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蔻年华”一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他用早春二月枝头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来比拟体态轻盈、芳龄十三的少女,这一千古妙喻一直流传至今。后世使用“豆蔻年华”一语形容少女,虽然不拘泥于杜牧所说的“十三余”这个具体年岁,但也有个大致的限度。
用“豆蔻年华”来描述“平均年龄”“22岁”的警花,毕竟“嫩”了点。芳龄“十三余”,就现在的学制计算,只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岁数,而平均22岁,已经是大学毕业的年纪了。两者之间,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不少差距。平均1.69米的个头,大多不会有“娉娉袅袅”的身姿。选拔警花毕竟不是选拔模特。
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 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杜牧《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姜夔(葵kuí)在《扬州慢》词中说:“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在三十多岁时“落魄扬州”,时作冶游,在百无聊赖中写下这首诗赠给一位少年妓女,诗中的“十三余”明白无误地确定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相关】 豆蔻的叶子,在四川很多地方被用来包黄粑,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和豆蔻花的味道一样,无从考证,但事实如此。 彼年豆蔻,就像是朝花夕拾一样,是怀念自己的青春年华。
【豆蔻词工】
杜牧《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娉娉:字读pīng ;形容女子美好的样子。
袅袅:字读niǎo ;形容女子纤长柔美的样子。
“豆蔻”句:豆蔻花淡红而鲜艳,二月初尚未大开,借此来比喻十三四岁的女子。
“春风”两句:据唐人小说载,扬州繁华,“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后句的意思是:珠帘卷起,别的女子都不如这位妓女美貌。
这首诗是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府掌书记升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与妓女赠别时的作品,他当时三十三岁。据唐人小说载,杜牧在扬州任职时,“供职之外,惟以宴游为事”,生活比较放荡,淮南节度使对他曾有规劝,后来他也有所悔悟。姜夔(葵kuí)在《扬州慢》词中说:“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主要是以杜牧《赠别》、《遣怀》(详见“青楼梦好”条)两首诗为例,以“工”、“好”二字来赞美杜牧杰出的才华,意在说明即使有杜牧那样的诗才,也难以抒发自己对战后扬州一片荒凉景象的悲痛之情。
封狼居胥
原指 汉 大将 霍去病 登 狼居山 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汉书·霍去病传》:“票骑将军 去病 率师躬将所获 荤允 之士,约轻齎,绝大幕,涉获单于 章渠 ,以诛 北车耆 ,转系左大将 双 ,获旗鼓,历度 难侯 ,济 弓卢 ,获 屯头王 、韩王 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 狼居胥山 ,禅于 姑衍 ,登临 翰海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石慧主演的,名字就是《豆蔻年华》
剧情:雷美美与母亲相依为命,母养大美,望其成材,美亦不负母望,品学兼优。时西风东渐,美少不更事,喜攀附富裕、洋化的同学。美在一个舞会邂逅酷似电影偶像的阿飞彼利,彼此一见钟情。美因掉失学费往找彼利帮忙,彼利自此在物质上尽量满足美,两人如胶如漆。母亲发现美无心向学而谈恋爱,遂向美严词质询,美唯有约母亲次日见男友。其实彼利表里不一,他不但缺乏家教,生性凉薄,生活放纵,更是个空心老倌。母无意间识破彼利之真面目,嘱美与之断交,但彼利哄骗美失身,母女二人因而起争执,彼利诱骗美离家出走,母女惟有各自苦相思。彼利与美同居,日常开支入不敷出,彼利更用苦肉计骗美当舞女供养自己。幸美最终醒觉,且得母赶相相救脱身。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