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段“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用了孔子的典故,出自《论语·公冶长》,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断粮,有“归欤归欤”之叹。“钟仪幽而楚奏兮”用了钟仪的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
春秋时楚国乐官钟仪,被晋军所俘,晋侯准备释放他,让他弹琴,他弹的仍是楚国曲调。“庄舄显而越吟”用了庄舃的典故,出自《史记·张仪列传》,越人庄舃在楚国担任显要的官职,可是他病中呻吟,仍发出越地的方音。
这三个典故说明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也不论遭遇的穷达,怀乡之情是共同的,这就强化了思乡的情怀。
第三段“惧匏瓜之徒悬兮”中,“匏瓜徒悬”语出《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意思是怕像匏瓜那样,徒然挂着而无人食用,比喻自己有才能而生怕得不到任用。
“畏井渫之莫食”中,“井渫莫食”出自《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意思是怕淘干净的井无人前来汲水饮用,比喻自己修身洁行却不被任用。
“匏瓜徒悬”“井渫莫食”这两个典故恰当地表达了作者不得任用的担心。
扩展资料
这篇赋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笔。
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此赋有如下特点:一、层次清晰。全文分为三段,首段写登楼所见,次段叙怀乡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惧,遵循主人公情绪的自然发展而来,层次极为清晰。
二、结构严谨。第一段写景中透露出“忧思”,“望”“忧” 两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第二段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忧思。开头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发怀乡之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为情思。
第三段对思乡之情进一步开掘,揭示出“忧思”深层的政治内涵。情景交融。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登楼赋
三国时,王粲之父与蔡邕指腹为亲,定下儿女婚事。
王粲奉母命进京拜见蔡邕,求取功名。蔡邕得知王粲虽有才学,但恃才矜傲,令人难以容忍,于是在酒席间故意怠慢,王粲负气离去。
蔡邕暗中又让曹植赠银,将他推荐给荆州刘表。刘表见王粲其貌不扬而且性情傲慢,也不愿任用,于是王粲流落荆州,常到好友许达的楼中饮酒,思乡流泪。
重阳节,二人又聚,王粲借醉意写诗作赋,抒发心中苦闷。此时王粲所写的万言长策经曹植、蔡邕转送,被帝王看中,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王粲终于如愿。
蔡邕与曹植此时才将真情告诉王粲,并让他与蔡女成亲。《王粲登楼》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现存版本有:清雍正三年(1725)何煌校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戊集本、《酹江集》本、《古今名剧选》卷一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书生王粲奉母命进京找蔡邑求官。王粲才高而家贫,恃才傲物。
因此,蔡邑与曹植密商,有意先让他受点挫折,减少点傲气。后蔡邑将他推荐给荆州的刘表,以谋取前程。
刘表见他其貌不扬,又自恃才高,目中无人,而没有任用。为化解胸中忧愤之情,登上了溪山风月楼,把酒长吟。
后在蔡邑的暗中相助下,以“万言策”得到皇上垂青,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得知蔡邑用心良苦,遂与家父在世时曾指腹为婚的蔡邑之女结为秦晋之好。
本剧表面上似在写王粲的悲剧性格,而实质却是在暴露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为普天下遭遇不偶的知识分子唱一曲悲愤之歌。
王粲及其《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臬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这是王粲所作《登楼赋》中的第一段。
在建安时代林林总总的辞赋中,有三篇赋最为著名。一篇是祢衡的《鹦鹉赋》,一篇是曹植的《洛神赋》,另一篇就是王粲的《登楼赋》。
有人甚至认为在建安时代的赋作中,以此赋为第一,如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即在其《楚辞后语》中引用“苏门四学士”之一晁补之的话说:“粲诗有古风。《登楼》之作,去楚辞远,又不及汉,然犹过曹植、潘岳、陆机《愁咏》、《闲居》、《怀旧》众作,盖魏之赋极此矣。”
姑不论魏赋是否极于此,因题材不同难于比较,但若说古今游览、登临一类辞赋中以此赋为第一,大概是不会有什么异议的。 像鹦鹉洲因《鹦鹉赋》而著称一样,王粲作此赋所登之楼也因此以“仲宣楼”而闻名,杜甫《短歌行赠王郎司直》中即有“仲宣楼头春色深”之言。
然而,这仲宣楼究竟在荆州何处,后人的意见不尽一致。盛宏之《荆州记》、郦道元《水经注》等认为是当阳城楼,《文选》五臣注说是江陵城楼,周绍稷《楚乘》则断之为襄阳城楼,以至于到明人王世贞作《仲宣楼记》时,在江陵、襄阳、当阳三处都有一城楼被命名为“仲宣楼”。
从《登楼赋》所描写的地理环境“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北弥陶牧,西接昭丘”来看,王粲所登者当为当阳东南隅的城楼,因为在那儿能望见江陵西的陶朱公冢及当阳东南的楚昭王墓,那两处当即为赋中所谓之“陶牧”、“昭丘”。然而王世贞则认为刘表始终据襄阳未离,仲宣依刘表,为幕下参佐,不应去襄阳而登他郡之城楼,故说仲宣楼宜“在襄阳,去赋事辞稍远,而于理为近”。
王世贞的说法虽然不无道理,但襄阳滨临襄江、汉水,与赋中述及的漳水、沮水又隔得太远,尽管辞赋允许夸张、想像,也很难解释王粲何必舍近就远,所以一般仍认定真正的仲宣楼应在当阳。 《登楼赋》的第一段在描述了作者在登上城楼后所望见的胜景后,笔锋骤然一掉,以“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为转折,转入第二段对思乡怀归的铺叙,那么作者所思念的故乡在哪里呢?按籍贯说,王粲是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然而,他的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在东汉朝都位至三公,父亲王谦亦曾担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可见他的家族世居洛阳已久,他自己也出生在洛阳。
他十四岁时,董卓迁献帝于长安,王粲一家也随而从居长安。就是在长安,他受到当时“才学显著”的蔡邕的赏识,称之为“异才”,甚至当众自称“吾不如也”,使王仲宣声誉鹊起,才十七岁就诏除黄门侍郎。
因董卓的部将李傕、郭汜作乱长安,王粲辞官不就,“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七哀诗》之一),流寓荆州,依附刘表,就是在荆州他作了这篇《登楼赋》。从他的这一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赋中所思念的“吾土”、“旧乡”,可以指洛阳、长安,也可指山阳高平,很难坐实,可以说是相对“荆蛮”而言的“中国”,亦即泛指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
因此在《登楼赋》第二段写思乡之情时,也多抽象的叙述,而少具体的描绘: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舃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这一段中,第一层次四句虚写离乡日久,忧思难任;第二层次八句写遥望故乡而不见;第三层次六句则以三则历史典故来说明无论穷达,在怀念故土上人情是相同的。
所举的三则典故,也都是离开祖国的人对自己国家的怀念:孔子在陈国遇困厄,对门生说:“归欤”,是想回鲁国;楚人钟仪被囚禁在晋国军营,对晋君弹的是楚国的音乐;越人庄舃在楚国享受富贵,病中所吟唱的是越国的歌曲。这里也可看出王粲所怀念的“旧乡”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
汉魏时代洛阳城遗址 在第二段之末,王粲虽说“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但其实他内心的苦闷与他在荆州的遭遇还是有很大关系的。王粲在荆州待了十六年之久,直到刘表卒,其子刘琮归顺曹操,他才随曹操回到北方。
在这十六年中,他始终没有受到刘表的重用。陈寿《三国志》中说他不见重于刘表是因为“貌寝而体弱通侻”,也就是说貌不出众,身体瘦弱而又不修仪表;然而即使从《三国志》所载他对曹操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更重要的原因是刘表依仗荆州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而不重人才。
那番话是曹操入襄阳后,在汉水之滨设酒宴庆功时,王粲借祝酒致辞的机会说的,原话是:“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可见以貌取人仅是刘表不重用王粲的很次要的原因,王粲即使体貌魁伟,恐怕也只能在刘表的小朝廷中居于一个点缀装饰的地位,难以有大用。 在《登楼赋。
1)“北弥陶牧,2)西接昭丘,”这两个典故暗示作者未遇明君的困难处境。3)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4)钟仪幽而楚秦兮5)庄舄显而越吟,这三个典故证明人们的思乡之情。不因穷困或者显达而改善,说明作者有强烈的思乡心情。6)俟河清其未极7)惧匏瓜之徒悬兮,8)畏井渫之莫食,这三个典故说明作者盼望国家统一,准备报效国家,又担心自己虽然品德高洁,却不被重用。
全文多处用典,其中第二段以孔子在陈、钟仪楚秦、庄舄越吟等典故,说明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遍人,不论是身在富贵还是处于困境,怀乡恋土是人的共性,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第三段“瓠瓜徒悬”语出《论语》,“井渫不食”语出《周易》,王粲利用这些当时人所熟知的语典,也就为自己的忧虑寻找到往古的回响,所以更显得忧愤深广。这些典故的成功运用,啬了文章表达感情的深度和广度。
:《登楼赋》中所用典故很多.如"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呤"的意思是:从前孔子在陈国断粮,发出了"归去吧,归去吧"的叹息.钟仪遭到囚禁还弹奏楚国乐调,越人庄舄在楚国任执圭之官,不久生病,楚王派人云察看,庄舄病中的呻吟,还是越国的方言.赋中此处典故,以孔子,钟仪,庄舄说明不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也不论遭遇的穷达,怀乡之情是人们所共有的.文中其他用典还有"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这两句的含义是:最怕像匏瓜那样高悬而不被人食用,意为徒有才能而不能被任用;就怕淘干净的井水无人饮用,意指修身洁行,怀才立德仍不被任用.这两处用典以"匏瓜","井渫"表示蹉跎一生,不得用世的担忧,委婉动人.
1、解释王粲登楼:
王粲出生于一个公侯世家,自幼聪明伶俐,记忆超人。天赋加上勤奋,王粲少年即有文名。他幼年时随父进京,被大将军何进看中,欲选为女婿。但其父不允,并因此离职。初平元年(190年),王粲才13岁,随父从洛阳迁长安。便去拜访大文学家蔡邕。其时蔡府内正高朋满座,人才济济,大家谈古说今,吟诗论道。听说王粲来了,蔡邕立刻离席起身,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好,慌忙亲自跑到门口迎接。众宾客以为来了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不料蔡邕携手入座的竟是一个矮小瘦弱的小孩,其貌不扬,众人大为惊奇。蔡邕介绍道:“这孩子是旷世奇才,连我都不如他。将来我的所有藏书文章,都要送给他!”这就是“伯喈倒屣”的千古佳话。
因为蔡邕的垂青扬誉,少年王粲名满东西两都。17岁时授为侍郎,未及上任即逢吕布杀董卓,京师大乱。王粲逃出长安,往荆州投奔同乡刘表,著名的《七哀诗》就是在途中作的。
王粲满怀济世之志,风尘仆仆地来到荆州。不道这“景升豚犬”却因他相貌丑陋、不拘小节,而不予重用。这就是“王粲依刘”的典实。王粲遭受刘表冷遇,无法施展才华,郁悒不乐。在荆州淹留12年,书剑飘零,身世浮沉。一日,他登楼远眺,北望家山,胸中翻滚着无限乡思乡愁,文思涌泉,一吐为快,便写出了他的代表作《登楼赋》。
不久,曹操克袁绍,挥师南下,攻打荆州。大军未到,刘表即病亡。王粲审时度势,说服刘琮降曹。让曹操兵不血刃,得荆州及江汉。曹操即委任以丞相椽,赐封关内侯。魏国建立后,王粲拜侍中,参与朝廷奏议。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兴兵伐吴,他随军南下。次年暮春,他返邺城途中,不幸染瘟疫而卒,年40岁。曹操、曹丕亲临吊唁,曹植作《王仲宣诔》,赞扬他“既有令德,材技广宜,疆记洽闻,幽赞微言。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又云“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
2、相关延伸:
后人以“王粲登楼”作为怀念故国乡土的典故。宋·高似孙《木兰花慢》:“只问寒沙过雁,几番王粲登楼。”宋·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明·许三阶《节侠记·遁荒》:“休休,绝塞羁留,怎如王粲登楼?”
全剧四折一楔子。
剧情是:三国时,王粲之父与蔡邕指腹为亲,定下儿女婚事。王粲奉母命进京拜见蔡邕,求取功名。
蔡邕得知王粲虽有才学,但恃才矜傲,令人难以容忍,于是在酒席间故意怠慢,王粲负气离去。蔡邕暗中又让曹植赠银,将他推荐给荆州刘表。
刘表见王粲其貌不扬而且性情傲慢,也不愿任用,于是王粲流落荆州,常到好友许达的楼中饮酒,思乡流泪。重阳节,二人又聚,王粲借醉意写诗作赋,抒发心中苦闷。
此时王粲所写的万言长策经曹植、蔡邕转送,被帝王看中,封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王粲终于如愿。蔡邕与曹植此时才将真情告诉王粲,并让他与蔡女成亲。
《王粲登楼》全名《醉思乡王粲登楼》,现存版本有:清雍正三年(1725)何煌校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元明杂剧》本、《元曲选》戊集本、《酹江集》本、《古今名剧选》卷一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世说新语 任诞第二十三》刘伶醉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登楼》唐 杜甫
原文如下: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中典故如下:
⑴客心:客居者之心。《登楼》书法作品⑵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供参考。
⑴客心:客居者之心。
《登楼》书法作品
⑵登临:登高观览。临,从高处往下看。
⑶锦江:即濯锦江,流经成都的岷江支流。成都出锦,锦在江中漂洗,色泽更加鲜明,因此命名濯锦江。来天地:与天地俱来。
⑷“玉垒”一句:是说多变的政局和多难的人生,捉摸不定,有如山上浮云,古往今来一向如此。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变古今,与古今俱变。
⑸“北极”二句:这位两句是说唐代政权是稳固的,不容篡改,吐蕃还是不要枉费心机,前来侵略。唐代宗广德年间九月,吐蕃军队东侵,泾州刺史高晖投降吐蕃,引导吐蕃人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东逃陕州。十月下旬,郭子仪收复长安。十二月,唐代宗返回京城。同年十二月,吐蕃人又向四川进攻,占领了松州、维州等地。北极,星名,北极星,古人常用以指代朝廷。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当时和吐蕃交界地区的雪山。寇盗,指入侵的吐蕃集团。
⑹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三国时蜀国之后主。曹魏灭蜀,他辞庙北上,成亡国之君。还祠庙:意思是,诗人感叹连刘禅这样的人竟然还有祠庙。这事借眼前古迹慨叹刘禅荣幸佞臣而亡国,暗讽唐代宗信用宦官招致祸患。成都锦官门外有蜀先主(刘备)庙,西边为武侯(诸葛亮)祀,东边为后主祀。还,仍然。
⑺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古乐府中一首葬歌。这里代指此诗。《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空怀济世之心,聊以吟诗以自遣。这里的“梁甫吟”即指这首诗。
登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