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孔子这样的千古圣人尚能不耻下问,何况侪辈凡夫俗子。“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汪洋;泰山不择尘土,故能成其崔嵬。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丹青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向住持释圆和尚诉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可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师傅,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要求其“现场直播”。绘画者问画什么,释圆说老僧平素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茗饮茶,施主就为我画一把茶壶一个茶杯吧。年轻人寥寥几笔就画完了,一把倾斜的茶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茶杯中,画得栩栩如生。没想到和尚说他画错了,应该把杯子布置在茶壶之上才是。年轻人说大师有没有搞错啊,哪有杯子往茶壶里注水的。释圆哈哈大笑:“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够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注入你的杯子里?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战国时期,魏昭王求贤,高参郭隗似乎是这样建议的,你把别人当做老师,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你把别人当成朋友,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你把别人当成部属,那么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就会到来;如果颐指气使,怒吼呵斥,那么招来的只能是厮役和奴隶。
谦虚无论是于自身还是于一国一家的事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毛泽东曾经也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故曰:满招损,谦受益。”亦作》:“谦受益,满招损。”。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只有出处的说
满招损,谦受益 发音mǎn zhāo sǔn,qiān shòu yì. 满招损,谦受益. 释义 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用法:复句式;作补语。 出处 《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古今贤文·真理篇》 “满招损,谦受益”,是《尚书》里的两句话,教人修身养性的. "谦受益,满招损"的原句是"谦得益,满则损".后又在《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由欧阳修引用. 满,骄傲、自满; 则,招来; 损,损害;损失 谦,谦虚; 受,受到; 益,好处、益处。 《书·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故此以“满招损,谦受益”来说明骄傲自满招致损害,谦逊虚心得到益处。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君子胜人不以力,有化存焉,化者,诚服之也。
故曰:满招损,谦受益。”亦作》:“谦受益,满招损。”
明·沈采《千金记·延访》:“谦受益,满招损。”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满招损,谦受益
这本来是中国一句老话,来源极古,《尚书·大禹谟》中已经有了,以后历代引用不辍,一直到今天,还经常挂在人们嘴上。可见此话道出了一个真理,经过将近三千年的检验,益见其真实可靠。
这话适用于干一切工作的人,做学问何独不然?可是,怎样来解释呢?
根据我自己的思考与分析,满(自满)只有一种:真。假自满者,未之有也。吹牛皮,说大话,那不是自满,而是骗人。谦(谦虚)却有两种,一真一假。假谦虚的例子,真可以说是俯拾即是。故作谦虚状者,比比皆是。中国人的“菲酌”、“拙作”之类的词,张嘴即出。什么“指正”、“斧正”、“哂正”之类的送人自己著作的谦辞,谁都知道是假的,然而谁也必须这样写。这种谦辞已经深入骨髓,不给任何人留下任何印象。日本人赠人礼品,自称“粗品”者,也属于这一类。这种虚伪的谦虚不会使任何人受益。西方人无论如何也是不能理解的。为什么拿“菲酌”而不拿盛宴来宴请客人?为什么拿“粗品”而不拿精品送给别人?对西方人简直是一个谜。
我们要的是真正的谦虚,做学问更是如此。如果一个学者,不管是年轻的,还是中年的、老年的,觉得自己的学问已经够大了,没有必要再进行学习了,他就不会再有进步。事实上,不管你搞哪一门学问,绝不会有搞得完全彻底一点问题也不留的。人即使能活上1000年,也是办不到的。因此,在做学问上谦虚,不但表示这个人有道德,也表示这个人是实事求是的。听说康有为说过,他年届三十,天下学问即已学光。仅此一端,就可以证明,康有为不懂什么叫学问。现在有人尊他为“国学大师”,我认为是可笑的。他至多只能算是一个革新家。
在当今中国的学坛上,自视甚高者,所在皆是;而真正虚怀若谷者,则绝无仅有。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有不少年轻的学者,写过几篇论文,出过几册专著,就傲气凌人。这不利于他们的进步,也不利于中国学术前途的发展。
我自己怎样呢?我总觉得自己不行。我常常讲,我是样样通,样样松。我一生勤奋不辍,天天都在读书写文章,但一遇到一个必须深入或更深入钻研的问题,就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有时候不得不临时抱佛脚。人们都承认,自知之明极难;有时候,我却觉得,自己的“自知之明”过了头,不是虚心,而是心虚了。因此,我从来没有觉得自满过。这当然可以说是一个好现象。但是,我又遇到了极大的矛盾:我觉得真正行的人也如凤毛麟角。我总觉得,好多学人不够勤奋,天天虚度光阴。我经常处在这种心理矛盾中。别人对我的赞誉,我非常感激;但是,我并没有被这些赞誉冲昏了头脑,我头脑是清楚的。我只劝大家,不要全信那一些对我赞誉的话,特别是那些顶高得惊人的帽子,我更是受之有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以孔子这样的千古圣人尚能不耻下问,何况侪辈凡夫俗子。“满招损谦受益”,这是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汪洋;泰山不择尘土,故能成其崔嵬。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丹青爱好者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向住持释圆和尚诉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可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师傅,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释圆和尚听了淡淡一笑,要求其“现场直播”。绘画者问画什么,释圆说老僧平素最大的嗜好就是品茗饮茶,施主就为我画一把茶壶一个茶杯吧。
年轻人寥寥几笔就画完了,一把倾斜的茶壶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茶杯中,画得栩栩如生。没想到和尚说他画错了,应该把杯子布置在茶壶之上才是。
年轻人说大师有没有搞错啊,哪有杯子往茶壶里注水的。释圆哈哈大笑:“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够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注入你的杯子里?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脉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取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听后恍然大悟。 战国时期,魏昭王求贤,高参郭隗似乎是这样建议的,你把别人当做老师,那么比自己强百倍的人就会到来;你把别人当成朋友,那么比自己强十倍的人就会到来;你把别人当成部属,那么和自己能力差不多的就会到来;如果颐指气使,怒吼呵斥,那么招来的只能是厮役和奴隶。
谦虚无论是于自身还是于一国一家的事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毛泽东曾经也说过,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晋朝的石崇与王恺,两个人斗富,比谁更有钱。
王恺做了紫丝步障长四十里,石崇就做了锦步障长五十里。王恺夸耀皇上赐给他的径尺珊瑚,石崇拿起铁如意就把珊瑚击碎,然后拿出家中的许多珊瑚,都是长达二、三尺高,以一株赔给了王恺。
后来石崇因为犯罪,家破人亡的时候,叹气说道:“你们杀我的目的,不就是想要得到我的家产吗!”石崇到临死之前才醒悟,如果他能够早些知道的话,必定就不会自夸了。而骄傲自夸的灾祸,就是如此的残酷,所以一言一行,怎么可以不谨慎小心呢?而且富贵才能又有什么足以为恃的呢?若是以此来骄人,姑且不谈他灾祸是否已至,首先就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心而不知羞耻了啊。
禹接受舜禅让之时,召集百官祭拜,但是有苗 氏的首领没有来。
有苗氏所在的地方,南有大山, 北靠殿山,左边便是洞庭湖,右边有彭蠡大河;地 势险要,有苗氏依仗这些自然不惧禹舜。舜对禹 说有苗氏不顺服已久,看来有苗氏需要你去攻打 教训了。
禹听后便在祭拜仪式之后举行誓师大 会,决意攻打有苗氏。这时有一位名叫益的人劝 告禹说:“用德行感动天地,便能覆盖全天下的地 方,自大自满会招来不必要的祸害,而谦虚带来的 益处会很大,这便是天道啊。
再这样继续征讨下 去便成以强欺弱了。”禹听说之后觉得很有道理, 便没有去攻打有苗氏。
后人自此便经常用“满招损,谦受益”表示自 满会得到损害,而谦虚则会受益。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