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传说,我们最好用李商隐的来说,全诗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的用典有他自己的特色。
有时用其本义,例如《安定城楼》中,他以“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言说自己不得施展怀抱的悲愤。有时他又将典故当作一个特殊的形象来使用,并加以创造性的引申。
“晓梦”、“春心”便是后一种用典的写法。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此梦想失败落空后的无尽感慨。
“晓”字所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这种痴迷沉醉、怅然若失的情意才应该是诗人所欲表达的本意。
“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李商隐又加以引申。什么是“春心”?春心就是追求、向往、执着之心。
多么痴迷的梦境,多么深挚的情志!此诗的幽婉即在于诗人对自己的情意完全不做明白的叙述,而只是用种种不同的美丽且繁复的形象和曲折宛转的章法来给予读者一种直感和暗示,使读者可以因之而产生无数的感动和联想。
有一个青年男子,叫杜宇的,从天上降了下来,成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望帝当国王的时候,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导老百姓怎样种植庄稼,叮嘱人民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他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拥护。
他生前爱护人民,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人们听见这种声音,都说: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于是相互提醒:是时候了,快播种吧。或者说:是时候了,快插秧吧。人们因此又把杜鹃叫做杜宇、子规、催归。
扩展资料:
远古时代的蜀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蚕丛。他曾经教导当地百姓如何养蚕。在蚕丛的带动下,四川的养蚕业逐渐发达起来。蜀字的本义,就是蚕的意思。蚕丛这一族人,眼睛生得很特别,是向上直竖的。
他死后,用石棺埋藏,百姓也都仿效他的做法。后人称这种用石棺埋藏的坟,叫丛目人家。蚕丛死了以后,由柏灌当王,然后由鱼凫当王。在鱼凫领导下,蜀国百姓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鱼凫后来打猎时得道成仙。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不知过了多少年,忽然有一个青年男子,叫杜宇的,从天上降了下来,成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望帝当国王的时候,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导老百姓怎样种植庄稼,叮嘱人民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他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拥护。
那时蜀国经常闹水灾。望帝也想尽各种方法来治理水灾,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根除水患。有一年,忽然从河里逆流漂来一具男尸。人们见了感到十分惊奇。因为河流上的东西总是顺流而下,怎么这个尸体却是顺流而上?好事者便把这个尸体打捞上来。
更令人吃惊的是,尸体刚一打捞上来,便复活了,开口讲话,称自己是楚国人,名叫鳖灵,因失足落水,从家乡一直漂到这里。这个消息让望帝知道后,望帝便叫人把他叫来想见。两人一见面,便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觉。望帝觉得鳖灵是个难得的人材,便任命他为蜀国的宰相。
鳖灵到来不久,一场大洪水爆发了。这场洪水之大,和当年尧时候的洪水几乎不相上下。老百姓深受其害,死的死,逃的逃,国家陷入一片混乱。蜀国人口锐减了百分之六七十。鳖灵受望帝的委任,担任治理洪水的任务。
在治水上,鳖灵显示出过人的才干。他带领民众治理洪水,打通了巫山,使水流从蜀国流到长江。这样,使水患得到解除,蜀国人民又可以安居乐业了。鳖灵在治水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杜宇十分感谢,便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鳖灵,鳖灵受了禅让,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
以上这些传说,在李白的《蜀道难》诗歌中有所反映:噫吁戏,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茫。尔来四万八千岁,乃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
关于望帝化杜鹃,还有多种传说。下面再补充两种传说:
鳖灵治水期间
望帝在家和鳖灵的妻子私通。鳖灵治水成功回家后,望帝感到对不起鳖灵,心中非常惭愧,才跑到深山里去隐居。后来死了,灵魂就化做杜鹃鸟。望帝尽管有一些缺点,但他爱人民,其总体上说,是一位好国君。人民一听到杜鹃的叫声,就联想到望帝生前的好处来,自然就感到杜鹃的叫声充满着悲哀。
鳖灵治水不功
望帝把帝位让给他,自己隐居在西山。而鳖灵却趁机占有了望帝的妻子。望帝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十分痛苦。但鳖灵大权在手,望帝对付不过他,无可奈何,只有一天到头悲愤、哀泣而已。后来,杜宇临死时,嘱咐西山的杜鹃说:杜鹃鸟,你叫吧,把我的心情,叫给人民听吧。从此,杜鹃就飞在蜀国境内,日夜哀鸣,直到它的口中流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望帝化鹃
传说战国时蜀王杜宇,号望帝,因水灾让位退隐山中,死后化作杜鹃,日夜悲鸣,泪尽继而流血。后因用作杜鹃的别称:望帝啼鹃。
【词语】:望帝啼鹃 (wàng dì tí juān)
【释义】: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传说】
远古时代的蜀国,第一个称王的,是蚕丛。他曾经教导当地百姓如何养蚕。在蚕丛的带动下,四川的养蚕业逐渐发达起来。蜀字的本义,就是蚕的意思。蚕丛这一族人,眼睛生得很特别,是向上直竖的。他死后,用石棺埋藏,百姓也都仿效他的做法。后人称这种用石棺埋藏的坟,叫丛目人家。蚕丛死了以后,由柏灌当王,然后由鱼凫当王。在鱼凫领导下,蜀国百姓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鱼凫后来打猎时得道成仙。关于古代蜀国,人们所知道的,基本上就是这些了。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不知过了多少年,忽然有一个青年男子,叫杜宇的,从天上降了下来,成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望帝当国王的时候,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导老百姓怎样种植庄稼,叮嘱人民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他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拥护。
那时蜀国经常闹水灾。望帝也想尽各种方法来治理水灾,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根除水患。有一年,忽然从河里逆流漂来一具男尸。人们见了感到十分惊奇。因为河流上的东西总是顺流而下,怎么这个尸体却是顺逆而上?好事者便把这个尸体打捞上来。更令人吃惊的是,尸体刚一打捞上来,便复活了,开口讲话,称自己是楚国人,名叫鳖灵,因失足落水,从家乡一直漂到这里。这个消息让望帝知道后,望帝便叫人把他叫来想见。两人一见面,便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觉。望帝觉得鳖灵是个难得的人材,便任命他为蜀国的宰相。
鳖灵到来不久,一场大洪水爆发了。这场洪水之大,和当年尧时候的洪水几乎不相上下。老百姓深受其害,死的死,逃的逃,国家陷入一片混乱。蜀国人口锐减了百分之六七十。鳖灵受望帝的委任,担任治理洪水的任务。在治水上,鳖灵显示出过人的才干。他带领民众治理洪水,打通了巫山,使水流从蜀国流到长江。这样,使水患得到解除,蜀国人民又可以安居乐业了。鳖灵在治水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杜宇十分感谢,便自愿把王位禅让给鳖灵,鳖灵受了禅让,号称开明帝,又叫丛帝。望帝死后,灵魂化成杜鹃。他生前爱护人民,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人们听见这种声音,都说: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于是相互提醒:是时候了,快播种吧。或者说:是时候了,快插秧吧。人们因此又把杜鹃叫做知更鸟、催工鸟。
关于望帝化杜鹃,还有多种传说。下面再补充两种传说:一、鳖灵治水期间,望帝在家和鳖灵的妻子私通。鳖灵治水成功回家后,望帝感到对不起鳖灵,心中非常惭愧,才跑到深山里去隐居。后来死了,灵魂就化做杜鹃鸟。望帝尽管有一些缺点,但他爱人民,其总体上说,是一位好国君。人民一听到杜鹃的叫声,就联想到望帝生前的好处来,自然就感到杜鹃的叫声充满着悲哀。二、鳖灵治水不功,望帝把帝位让给他,自己隐居在西山。而鳖灵却趁机占有了望帝的妻子。望帝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十分痛苦。但鳖灵大权在手,望帝对付不过他,无可奈何,只有一天到头悲愤、哀泣而已。后来,杜宇临死时,嘱咐西山的杜鹃说:杜鹃鸟,你叫吧,把我的心情,叫给人民听吧。从此,杜鹃就飞在蜀国境内,日夜哀鸣,直到它的口中流血。三、有首唐诗曾述说过古蜀国的史实:“杜宇曾为蜀帝王,化禽飞去旧城荒,年年来叫桃花月,似向春风诉国亡。”成都是古蜀国的王都。传说最早的帝王是望帝和丛帝。他们对人民很慈祥,人民也很爱戴他们。望帝名叫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一声一声地叫:“不如归不如归”。这个神话,富有诗意,唐人把它写进诗里。现在成都附近的郫县,有一座很古的庙宇——望丛祠,侧有两座很大的望帝、丛帝的陵墓,四周桧柏参天。每年桃花盛开季节,还能听到杜宇的声声鸣叫。
后人对于望帝,批评的少,同情的多。因为无论如何,望帝在爱情上,是个失败者。而且又有丧国之恨。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首诗主要叙述望帝在爱情上很不得意。他与他心爱的人,无法相聚,只好借助杜鹃声声,表达自己对情人无限的思念。
1、杜鹃行
杜甫
古时杜宇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跳枝窜叶树木中,
抢佯瞥捩雌随雄。毛衣惨黑貌憔悴,众鸟安肯相尊崇。
隳形不敢栖华屋,短翮唯愿巢深丛。穿皮啄朽觜欲秃,
苦饥始得食一虫。谁言养雏不自哺,此语亦足为愚蒙。
声音咽咽如有谓,号啼略与婴儿同。口干垂血转迫促,
似欲上诉于苍穹。蜀人闻之皆起立,至今斅学效遗风,
乃知变化不可穷。岂知昔日居深宫,嫔嫱左右如花红。
2、瑞龙吟
刘辰翁
老人语。曾见昨日开炉,坠天花否。生年不合荒荒,枯根薄命,婵娟误汝。那知许。女乐如烟点点,江南处处。何时重到湖堧,淋漓载酒,依稀吊古。终待胭脂露掌,弄鸥招鹤,凭君画取。万柳漫堤,一丝一泪垂雨。蒙蒙絮里,又送金铜去。漫肠断、王孙望帝,呕心囊句。市隐今成趣。袖回地狭,天吴凤舞。莫是青州谱。怎不早,翩翩向青州住。回头蜃海,已沉花雾。
3、和中斋韵(过吉作)
文天祥
功业飘零五丈原,如今局促傍谁辕?
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4、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5、滑稽传题词四绝 (其三)
弘一
婴武伺人工趣语,杜鹃望帝凄春心。
太平歌舞且抛却,来向神州忾陆沈。
6、梦李白诵竹枝词三叠
黄庭坚
一声望帝花片飞,万里明妃雪打围。
马上胡儿那解听,琵琶应道不如归。
7、秋夜有感
鲁迅
绮罗幕后送飞光,柏栗丛边作道场。
望帝终教芳草变,迷阳聊饰大田荒。
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六郎。
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子梦蝶
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一忽儿飞
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
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
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
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
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
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
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
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
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
远古时代的蜀国的一个王 ,他从天上降了下来,成了蜀国的国王,号望帝。望帝当国王的时候,很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导老百姓怎样种植庄稼,叮嘱人民要遵循农时,搞好生产。他热爱百姓,因此百姓对他十分拥护。 望帝死后,灵魂化成杜鹃。他生前爱护人民,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满,就飞到田间一声声地鸣叫。人们听见这种声音,都说:这是我们的望帝杜宇啊!于是相互提醒:是时候了,快播种吧。或者说:是时候了,快插秧吧。人们因此又把杜鹃叫做知更鸟、催工鸟。
望帝杜宇、丛帝开明是古蜀国先后创业、开发蜀地的两位著名古蜀帝。杜宇发展农业,开明平治水患,为蜀地成为“天府”打下坚实基础,均有大功于蜀,受到蜀人世世代代的崇敬。 杜宇自岷江河谷迁居郫邑(今四川郫县城北),观察到蜀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遂鼓励蜀民发展农业,并采取一些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导致“山林、泽渔、园圃、瓜果四季成熟”,“桑、漆、麻、”特别丰饶。国力因之富强,不断向外扩展。北边以“褒斜为前门”,即到了今天陕西汉中一带;南边以“熊耳、灵关为后户”,即到今天四川青神、芦山一带;西边以“玉垒、峨眉为城郭”,即依靠九顶山、峨眉山为金汤之固;东边以“江、潜、绵、洛为池泽”,即利用境内江河作为池泽以利养殖,且表明东边涪江与巴国分界;又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即是以茂汶草原为畜牧场所,南边山林为射之区。总上看来,有了固定的国都,取得一定的疆界,国富兵强,根基稳固,杜宇为蜀国创业之主了。
杜宇在位,当然不会像传说那样为百余岁,但也不止三十年,应在三十年以上。他的晚年,洪水暴发,造成严重水灾,蜀民不得安处。当时尚在相位的开明帝,有善于治水的经验,受杜宇帝委任排除水患。开明帝观察地形,测度水势,因凿玉山(即玉垒山。有作巫山,巫山在巴国境内,非蜀国所能凿),开金堂峡,疏导宣泄,水患遂平,蜀民乃得安处。杜宇帝感于开明治水之功,法尧舜禅让故事,让帝位于开明,自已退而隐居于西山。由于杜宇鼓励蜀民发展农业,民得饱食;又委任开明排除水患,民得安居,当他退隐之后,蜀民常念念不忘。每当春天农事季节,听到催耕的杜鹃的啼声,便以为望帝回来催他们快快耕种,并以为杜鹃鸟就是望帝死后魂魄化的,因之左思《蜀赋》有“鸟生杜宇之魄”的句子,杜甫也有《杜鹃行》以咏其事,李商隐更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感叹。后来又把望帝的都城郫邑称为杜鹃城或鹃城,以示怀念。以前蜀中各地都有土主庙,土主是主管农事之神,每年春秋祭祀。有人说土主就是杜宇,蜀中奉祀土主与中原奉祀后稷同样隆重,亦可见蜀人怀念望帝之甚。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记秦宓答广汉郡太守夏侯纂问,有“蜀汶阜之山,水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的话。邓少琴解为“汶同岷,汶山即岷山。水出其腹,即《“荀子·子道篇》所称‘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昌,盛也。福,富也。会昌、建福,是为歌颂之词。窃以为此蜀人歌颂望帝,秦宓录而存之以答客问也。”(《蜀故新诠》,载《巴蜀史迹探索》。邓氏此解,字字落实,较为切合)秦宓传出此颂词后,谯周、常璩、左思等著名文人先后引用,传诵不衰,更可见望帝之泽深远矣。
“开明立,号丛帝。”从帝何以善治水?后汉应劭作的《风俗通》记有这样一个传说:“荆鳖令死,尸随水西上,荆人求之不得也。鳖令至岷山下复生,起见望帝。帝使鳖令凿巫山。然后蜀得陆处。望帝自以为德不如,以国禅与鳖令为蜀王,号日开明。“《御览》五六引,转引自刘注《国志校注》899页)以后来敏《本蜀论》、谯周《蜀王本纪》争相采用(分见《水经注》三三、《御览》八八引),且多有所增饰。其名或作“鳖令”,或作“鳖灵”;“巫山”作“玉山”。而且尸随水西上复生,见望帝治水受禅,则是一致的。常氏著《国志》,斥其“怪异”,未予采用。近人研究古蜀史事,根据残存历史文献,以及民族迁徙分合情况,从这个相传故事,看出开明当系另一个民族,属于巴族,生长在楚地,楚地多江湖,故能深识水性,有治水经验。沂江西上,先到南安,即今四川乐山市。后至郫邑见望帝,望帝知道他有治水经验,任以为相,适遇洪水为灾,望帝遂委以治水重任。开明开凿玉垒山和金堂峡,使洪水分道下流,水患得平,民得陆处,蜀国因法尧舜禅让之盛事。据此,开明系氏族之名,一世开明帝名鳖令,受禅得国后号丛帝。
丛帝承袭望帝开创的丰厚基业,即善于守成,且又继续发展,能与北方强邻秦国争雄。传其子卢帝时,竟可举兵“攻秦至雍(今陕西凤翔),就是不仅保有“褒斜前门”,甚至越过秦岭,达到渭水平原,逼近秦国的都城了。于此可见,“帝以会昌,神以建福”的民谣不是偶然唱起来的。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春心,一般指对爱情的向往追求,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的“春心”与杜鹃的悲鸣联结在一起,实际上包含了伤春、春恨的意蕴.而伤春,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所谓“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曲江》)、“创意伤春复伤别”(《杜司勋》)、“年华无一事,只是自伤春”(《清河》),都可作为明证.“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这幅图画,一方面是表现瑟声的哀怨凄迷,另一方面又喻指自己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望和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都托之于杜鹃啼血般的哀怨凄断之声.句中的“托”字,即“寄托”之意,乃是全句的句眼,不但写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诗人之托春恨于悲鸣.暗示了寄托“春心”者的性质,真乃妙笔奇情.。
传说,当时的四川,在三峡一带尚处淤塞,四川盆地是一个近乎全封闭的围嶂。川内又有岷江、涪江等大河,川西雪山过来的大水无处排泄,于是盆地内经常洪水横流,巴蜀人民终年挣扎在避水逃难中。杜宇虽然竭尽心力,筑堤开堰,又带领人民上山躲避,但治标不治本,依然不能平息灾难,杜宇因此忧心忡忡。 后来,从下游的湖北地区,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他胸怀大志,胆识过人,才略出众。望帝杜宇见了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相。鳖灵担任蜀相之后,主持政务,兴利除弊,将蜀地治理得更好。此时常年的洪水依然是川内的主要灾难。鳖灵经过观察,决定把巫山的峡道开凿清理,让川内的河流得以顺峡谷而出,不再四处泛滥。于是他率领川中健儿,在巫山一带开凿石壁。经过数年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将今天的巫峡开凿畅通,使得原本淤塞横流的川内江河,都从巫峡顺势而出,一泻万里,形成奔流不息的滚滚长江。 鳖灵为了治水,不辞辛劳,废寝忘食,甚至数年之间不曾回家探望。通过治理水患,他在民众中也建立了很高的威望。望帝杜宇见状,便按照当时的惯例,主动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了鳖灵。鳖灵成为蜀地新的君主,号“开明”,又称为“丛帝”。 望帝杜宇禅位之后,退居西山。昔日统治全蜀的君主,如今成为闲居的老人,自然难免一点点惆怅。谁知道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四乡竟然传来了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位禅让给开明,是因为在开明率众治水期间,杜宇同开明的妻子发生了私通,所以才羞惭让位的。 这似乎反映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富含的八卦精神?传播的人或许处于猥琐的心态,也可能仅仅是无事生非的好奇。但对于当事人,恐怕就没那么轻快了。 流言传来,望帝杜宇是又气又急。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这样的诬蔑。那会儿虽然没啥“封建伦理束缚”,但道德指责的帽子还是很重的。杜宇原本就上了年纪,又在长期的为政中殚精竭虑,损害了健康,受此打击,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 他的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于是化身为鸟,昼夜鸣叫,声音凄切。而川中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把这种鸟叫做“杜鹃”,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杜鹃鸟的别称很多,如“望帝、望帝魂、杜宇、杜宇魂、杜魄、杜宇魄、蜀王魄、蜀帝魂、古帝魂、蜀鸟、蜀魄、蜀魂、蜀鹃”等,都是源自这个故事。而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并表哀怨、愁思之意,也由此而来。
【TS、DM】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