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投笔从戎 班超在为官府抄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该故事节选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扩展资料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
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 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
收复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
永元十二年(100年),班超因年迈请求回国。永元十四年(102年),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
不久后便病逝,年七十一。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超。
《后汉书 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投笔从戎。
1、不入虎穴,不得虎子bù rù hǔ xué,bù dé hǔ zǐ
【解释】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结构】复句式成语
【用法】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近义词】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反义词】胆小怕事
【例句】不入虎穴,不得虎子,我们还得亲自去一趟
【英译】A faint heart never win fair lady
【成语故事】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高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十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在这次征伐中,班超立了战功,深受窦固赏识。不久,窦固派他和军中的高级参谋郭询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带了三十六名勇士,首先来到鄯善国。国王开始对他们很尊敬,礼节也很周到,但不几天忽然变得冷淡起来。班超与手下判断认为,这必定是北方匈奴的使者来了,国王态度摇摆不定,吃不准服从哪一方的缘故。于是把接待他们的胡人叫来,诈骗说:“匈奴使者来了几天,此刻在哪里?”那胡人很惶恐,招认了实际情况,证明班超的判断是正确的。班超把这胡人禁闭起来,然后把三十六名勇士全部集合起来喝酒。喝得畅快的时候,班超激怒大家说:“你们和我都在这极远的地方,想立大功以求得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到这里才几天,国王对我们的礼节和敬意就中止了。如果他逮捕我们,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连尸骨都会被豺狼吃掉。你们看,这事怎么办?”
他的下属表示了同一个意愿:“现在处于危急关头,不管死活都听从您的命令。”班超下决心说:“好,不进入老虎洞,不能捉到小老虎。眼前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趁着黑夜,用火攻击匈奴派来的人。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一定非常震惊,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人,国王就会吓破胆,我们大功告成,事业也建立了。”
大家同意班超的行动计划,但又提出这件事要和郭恂商量一下。班超发怒说:“是凶是吉决定于今天。郭恂是个文弱而又庸俗的官员,听到这件事必定害怕,会泄露我们的计谋,这样我们就会白白送命,当不成好汉。”
大家都同意班超的看法。当天夜里正刮大风,班超带领勇士们悄悄来到匈奴使者的驻地。他布置十个勇士拿着鼓,藏在匈奴使者的房舍后,并跟他们约定,见火烧起来就打起鼓大喊大叫。其余的勇士都拿着武器,埋伏在大门两侧。一会儿,班超顺着风势把火烧起来,顷刻之间战鼓齐鸣,杀声四起。匈奴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班超亲手杀死三个敌人,勇士们杀了匈奴使者和随从三十多人,还有一百多人被烧死。
2、投笔从戎tóu bǐ cóng róng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结构】连动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戎;不能读作“jiè”。
【辨形】戎;不能写作“戊”。
【近义词】弃文就武
【反义词】解甲归田
【例句】抗日战争爆发,革命青年纷纷~,奔赴抗日的前方。
【英译】give up the pen for the sword
【成语故事】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班超自幼饱读诗书,志向远大。
班超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即“曹大家”),一家子都是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从小就立下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理想。
他勤奋好学,思路敏捷,颇有口才,且胆识过人,在班超三十岁时,他的家庭遭到意外事变。正当哥哥发愤编著《汉书》的时候,有人向皇帝告发其“私修国史”,因而被捕入狱。
班超为了替哥哥辩明冤屈,向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并无毁谤朝廷之意。明帝将班超召进京城做了兰台今史,并对班超的口才和学识有了深刻印象。
班超的字非常漂亮,年轻时就经常被朝廷雇佣,抄写文书。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的边疆地区,还控制了西域,割断了西域各国同汉朝的联系。
此时的他已经是博览群书、胸怀韬略、小有名气的史学家了。一天,班超正在抄写文书,忽然又想起了自己的将来,难道就这样在抄写文书中度过吗?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地把笔扔到地上,感慨道,男子汉大丈夫,活在世上就应当有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至少也应该像张骞那样到边关为国出力,怎么能像现在这样,整日和笔墨纸砚打交道呢?班超的一席话,遭到了同事的讽刺和嘲笑,然而他并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
班超心想,一般的人是不会理解想干一番大事业的人的思想的,既然自己认准了目标,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公元前73年,班超的机会来了。
东汉政府决定出击匈奴,恢复和西域地区的友好关系。班超跟随大将军窦固出征匈奴,在军中任假司马。
这路大军出酒泉塞(今甘肃酒泉),西北至天山,大败匈奴呼衍王,并攻占了伊吾庐(今新疆哈密)。班超在战斗中初露锋芒,他的军事才能深得窦固赏识,立下了大功。
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孤立匈奴,恢复汉朝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在窦固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出使西域的使者。班超带领着一支由三十六人组成的使团,先到达了鄯善国(今新疆境内)。
鄯善国王友好地接待了班超及其随员,表示鄯善愿意同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可是,几天后,班超发现鄯善国王开始有意疏远自己了,他警觉起来。
通过观察,班超推测匈奴也向鄯善派来了使团,而且鄯善国王已经倾向于匈奴了。于是,他十分机智地请来了接待汉朝使团的鄯善官员,两人一见面,班超就突然很严厉地问道,匈奴使团来到鄯善几天了,你们偷偷地把他们安排在什么地方?这位鄯善官员一听,以为机密已经泄露,只好把详细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果然被班超料到了,匈奴派来了一个一百多人的使团,住在离汉朝使团驻地三十里处。鄯善国王看到匈奴使团人多势众,无奈地准备和匈奴结成友好关系,从而疏离汉朝。
班超闻听此言,立即召集自己的随员们商议对策。班超说:“现在匈奴来了一百多人的使团,鄯善国王正准备和匈奴建立友好关系,如果他们达成共识,我们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大家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随员们都说:“班大人,我们要生就生在一起,要死就死在一起,你说应该怎么办,我们万死不辞。”
班超想了想,鼓动大家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也只有一个办法了,先下手为强。
我们今天夜里就突袭匈奴使团的驻地,把他们全部杀掉。只有这样,鄯善国王才会和我们汉朝建立友好关系。”
众人一致同意了班超的决议,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当夜,班超率领这三十多位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匈奴使团的驻地。
班超一马当先,一路砍杀,冲进了匈奴使者的大帐。一时间,匈奴人的大营里,火光冲天,鼓角齐鸣。
等匈奴使者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时,大多数匈奴人的脑袋都搬了家。转瞬间,匈奴使团被班超和他的随员们消灭得一干二净,而班超一行则无一伤亡。
第二天,班超不露声色地去见鄯善国王。鄯善国王此时已经知道匈奴使团被汉朝使团消灭的事了。
这样,导致鄯善和匈奴结下了仇怨,鄯善只有死心塌地地依附于汉朝了。从此,鄯善国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班超前前后后在西域共活动了三十多个年头,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汉朝终于和西域五十余个国家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系。他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不朽的业绩。
班超被封为定远侯,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立下的宏伟愿望。班超弃文从武,使班氏一族在班彪、班固、班昭这些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之外,又出了一位大将军,是著名的武将。
而他当初放下书本,投身疆场的故事,也就是“投笔从戎”这个成语的来历。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
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张骞出使西域 (1)加强了汉朝的对西域各国的影响 为后来的西域都护府建立 打下了基础。
(2)加强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经济贸易 。 ①张骞通西域,不仅获得了大量过去闻所未闻的资料,而且也传播了西汉的声威。
②张骞通西域,开通了西域的道路,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 ③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更频繁,规模与范围更大。
使臣、商队、宗教僧侣的往来,使当时世界几大文明汇聚,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④张骞通西域以后,天山南北与内地首次联成一体,中原同西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班超是“投笔从戎”《后汉书·班超传》:(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班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 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作贡献。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
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他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
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