晋据著长江的险固,其君王又深获人民拥戴。我们不如暂时固守国力,生产整军,等晋内部松动,再伺机攻伐。

」苻坚很不以为然地说:「星象之事,不尽可信。至於长江,春秋时的吴王夫差和三国时的吴主孙皓,他们都据有长江天险,最后仍不免灭亡。

现在朕有近百万大军,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还怕甚么天险?」苻坚不顾大臣们反对,执意出兵伐晋,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逼临淝水,准备攻打东晋。东晋派大将谢玄、谢石带领八万精兵抗敌。

苻坚轻敌,想凭藉优势快攻,却遭到晋军顽犟抵抗,并在「淝水」被晋军打败,前秦从此一蹶不振。后来「投鞭断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吾之众投鞭於江,足断其流」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军旅众多,兵力犟大。

4.长江有什么典故

投鞭断流 [tóu biān duàn liú]

[解释] 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自] 《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解释]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自]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

击楫中流 [jī jí zhōng liú]

[解释]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自]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

成语典故: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成语出处: 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5.中国长江有什么典故

附坚“投鞭断流”的故事

项羽“四面楚歌”的故事

祖逖“击楫中流”的故事

粽子节

屈原投江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

成语典故: 吴楚:泛指长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远越觉得天下垂,除见苍天之外,空无所有。现也比喻一无所见。

成语出处: 元·萨都刺《念奴娇·登石头城》词:“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6.中国有名的物产和典故

中国的有名物产和典故有大米也称水稻,江南盛产大米有典故“鱼米之乡”(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

北接淮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不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米以下。

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其中长江三角洲地面高度已在10米以下。

平原上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著名的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高邮湖、巢湖、洪泽湖等大淡水湖都分布在这一狭长地带。

向有“水乡泽国”之称,盛产鱼、虾、蟹、菱、莲、苇。气候温和,无霜期240~280天,江南可种植双季稻,粮、棉、水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

长江物产和典故

相关推荐:
  • 寸的成语典故(寸有什么成语)
  • 篱下菊典故是(菊花的典故)
  • 成语典故金句(关于典故,名言名句,小故事)
  • 卞氏典故(历史上的卞氏)
  • 节会典故(中国一共有多少传统节日,典故是什么)
上一篇:为什么有人凶射手座,射手座却从来不生气?射手座的性格如何? 下一篇:800米跑前注意事项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食指典故来源(食指名称的来历)
殷正典故(商朝时期的典故)
南阳的历史典故(于南阳有关的一些历史小故事)
青眼相看典故(什么眼相看的成语)
什么是历史典故的成语(关于历史典故的成语有哪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14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