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山金雀山汉墓群在临沂市区东南部,东临沂水河,北拱城垣,两山东西对峙。传说早年山岗遍开黄白二色草花,状如云雀,因而得名。墓葬大部属西汉前期。1972年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竹简及残简4942枚,多为兵书,其中有失传1700多年的《孙膑兵法》及《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墨子》等先秦古籍,还有《相狗经》,阴阳书与风角灾异杂占残简。
历史上有无孙武其人,孙武是否即孙膑?《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出土,得以释此千年之疑。二号墓出土的汉元光元年(前134年)历谱竹简32枚,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历谱。1976年金雀山九号墓又出土一幅附著于棺盖上的彩绘帛画,长200厘米,宽42厘米,画面内容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画面中央部分,主要描绘墓主人的生活情景,这是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之后,在长江以北首次发现。
糁,临沂地区的风味小吃。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实为众人所喜爱,早晨喝糁系临沂传统食俗。“糁”(临沂方言中念sa四声)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仅在临沂或临沂人的饭店中才能见到。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兰山区-风土人情 境内旧俗,男婚女嫁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主要程序示是: 提亲--媒人提亲也叫“说媒”。提亲后父母双方相互了解,若中意则请人查男女“生辰八字”,按十二属相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推算,若不相克便选择吉日“下聘传柬”,订下终身。
男女不见面,全由父母包办。男女青年只好“听天由命”,故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嫁给当官的是官娘子,跟着杀猪的是 捋肠子”之说。
定亲--送书子 也叫“定亲”。双方确定联姻后,男方备好“定亲礼(衣料、首饰、现金等)”馈赠女方。
书子上要写明男女年龄、家长和媒人姓名,双方交换,作为联姻依据。又称“传柬”、“过红子”。
送日子根据男女双方的命相,查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俗称“送日子”。将新娘的冠笄、坐帐及上下轿的面向、男女送客的属相等事宜皆书其上。
双方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便以钱物为礼品相赠,男方称“送礼”,女方称“送填箱”。 结婚--也叫“娶媳妇”。
结婚前几天选择吉日,男方派人到女方家送些新娘嫁衣、鱼、肉、鸡等物名曰“送催妆”,以示结婚日期将到,要按时发嫁。男方热闹非凡,布置新房,张贴对联和“双喜”,请厨师办酒菜。
新娘发嫁有尽早之俗,一般有两个男大客,又称“送客”;陪嫁女客一名,又称“看轿的”或“称车的”,多是新娘的嫂子或姐妹。新娘穿嫁衣,戴花冠,头脸盖着“蒙头红”,下轿后,被两名架媳妇的妇女扶着,男前女后系红绸子,名曰“领红”,踏红毡或红席入门庭,拜天地,入洞房。
撒栗子枣,寓意为“早立子”。撒栗子和大枣者边撒边说:“先撒栗子后撒枣,大的领着小的跑。”
意多生儿女。新郎踩床后,要大口吃鸡蛋,旁白:“大口咬着黄,日子过的强。”
夜间新郎、新娘同吃“宽心面”,喝“合婚酒”。邻里男女不分老少入洞房“闹房”。
洞房内通宵达旦不熄灯,谓之“长明(命)灯”。新郎新娘合房前,由男方的弟弟到洞房送“尿盆”,边送边说:“我为哥嫂送尿盆,嫂子为我早生侄。”
新郎新娘入睡后,还有人在房外偷听里边的动静,谓之“听房” 寡妇改嫁--丧夫之妇称“寡妇”。旧时寡妇不嫁称“守节”。
有“嫁夫随夫,丧夫随子”之伦,即寡妇不允许再过第二道门槛。如若再嫁,公婆视为不孝,邻里斥为“不守贞节”。
社会舆论则认为死后一劈为二,两个男人各得一半。改嫁者娘家反对,公婆阻拦,只好深夜孤身逃走。
离走之后亡夫家在身后用谷秸“火”烧,意为烧走“丧门星”。 境内居民自古以来以农为主,崇尚勤劳细作,勤俭持家之风。
历来以“人生天地间,庄户最为先”为信条,有“玩龙玩虎不如玩土”之说。对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看成是“安分守己”,男耕作女理家世代相传。
旧时,农民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春节过后,便“开冻先出粪,备好镢和锨”,开始劳动。
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春天开始,忙于倒粪、送粪,备足土肥,为一年丰收打下基础。
素有“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和“庄稼(是)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接着整地,适时下种,即“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随后便是以锄草、灭虫为主的田间管理,使其苗全苗旺,“通收之年,不收无苗之田”。夏天因多风雨冰雹,故收麦有抢收抢打的习惯一般是“八分熟十分收”,“忙不忙先打场”。
麦收后抢墒下种,争日争时,俗话说:“五月田,早一宿高一拳”。如墒情好,下种忌深,素有“五月豆,半边露”之说。
夏天锄过地便来到了立秋季节,杂草生长开始缓慢,“立了秋的草棒打倒”,于是出现了“立了秋挂锄钩”之俗。秋收秋种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俗话说:“三春不如一秋忙”。
这时日出而做,日落而息。早、午两餐都在地头吃,边收边耕边种,不敢怠慢。
种麦宜早不宜晚,有“白露两边看早麦”和“早种麦强起晚施粪”之说。“人勤地不懒”,庄稼长不好皆以“懒”论之。
过去,农业生产力底下,农民常说,“有饭天给吃”。庄稼长得好,称“神长”,打粮多谓之“神收”,有天旱“祈雨”和久旱逢雨而“敬天”的迷信习俗。
《诸葛亮撵猪》 在白沙埠镇的诸葛城,李官附近 诸葛亮“撵猪” 东汉年间,诸葛亮南伐,路过中丘城,看到田地荒芜,庄稼欠收,就寻访百姓,人们苦不堪言,原来这里每逢雨季山洪爆发,洪水泛滥,淹没了田地庄稼,民不聊生。
此情此景,诸葛亮非常难过,他决定就地屯兵驻扎,疏水治洪,为民造福。 一天,他坐着木车,来到北山上(现在的茶山),看到整个山上石块乱滚,他便坐在一块大石块上,两眼双闭,念动咒语,顿时石块在山上像轻轻的皮球离开了地面,,变成了一群猪,并齐刷刷地往前跑诸葛亮紧紧地跟在后面。
路上的行人哪里见过这等场面,惊奇的说:“这位道士在哪里撵来了这么些猪,要去干什么?”他一路上高高兴兴,边走边唱,不知不觉来到鸿福寺北钓鱼台。 这时诸葛亮看到一位妇人在河边洗衣服,便又得意地唱起来,“奇怪奇怪真奇怪,北山上的石头变猪来,为民造福福来到,挡住洪水润良田。”
这位洗衣的妇人说:“你这道士赶来一群石头有何用?”顷刻间这一大群猪变成了石头,北至钓鱼台,南至东安静,排列的整整齐齐,足有五里长,石头自然成堤,挡住了河水,沂河再不泛滥,两岸人们五谷丰登,安居乐业。 诸葛亮“撵猪”的故事流传至今,现在当你站在沂河两岸,从钓鱼台沿河南望时,一排排白色的大石块,身上长出了斑斑苔藓,正卧伏在岸边,恪尽职守;静心聆听,河风中还挟载着轻轻的呼吸声…… 龙王庙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泾河老龙因触犯了天条,被唐朝魏征梦斩于市野后,它阴魂不散,总想找机会报仇雪恨。
这一天,它旋着阴魂,四处飘荡,忽见一条大河流向东方。心想,魏征把我无端地腰斩,害得我不能腾云布雨,成为无家冤鬼,我何不占据此河,逼两岸人家祭贡牲畜果品,供我受用。
于是,它阴魂一晃,钻入水中,抓住一条大水蛇,来了个借尸还阳,变成了一条粗大的蛇龙,在沂河里作起妖使起法来,经常闹的水漫堤开,民不聊生。 有一天,蛇龙驾着黑风,驱着洪水来到人们面前,凶狠地说:“这条河归我所有,你们要想活命,每月必须送些酒肉和一对童男童女来。”
当时,人们为了活命,只好忍痛按月送一对可怜的孩子给蛇龙。 沂河西村有个叫高大的小伙子,眼见乡亲们被蛇龙糟蹋的活不下去了,心里像刀绞般难受,决心要除掉这条蛇龙。
他问村里的长辈,“你们能想法救大伙吗?”长辈们说:“孩子,要想降服这条蛇龙,只有去请教蒙山山神啊!” 于是高大辞别了亲人,一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找到了蒙山山神。 山神启开慧眼,打量着高大说:“要除掉这个祸害,必须心诚胆大有勇气,你小小年纪不害怕吗?”高大倔强地说:“看我小吗?秤砣虽小压千斤,我一定豁出性命除掉这条祸害。”
蒙山神听罢,满意地点点头,回身从石匣里取出一柄神剑说:“这柄神剑劈山山开,斩妖妖死,你用它对准蛇龙,连刺七七四十九剑,就能治服它。不过每刺九剑蛇龙就会对你降一次灾难,刺到四十九剑时,你就会变一条龙,再也不能成人了。
年轻人,你不后悔吗?” 高大毫无惧色地说:“只要杀死蛇龙,解除两岸人们的痛苦,死也不怕。” 高大辞别了山神,不知走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找到蛇龙蜇伏的穴洞,他潜入水中和蛇龙大战起来。
好个高大,挥神剑连向蛇龙猛刺七剑,顿时浊浪滔天,飞沙铺头盖脸地向他袭来。蛇龙张开巨口,喷出一股乌黑冷水,顿时寒冷彻骨,眼看就要把高大冻僵了,可他憋住气,坚持挥剑猛刺。
一直刺了二十一剑时,蛇龙口吐金光,高大忽见眼前出现了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这美女千娇百媚地搂着他说:“年轻人,你何必自找苦吃,干这种傻事,跟我走,过一辈子和和美美的日子吧!”高大凝神镇定了一下自己,一咬牙推开这叫人心荡神迷的美女,又和蛇龙大战起来。你来我档,蛇龙身上被刺了四十七个血洞时,从四面八方钻出无数的水蛇,没头没脑地缠咬着高大,令他昏迷,但他咬紧牙关,拼尽全力向蛇龙刺去致命的两剑,霎时血如喷泉,河水变红,蛇龙那巨大的尸体浮出水面。
高大也慢慢地倒在水里,变成了一条龙。 从此以后,沂河再不泛滥,两岸稻花飘香,人们又过上安心舒适的日子。
人们为了纪念为民除害的高大,在鸿福寺东旁,修建了一座金壁辉煌的龙王庙,祈保平安。 时过境迁,如今龙王庙早已荡然无存,但庙前两棵数搂粗的松柏树,还在见证着这美丽的传说。
历史名人 “琅琊古城秀,沂州圣贤多”。历史上孔子72贤徒,有13人在临沂,著名的24孝,临沂就有7孝。 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以“隆中对”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军中。被后代推为智慧化身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传曾革新连弩,制造木牛流马。著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书圣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劲健遒美,为历代所崇尚,世称“书圣”。所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大臣,书法家。为官耿正,不畏权势。安史之乱中,起兵抗敌,被推为盟主。后为叛军李希烈所害。楷书端庄雄浑,世称“颜体”;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炼厚之势。《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孝圣: 王祥(185年—269年),字休征,西晋琅琊(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五世祖王览的同父异母兄。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算圣: 刘洪(140-206),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首创珠算。著有《七曜术》。
宗圣:曾子(前505-前436),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学生。以孝著称。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酒(学长)。继赴楚国,为兰陵(今苍山兰陵镇)令。著书终老其地。著有《荀子》。
蒙恬(?-前210),蒙阴人。秦朝名将。世代为秦重臣。初任狱官,后为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
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东海丞(今苍山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家贫,当过雇工。少年勤学,“凿壁偷光”的故事,成为家贫而苦读的典故。能文学,善说《诗》。终成为经学家。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平邑人。回族。清末将领,官至总兵、提督。甲午战争中,率部东援朝鲜,守平壤玄武门,登城督战,虽受枪伤,犹裹创指挥,中炮阵亡。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
临沂的得名 来源于 沂河。
有金雀山 和银雀山。 在银雀山 同时挖掘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从而结束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是否同一个人的争论。
临沂的风俗习惯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善良的蒙阴人民,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方言和习俗,非常有地方特色和民间特性。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普及,有些传统的东西已逐渐被世人忘却……为了使大家能有一个交流、怀旧的窗口,也为了使我们都能回想起儿时的记忆,请朋友们把你脑海里曾有的场景展现在这里,供大家回味…… 传柬(尖儿),意喻:男女在正式定婚前,女方的亲友(多是女方的大娘、婶子、姐妹或叔、舅等)到男方家走访、取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和商议定婚的具体事宜。
送祝美(送粥米):给刚刚生了孩子的妇女送贺礼(送月子);一般是送些鸡蛋、小米、挂面、红糖等。近些年演变成除了上述东西外,还送些数额不等的现金以及婴儿服饰、用品等。
请家堂、送家堂:大年三十这一天,把自家的已故列祖列宗的亡灵“请”回家过年叫请家堂;一般在年初一的下午(也有的在年初三以前),家族成员再举行一个小仪式,鸣放鞭炮、燃香焚纸将其送走叫送家堂。 供仰:在堂屋靠北墙当中,摆上桌子,放上自家的已故列祖列宗的亡灵的牌位,桌子上摆上鸡、鱼、肉、菜等供品以示纪念。
过年时,农村有些人家在大门口内横放一根木棍,意喻拦截其它游魂野鬼不得进入家门;现代还有一层意思,意喻告知准备串门的来客,本家有祭祖的“供仰”桌,提醒客人有心理准备,进门后是否给该家的祖宗磕头。 叫魂,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因为受惊吓或因为疾病,致使神不守舍时,家族里有威望的长者为该人祈祷、还愿…… 回门:新婚后三天,小两口回女方娘家叩拜双亲并小住一至三天。
看意(日)子:老百姓家庭每逢有儿娶女嫁、门市开业、打墙盖屋、上梁安门、出地槽(也就是挖坚决)、修坟等等活动时,请懂“天干地支”的明白银(人),也称先生,帮忙挑选的日期。 出门(门儿):一般是指带上礼品等走亲戚。
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含义,即:走出家乡到较远的地方打工或者其它活动。 看风水:选宅基、墓地等活动时,也是请懂“天干地支”的明白银(人),也称先生,帮忙查看吉凶。
泼汤:家有老人故去,老人的儿子、女儿、儿媳、侄子、侄女、孙子、孙女,先在灵前守灵哭灵(有的地方同辈的弟、妹也要守灵送汤);汤:是上好的小米熬好的粥。孝子贤孙们披麻戴孝,在主事人(司仪)的带领下,把老人的灵牌放在大街上,全体叩拜,将小米粥撒在灵位前,好让老人的亡灵吃饱喝足后,在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路上不挨饿。
泼汤的意思:老人故去后,晚辈们给老人敬上的从阳间到阴间的送行饭。 泼汤一般是三次,也有地方泼五次或七次。
泼汤的间隔时间,主事人是根据来吊仪(吊唁)客人来的时间随时定,但整个泼汤时间一般不低于三至五小时。 敬天:比如,过了麦收季节,全村凑些钱,宰猪杀羊,各家各户送上贡品、卷纸、香、黄表等,一同磕头“敬天”,感谢苍天今年给的好光景,祈求来年更好地收成。
就像我们的土话和方言一样,我们平时几乎不说、不用,反自是旮旯糊器里几乎都想不起来咧……我暂时想到的就这些…… 还有一些习俗,虽然有一定的具体做法,但没有给这种形式起一个名称,比如:有很多人得病后将煎完的中药渣倒在大街或路口上,意思是让过往行人将病灶和晦气带走以及将病根造(踩)死。 农历五月十三为雨节,又称下雨节、竹醉日,传说是黄帝诞辰日,山东民间又传说是关老爷磨刀的日子。
鄄城传说,这天还是关公单刀赴会之日,赴会之前要磨刀,因为磨刀要用水,所以要下雨;梁山传说这一天是“关公磨刀斩小妖”的日子;临沂传说,这一天一般都雷声隆隆,乃是关老爷的霍霍磨刀声;淄川、博山传说,“五月十三,关老爷磨刀杀许三。” 仓山的风俗习惯:嫁娶 说亲、相亲、看家、见面礼、下柬子、过红、下福子、下聘礼、送日子、迎亲,填箱(封礼)、四色礼(男方送女方礼物,一般为肉、鱼、粉条、点心);拜天地、入洞房、闹房(闹新媳妇)、过对九(回门,又称长、短趟子)等。
大客(kei)、小客(kei),结婚后要瞧客(kei)。 丧礼 死人,少年叫夭、没,成年人叫走、老。
老人死后仪式比较复杂,有守棂、跪棚、泼汤、上香、三跪九叩、辞棂、行路祭、出棺、圆坟、五七、百日坟、周年等。(行礼、孝衣(帽),因亲近长幼而有别,里面大有学问) 喜庆 生孩子——出红子(男女有别,男箭、女弓)、送米糖、红鸡蛋(大小红之分)、过百日、抓周、祝寿等。
迁居——“温锅”等。 称谓 称谓 亲属称谓——曾祖父(老爷爷、老太太),父亲(爹、爷、答、大、爸爸),母亲(娘、妈等)等等。
社会称谓——年长的称大爷、爷们等,年龄相近的称三哥、兄弟,女的年长的称大娘,结婚的少妇叫大嫂,未婚姑娘叫大姐(识字班、花木兰)。 选了一些零碎的,希望你能够满意 北风呼啸,寒风凛冽。
王祥背着一大捆干柴,顶着大风,毫不容易从山里打柴回到家里。他就觉得头疼发热,全身无力。
刚一到家,他就异常难受地躺下了。
1、卧冰求鲤卧冰求鲤算的上是临沂最出名的一个民间故事传说了,主要讲的是孝子王祥在冬天的时候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这件事也被后世奉为了孝道的经典故事。
2、李小和爱姑李小和爱姑其实是两个人的名字。李小是一个父母双亡的人,有一天他的老牛生了小崽,但却死了,李小觉得有点可惜,便把它给吃了,之后被主人知道后撵出了家门。
机缘巧合下,李小成为了山寨之主,和一位叫做爱姑的姑娘情投意合,之后在一起了。3、龟驼城据悉,当初姜子牙在封神的时候,被一只老龟相救,姜子牙邀请它和自己一起登天,但最终被拒绝。
姜子牙因此称临沂“龟在城在”,老龟则点点头,便到了临沂地下,从此之后就有了龟驼城的这个说法。
第一位: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沂南县)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以"隆中对"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出任丞相.六出祁山攻魏未果,病逝于军中.被后代推为智慧化身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典型.传曾革新连弩,制造木牛流马.著有《诸葛亮集》.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临沂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习称王右军.精通书法,备精诸体,尤善楷行,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书风劲健遒美,为历代所崇尚,世称"书圣".所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书 颜真卿(708-784),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费县)人.唐代大臣,书法家.为官耿正,不畏权势.安史之乱中,起兵抗敌,被推为盟主.后为叛军李希烈所害.楷书端庄雄浑,世称"颜体";行草书纵横跌宕中具凝炼厚之势.《祭侄季明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王祥(185-269),字休徵,西晋琅琊临沂人.历汉,魏,晋三代,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太保等职.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 刘洪(140-206),字元卓,蒙阴人,东汉天文学家,曾任郎中,上计掾,太守.编制了我国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乾象历》.与文学家蔡邕续补《汉书·律历志》.首创珠算.著有《七曜术》.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战国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游学于齐,三为稷下学宫祭酒(学长).继赴楚国,为兰陵(今苍山兰陵镇)令.著书终老其地.著有《荀子》. 左宝贵(1837-1894),字冠廷,feixian ren ,回族.清末将领,官至总兵,提督.甲午战争中,率部东援朝鲜,守平壤玄武门,登城督战,虽受枪伤,犹裹创指挥,中炮阵亡.与丁汝昌,邓世昌并称甲午三英. 曾子(前505-前436),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平邑)人.孔子学生.以孝著称.奉行忠恕.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相传《大学》为其所著.后被尊为"宗圣". 蒙恬(?-前210),蒙阴人.秦朝名将.世代为秦重臣.初任狱官,后为将.秦统一六国后,率兵北击匈奴,并筑长城,修直道.传其曾以兔毛改良过毛笔.匡衡(生卒年不祥),字稚圭,东海丞(今苍山县)人.西汉大臣,官至丞相.家贫,当过雇工.少年勤学,"凿壁偷光"的故事,成为家贫而苦读的典故.能文学,善说《诗》.终成为经学家。
王羲之, 郯子:思想家、教育家,有典故孔子师郯子。 仲游:字子路,孔子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之一,唯一敢向孔子提出不同意见的人。 澹台灭明:字子羽,七十二贤之一,孔子曾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曾参:字子舆,编成了《大学》和《孝经》两书,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鬼谷子:原名王栩,是孙膑和庞涓的老师。 战国时期 荀子: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荀子》一书。 秦汉时期 蒙恬:秦朝开国元帅,著名军事家,毛笔的发明者,率兵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秦嘉 樊崇:秦末农民起义军的著名将领。 后苍:西汉博士,对“齐诗”研究很深,写成《齐后氏故》20卷和《齐后氏传》39卷。 孟喜:著名易经学家,《易经》的作者。 匡衡:字稚圭,是后苍的学生,“凿壁偷光”典故的主角,西汉丞相。 萧望之:后苍弟子,长期担任汉元帝的师傅,教授《论语》。 王郎:著名经学家,著作有《小夏侯尚书》。 刘洪:字元卓,著名天文历法学家,数学家,编制了《乾象历》,第一次阐述了月球运动,同时又是珠算的创始者,被后世尊称为“算圣”。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蜀国丞相,辅佐刘备,创立三足鼎立的局面。 缪袭: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学者,著作《昌言》。 羊祜: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司马炎统一了西晋。 王导:字茂弘,东晋丞相,辅佐司马睿调和了南北方的矛盾。 王祥:著名天文历法学家,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鲤”的主角。 王羲之:字逸少,著名书法家、军事家,代表作《兰亭集序》、《黄庭经》、《十七贴》。 王献之:王羲之之子,著名书法家,与王羲之合称为“二王”。 羊欣:著名书法家、医学家,王献之的弟子,代表作《笔精贴》,著有《药方》。 王韶之:著名史学家,著作有《晋安帝阳秋》。 南北朝时期 何承天:著名天文学家、唯物主义思想家、数学家。编制了《元嘉历》,准确的预测了月食、日食的发生时间,并将圆周率推算至3.1428。 徐之才:著名医学家,将中药处方分为“十剂”,并推崇外科手术治疗,著有《徐氏家传秘方》,《徐氏家传效验方》和《雷公药对》。 颜延之:著名诗人,文学家,代表作《北使洛》、《秋胡行》,与谢灵运合称为“颜谢”,“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兄妹:文学家、诗人,兄代表作有《拟行路难》、《芜城赋》,李白赞誉他为“俊逸鲍参军”;妹为我国古代屈指可数的杰出女诗人之一。 刘勰:著名文学理论家,著作《文心雕龙》,被誉为“艺苑之密宝”。 徐陵:著名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一代文宗”,编纂了我国古代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部诗歌总集《玉台新咏》,其中收录了“古今第一长诗”《孔雀东南飞》。 颜之推:著名学者,著作《颜氏家训》,被后人誉为“古今家训之祖”。 臧荣绪:著名史学家,著有《晋书》110卷。
隋唐时期 王胄:隋代著名学者,著作《大业起居录》。 彭孝才 卢公暹:隋末农民起义发动者。 徐有功:武则天时的名臣,秉性刚直,以敢于同武则天辩论而闻名天下。 颜师古:著名学者,著作《五经定本》令儒学家叹服,另著有《汉书注》。 颜真卿:颜师古的五世孙,著名书法家、军事将领,独创“颜体”书法,代表作《多宝塔碑》,并平叛了“安史之乱”。 颜杲卿:颜真卿的堂弟,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一起平叛了“安史之乱”。 萧颖士:著名文学家,代表作《伐樱桃赋》。 王弁:唐末农民起义军著名将领。 宋元明清时期 张雄飞:字鹏举,元初著名政治家,迅速安定了元初社会秩序。 王璟:明代名相,官至太子太保,辅政46年。 王伦:宋末农民起义发动者。 杨妙真 李全:号称“梨花枪天下无敌手”,率领红袄军进行抗金斗争。 孙镗:商人,主动带领百姓进行抗倭斗争,号称“飞虎”。 公鼐:明末著名文学家,著作《问次斋集》。 于腾:清末著名收藏家,为保存整理我古代文化遗产做出巨大贡献。 王俊:号称“九山王”,清末农民起义领导者,是山东抗清斗争坚持的最长的一支起义军。 左宝贵:字冠廷,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是甲午中日战争壮烈殉国的第一个清军高级爱国将领。
郯子:思想家、教育家,有典故孔子师郯子。
仲游:字子路,孔子得意门生,七十二贤之一,唯一敢向孔子提出不同意见的人。
澹台灭明:字子羽,七十二贤之一,孔子曾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曾参:字子舆,编成了《大学》和《孝经》两书,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鬼谷子:原名王栩,是孙膑和庞涓的老师。
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
王祥:二十四孝中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刘洪:东汉天文学家。
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教育家,思想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49秒